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学数学启发式教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学数学启发式教学心得体会1
如何科学的运用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呢?教学实践证明:教学中所设启发点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启发式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激疑启发式,即激发学生的疑问,使其“于无疑处生疑”,把学生引进路转峰回的岔道口,促使他们去动脑筋。当学生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因势利导,抓住机会释疑,以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一、设置兴趣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是思维的动力,是促进学生乐学的先决条件。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便会产生优势兴奋中心,就能集中注意力,发展学生敏捷的思维。
在教学中,掌握知识的基本原理及其衔接性,可以促进知识的迁移,使学生易于理解新知识,达到发展学生思维,提高能力的目的。医生治病讲求对症下药,教师的启发当然要点在要害处,拨在迷惑时,才能指给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因而,启发式教学要真正达到启迪思维,培养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还必须注重启发点的优化。一是要“准”,让启发启在关键处,启在新旧知识的联接处。小学数学知识有很强的系统性,许多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发展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加强运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指导。首先新课前的复习和新课的提问要精心设计启发点,把握问题的关键,真正起到启发、点拨和迁移作用。其次,要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发展,注意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分化点的关键处,设置有层次,有坡度,有启发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系列提问。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练习求得新知,掌握规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串在一起,形成知识的系统结构。如在教学“8的乘法口诀时”,我设计了让同桌之间互说一句带“8的乘法算式”的话,学生说:“我家有8张椅子,他家也有8张椅子,一共有16张椅子,算式是8×2=16。”“二(1)班在校广播操比赛中排成5排,每排有8人,一共有8×5=40名学生参加比赛。”……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搜集了有关感性材料,并经过思维加工,生成了多个解决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
二、灵活机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要多角度、多方位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去多思多想,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在课堂上,教师只有提出富于变化、具有灵活性的启发点,才能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例如,在教学“比的应用”一节内容时,在练习当中我为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中秋节,巡抚派人向乾隆皇帝送来贡品芋头,共3筐,每筐都装大小均匀的芋头180个,乾隆皇帝很高兴,决定把其中的一筐赏赐给文武大臣和后宫主管,并要求按人均分配。军机大臣和珅忙出班跪倒“启奏陛下,臣认为此一筐芋头共180个,先分别赐予文武大臣90个,后宫主管90个,然后再自行分配”。还没等和珅说完宰相刘墉出班跪倒“启奏万岁,刚才和大人所说不妥。这在朝的文官武将现有56位,分90个芋头,每人不足两个,而后宫主管34人,分90个芋头,每人不足三个,这怎么能符合皇上的人均数一样多”。皇上听后点点头“刘爱卿说的有理,那依卿之见如何分好?”此时,学生都被故事内容所吸引,然后让学生替刘墉说出方法,这个故事把数学知识寓于故事情节之中,从而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三、掌握学生实际,力求深浅适宜
课堂上教师设置的启发点要深浅适度,防止过难或过易。应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确定启发点的深浅度。过浅了,学生张口就答,不加思索;过深了,使学生无法思考,无从回答。
例如:二年级下册学习完乘法这单元以后,在复习课的最后我出了这样一道开放题:
钢笔:18元文具盒:27元水彩笔:9元蛋糕:3元巧克力:6元
①兰兰买水彩笔,芳芳买蛋糕,兰兰花的钱是芳芳的几倍?
②月月花的钱是兰兰的3倍,红红花的钱是芳芳的2倍。月月和红红分别买的是什么?
③老师买了两样物品,其中一件物品的价钱是另一件物品价钱的3倍,猜一猜老师买了什么物品?
学生认真审题,分析题目,选择了合适的方法解决了前两个问题,较好地复习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和“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在激活了学生的已有认知以后,我抓住时机,又提出了第3个问题,这个问题的提出激起了学生思维的兴趣。不一会一个孩子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举起了高高的小手说:“老师,我知道了,你买的是钢笔和巧克力。”我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这位学生说道:“钢笔是18元,巧克力是6元,18不就是6的3倍吗!”说得真精彩,这位孩子的发言似乎也为其他孩子指明了思考的方向,于是我又看到了不少小手举起来,另一个孩子说道:“老师也有可能买的是钢笔和巧克力,也可能是文具盒和水彩笔呢,你们看,文具盒是27元,水彩笔是9元,27不正是9的3倍吗?”对啊对啊,生3迫不及待地说道:“老师还可能买的是水彩笔和蛋糕,水彩笔的价钱也是蛋糕价钱的3倍。”此时的我插不上一点嘴,孩子在思维的天空中自由地驰骋着,不断撞击出新的火花。
先进的方法能赋予启发式以丰富的内涵。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明确: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要把学生真正置于主动者位置,变向学生奉送真理为引导学生发现真理,一旦我们这样做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将会出现全新的局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必将大大的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中学数学启发式教学心得体会2
一、运用启发式应该抓住学科自身特色
通过学习语文获得的语言交流能力是人们作为日常交流使用的,这种作为交际工具的学科功能是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最根本的区别。在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培养时,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进行。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时,教师可以通过开放式的题目来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述,提高他们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用写作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促进他们遣词造句的能力。由于语文学科具有的特性,教师在进行启发式教学时,可以用创新的方式来进行,使他们在语文能力获得增长的同时性格品质也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对学生进行启发时,让他们掌握知识很重要,使他们通过知识的理解获得对人生的感悟更重要。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启发时教师要把握好启发的重点。
二、启发式教学对学生素质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需要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还要对学生的语文思维进行启发。在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渗透,使他们对语文的学习中不仅能获得对文章的理解能力,还能获得较高的道德品质,促进思维的发展,具体来说就是使他们的.素质全面获得提升。在进行启发式教学中,教师要从教法和教学内容方面进行创新,不仅要对中学语文教材进行深入研究,还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他们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使他们的知识含量不断丰富,对知识的见解也不断深刻。
三、启发式教学的具体作法
启发式教学主要是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积极探索的学习行为进行启发,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发展和创新。在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师要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对他们的思维进行点拨。在启发式教学中,单元作为学生的宏观学习方面,每一篇课文作为学生的微观学习方面。启发式教学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教师导读激发。在对语文单元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兴趣进行激发,使他们能把自己的主动性投入到学习中,主动对基础知识进行探究。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激发,能主动地去吸取有用的知识,这在学习效率上大大超过了被动式教学,使学生能不断体会到自己通过努力获得的快乐。在对单元学习时,教师要让学生抓住本单元的主线进行学习,在单元主线的指导下,学生对每一课的课文都能进行深入体会。例如,中学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训练“诗歌朗读”,教师在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时,可以让他们对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进行研究。在让学生进行朗读诗歌时,教师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提高他们的朗读兴趣。通过朗读,很多课文中的知识能从中感悟出来,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师启读、精讲。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时,教师要从正确的阅读方法来对学生进行指导,使他们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好习惯。对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和重点语句,教师在进行精讲,使学生通过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教师的讲解进行结合,来达到对文章中思想的深刻把握。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从表面走向深刻,从对语文的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能深刻把握文章的重点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思维获得的发展,语文能力也不断地提高。
3.教师评价及学生创造。在学生对所掌握的语文知识进行运用时,教师要对他们的运用成果进行评价,通过评价使学生在学习语文时的自信心获得提高。在知识的实际运用中,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也有了提高,他们看待问题不再是从表面看待,而是能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对语文知识的运用可以从语言表达和写作两方面进行,在进行语言表达时,学生通过思考来对文字进行组织,使他们表达更流畅。写作是语文知识运用的要求更高,学生通过写作训练能不断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激发他们语文思维的创造性发展。
四、启发式教学的特点
每一种教学方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在启发式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以学生主动对知识进行分析和理解,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引导和启发的作用。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对问题的启发要做到有效,把握解决问题的关键点,使学生对教师的点拨能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才能起到启发式教学的作用。总之,在启发式教学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他们语文思维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能真正从传统教学中走出来,大胆地把语文课堂教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对所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索,提高他们对文字的运用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涵养,为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中学数学启发式教学心得体会3
1.注重启发的时间和场合。
虽然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使用启发式教学具有很多优势,但并不是说数学教师就能够随时随地的使用,而是要注重时间和场合。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虽然比低年级学生年龄略微大一些,已经学了一些数学知识,但从整体来说,掌握的知识还是非常有限的,而且缺乏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技能。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还是要教会学生更多的数学知识,在学生掌握充足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实行一定的启发渗透。通常情况下,数学教师应该在知识衔接的地方实行启发式教学。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认真研究和分析教材,积极实行备课,在具体设计教案时,数学教师要找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然后在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处设计科学、合理的启发点。具体来讲,就是启发点的设置要具有较强的衔接性,既不能有太大的跨度,让学生找不到答案,也不能太过容易,让学生轻易就能找到答案,同时还要注重衔接点的趣味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探究的兴趣,提升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在本节课学习结束后,数学教师还要和学生一起对本节课学习实行总结,将本节课的内容实行系统的梳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积极渗透巧妙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
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使用启发式教学,数学教师积极渗透巧妙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但巧妙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并不适用于每一种类型的数学题,也不适用于每道数学题。所以,数学教师要鼓舞学生积极思维、独立思考,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巧妙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进而提升数学学习水平和学习效率,在最短的时间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各种数学知识。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实行启发式教学时,积极渗透巧妙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如在学习圆时,学生都知道用圆规能够画出一个标准的圆,但是如果不用圆规如何画出一个合格的圆呢?教师能够鼓舞学生讲出自己的办法,一个学生说,能够用两只铅笔做成一个简易的圆规,以一只铅笔的笔尖为基点,另一只铅笔以这个基点实行旋转,就能够画出一个标准的圆,而且改变两只铅笔的角度,就能够得到大小不同的圆。这当然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数学教师能够对这个学生提出表扬,然后提出问题:毕竟铅笔的长度有限,画出圆的大小也有限,但如果我们需要在操场上画出一个很大的圆来做游戏,应该如何画呢?这时,另外一个学生说,那我们能够用绳子来画源,只需要选择充足长的绳子和两个同学帮忙就能完成,具体做法就是,一个同学抓住绳子的一端站在那里不动,作为圆的圆心,另一个同学以绳子为半径,围绕这个同学实行画圆,圆的大小能够用绳子长度实行调节。能够看出,数学教师的启发式教学,有效地进展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和创新水平的形成。
综上所述,启发式教学符合素养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学教师应重视并增强启发式教学的应用,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注重启发的时间和场合,积极渗透巧妙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并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持续完善和创新启发式教学,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
中学数学启发式教学心得体会4
教学方法的优势,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成为近年来中学数学教育改革的一大热点。本文就从启发式的思想实质及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启发式的教学,是当前各种数学教学方法的根本
启发式为首例,他针对当时“以训诫为主的强制灌注输”的教育方法,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排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二隅仅,则不复也”的主张。古今中国数学名家正是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了这种思想而提倡数学教育要实行启发式,华罗庚、苏步青也都是用启发式指导教学,促进了智力发展和知识学习的结合。
西方名家把启发式喻之为“产婆术”,认为,教师的工作有如助产师一般,教学应采用问答式的探究学问的方法(即产婆法),向学生提出问题而不是讲授全部现成结论,对学生的错误不是有直接纠正,而是用另外的补充问题来帮助暴露矛盾,使学生清楚地感到自己的错误,然后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由上显见,名家并没有把启发式作为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作为重要的教学指导思想。
二、注重数学活动过程的教学及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启发式的实质,概括地说,就是启动学生的思维,启发式教学的指导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就是要求必须加强数学活动及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教学。华罗庚教授说得好:不要只给学生看做好了的饭,也要让学生看到做饭过程。
数学教学要设法使课本中的知识“活”起来,不是堆砌知识积木,而是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把知识贯穿起来,使学生真正领会到数学知识深化发展的动态过程,要把结果教学转变为过程教学,要求教师把握知识发展的脉络,即教学中认识是如何由已知逐步探究出未知的思维程序和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主要应体现在对概念、定理、公理的教学中,教师应创设问题的意境,以探究性语言代替结论性的陈述,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注重数学活动过程的教学,其实质就是要变知识储备型教学,吸收型教学为智力开发型教学。
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灵魂,教学应使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基本教学思想和方法。比如:在几何的教学中,可在适当条件下,介绍公理化和演绎推理的思想方法,在推理论证中,介绍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和化归的思想方法;在解题教学中,可以适时地归纳总结解数学题的一般思想方法;如换元法、割补法、辅导线联系法,逐次逼近法等等,这样做,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很有裨益的。
三、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任何现代的教学方法,都必须体现教学活动的这种“双边性”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1、不烦教导——从思想上孜孜不倦地给与教导,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2、认真“编导”——深入钻研教材,构思好教学思路,设计好教学方案。
3、善于倡导——揭示数学的重要性,善于发动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4积极引导——创设情境,提供隐藏的规律性材料,引导学生探索发现。
5、耐心辅导——因材施教即喜欢“尖子”,让其吃得饱,又不忘“中”“差”生,多给与鼓励和帮助。
6、不断开导——对问题多设悬念,多讲其产生的背景及应用,并不忘指出数学中隐藏的美。
7、加强指导——经常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及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
1、让学生看书——可先提要求、设置疑问、悬念、激发学生看书的热情
2、让学生想——“学贵有疑”多让学生质疑,从疑问中提高数学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讲——除学生回答问题外,还要学生勇于提出问题,抒发己见
4、让学生议——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大胆议论,通过一种自然相通的思维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得到一种“精神满足感”
5、让学生练——从练中融汇知识是一种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
6、让学生更正——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防止知识缺陷的积累,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人会启发式教学思维理解为“少讲多练”,甚至有些老师每堂课都按一定的时间比例来划分“讲”与“练”好像精讲是少讲,我认为只要启发有方,诱导有法,能结合实际情况,创设出一个问题思维情境,即使一堂课,讲满五十分钟,仍然是较好的启发式教学,更有甚者认为提问就是启发式教学,就大错特错了,特别是那些频繁的、单纯的,甚至是无聊的一问一答要坚决剔除。
【中学数学启发式教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1.启发式教学反思
6.中学数学教学课件
8.中学数学教学反思
9.中学数学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