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精选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1
本学期我担任了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在与学生接触后,我发现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不强,识字能力不高,汉语拼读能力还有待提高,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急需解决。为了让学生们把这些弱项变强项,我从多方面入手,努力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水平,现将本人在语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
一.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它直接影响教学工作效果。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直接影响学生感情和制约课堂气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过于“宽”,对学生的行为视而不见,放任自流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当然,也不能过于“严厉”,经常上课板着脸,不苟言笑,会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保持一种“激情”,时刻以积极的状态去授课,学生感染到教师的热情,自然而然那课堂气氛就活跃了。教学方法也需要多转变,采取不同方法去授课,时时给学生惊喜,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会增大。
二.加强汉语拼音的认读能力。
学生的汉语拼读能力不高,就说明了他们对声母,韵母的记忆不够。所以我要求他们每天早读前对声母,韵母进行朗读,课堂上进行听写,先加深他们记忆,再从练习入手。作业中多布置拼音练习,多练以提高拼读能力。
三.提高阅读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
学生处于低年级,所认识的字不多,这就导致了他们不能把内心想法用语言更好地表达出来。所以,平时我要求学生多读书,抽空浏览课外读物,摘抄好词好句,增加词语的积累,从总体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其次,多阅读对于他们的识字能力也有帮助。学生表达能力弱,就直接导致写作能力不高,平时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多举手发言,开拓思维,积极把内心想法表达出来;同时,加强他们的作文写作能力,再逐渐深入,逐渐提高写作水平。
语文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要搞好语文教学工作,还得多下功夫。语文要靠多读多记,其中难免枯燥乏味,所以教师就要懂得如何把课堂变得更快乐,在未来的道路上,我还要继续努力,继续把教学工作做好,正如屈原所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断在探索中进步。
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2
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也就几十年的时间吧,经验说不上,只是有几点心得体会,在那里与大家分享。
教学理念方面:我一向认为教育就应是一种潜移默化式行为,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成长。语文教学同样如此,如果总是强调学生务必背过、务必默写过,务必理解等等,看似在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实际上却会在无形中增加学生的压力,让他们感到学习是任务,是不得不去做的事情。这样就容易扼杀学生那份对语文的发自内心的喜爱与迷恋,因而就抹杀了语文教学的初衷――语文素养的培养。
我认为真正好的教育就应是润物细无声的。尤其是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容易起到感染、熏陶作用。每篇文章都有它的精彩所在,我们就应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精彩之处,用心去体会、揣摩,发现其中的美,发现那种美的表达方法。从而使学生爱上读文章,爱上欣赏,甚至期望并学会去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能够了解文章的含义,吸取其中的精华,感悟文章的写法,到达从知识到精神的成长。
教学方法方面: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有了良好的教学理念,具体的方法则是千姿百态的。对于不同群体的学生、不同的教学资料,不同的环境采取的方法自然不同。我们语文课本上,对于不同的年级自然所配备的教材资料都是贴合相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他们来说,理解文章的资料就应不是什么难事,所以教授课文时能够让学生透过自主的学习,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以及领悟到的东西,老师所要指导的就是学生难以理解的,或遇到的问题。当然对于重点的把握,教师就应视状况加以引导。在学生自主理解体悟的同时,教师就应有意的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写法、特点,领悟到如此表达的优势,从而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学习和写作及表达的方法。这样我们就不是单纯的教课本、教课文资料,而是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学生自我表达的方法。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输入,同时还学会了输出,也就是运用。
当然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设计的教学导语、创设的教学气氛了等等,都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这些都离不开老师的激情在里面,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和摸索。
总之,我们还是就应本着学生本位思想,必须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想尽办法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用心性,引导他们学会读书,学会学习,学会运用。
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3
今天是原定的读书交流时间,我不想中断。昨天就通知孩子们,要如期举行,请他们准备好。我不知道能否还有上周的盛况。
孩子们借的书,是否真的读了,我还是不得而知。尽管要求孩子们的家长,每天为孩子们的读书签读书条。可是得不到家长的支持,交的越来越少。也许他们真的忙的顾不上,很少看我在家长群里,反馈的孩子们作业情况。如何让孩子们将书读下去,让我还是很头疼。现在每周四固定两节读书交流课,让孩子们就自己读的书,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推荐自己读的书,或者讲自己读的书,或者说说读后收获,要求不看书。目的就是看看孩子们是否真的读了,有没有在大脑中留痕。
开始,还是几个活跃的孩子,争着上台为大家交流。他们通过多次登台,已经能够在大家面前自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再像以前上台,紧张地说不出话来。有的孩子还能用上自己的体态语言,为大家解读自己读的书。有的孩子像讲故事一样,把书的内容给大家讲来。几个活跃度高的孩子讲完,一度陷入了僵局。没有人主动讲,怎么办?
我说:没有讲的啦,说明没有看完书,不需要到图书室换书。今天上台交流的,下午到图书室换书。不交流,不换书,继续看上周借的书。我这样一说,发现他们举手一片。甚至几个成绩极差的孩子,也是高高举手。这无意的一说,当时让我内心感慨。他们读书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若真的让他们自己选书,读书活动一定能坚持下去的。我相信,尤其成绩不好的孩子,更应该多读书。我专一问了一个孩子,你读完了书吗?读完了。那好你可以上去讲讲。他没有拒绝,说明读书已经慢慢改变了他。王鑫、孟天顺、李亚星等都是自己举手,他们自己选择书读,应该是乐意其中。否则他们举手,平时很难。他们举手,说明还是有读书兴趣的,这也说明他们还是能够在学业上取得进步的。
登到讲台上,无论是看书给大家讲,还是不看书讲,都是值得鼓励的。我愿意给每个孩子锻炼的机会,保护他们的这种读书兴趣。今天尤其是李信超,竟然争着登台,在上面不看书讲上了几句,真的是一大进步。看来,读书交流会,还真的坚持下去,对于一些孩子也许就是改变他们的契机!
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4
从事教师这一职业已有近三年的时间了,从最初的不知所措,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学习到自主探究,慢慢地走入高中语文教学的生活之中。
刚刚进入学校工作时,对于备课,讲课都不是很了解,似乎大学中学习的知识此时无用武之地,每天专注于写教案,讲课也过于形式化,不会变通,一时间觉得当一名合格的教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慢慢的试着自己寻找帮助——听课,请教有经验的教师成了我成长的阶梯。听课是新时代的继续教育,是一种非常直接的学习方式,一种提高自己能力的方式。
林z老师,是我的第一个师傅,也是我高中时期高三学年的语文老师,让我倍感亲切。林老师的课,第一个特色就是内容丰富。他讲解每一篇课文时,并不局限于书本上的文章,而是由文章中的一个人物,一个事件,引出很多相关的知识内容,有着比课本更精彩的讲解,让你遨游在各个领域中。他教会你很多人生哲理,教会你做人的原则。那是一堂堂受益匪浅的课。
林老师的课,第二个特色就是对于课本的独特处理。他在讲授课本内容的时候,是一种演讲模式,课本中的文章,他倒背如流,这一点让我着实地佩服。所以在第一年教学中,我也锻炼自己背着课本去讲授课文,对于一些要求背诵的文章,这样的授课方式,也为学生起到了引导的作用。这样的讲授,必然在备课时就要下很大的功夫,但当你站在讲台上,全身心投入时,内心会特别的自信,有一种自我肯定的成就感。时间久了,课堂成了自我成长,自我肯定的舞台。跟随林老师学习的一年,让我成长了很多,也学会了很多教学之外的人生哲理。
很快进入了工作的第二个年头,自己在原有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然而在不同的团体里,我发现了不同,原来的我重于课本讲得是否生动,知识是否全面,在新的团队里,培养学生的做题能力占据重要地位,大部分老师在课本的基础上重于习题跟紧,课本与习题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倪z校长,我的第二个引导者,让我觉得我是一个幸运的学生,也是一名幸运的老师。因为倪校长是我高二时的语文教师,让我内心充满了学习的渴望。
倪校长的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用性。她并不重于题海战术,也并不是一味地讲授答案,而是在讲题的同时,根据相关题型的特点,总结答题技巧和答题步骤。她重于教会学生如何审题,分析,答题,在培养能力的同时去稳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倪校长曾说:“语文教学,不在于题做得多少,而在于学生是否掌握做题的方法。”
结合林老师的课堂特色,倪校长的能力培养和自身的探究,在听课、讲课中,慢慢地成长,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教学能力。
听课,是我前进的引导者,也是我成长的阶梯。听课学习,让我对自己平时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多对比,多反思,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并真正地达到教育的理想境界——“寓教于乐”。
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5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对语文老师的角色定位和教学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首先、教师角色由“传授型”向“研究型”转变。以往由于实行单一的课程政策、即只有国家课程、所以在学科领域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一纲一本”。教师习惯于按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进度、用有限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强调“齐步走”、“一刀切”。这种教学对教师的角色定位很明确、只需要“传授型”、教师的基本职能是照本宣科。而事实上、学生的个性是有差异的。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因材施教、至少对一部分学生是“削足适履”、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多种兴趣、爱好和特长、以及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现在、实行了“一纲多本”和“多纲多本”、教师可以根据本地区本学校本班级学生的实际、参与开发校本课程、编写学校教材、所以教师光“传授”就不行了、必须进行研究、教师要从原来的只是教材使用者的角色、转变为不仅是教材使用者、还是教材评价者和教材开发者与编写者的角色。
其次、新课标的提出、也促进了教学方式的转变——由“讲授型”向“师生互动型”转变。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我讲你听、口耳相传、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已难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这种课堂上缺乏创设生动活泼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参与言语实践、缺少让学生承担有意义的言语交际任务、缺少提供在具体的言语环境中开展言语实践的机会、也因此造成了语文教学质量的低下。新课标让我们明确了一个观点、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体、学习是学生这一主体的活动过程。我们的教学必须围绕学生而开展、课堂上必须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既动口又动手、既动脑又动情、身体力行、亲历体验。
本案例中、老师在让学生读了凡卡的信后、先说说自己的感受、从自身的感受出发再进一步理解文中凡卡的感受;之后又问“如果你是凡卡、你最想做什么”等等、每一环节的学习、都先引导学生搜索自己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再带着这种体验走入文本。整个过程、教师旨在积极的引导、担任的是合作者引导者的新角色、而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体、他们说感受、谈体验、积极参与了学习的每一个过程、这样的学习、效率必会提高。
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6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对如何教好学生,如何胜任这份使命我深感职责之重大。在这漫漫之路摸索,不断前进中,我觉得,要上好课就就应了解教材、理解作者的意图、锤炼学生。
开学初,我浏览了下新书,根据教材及我班学生状况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计划,尽可能的体现编者意图。在备课时,认真研究课文,根据大纲、编者意图以及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去追踪作者的思路,与作者产生共鸣。
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而要备好课,不能光依靠于“教参”,要让学生学好一
其次就是设计好教学环节。我认为,在制定教学环节时,教师要像导演一样,
要根据教材资料和学生实际,把握住教学务必突出的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难点,围绕一个“读”字,做到以问促读、读必所思,以议细读、读能明理。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师生的齐读等形式有机地安排在初读、细读、精读等各个教学环节之中。要
课堂设问要有思维的容量、思考的价值、恰当的深度,着眼点要放在文章的关键处、作者的
有人说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效果,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也是很重要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
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用心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用心主动地创造条件,这样学生就会从中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和感染,课堂也将不再空乏,学生也将不再是可怜的倾听者。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构成有序、搞笑、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透过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资料奠定了基础。例如在教学《九寨沟》前,我让孩子在对课文资料有必须了解的基础上,搜集有关水乡的资料。而在上课时,不仅仅讲授课文知识,还诉说了一些课外的知识,激发孩子的兴趣,为阅读打下伏笔。
将近一学期以来,我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学习相关理论,用心摸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课前,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7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过困惑,有过思考,也取得了必须的提高。现把自我平时的一点心得拿出来“晒晒”,期望大家能给予指导与帮忙。
在我个人认为,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比较枯燥乏味,还记得我上小学时就经常在语文课堂上“溜号”或困乏了。可是,如果能把音乐,美术和表演带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去,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毕竟小孩子生性活泼好动,他们对音乐和表演的兴趣远比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
一、巧用音乐渲染课堂气氛。
音乐能发展人的思维,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联想空间,并且给人无限的美感,让人尽情想象,思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添加些音乐元素,或配乐朗诵,或让学生唱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歌曲,就不仅仅能调动课堂气氛,还能调动学生的进取性。如:在教学《锄禾》这一课中,我教学生改读为唱,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安排绘画加深直观认识。
语言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形式,美术却是直观的艺术形式,并且美术在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本事和抽象概括本事等方面有其独到的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绘画,不仅仅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进取性,并且能更深地理解课文的资料。例如:在教学《云房子》这一课中,我让学生根据自我的印象画出心中的“云房子”,加深了学生对“云”的直观认识和这一课的理解。
三、即兴表演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交流,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孩子有一种先天的表演欲望,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利用这一点做文章,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秋姑娘的信》这一课中,我让孩子分主角进行了表演,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课堂的资料如果换一种生动可见的形式,将会更地深刻留在学生脑海。
教育呼吁创新,打破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加强语文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联系,把读与唱、画、演等有有机结合,让语文课堂“动”起来,是一个重要的趋势。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且能够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关于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精选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