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深度教学的心得体会

2021-11-26 心得体会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马上将其记录下来,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深度教学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深度教学的心得体会1

  课堂的作用就是让一切困难的事情变得容易,把课本当成传递信息的载体,把教室当成创作的舞台,把学生当成自己的作品,惟其如此,才是实现目标的捷径。备课,是课堂的热身和准备阶段。深度备课,才能让平淡无奇的课堂熠熠生辉。

  语文课堂要凸显语文本色,必须先打好底色,这就要进行深度备课。深度备课是高效语文课堂教学的前提。《深度教学》一书高屋建瓴,让我顿时醒悟,从中感受到以下几点:

  备出厚度(向文本要智慧)

  备出厚度就是教师首先要将文本读厚。其一是内读,即教师自己以读者身份“陌生的眼光”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这也是发现个性化问题的前提,更是实现教师自己和学生公平对话的认知前提。其二是外读,除教学用书外,要找寻相关文本:原文本,课文内提及的原文本,或是课文外删去的原文本;互文本,课文所在的原文本,与课文内容相关、相类、相似的文篇或书本;超文本,与课文相关的系列文篇和书本,包含同一内容、同一主题、同一作者、同一写法的文本,包含名家的相关解读成果,包含网络文本,史学、哲学、美学角度的解读可高度关注。占有并整合这些成果,重在将自身的读解体验转化为文本教学策略,厚积薄发,深入浅出。备出厚度不仅是对教师专业知识储备的考量,更是对教师钻研文本探究课堂的能力培养,正如潘新和先生所言:“读多少书,读出了什么,读出了多少自己的发现和创造,永远是衡量一个语文教师智慧水准和教学效果的潜规则。”有教师备课的厚度才有教学内容的扩展,要审慎选择知识点延伸扩展,不断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存,使他们吸取多种营养,课堂上圆润丰满,学生才可能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拓宽视野,扩大知识面。

  备出深度(向大脑要思维)

  王国维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对于一篇文本,仅从字词句段来理解,显然容易断章取义。于漪老师认为,教师钻研并掌握教材,好像导演处理剧本,需要一个艰苦的再创造的过程,达到懂、透、化的要求。“懂”是掌握教材的基本结构;“透”是对教材融会贯通,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体系;“化”指教师的思想感情要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合在一起。教师掌握教材,目的是为了教学。所以,我们要从学的需要出发,对教材素材进行加工提炼,从深度方面挖掘教材,使课堂教学内容充实而不干瘪,才能使备课因为预设充分而广泛生成。

  加缪说:最大的罪孽是肤浅。备课一定要力求深度,不能只是就问论文,照本宣科。一篇文章中的情感,和写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情绪有很大关联。更有甚者,是作者写作时没有预料到的解读方式。所以教师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发现别人看不到的问题。这就不仅是对写作者自身的境遇,还有当时的社会风潮,别的重量级人物的评价。在《再别康桥》里,仅从字面义,我们无法理解徐志摩对康桥的情怀,但如果抓住文本中的“梦”,以此为话题,联系《猛虎集》的序言,我们从诗人口中得到情感的印证,外加胡适对诗人的评价诗人的“单纯信仰”——爱、自由、美,然后可联系诗人的婚恋史,诗人的人生观,以及他的创作观,就能提纲挈领地理解诗人的狂热情感。如此备课,走出了文本备课的平面化,而是让“人”的情绪和“文”的情感和谐地统一,这就是立体备课,也是我所谓的备出深度。

  备出梯度(向学生要生成)

  俗语说“龙生九子,各个不同”,在教学中,一个班级的学生文学修养参差不齐,所谓“十个指头不一般”,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要设置梯度的问题,让整个课堂呈现层进式探索进程,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基础的学生的要求。首先,文本中新出现的字词成语,或者注释中的疑难,这是最初级的考察。其次是整体的感知,通过预习,感知作者总体的情感,或者自己对文本的感觉,在文本中找出佐证。其次是关于文本的构架和内容的分解,或是鉴赏含义深刻的句子,或是梳理文章情节,或是鉴赏人物形象,在此环节需要的就是教师教给的规律和方法,也是用文本实现“教”之目的所在。最后要有统摄全文的问题或是升华主题的问题。比如《赤壁赋》中刚开始的“乐”文章最后的“喜”是不是同一种情感,《我不是个好儿子》中主题是母爱还是儿子的愧疚,《项脊轩志》的主题是悼念祖母、母亲、妻子三代女性的悼文还是对家道中落的身世发出惋惜和哀鸣并沉痛地凭吊个人遭际的不幸。由此类问题串成的备课链条,在课堂上层层铺展,步步升级,课堂就这样以学生为主题,被教师主导着在思考中提升。

  英国教育家威廉·亚瑟说:“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好教师讲解,优异的教师示范,伟大的教师启发。”而我认为,一节成功的备课,就是将叙述教给学生个人,讲解教给集体,将示范教给教师,再由学生展示,将启发教给师生一起。从开始的孤军奋战,到中间的广设外援,到后来的主力支援,到最后的主帅亲临,如此方可形成教学相长,师生合璧,构成教学的良性循环。

  备出精度(向课堂要效益)

  一节优秀的语文课,备课确实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教师的准备工作要做到“全”“广”“新”,在教师预设问题时,需要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基础要扎实,重点要落实,难点要突破。但是面面俱到的课堂显然也是一无是处的课堂,传授平庸无亮点激发,好比一篇表述太多失去自我的作文。真正的备课一定要做到详略得当,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以考试作为向标,以提高语文素养作为旗帜,以拓展生活大语文作为终极目的。

  备课中体现的精度,主要是教师的预设和学生的课堂生成之间的起承转合,穿针引线,两者配合地天衣无缝。让学生在学中思,在思中或,在或中得,在得中乐。要让学生有所得,必须体现方法性的归纳和总结。语文的方法传导就在于把每节课当成教学的母体,以此为学习观摩的标本。而母体框架的构造过程中,“广设问”是教师的备课的法宝,即把没一个问号当成句号。教师只有考过了自己,才能真正站在讲台上,和学生展开深度对话。

  所谓“新”,就是文章还是那篇文章,学生已不是同样的学生,那么课堂设计当然也不是同样的设计。要让课堂充满新生,就要与时俱进;要让课堂拥有深度,一定要创新备课。想别人所未想,独辟蹊径,并能短途到达。鲁迅说自己塑造的典型人物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体现在教学中,就是吸取优质课堂的精华,合成自己课堂之精粹。

  备课的服务对象是学生,要让学生对服务质量打满分,不仅要付出血汗,更要付出智慧。深度备课就是教师血汗和智慧的集中体现。在备课过程中找到规律方法,这是每一个教育者最大的快乐和幸福。

  读深度教学的心得体会2

  近段时间我读了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王玉强老师的《深度教学——构建优质高效课堂的方法》。全书收入作者近年来教育随笔60篇,以畅达的文笔、灵动的思维、多维的视角,对构建优质高效课堂的方法做了透彻独到的论述。读完全书,我深感这是近年来构建优质高效课堂、提高语文教学实效、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本好书。

  在王老师的书中,为我们指点出了深度教学的种种特征。深度教学,是一种讲规律、重方法的教学,凸显规律与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迅速地学会学习,是深度教学的基本特征,也是王老师这本专著的鲜明特色。作者在书中始终贯彻的一条红线就是:“教师要在课堂上充分渗透符合学科特点的规律与方法教学”。正是基于这一基本理念,他才不满于仅仅停留在学一篇、一章、一节,而是力求从一篇、一章、一节中去提炼出共性的'规律与方法,他才不满于仅仅让学生学会解决这一个问题,而是执着于让学生学会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从个案中挖掘出一类的特质”、“我的作文课都是方法课”、“作文=1+1+1是我的创造”、“你的课堂凸显规律、方法了吗”、“一个学生答对了,能代表五十多个学生都会了吗”、“你有更简单、更明了的方法吗”等等,单从短文的题目就可看出王老师在这方面的追求。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总感觉教得很累,学生学得也很苦,有个别学困生竟然连基本的基础知识都没有记住,看到这些学生,真让老师操心。看了王老师的《深度教育》,我静下心来思考,如果能像王老师在书中所点拨、展示的那样教给学生思维、学习的规律与方法,真正的对学生授之以渔,相信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定会减轻许多的负担,头脑也会聪慧许多。

  构建优质高效的课堂,是扎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这本书给我们指点了许多的路径和方法,相信每位读过该书的人,都会从中深受启发,大获教益的。

  读深度教学的心得体会3

  又一次怀着崇敬的心情阅读了王玉强老师的新作《深度教学》。读后的感想颇多,收获巨大。作品里面不仅有对课堂教学的规律与方法的深层探究,更有对深刻的教育教学思想的生动而睿智的阐释,尤其是后者对我教学的影响将是深远而恒久的。《深度教学》会教我们怎样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能启发我们如何去面对每一位孩子,更能引导我们在学生的心田播撒爱的种子,去收获教育的快乐和幸福。

  一、教育是心灵抚慰心灵的事业

  《每个学生都是你的作品》是书中的第二篇文章。这个标题,既生动又新颖,读来让人倍感亲切。静心细读全文,字里行间都散发着默默的温情,像冬天里暖暖的阳光,温馨惬意让人感动不已。

  “假如我的孩子就在班里”“假如这就是你的孩子”“我的班里都是我的孩子”“学校就是学生的家”“每个学生都是教师的作品”“教师,不管何时何地的教师,都是人类爱与美的传递者,都是真诚的奉献付出者”“敬畏,尊重,平等,这些词语应该在教师的心里扎根。”

  读着这些发自肺腑的话语,读着文中的每一个事例细节,读着那段“跪着辅导”的随笔感言,我被深深地感动啦。感动于文章对敬畏,尊重,平等精神的深情呼唤。这种呼唤是那么朴实而殷切,温暖而悠长,足以让每一位认真阅读过的教师重新思考和认识学生的地位与价值,足以让教师更清醒地认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掩卷沉思的片刻,我想起了本书的作者——受人尊敬的王老师。王老师一直把自己定位在一位普普通通的行为人上,他和蔼可亲,快乐洒脱,身体力行,自信执著。不管是评课时的谈话交流还是辅导讲课教师时的点拨启发,或是课间里为老师们挥毫泼墨,他是总是那样的随和、认真而又意兴盎然。我们都愿意和他交流,原因就是他有一颗敬畏,尊重,平等的心。这种精神思想正无言的启迪着每一位教师,实在让我们佩服感动!

  感动敬仰之余,我开始反思自身的教学。反思以往对待学生的态度,反思以往教学中的种种不恰当。我开始改变,我更开始行动。从我做起,从学生做起,从点滴做起,从《深度教学》读后做起。

  言必信,行必果。既然学生是自己的孩子,是自己的作品,悉心教育引导,我责无旁贷。为自己负责,为学生负责。我开始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成长过程,我不再轻易地忽略学生的个性、心理、智力、能力的发展情况,在授课和教育批评学生时,我开始变得静心,耐心、用心起来。慢慢的,我感觉到心里有了一种温柔而细腻的东西,像一粒种子,在温润的环境里开始生根,发芽,成长……

  我真的想告诉王老师,是您的肺腑之言和如沐春风的教诲让我找到了做教师的感觉,将我引领到了一种我一直以来都在追寻的境界中。感谢作品中语言文字的启迪,思想精神的引领。我的梦想不是成为一位名师,而是只想在语文教学这块园地上做真实的自己,听任内心责任与良知的召唤,去做一名此生无悔亦无愧于“教师”二字的语文教师。我将用一颗敬畏、真诚、尊重、平等的心灵去抚慰另一颗幼稚纯洁美好的心灵,我将在学生的心田播撒下一粒爱的种子,让我的学生学会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健康快乐的成长,因为阅读本书后,我明白了一个真理:教育是心灵呵护心灵的事业,是心灵唤醒心灵的事业,是心灵抚慰心灵的事业。既然是一项事业,那就让我学会用心去喜欢吧,正如书中所说“你的果实才证明你是一颗什么树”,我想成为一颗什么树?我会努力让自己结出果实,让果实说话。也许有一天,我会在我生命的诗篇里,自豪地写下这样文字:因为喜欢所以热爱,因为热爱所以执着,因为执着所以成功。

  二、春光里,让我们等待花开

  “每一朵花都要授粉。”这个比喻用在学生身上真是生动形象意味深长。我竟然不自觉地连读了三四遍!真的是回味无穷,就算至今我还忍不住沉吟此句。我每年“五一”假期里都要有几天时间回老家帮父母给苹果花授粉,怎么就没想到这个比喻?可见王老师用心之细腻,心系学生之深远啊!

  文章题目妙,立意更是巧!“对每朵花都非常关照,给每朵花都细细地授粉是果树结出丰硕果实的关键。”个体的学生不就是一棵待授粉的果树嘛,我们教师要做的不就是要做“授粉”的工作,给每一朵花授粉,不随意丢掉,舍弃,淡漠任何一朵等待授粉的花嘛。文中那些精彩而深刻的见解闪烁着教育思想的光辉,它们一下子把我们的思维点亮了,也照亮了我们教育教学的前行之路,让教育者的眼里放射出惊喜的光。什么是深度教学?教育又怎样体现深度?我从作品里解读到了一个鲜活而深刻的教育理念:承认并重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保护自尊心,一视同仁,悉心指导,把爱撒播在每个学生的心田。如果一个教师一旦在内心根植了这种深度教学的思想,我觉得就是握住了教育的根部,就是把握住了教育的灵魂,我们的教育就是深度的就是有效的。

  于是,我变了。我不再只管班里的前几十名,不顾后进者。在我的眼里,只要在教室里坐着的就是我课堂的一员,就是我的作品,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要少。鉴于实际,我放慢了教学速度,降低了教学起点,扩大了关注学生的面。你学的快我引领你,你学的慢我帮扶你;你成功我祝贺你,你失败我激励你。我要为每一朵花授粉!当我要否定一个学生时,我想起了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你的皮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当我想放弃一个学生时,我想起了那个捡小鱼并把它扔回大海的小男孩。我们的学生可能就是那条被搁浅的“小鱼”,我们要救他,因为那条“小鱼”会在乎。

  是一粒种子就该发芽,是一朵花就该绽放。高一应该是学生花开的季节吧,这个季节里最需要老师做的一件事,就是等待花开,“给每一朵花授粉”,为他们授好习惯之粉、方法之粉、自信之粉、自强之粉、热爱之粉。因为我懂得了“要让每一朵花都结出丰硕果实,首先要给每一朵花授粉,忽视了任何一朵,都将是教育的失误”。

  给每朵花都留一个自由吐蕊空间吧,即使有些花还没有绽放的意思,也不要轻易否定它们,也许他们正在积蓄绽放的能量。慢一些吧,请多给他们一点阳光,多为他们播撒一点爱的雨露吧!请相信,每朵花都该有春天,都该有开放的权利。春来草自青,耐心等待花会开。

  《深度教学》的后记中说“一位教师要生存在教学的深度上。让我们做一名有深度的教师吧”。我也要说:投身教育,研究教学,热爱生活,让我们做一名幸福的教育西西弗。

【读深度教学的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1.深度教学心得体会(通用5篇)

2.读深度工作有感(通用7篇)

3.有深度的历史教学反思

4.怎样才有深度教学反思

5.《深度工作》心得体会

6.有关数学深度教学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

7.单元设计深度教学心得体会(精选5篇)

8.深度教学研究心得体会(通用8篇)

上一篇:小学生预防艾滋病心得体会 下一篇:交通事故案例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