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传统文化春节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传统文化春节心得体会 篇1
一年又一年,时间从指尖悄然流失,增长只有年龄,不经意间,已到知天命之年,突然感觉年龄越大,过年,不在是一种渴盼和喜悦,越来越多的是回忆久远的往事,这也可能是忘不了童年快乐与幸福,更是忘不掉儿时的天真和纯情。
小时候,我们总是盼望着过年。因为过年有新衣服穿,有压岁钱花,有鞭炮放、可以尽情的玩耍,不用干活,不用做作业……随着年岁的增大,过年的感觉越来越淡了,每到过年,总是一些过年的回忆了。
小时候,一放寒假,妈妈就让我去兖州看二姑,二姑在兖州工作,那时候,对于我们生活在物质匮乏的农村的农民来说,二姑可是生活在城里,吃国库粮、拿工资的工人阶级,妈妈准备了一些农村的土产品,地瓜干、花生米……
后来听妈妈讲,我从七岁就能自已坐汽车去曲阜城里,自已坐火车去兖州城里,其实,妈妈还是很懂教育、会教育,那个时候,就知道培养我的能力和胆略,你还别说,能力不知道有没有,但小时候的胆量真正得到的培养。
记得有一年去兖州,是和三姐一块去的,虽然三姐比我两岁,但是没有我见识的多,因为在那个年代,走个亲戚、出个门等可是一个上等的好差事,一般是轮不到姐姐们的,我从小,妈妈就很偏爱我,所以和三姐一块去兖州,一路上,我就是哥哥,上火车、下火车、出火车站……一路上,我领着姐姐,嘿嘿!
到了二姑家,我们要在二姑家住几天,记得那次二姑发了一张电影票,让我和三姐去看,因为只有一张票,二姑又给我一毛钱,让在们在电影院门口,看看有没有退票的,再买一张。
当时特别兴奋,因为能在电影院看电影了,我和三姑飞快地跑到电影院,逛了三圈也没遇到有退票的,怎么办?这种情况答案很明显:三姐回家,我拿着票进电影院看电影,我抬头看看三姐沮丧的样子,心里也不是个滋味,我眉头一皱,计上以来,把电影票给三姐,我们三始排除入场,我排在三姐前四五个人的地方,到了我,检票的工作人员问:“你的票呢?”我往后一指:“我和他一块的,票在他哪里”我说完就钻进了电影院,就听后边喊:“抓住他,他逃票”,我早已从单号入口进去,跑到了双号的区域处,三姐吓的腿都软了,我们看完电影回家,我叮嘱三姐,别告诉二姑逃票的事,这一毛钱咱俩买糖吃。
事情过去几十年了,每逢我们姐弟相聚的时候,三姐都是回忆一番,因为,在三姐的心里,自已的弟弟特别勇敢,特别机智,弟弟就是自已的骄傲。呵呵!
小的时候过年,那就是一种期盼,我记得,一过了腊月二十,家家户户就开始忙年了,扫屋、杀鸡、炸丸子、炸酥肉,整个村子都弥漫着阵阵香味,这可乐坏了我们这些小孩儿,也过足了馋瘾。记忆中,我母亲炸的酥肉是吃的,那是个头又小,又软,别家的酥肉那是又大又硬,现在我炸酥肉的技术就是从妈妈那里学来的。记得前几年,女儿在北京工作的时候,我们在北京过年,我还专门为女儿过油炸了一些酥肉,女儿就特别喜欢吃。
不知从何时开始,过年,不在是一种渴盼和喜悦,更多的是一些回忆,一些思念……
传统文化春节心得体会 篇2
时光匆匆,岁月如梭,一载流年又从指尖滑过,回首来路,有风有雨,回眸世事,有喜有悲。山水一程,日月三江,任时光荏苒,光阴的故事总在一遍遍的述说。时间无法留住,记忆却永铭心间。在这辞旧迎新之时,辞去旧岁也辞去冷冬的寒凉,迎来新春也迎来一春的暖意。欢乐是一种心情,淡然也是一种心境,新年伊始,在清新的民歌中,守候着民族的深远与浩翰,在歌声中一剪寒梅伴着雪花带着新年的祝福香飘四方!
忙碌了一年的亲人朋友都放下了往日那沉重的工作回到家,一打开电视就听到了过年啦!这是头条新闻。这是人人心中的头条新闻。这新闻是隆重,是喜庆,是庄严,是团聚,是温暖,是敬意。这两个字,在人们心中份量很重,含义却越来越单薄。于是过年就简单成了对春运的不满、对春晚的唠叨,简单成了一顿年夜饭和几挂烟花爆竹。
过年被称为春节,是从民国开始的,至今未满百年。对过年的叫法,历代雅称不同,其中元旦和元日比较通行。“年”在甲骨文中,写为上“禾”下“人”,是一个人头顶谷物的样子,此字周代才有。尧舜时称“年”为“载”,夏代称“岁”,商朝称“祀”。“祀”的意思,就是四时已过,要奉祀神灵祖先了,过年的习俗便源于此。
现在过年多被看作一种民俗,流传的也是一些民间传说。其实在古代,过年不仅是一种民俗,更是一种政治行为,是一年中最神圣、最庄严的日子,当然也是民众最欢乐的日子。
农耕传统,注定了中国人非常重视天、地、雨水,而这一切都要仰仗时序。春节是一年时序变化之始,从周代开始,关于春节就形成了一门复杂的学问,在《礼记》《尚书》中都有记载。由于这份历史记忆的缺失,使我们已不大理解春节的真正含义了,从中感受到的神圣和欢乐,自然也比古人少了很多。
天人合一,是传统中国人的价值观,也是春节的灵魂所在。若没有这个理念,我们就很难理解春节民俗中的很多行为。
中国人自古相信,只有在自然神的引领和关照下,人类才能获得有保障、有秩序的生活。所以一年之始,祭祀天地诸神、表达对天地的敬畏,便成为国家最重要的政治活动。《礼记》记载,在立春前三天,天子便开始斋戒。立春之日,天子要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和大夫,到东郊举行迎春典礼,礼毕回朝,天子再对各级官员进行赏赐。正月第一个辛日,天子要代表国家举行祭天之礼,来祈祷天下谷物丰收。亥日,天子要带领官员一起,去亲自耕种用来祭祀天帝用的农田,用来表达对天地的敬意。民众的生活资源,均来自山林河湖,所以正月,各地政府还要祭祀山林河湖。为了保护牲畜繁殖,规定祭祀的牲畜不能用雌的。
这是国家礼仪。到了民间,也有很多做法来表达对自然和祖先的敬意。到宗祠祭祖是民间过年一个重要内容。除此之外,腊月二十三祭灶王爷,除夕夜设天地桌接神,供奉天地诸神,都是春节的重要礼仪。像河南等地,还把初十当作石头的生日,这一天不能用任何磨、碾等石制工具,人们向石头焚香致敬,设供物祭祀石头。这可能这是从石器时代保存下来的礼仪。总之,春节里无论国家还是民间,敬奉天地诸神和祖先的礼仪都是重要内容。这些礼仪表达了对天地和先祖的遵从与敬畏,也使人们在春节中体会到了一种神圣感。
古人在正月还有很多禁忌,这些在《礼记》中也有记载。我们的先祖明白,对自然界的保护,其实是对人类自身的保护。比如正月禁止砍伐树木,不可捣毁鸟巢,不可杀害幼虫,以及未出生的或刚出生的动物与幼鸟,不可捕杀幼兽、掏取鸟蛋,不可聚集大批民众,不可建筑城郭。这些禁忌,体现的都是传统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意识。可惜的是,这样一些禁忌,很多已被我们遗忘。
这里只说了一点古人春节礼仪的片断,从这些片断,我们可以感受到春节的灵魂,首先是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以及对先祖的追忆和缅怀。只有在与天地和谐共处的气氛中,人们从世间感受到的欢乐才更真切。在全球关注生态文明的今天,我们温习古人关于春节的礼仪,能让我们更深刻地感知到中国传统生活的优雅。在拥有了相应的文化心理后,我们对春节的感受也会变得丰富一些。
传统文化春节心得体会 篇3
在我的记忆中,春节是最热闹的节日。每当想到春节,我便想起去年春节我和爸爸放鞭炮的情景。
记得年前大人们都忙着买东西办年货,妈妈又是买菜又是买春联又是包饺子。我们小孩却不像大人那样忙。大年三十那天,妈妈让我和爸爸贴好了春联,爸爸忽然想起了忘记买鞭炮了。我们爷俩就决定一起下楼买鞭炮,来到卖鞭炮的摊位上,鞭炮的花样可真不少啊!有冲天炮、旋转炮、刺花炮、摔炮、礼花炮、黑蜘蛛炮、还有大炸雷。反正各种各样的鞭炮说也说不完。爸爸给我买了比较安全的摔炮和刺花炮,又买了噼噼叭叭的鞭炮和冲天炮又叫二踢脚,还有五颜六色的礼花炮。走在路上,我就忍不住往地上扔了几个摔炮,摔炮摔在地上“啪啪”得响了起来,我感到好玩极了。
到了中午,我就听到震耳的鞭炮声。爸爸也拿出了我们买的鞭炮。点上火只听到鞭炮辟天开地的响了起来,整个楼层都回荡着鞭炮声。我躲在远处捂上耳朵,直到鞭炮声结束,我才敢走到近处看一看。接着,爸爸又拿出一个二踢脚,把它拿在手中,点上火只听到“嗖”的一声,二踢脚像小火箭一样冲上天空,然后爆炸。我高兴得拍着手,难道真正的火箭就是这个原理发射上天的吗?
到了晚上,整个城市灯火通明,天空中闪耀着五彩的礼花。我点燃了一个刺花炮,刺花炮“刺刺”的发出耀眼的火花。我把手舞动起来,刺花炮跟着我的手臂舞动,划出一个个闪亮的光环。接着,爸爸开始放最美丽的礼花炮。点上火一个个五颜六色的彩球从礼花炮的炮管中冲上天空,色彩斑斓美丽极了。
这个除夕我过的真得很快乐,这是我最快乐的春节了。
传统文化春节心得体会 篇4
炮竹声声辞旧岁。在阵阵鞭炮声中,猪年到来了。在外为了家,为了生活而忙碌奔波了一年的人们,难道他们不想家吗?陈星一曲《望故乡》的歌,唱出了这些客居他乡的人们的心声!在这美好的时刻,他们也归来了,与父母一同过新年。
“曾经的我,总以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很美丽。生活很自由,很潇洒,不受约束。可是,没有见过,哪能知外面的世界是那样的艰难啊?”“苍天永远都是那么公平!决不会偏袒任何人的。在大人的眼中,我们这一代是何等的幸福啊!”“对呀,我们确实是幸运的一代,但我们也是很可怜的一代。”“社会赐予我们大好的学习机遇,却让我们在就业问题上遇到了一个大难题。”
“当时,我们好多同学对学习没了信心,认识不到社会的发展正向着有知识、有学问的人敞开着大门。“今天虽是一个和平时代,但也是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时代,国家需要的是一大批有学历、有知识、有能力的人。倘若你无德、无知、无能,何以在社会上立足?
“既无学历,又无特长的人,只能够从事既繁重,待遇又低的工作。由此而演绎出的苦、泪、血的故事,有谁听,有谁知、有谁怜?再多的苦,再多的泪也能往肚里咽。
“在两年前,我作出了一个错误的选择:出去打工挣钱。让我白白地浪费了两年宝贵的学习时间,错过了继续提高、深造的机会。今天,我有了一个来之不易的机遇,重新步入了学校。我应当好好把握住这个机会。努力用功,让自己将来走上较理想的工作岗位。
他们还告诉我:“无论你在外多委屈,你都不能够流泪,你只能坚强,因为没有人会相信泪水,流泪只能证明你无能。生活是不会同情弱者的!”
当我离开他们家时,他们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今天,你既然有在校读书的这种机会就要努力把握住,否则等到像我们这样时,则为时晚矣!”
在回家的路上,我拖着沉重的步伐,一步如千斤重。他们的每一字,每一句,都重重地敲打着我的心扉,使我清醒,使我感悟:现在还不努力奋斗,充实自己,武装自己,锻炼自己,更待何时?
传统文化春节心得体会 篇5
小时候在农村,十分向往过年。
向往过年,那是因为过年有一年中最丰盛的年饭之享。
在我的记忆里,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妈妈精打细算,厉行节约,她积攒一年到头的美味佳肴,我们只有过年才能尽情享用。那时候农村过年,不像现在城里过年下馆子。乡下团年,都选择在中午,有的美食,头日晚上就得开始煮,如猪脚和海带就是头日晚上开始炖,且要炖满满一鼎锅。灶里烧块子柴,睡前悖(音beì)火,悖火就是把未烧尽的块子柴团在灶中央,然后用灰将其覆盖,这样火种不灭,灶里彻夜通红。
这是家乡的一种习俗,既有微火炖猪脚之效,又有预示来年红红火火之意。第二日早上,妈妈一大早就起床了,她首先将锅里的猪脚海带再次舀进鼎锅,然后将猪头腊肉香肠萝卜一锅煮,煮熟之后,她得把肉食捞出来放在筲箕里凉着待切,再将萝卜与汤舀到缸砵里,目的在于腾锅它用。鼎锅里的猪脚海带,还得与炸酥肉、炒小菜、孔干饭等一系列烹饪一起炖着。
我家人多,兄弟姊妹六个,人人喜欢吃酥肉,每逢过年,酥肉必炸,团年过后,往往要剩垒尖满弦一筲箕,足足有三、四斤之重。端上桌子的菜肴,荤菜居多,主要有肥大块、猪头肉、干酥肉、糖熬肉、盐煎肉、香肠、猪脚海带汤、不少年份还要杀个鸡炖起,缺少的是年年有余(鱼)这道菜,那是因为家里穷,买不起鱼的缘故。团年饭桌上的菜,最有特色的是肥大块。
肥大块多用很肥的宝肋腊肉切割而成,切好的肉在锅里爆出油后,加入水腌菜(或萝卜弦、或大头菜)炒几下就做成了。肥大块大的有巴掌大,最上面的肉横过碗口两边还悬着。重的一块接近一两重,一般很难吃下三、四块的。因为是腊肉,拈起对着光看,晶莹剔透,色香味俱佳,直叫人垂涎欲滴。我常常放筷子前还想吃,但怕吃不完而不敢拈。
为此,不知到少次怨妈妈切的太大块了,免不了事后要问妈妈:“过年的肥大块为什么要切那么大?”妈妈每次的回答都是:“是为了让你们少吃点才切那么大块的!”实际上,那是一种纯朴民俗的体现,是待客热情大方的方式,是彰显富余的表现手法。猪头的葱嘴、耳朵会留下过客时做下酒菜,其余的切好就端上桌,每片肉的大小要比肥大块小些。
猪脚和鸡肉,熟透得已经骨肉分离,偶有肉附着在骨头上,只需用筷子夹着骨头一吸便可以把肉吸进嘴里。团年后剩下的猪脚海带汤,初一泡面,就是绝美佳肴。其他美食还有油炸红苕丸子,新鲜瘦肉炒莴笋等,素菜每桌一般有三四个。吃团年饭所请的客人,有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和父母的兄弟姐妹等,后来大哥分家了,姐姐出嫁了,也要请回过年,请朋友吃团年饭的很少见。
我家团年少则两三桌,多则四五桌。长辈中年长者坐上席,上席坐齐后,长辈中年次者和次高长辈坐下席,我们小字辈只有分坐左右两边的份。有时候,爸爸还要把要饮酒的客人尽量安排在一桌,以便行酒令。
过去生活紧张,粮食匮乏,肉食尤为稀缺,记得我家有几年在吃团年饭之前,上每位客人先吃诺大一碗糯米饭,美其名曰吃茶。吃茶的目的在于让客人先填饱肚子,以达到团年时客人少吃肉食的目的。
向往过年,那是因为大年三十晚上有得压岁钱之喜。
小的时候,我的瞌睡很多,往往在晚上七点左右在家里不管哪里倒地便睡,很多时间是睡在灶前的柴草上的。吃晚饭要被打醒才能开口,这样也多是一边哭,一边吃,一边睡才能吃完。但是,大年三十晚上我们弟兄几个是没有瞌睡的,因为要等着大人给压岁钱。生产队干活要接近日黑才收工,大人收工回到家后才有时间做家务,久而久之,农村便养成了入夜后才开始做家务的不良习惯,大年三十也不例外。推磨、砍猪草、煮夜饭、煮猪稍、喂猪等家务活忙完后,全家人还要一起围着脚盆洗个热水脚,这次洗脚很讲究,既要把膝盖以下反复洗礼。又不能洗过膝盖,否则就叫洗翻了山,那样来年的吃食运就会大打折扣。初,水很烫,脚放进脚盆的水里就得马上缩回来,把脚踏在脚盆口沿上。如此反复试探,待水温适宜了,才能将双脚泡入水里,洗脚要洗烫并用,搓揉兼施。如是洗脚,旨在干干净净迎新春。洗完脚的时候,已经接近深夜十二点了,这时候爸爸才开始给压岁钱,一般情况下,我们每人能得四角钱压岁钱,最多的年份也不过一块钱。得到压岁钱,我们兴奋,夜不能寐,全家人就灯围桌散吹闲谈,古今中外,日南海北无所不及,话题往往会涉及为什么不早点给压岁钱的问题,妈妈总是回答:“早把钱给了你们,你们早就睡了,哪个来守岁!”。从此,我便知道了过年有“守岁”之说。
向往过年,那是因为大年初一上街有钱买零食吃之乐。
大年初一街上很热闹,小孩喜欢的吃喝玩乐应有尽有,我们常常上街用压岁钱买豌豆糕、甘蔗、花生等零食吃。豌豆糕实际上是油炸食品,豌豆之间有面粉(或豆粉)连接,豌豆被面粉包裹着,豌豆与豌豆之间的面粉薄些,因此豌豆会明显突出。豌豆糕可能是用刮凉粉的圆形刮子提着在滚油里炸成的,吃起来香脆可口,要五分钱一个。口渴了,买一杯老鹰凉茶喝了解渴,老鹰茶一分钱一杯,用老式啤酒杯一样的玻璃杯盛着,卖茶者一般在一张课桌一样的桌上整齐地摆放八到十个杯子,每个杯子盛满茶后,就用一张见方十公分左右的玻璃盖上。喝茶者给钱后,卖茶者将边缘杯上盖茶的玻璃滑离杯子后拿走,口渴的喝茶者端起来一饮而尽。零食开支后剩下的钱,我都用作买小人书。后来上学读书了,初一用后剩下的钱,就交给妈妈存起交学费。
向往过年,那是因为初一之后还有过客和走人户之趣。
农村过客走人户,从正月初二开始,到元宵节才结束,素有“正(音zhè)半年”之说。过客走人户,农村和城里的差别是很大的。农村的过客,一般是有新春客来才叫过客,新春客就是前一年结婚的亲戚,这对新人,新春初一下午拜媒人,初二起开始拜新春,走到那家就是那家的新春客,新春客拜新春的礼物,一般是两把面、两包可尔糖之类的礼物,走遍所有人户后,这份礼物最后还得回到新春客手中。同时,新春客拜到那家,那家还要打发,打发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红包。新春客走到那家,那家就遍请亲戚朋友,这就是农村所谓的过客。人情客往走得宽的,与新春客一起同行走一家亲戚的客人,客人队伍长达两根田坎,如遇坡坎转弯,往往出现一路人见头不见尾的壮观场面。因此,农村过客坐五六桌乃至更多,是屡见不鲜的事。过客的下酒菜,十分丰盛,什么葱嘴耳朵,肚条舌头,心子肝子,香肠豆干,瓜子花生等一应俱全,家家户户,桌上摆的下酒菜的干盘子,少则十个,多则二十,酒席之上,推杯换盏,你来我往,酒过三巡,划拳行令,非常热闹。我小的时候,虽然喝酒没门,但是下酒菜可以管够,时而要块葱嘴吃,转身拿片耳朵嚼,跳几下又抓颗花生剥……倒也其乐无穷。
我的过年情结,虽说不是与生俱来,但在我脑海里,已经根深蒂固,昔日农村过年的丰盛美食和热闹场面,至今历历在目。近几年回老家过年,所见景况,远不如前,不少优秀传统,有的濒临失传,有的销声匿迹,如悖火、拜新春之俗和恭请长者坐上席之礼就是如此。每每想到此处,总有怅然若失之感。
传统文化春节心得体会 篇6
一年一次的春节过去了,我感觉在这个过程当中又经历了一次不一样的春节,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这次的春节当中,很多很多事情都没有过去的那般滋味了,虽然说也非常的充实,每天都干了很多事情,但是缺少了小时候的那种快乐,短短几天的一个春节,也让我有了很多的感想。
大年初一那一天,大家都是忙碌的,各家各户都张灯结彩的在张罗,然后街坊邻居都在串门拜年,这些都是我们这边的一个习俗,每天都在这样的状态,大家都在好好的去珍惜这一段时间,春节的时间虽然没有很多,在上学的也即将马上开学,上班的也马上就要去上班了,这可以说是非常的仓促,在这次的春节当中,其实大家还是比较开心的,因为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当然是非常的珍贵,一年到头也难得有几次这样的机会,我现在是上初中了,但是我一直都觉得小时候的那种过年的感觉,跟现在比起来,确实还是要非常的好,那个时候还非常的期待过年,现在的过年其实就是走走亲戚,然后在家陪陪父母,我认为这就是我现在感觉最有意义的事情,尽管不像以前那般的很有年味儿,但是今年的春节我也感觉非常的不错,因为大家好不容易才能聚在一起,然后亲戚朋友一起吃饭,一起玩乐,这都是能够培养感情的,所以我在这样的环境下面,虚心得体会了更多的东西,在这次的春节当中,我基本上大年初一到大年初六,每天都在走亲戚,在半年,虽然说还是跟往年一样,可是那种滋味并不是一样来,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春节的感受不一样吧。
我是一个不太注重仪式感的,包括过年过节,所以这些节日啊,现在我并没有太多的感受,但也是一种经历,也是一种成长,每年的一种不同的感受,都是对自己的一个认识,新的认知这一点是成长过程当中必须要经历的,过去的春节,证明了新的一年的开始,所以真的非常的有意义,在这样的环境下面,大家在珍惜这段美好的经历,在这几天的时间里面和家人朋友们好好的培养感情,我最喜欢的就是春节串门拜年的那种感觉,还是有以前那般滋味,能够让我感觉到过年的一种氛围,现在已经马上就要开学了,所以我真的感觉在这次春节当中自己有很多的感受,也经历了不一样的一个过年方式,今年最特别的就是,很多朋友都没有回家,所以都是通过手机去拜年,这样的方式也是非常奇特的。
我通过了视频方式,跟一些没有回家的朋友拜了年,然后也感受到了他们想家的那种深深的感情,还有在这样的环境上面,自己确实有了新的体会,我相信在以后的春节当中,自己会有更多的感受和感悟,相信得到的收获和成长会越来越多,一年让自己有新的变化,这就是证明自己在成长,证明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这次春节已经过去了,我非常感激自己的家人,自己的老师,自己的同学,这些都是伴随我成长路上的一些重要的人,我以后也会更加的珍惜,以后也会让自己变得更加的强大,这次的春节感受真的很不一样,我不知道以后自己面对春节是什么样的一番心情,但是我可以让自己每年都过得开心,过得快乐。
传统文化春节心得体会 篇7
春节的到来就表示旧的一年已经过去了,新的一年已经来临。新的一年就代表着新的阶段已经开始,我想在新的一年是需要做出一些改变的。爸爸妈妈常说过完年就长大一岁了,应该要变得更加的成熟,更加的懂事。我觉得比起元旦我们更应该重视的是春节,这才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新年。在新的一年到来之时我心里是有很多的感触的,我觉得时间过得是真的很快的,以前我总觉得还有时间,没有全心全意的去学习,但现在我明白了时间其实是过得很快的,也是不够的。
虽然一年很长,但我们每一天都会学习到新的知识,之前学的知识就不会再有时间去学了,所以我想现在的知识自己应该要利用好现在的时间去学好,而不是预支自己之后的时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若是用这样的一个态度去学习的话我想我是不会有什么收获的。我应该把目光放在当下,而不是自己的以后。在新的一年我会去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不再用之前那样的态度去学习了,我想自己是能够在这一年中有很多的收获的。
我应该要抓住现在的每一天时间去学习,让自己变得更好,变得更加的优秀,想做什么事情都应该要利用好现在的时间去做。光阴一去不复返,消逝了的时间就是消逝了,不应该等到自己后悔了才开始努力。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学习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我是应该要努力的去学习的。我会去改变自己的,去改正自己之前的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做一个让老师和父母都少操心的人。
我很期待着自己在这一年中会有什么样的表现,但既然自己决定了这一年要努力,就一定要在这一年中努力的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我会利用好这一年的时间让自己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的,我一定不会让我的父母失望的。
传统文化春节心得体会 篇8
春节这个富有中华民族气息的节日,就在爆竹声声中拉开了帷幕。我眼中的春节是一个带有希望充满幸福的吉祥日子。
过年了,早上天一亮我就赶紧起床,穿上妈妈给我买的新衣服,看着爸爸给我买的各种鞭炮,心想快点到晚上,就可以放好看的鞭了。我帮爸爸贴上春联,大人们忙着买年货,做饭,我就一个劲地吃啊。
晚上,我们开始包饺子,我擀皮,大人们包,别看我小,擀的皮是又快又好,大人都表扬我,我说因为过年了,我又长了一岁,就应该懂事听话,多干活,姥姥听了我的话笑得嘴都合不上了。我们吃了饺子,到楼下放鞭,先放了一个三十万响的大鞭,真是太响了,然后我又放了很多好看的烟花,有礼花、茶花香、小飞机、大扇子……我玩得真开心。放完了鞭,我还看了春节晚会。
过年真好,真热闹,我还盼着明年过年呢,小伙伴们你们过年也一定玩得开心吧!
美好的春节,快乐的春节,人人喜爱的春节,这就是我眼中的春节!
传统文化春节心得体会 篇9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华夏大地上已经传承了4000多年,它象征着团结、和谐、兴旺与安宁,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汇聚与交融逐渐地影响到了世界。在春节来临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有着美好的憧憬和期盼,于我来说则有着两种界线分明的感受:“惧怕”和期待。
“惧怕”是因为自己又老了一岁,又多了一份成长带来的责任;期待,是因为对传统节日和人情风俗的一次彻底回归。重要的是对历史的祭奠,还有就是现代生活中繁忙的奔波间隙的一个彻底放松。
也只有春节的时候,才能够静下心来或是“强迫”自己花一份心思去思量、去回味一下老祖宗遗留下来的风俗,去营造一种被众人所熟悉而又陌生的“年味”,让历史的阳光透过缝隙洒在现代人的脸上,让现代人那种劳碌和奔波的心有一个可以暂时小憩的驿站、有一个寄托—--那种寄托寄予在过年的鞭炮声中、新春的钟声里和新年的喜悦中…
朋友对我说:我们都是“老人”了,开始怀旧了。是啊,一年年的劳碌奔波沉淀下来的不只有五味回忆、容颜的苍老,还有对过去的感叹。有人说:“春节,是一枚枚顿号、逗号、感叹号,是对传统、历史的一次回眸,一声慨叹。”我想它更加应该是一个省略号,因为它在永不停息地在循环并留给了我们无尽的遐想与思考。
当我们是孩子的时候,对于过年是那样的期盼、欣喜若狂,因为所有的奢望在新年到来的时候都能实现,至少会得到相等的满足;当我们与时代齐头并进步入成年的时候,春节来临我们不只是满足于物质,而更加多的是心意的交流与思想的碰撞能够得到平衡;当我们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后,责任和义务无形中成了生活的主旋律,特别是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也许会为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个舒适的居所、一种幸福的生活而不知疲倦地奋斗着,但有一种美妙的感觉千百年来一直在传承那就是“团圆”,因为它是生活永恒的主题,春节则无疑成了最大的载体。
春节时大家谈论最多的话语中还有一个叫作“幸福”的词汇。它简单明了又与众不同,它触手可得又遥不可及,因为幸福的参照物很多,可以选择与别人比或与自己比,可以选择与自己的过去比或与自己的未来比。有这样一个笑话说:一个偏远山区的农民讲自己的理想,说如果有一天他当了村长,全村的粪就由他一个人拾。他的幸福就是这样的简单,于别人也许会笑他,但是于他来说那真的是幸福的。生活中幸福的事儿很多,如果你用心留意你会感觉到它简单真实的存在着:一次与家人的牵手,一次在发生冲突时的微笑面对,一种家人期盼你回家的眼神,或是当你风尘仆仆回家时能吃上一口热气腾腾的饭,它不一定是美味佳肴但那一定是幸福的。有的人却一生从未感觉自己幸福过,因为他的思想里老是在拿自己与别人相比,与时代相比,和自己较劲,无论拥有的再多都会沮丧,不会去感知已经拥有的幸福。
其实,幸福只是一种心理的感觉,不分国界、不分年龄,它更加与收入和物质、环境条件无关,它只是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我相信幸福是可以传染的,幸福是可以扩大的,只要你用心去细细体味,属于你的幸福一定在那里等着你。
人情世故,在春节的时候一一兑现,不管是诚心的还是违心的,总之都是陪着笑脸,给聚会一个理由;给求人办事一个理由;人们在短短的时间里对人情伦理进行了一次修补,对自己进行一次洗礼,给自己一个新的定位,感受自己的幸福,企盼美好的未来。
传统文化春节心得体会 篇10
春节的到来是令人感到有些忙碌的,毕竟无论是卫生的清扫还是团圆饭的准备都需要花费不少精力,虽然父母很少让自己参与到这项工作之中,但想到他们做家务那么辛苦让我对此十分关心,因此我也在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家务并为父母减轻负担,即便如此父母也没有让我参与到厨房的工作之中,毕竟若是不小心打碎碗的话可不是什么好兆头,能够参与到忙碌的家务之中着实能让我感到很兴奋,这意味着自己已经长大不少从而能减轻父母的负担,另外我也有参与到年货的采购工作之中,既能买到过年所需的货物又能增进与父母之间的交流。
春节的到来是令人感到有些兴奋的,无论是拜年还是与亲戚家的孩子玩耍都很有趣,而我在亲戚来访的时候也会端茶倒水,既体现了自己的懂事也让父母对此感到欣慰,让我有些尴尬的是自己有许多亲戚都不认识,在我看来主要是自己长期在外读书从而很少与亲戚交流的缘故,而且亲戚也会因为我的成长而心生感慨,在他们看来这样的变化意味着我已经懂事了许多,我在拜年的过程中也获得了不少压岁钱,虽然对能够自由支配这笔金钱感到兴奋,但我也明白父母是需要给亲戚的孩子压岁钱的,这便意味着我获得的压岁钱在某种性质上也是父母给予的'。
春节的到来是令人感到有些温馨的,家人的陪伴让这段闲适的时光显得那么温馨,这让我不由得自己在校期间与家人进行通话的经历,虽然能够经常和家人联系却很少得知家人的近况,而且我也明白父母为了不让自己担心总是展现出较好的以免,但当他们生病或者难过的时候却不会让自己得知这种情况,而我却总向长不大的孩子般向父母倾诉着内心的苦闷,现在想来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做法的确有些不妥当,但这些内心的不愉快在与家人团聚在一起的时候已经消散一空。
父亲在过完春节不久便踏上了在外打工的旅程,而我在寒假结束以后也要返回学校继续学习了,虽然每年和父母团聚的时光并不长却让我感到很满足,也希望下个春节能尽快到来从而让我和父母相聚在一起。
传统文化春节心得体会 篇11
这里是一篇小学生寒假实践心得体会,干家务也不是易事啊,真是辛苦他们了,特别是妈妈,我和爸爸不在的时候都是她一个人干的啊!妈妈辛苦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内容吧!
可以说,父母为我们撑起了一片天。
一、做家务
年前家里准备大扫除,大干一番,干干净净过个年,我也参与了进来。
真是每一寸都要弄干净。先擦小物件:灯泡要一个一个拧下来,把灯罩擦干净,再一个一个安上去;窗台,窗棱,桌子要擦得一尘不染。然后是大物件:阳台,衣柜,书柜......真让人应付不过来,干完这些已经满头大汗了,再看看爸妈,一个个精气神儿十足,真是越干越卖力:拧下来灯泡灯罩,擦啊擦啊擦,然后再转动手腕拧啊拧啊拧......我是彻底无语了。
然后便是擦地:书房的、卧室的、洗手间的、衣帽间的、储藏室的、客厅的、阳台的。天!饶了我吧!便认命地拿一块抹布跪在地上擦啊擦啊擦的(因为木地板不能用拖布),不一会儿就腰酸背痛腿抽筋。
妈妈看出我累了,便对我说:"累了就休息会儿吧,辛苦你了。""不累不累!应该的。"然后就不争气地坐在了床上,看着爸妈在那儿不知疲惫地拖啊拖,既佩服又惭愧,真是没用!
干家务也不是易事啊,真是辛苦他们了,特别是妈妈,我和爸爸不在的时候都是她一个人干的啊!妈妈辛苦了!
二、妈妈的工作生活
妈妈的工作生活可谓是两点一线——办公楼和家。
早上,被吵醒的不是手机铃声,而是锅碗瓢盆的碰撞声,匆匆地吃完早饭,便奔向办公楼,开始了一天的忙碌生活,她经过我身边总能刮起一阵风,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来时一阵风,去时一阵土。
你几乎不带我去外面吃,你说外面的饭不如你的好。在我回学校后,一天吃两顿饭,美其名曰减肥,而且两顿饭都在食堂吃,美其名曰自己太懒,不想自己做。
不管怎么说,妈,别累着,别饿着。
传统文化春节心得体会 篇12
人们不是为了单纯的吃顿饭,是为了享受那种亲情,一种天伦之乐。吃年夜饭是为了凝聚家庭的力量,等年后再将这种力量在社会上释放出来。
吃年夜饭不是个人的事情,从人类学和文化学的角度来看,吃年夜饭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东西,它里面的含金量非常高。
我们的节日要从精神层面考虑,要注意它的精神意义和文化内涵,应该从这个层面引导人们过年过节,不要把承载有大量民族民俗意义的节日简单地卖给市场,而是要把节日变成文化传承的契机。
“年,我们每年都要过,年夜饭,我们每年都要吃。可是在尝试过数码年、旅游年之后,很多人却不会过年了。吃过9999元一桌的豪华宴之后,很多人却不会吃年夜饭了。”临近春节,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作家冯骥才感慨地说,“吃年夜饭不是个人的事情,它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增加亲和力和凝聚力的一种方式。”
冯骥才从民俗学的角度重新阐释了过年和年夜饭对民族文化的意义。
冯骥才说,中国人为什么过年?就是希望在年里塑造一个团聚、欢乐、祥和与平安的生活。团圆、欢乐、祥和、平安,靠什么表现出来?靠年夜饭。中国人过年很有意思,年前由社会往家里跑,年后又跑回社会,除夕就是界限,所以年夜饭就显得非常重要。
“比如按照天津的风俗,吃团圆饺子,如果那一天有人不在,要给他留出来一份。”冯骥才说,“我不反对在外面订餐,但我希望年夜饭还是要回家去吃,全家人坐在一块吃,共享家庭的温暖。年夜饭的核心就是团圆,吃团圆饭的时候不能生气、骂人,大家要有笑脸。人们不是为了单纯的吃顿饭,是为了享受那种亲情,一种天伦之乐。吃年夜饭是为了凝聚家庭的力量,等年后再将这种力量在社会上释放出来。”
冯骥才说,吃年夜饭不是个人的事情,从人类学和文化学的角度来看,吃年夜饭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东西,它里面的含金量非常高。很多人因为不懂得这些,不能把它放在那么高的层面上去分析,所以有些人就单纯地认为,不就是吃顿饭而已嘛,在哪里不是一样。
“吃年夜饭,这又涉及到中国人怎样度过节日的问题。”冯骥才认为,假日和节日不同,假日是一种公民的福利,没有文化内涵,随便怎么过都行,但节日是有意义的,是有文化内涵的。现在很要命的是,我们把所有的文化节日都已经过成了饮食节:过年就是大餐一顿、中秋节就是吃月饼、端午节就是吃粽子、灯节就是吃元宵。而那么好的民族文化情感、独特的情感,很多人却享受不到,在这一点上,比起欧洲和日本,我觉得我们有些人变的愚蠢了,显得没有文化了。
冯骥才还感慨地说,我们的节日要从精神层面考虑,要注意它的精神意义和文化内涵,应该从这个层面引导人们过年过节,不要都把承载有大量民族民俗意义的节日简单地卖给市场,而是要把节日变成文化传承的契机。
传统文化春节心得体会 篇13
中国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有剪纸、年画、泥塑、春节、清明节等,但我最喜欢春节。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最重要、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在农历的正月初一,古代称为“过年”。
春节的到来意味着旧的“年”过去,新的“年”来到了。每当春节的前一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贴对联、挂灯笼、燃放爆竹,我家也不例外。
每当除夕,妈妈忙着做团圆饭,爸爸忙着贴对联、挂灯笼,我和哥哥忙着打扫卫生,我们都在为新春的到来忙碌着。
一家人欢欢喜喜的吃了顿团圆饭,接着就坐在一起看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一家人其乐融融。优美的舞蹈和动听的音乐让我们目不转睛,风趣的小品和相声逗得我们哈哈大笑,神奇的魔术让我们看得目瞪口呆。“当——当——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新的一年来到了!
突然,外边传来“噼里啪啦”的声音,原来是小朋友们在放鞭炮,我和哥哥也迫不及待地拿着鞭炮出去放了。
哥哥放好鞭炮,对我说:“等我说完一、二、三、点!”你就和我一起点燃鞭炮。“砰!——”随着一声声巨响,烟花飞上了天,在空中绽开了:有的像灿烂的花朵;有的像一把把花伞;还有的像一只只小鸟在空中飞旋,此时的夜空被打扮得绚丽多彩。
我喜欢春节!因为新年来临后我又长了一岁,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的学习成绩更上一层楼!
传统文化春节心得体会 篇14
随着耳边一阵又一阵熟悉的爆竹声,年味儿也越来越浓了。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鼻子闻到的都是满满的喜庆。
除夕夜全家人都忙着包饺子,母亲颤巍巍的拿起一张饺子皮,添上那红的、黄的、绿的搅拌在一块儿的饺子馅,严严实实的用那满是皱纹的手包裹起来。在大家不经意间,她把一个硬币包在饺子里,(谁吃出这个硬币,谁就大吉大利!)看她那嘴角、眼角、溢满了那幸福的弧度。
一边吃着煮好的饺子,一边看着春晚,随着那熟悉的“5、4、3、2、1、”旧的一年在那一刻向我们挥手告别,新的一年大踏步向我们走来。这时,外面早已炮声漫天,震耳欲聋。
我与小侄儿小侄女们跑出了家门,就被那直冲云霄的鞭炮声挡住了路。我们慌忙捂住了耳朵,脸上却还露着灿烂的笑容。
各色各样的烟花把天空装扮得花花绿绿的,“礼花”直冲云霄,“嘭”一声炸开了,天空顿时变得五彩斑斓,那微弱的火药却像七彩花一样绽放着。可好戏不长,“礼花”从天空中慢慢变淡,变淡,直至烟消云散;那边,一股冲击般的银光吸引了我的注意,它努力的向上喷着,喷着。落下的便义无反顾跳出了银光,就好像珍珠成千上万从空中掉落,给人极美的感觉;“噼噼啪啪,噼噼啪啪”,这震耳欲聋的响声一定是鞭炮!那热闹的的声音,也足以给新的一年增添许许多多的喜庆了。
那边暖烘烘的,旺火烧了起来,而且愈演愈烈,橙色的火苗上下翻滚,好像在呼唤着什么,也好像在喜悦地跳舞。人,物,中国,将春节愈演愈烈,带来了新的气象!
富有年味儿的春节,富有人情味儿的人。
传统文化春节心得体会 篇15
今天是奶奶家过年的时候,我这几天一直寄住在姐姐家,一早我就乘着姐姐的电瓶车向奶奶家出发。一路上我们嘻嘻哈哈好不快活。我们来到奶奶家的时候奶奶正在煮饭。中午很快来到,我们吃了饭就,和爸爸拿着春联和糨糊去贴春联。我在春联的背上刷上一层糨糊,然后爸爸在把春联平平整整的贴上。看着贴好的春联我心里乐开了花。
下午二姐一家来了。奶奶家中亲亲热热,热热闹闹。奶奶把饺子皮和馅拿出来。我们赶忙去包饺子。刚开始我不会包,看着其他人包的饺子好极了。我羡慕极了。我想问又觉得太丢脸了。可饺子包的不好也丢脸啊。我就向奶奶讨教,只见奶奶取饺皮一张于掌心,放入适量馅将饺皮对折封口成半圆形食指稍过拇指前捏住饺边食指微微将饺皮往前推出褶折,重复褶折直推至右端顶处放手这样一只饺子就完成了。妈妈包的就和奶奶包的不一样,妈妈取饺皮一张于掌心,放入适量馅,将饺皮对折封口成半圆形,右手拇指安捏住右顶端角,将之捏薄,将变薄的顶端往下按,连续向下按捏形成绞边纹直至左端就完成了!大家的.方法各不相同,我看的眼花缭乱。
不一会儿,饺子包好了。奶奶把饺子下锅了。我迫不及待,想着吃饺子时的情景,这是太享受了。厨房飘来阵阵香味,饺子熟了。奶奶盛出饺子我就狼吞虎咽的吃起来,吃着自己包的饺子我心里甜滋滋的。
传统文化春节心得体会 篇16
春节像流水转眼就过去了,可在这短短的时光中我却过的很愉快,在记忆中,除夕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天。
马上要过春节了,家家都很热闹,此刻我正在贴着自己写好的对联,虽然字迹还不是很规范、很流畅,但却是我尽心尽力、用了两个多小时完成的大作。贴完对联,听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顾不得吃饭,马上下楼找小朋友放炮去,我们放着各式各样的鞭炮和烟花,有火柴炮、冲天炮、窜天猴、雷子等,把节日欢乐喜庆的氛围渲染的更加浓郁热烈。正当我们玩得热闹非凡、不亦乐乎时,妈妈叫我回家吃饭,并且告诉我们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就要开始了,我们一听立刻飞奔回家。
团圆饭丰盛极了,有红烧大鲤鱼、清炖排骨、一虾两吃、醋溜土豆丝我们一大家坐在一起边聊边吃,时时爆发出欢笑声,人人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欢乐。
晚上整八点,盼望已久的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在热闹欢快的音乐声中几位主持人登场了。随着晚会的进程,节目越来越精彩,有歌曲、舞蹈、小品,还有我最喜欢的魔术,真是丰富多彩,引人入胜。
这差不多就是我的春节记忆了。
我先把两幅对联贴到门上,再把福贴到窗子上,这时妈妈跑出来说“贴错了,”贴错了我说那怎么贴?妈妈说要倒贴,福倒福倒(到)福们家了,就到我们家来了,我说贴正也行,福正福正(挣)别人家的福就到我们家了!
过春节真是太好了,我爱过春节!
传统文化春节心得体会 篇17
传统文化有很多,我最喜欢春节。
传说,从前有一个叫年的怪物,它经常到村子里危害人类,吃牛和羊。所以,人们一心想除掉它。可是,无论人们用什么办法,都无法赶走“年”。最后,一个小孩无意之中点燃了竹子,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年”被吓跑了。人们都很高兴。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格高兴的日子,就在每年的这一天放鞭炮,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以后,又逐渐演变成了“春节”这个节日。
我每年都回老家过年,每年都很热闹。过年的前一天,就是大年三十,也叫除夕。家家户户都贴上了春联,贴上了“福”字。有的人心灵手巧,把自己剪的窗花贴在窗户上,像降落的雪花。还有的人把灯笼挂在大门上,张灯结彩,非常美丽。
我觉得春节里面最好玩的是大年三十,要问是哪里吸引了我,非贴春联和包饺子莫属了。我们每年在大年三十的时候都要拿出大红色的喜气洋洋的春联张贴在大门上,红色代表红红火火,就是希望这一年都开开心心、顺顺利利。这贴春联啊,还有讲究呢!要把春联正中间的福字倒过来贴,这样就和人们平常说的福到好运来正好吻合,就是希望人们在新的一年可以好运常来、万事如意。
我天生就喜欢做手工,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包饺子。年三十我和爸爸妈妈一家人坐在餐桌前其乐融融的包饺子,先把发好的面团用锋利的小刀从中间割开,分成若干份,再用又粗又圆的擀面杖不停的擀,渐渐的变成了一张张薄薄的面皮,最后往里填上香喷喷的肉馅,就等着晚上吃可口的饺子了!
和我一样喜欢贴春联、包饺子的小朋友们,仔细回想一下,是不是也觉得倍感有趣呢?
这天晚上,一声声花炮声,像打雷一样,此起彼伏,接连不断。李华映红了整个天空,像一朵朵美丽的花。放完了鞭炮,人们又抱起了又香又大的饺子,吃上了团圆饭。儿女们也都和父母团聚。人们一边吃着热腾腾的饺子,一边看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一直持续到晚上十二点,新年的钟声敲响。第二天早上,人们都起得很早,无论大人小孩都喘着新衣服挨家挨户的拜年。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容,嘴里说着吉祥的话。
这种欢乐的气氛一直持续到农历正月十五。
传统文化春节心得体会 篇18
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包括古文,诗,词,民族音乐,民族戏剧,国画,书法,对联,灯谜等。还有一些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春节。
春节有很多民族习俗,家家户户贴对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还有穿新衣,吃饺子,大人还要给我年钱。在这些习俗中,我最喜欢的是装年钱的小红包了。拿着小红包,我就迫不及待朝外奔去。一出门,我就听见小朋友们的欢呼声,原来他们在楼下的小广场正进行烟花比赛呢!只听“呯呯”几声,各种烟花在天空中绽放,有的像一条巨龙腾空而起,有的像一枚枚子弹直冲天空,还有的像一朵没有开放的花苞,在天空中欣然怒放。我看到这美丽的烟花,心想:“我的烟花一定比他们的烟花好看好多倍”。于是,我赶紧去买烟花,拿着自已的烟花,小心翼翼的点燃之后向着天空发射,只听“啪”的一声,烟花朝天空中直飞而去,当我抬头望着天空时却呆若木鸡了,原来这种烟花叫“花生米爆炸”,只见“啪”的一声就结束了,一点也不漂亮,真让我大失所望。不过看着天空被些五彩缤纷的烟花装扮的绚丽多彩,我们个个欢呼雀跃,开心极了。
春节还有很多美丽的传说。传说中,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它长着锋利的牙,尖尖的角,凶猛无比。“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新年的晚上,怪兽就会爬上岸,去袭击山角下的一个小村庄,吞食牲畜,伤害人命。村里人知道会来怪兽,把门锁的紧紧,可是不管怎样,“年”就会进来,偷吃村民的东西,伤害人畜,大家都害怕极了,但又无能为这一年的除夕,人们正准备扶老携幼去难。这时,一位仙翁走过来,他告诉村民“年”怕红色和响声,人们听了连忙准备了红对联贴在门上。晚上,“年”又来了,它一见红色,听到锣鼓声阵阵,吓得赶紧逃跑了。从此村里太平了。以后每逢过新年家家户户都贴春联、贴年画、放鞭炮,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还越传越广,逐渐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快到了,我盼望着到来!
传统文化春节心得体会 篇19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积淀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我们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有古老的民族艺术、如戏剧、国画;有宏伟的古代建筑,如故宫、长城;有美丽的神话,如女娲补天……
下面我要为大家介绍一下重阳节:每一年的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重阳节,又名重九节、登高节、菊花节、茱萸节。我国古代把九定为阳数,每一年的农历九月九日,月日并阳,两阳相重,两九相叠,故名“重阳”,又名“重九”。
每到这一天,人们出游登高,赏菊花、饮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阳糕。时至今日,一些地区仍保存着这种风俗。政府还把重阳节定为“敬老节”,向老年人表达敬意之情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等。
传统文化春节心得体会 篇20
我们的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就是我国传统的文化—剪纸。
剪纸的种类有很多,比如:窗花。喜欢。礼花。剪纸汉字。剪纸图画等等。剪纸的内容包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鱼、虫、鸟、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这些人们熟悉而热爱的自然景物成了人们剪纸的花样。每逢过年过节或是喜事临门,人们都要剪一些“福”字。“喜”字等,表示庆贺。
剪纸图画就是在一张纸上剪出一副画出来。你先看看这幅“书生”上面有一位正在拿着书在读的先生,一看他的样子就一位书生;再看看这幅,“凤凰戏牡丹”上面有一只凤凰在一朵牡丹上玩耍,像一个小孩子在玩耍……
怎么样,我们我国是不是有很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春节心得体会 篇21
要说我国的传统文化可胜不胜数,比如:我国书法,我国结,皮影,武术,剪纸……传统文化中春节是我们我国最重要的节日。
据说,我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之夜它才爬上岸吐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有一次,“年”来到村子看到,家家户户贴大红纸,屋内灯火通明,孩子在院子开心地燃放鞭炮,从这一瞬间“年”再也不敢来了。从此,每到过年,街上彩旗飘扬,门前挂满了大红灯笼,家家户户购买年货,小朋友穿上新衣服,可热闹啦!到了晚上礼花满天,家人聚到一起吃饺子看晚会,精彩的表演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我国传统节日丰富多彩,让我们的传统文化永远继承下去,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光辉灿烂。
传统文化春节心得体会 篇22
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多,比如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许多节日。当然,我最喜欢的还是春节了。
春节也叫过年,它的来历是在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们居住的地方伤害人类,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由于“年”最怕红颜色和鞭炮声,因此每年年三十,每家每户都在门上贴上红纸,在院里放鞭炮,防止“年”溜到人们居住的地方伤害人类。
春节到了,年三十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哥哥、姑姑一起在爷爷家吃团圆饭,饭后我们拿了许多烟花和鞭炮去放,有窜天鼠、鱼雷、二踢脚、黑旋风等。我们看到美丽的焰火从烟花里喷了出来,它们像一朵朵刚绽开的花朵,我和哥哥在一旁又蹦又跳开心极了,路边的人看见了,都停下脚步,羡慕地看着我们。
新的一年又到了,我们又长大了一岁。我应该更懂事了,让爸爸、妈妈少操点心,自己努力学习,争取一天比一天更棒!
传统文化春节心得体会 篇23
说起春节,人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因为人人都经历过。可是,不同地方的春节,风俗也是截然不同的。
我的家乡是广州,这儿的春节可热闹了。
先从花市说起吧。
春节逛花市是这儿的一大风俗,特别是“水上花市”。商贩们把满载货物的特色小艇停靠在湖边,有的顺便还会架上小板,供顾客通行。水上花市一般会买年花年桔,以及各种年货;开市的时候,湖岸边,小艇上,都聚满了人——他们大都是本地人,但也有一小部分是只是过来凑一下热闹的外地人。从高处往下看,各式各样的充满年味的商品、装饰品,与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快乐的人们相交融,构成了一道好不靓丽的风景线。
有“水上花市”,当然就有“陆上花市”了。我说的“陆上花市”其实就是普通的“花街”罢了。花街里卖的东西和水上花市的差不多,也是年花年桔还有各种年货。开市的时候,商贩的呦喝声,人们的讨价还价声……汇聚在一起,好不热闹。
除夕这天,南方跟北方一样,都是要吃年夜饭的。在广州人的年夜饭菜谱里,“白切鸡”、“清蒸鱼”、“白灼游虾”、“脆皮烧鹅”是最出名的。“白切鸡”寓意着晓春报喜;“清蒸鱼”寓意着年年有余;“白灼游虾”寓意着欢乐笑哈哈;而“脆皮烧鹅”,则寓意着红红火火。一家人围坐在圆桌,其乐融融地吃着一顿如此的年夜饭,别提有多幸福了。
吃过了年夜饭,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到了差不多十二点,就要拜神祈福。一到十二点整,新年的钟声敲响了。鞭炮声纷纷欢迎着它的到来。鞭炮声像海浪,一浪接一浪,经久不衰……
终于,鞭炮声停了,人们也逐渐进入了梦乡……
当然,春节这趟奇妙的列车的旅程才刚刚开始,后面的,以后再说吧。
传统文化春节心得体会 篇24
每年春节,我都要随爸爸妈妈回到故乡都江堰,那里不光有秀丽独持的巴蜀风光,还有甜在我心里的糖画。
清晨,淡淡的薄雾还没从村庄上飘散,糖画爷爷就推着小车走街串巷的吆喝起来:“糖画哟,糖画,快来买呀……”,听到这一嗓子,屋前房后立刻就有小孩窜了出来,扯着爷爷奶奶的手,拽着妈妈的衣襟,从四面八方聚集,紧紧的围着糖画爷爷。
小孩咿咿呀呀地嚷着催促着,糖画爷爷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停稳小推车,从车下柜子里端出一个白磁板,又掏出一个小铁锅,慢悠悠坐下,开始用煤气炉熬起糖稀来。眼看小铁锅里的糖稀色泽越来越红艳,诱人的麦芽糖香勾走了围观者的魂儿,火候差不多了,糖人爷爷一声令下:“转转盘咧”,混乱的人群颇像得到号令的士兵一样,立刻在那画着色彩艳丽的十二生肖转盘前排起一条整齐的队伍。小孩踮着脚,伸出白嫩嫩的小手,眼睛直勾勾地盯牢转盘上最大的龙,拨动一下指针,攥紧拳头连声喊着:“转,转,转,大龙、大龙!”指针晃晃悠悠掠过蝴蝶,掠过花篮,终于擦着大龙的边儿停下,人群中顿时暴发出一阵欢呼。
“好,转到个大龙,新年好运一条龙!”糖画爷爷笑着祝福,袖子一撸,便从小铁锅里舀出一大勺糖稀,腕子一斜,那琥珀般的糖汁顺势流淌到白磁板上,糖人爷爷手速如飞,时而轻轻抖动,时而快速滑行,那糖流得或慢或快,慢时如琥珀滴珠落玉盘,快时细若游丝不断绝,人们看得目不暇接,眼睛便随那铁勺一上一下一左一右转个不停。最后,糖画爷爷手轻轻一收,那糖稀如踩刹车般停滞住,一条金灿灿、亮莹莹的大龙便平躺在白磁板上。糖画爷爷拿根竹签往龙身上一按,轻巧地一提,转到大龙的小孩挺胸抬头,满面红晕地在周围一片艳羡中接过竹签,却怎么也不舍得下嘴。
不多时,走在街上人人手中都像捧宝贝似的捧着一只糖人,他们如金色的蝴蝶徜徉在故乡的大街小巷,编织起浓浓的乡间年味。
每年回到都江堰都要品一品甜蜜蜜的糖画,才知道印在糖画里的年有多甜。
传统文化春节心得体会 篇25
我国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的国家。春节时,人们往往会穿上红色喜庆的衣服;放起了噼里啪啦响的鞭炮;洋溢着快乐的笑脸。串门,已经是春节是家喻户晓的活动了,大年初一,人们已经穿上新衣,带着温暖的问候,走向亲戚的家门。
压岁钱,是孩子过年时最盼望的事;看春晚,是每个人都知道的。但是,一些年轻人却比别人往往多一项——手机,因为这个“习俗”,一些年轻人已经开始和家人逐渐疏远,不要怪我多嘴,提醒所以正在拿着手机“摇一摇”的(20世纪春晚红包获得方式)各位年轻人,放下手机,跟家人聊聊天吧!
饺子,大家都熟悉得很。过年时,家家都包,都吃,我呀,最爱吃的要数白菜馅的,那味道香的说不出来,往往这时,总觉得自己已经身临其境在白菜饺子的天堂。你们喜欢吃什么馅的?一起跟好朋友分享一下吧!
过年时,人们通常把福倒着贴,妈妈告诉我,字面意思是“福倒了”,但它的真正意思是“福到了”。要说包饺子,大家都不陌生,要说我包的饺子啊,唉,四个字来形容:惨不忍睹!让父母看了,哭笑不得。那饺子长得又长又扁,就像鸭子的嘴,看一眼就没食欲了。不过父母说,自己包的水饺自己吃最香,我吃着惨不忍睹的“李氏鸭子嘴水饺”时也这么想。
2月22正好是元宵节,也正好是最后一天假期,真想让老师这个假期多休息会,因为老师太累了,我希望今年我要做一个好孩子,不让老师操心!加油!我一定会做得更好的!
传统文化春节心得体会 篇26
我国文化源远流长,其中,节日是最具有代表性得,洋溢着喜庆和吉祥得春节是众多节日中最新鲜最独特得一个节日。它还承载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得古老文化。
春节也叫做“年”,有关年得由来,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古时,有个叫“年”得怪物,经常骚乱百姓,杀人放火,无恶不作。最终,有人发现“年”怕响声、红色、火。最后“年”被杀死。于是,便在“年”被杀死得这一天举行各种各样盛大得庆祝活动,而且燃放鞭炮,张贴门神对联以驱赶邪恶,并逐渐形成一种习惯,流传下来,此后,人类便有了“过年”之说。
有关春节得传统文化也有很多。在春节这天,家家户户走门串巷,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得压岁钱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现在长辈为晚辈准备压岁钱得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钱得数量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得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得内容。
过春节,家家户户得门上都要贴春联,祈求这一年平平安安。春联也叫“门对”、“春联”、“对子”,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得文字形式。每逢春节,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关于春节得传统文化太多了,一时间也说不完,等下次再聊吧。
【传统文化春节心得体会(精选26篇)】相关文章:
中国的传统文化——春节(精选)12-26
春节传统文化作文(精选32篇)02-10
中国传统文化春节作文-春节12-22
传统文化春节行作文02-17
传承春节传统文化作文02-16
初中传统文化与春节作文02-15
关于春节传统文化的作文12-23
中国传统文化春节日记02-19
初中传承春节传统文化作文02-16
小学传承春节传统文化作文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