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讲话心得体会

2024-04-08 心得体会

  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校长讲话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校长讲话心得体会 1

  在听了x校长的深刻丰富的讲话之后。我感到精神鼓舞、振奋,感到作为一名教师的荣幸与使命感。我将以x校长的讲话为指导,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做一名充满责任的教师,培养强烈的敬业精神和忠诚于自己本职工作的事业心,培养敬重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成就本职工作的使命感。要做一名拥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我们要大胆探究、勇于探索,创造性的完成自己的使命,全力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我决心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到以下几点。要做一名拥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我们们要大胆探究、勇于探索,创造性的完成自己的使命,全力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就像张书记说的那样,我们们做教师的做就做木桶上那70%的长木板,不做那30%的短木板。

  首先,老师一定要有一种学习的危机感、紧迫感,把学习知识、提高素质作为生存和发展的紧迫任务,把学习当作一种工作和追求,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争当学习型教师,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工作和生活,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

  其次,要理论联系实际,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促进师生全面、协调、持续发展。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只有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观念,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协调、持续发展。作为老师,更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老师是学校班级工作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是学校目标管理的具落实者,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和纽带。一个班几十个学生能否健康地成长为全面发展,有着良好素质的社会主义新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工作是否得力。教师工作是对学生进行日常思想品德教育和指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肩负着非常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使命,他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和道德行为。因此,更应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化和道德修养,以感染和教育学生。例如,要求学生知错就改,当我在工作中出现了失误时,我也真诚地对学生说:"对不起,这件事是我没查清楚,错怪你了。"这样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做错了,能够主动地找到跟我认错。

  第三,要有责任心和爱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每一位教师都希望成功,但是获得成功才是成功老师的前提,有了责任心,老师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用自己的光和热去照亮和温暖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有了责任心老师、在工作过程中就会想方设法克服困难最终使自己的'事业成功。善于与学生平等交往,真诚相待,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信任、理解和爱戴,老师工作才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作为老师应做到上对学校负责,下对学生负责两方面。因而要做到全面执行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并能积极带领全班学生。通过各种教育形式,组织各种活动,使学校家长学生都满意。这样才能当好一名成功的老师。

  最后,正确评价,鼓励学生。教师经常要对学生的工作进行评价,教师的评价要公正,只有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才能使学生信服,从而激发起奋发向上的愿望。因此,我在教育中力求公正的评价每一位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在平等交往,真诚相待的过程中与学生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情谊,显得更为重要。

  总之,我们要以谦逊的态度,以超前的思维,以扎实的作风,踏踏实实做事,通过不断学习,做一名不断进步的教师。我们要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教学改革的实际行动。爱岗敬业,做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践行者;学为人师,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开拓创新,做教育改革发展的推动者;行为世范,做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

  校长讲话心得体会 2

  今天在浑南一校领导的组织下有幸聆听了来至沈阳新东方庄重校长的报告演讲,在演讲的一开始冯凝校长做了简短的介绍,说这是一位魅力校长,带着这个疑问我开始进行本次机会难得的演讲。

  演讲刚一开始我就被一口流利的英语和清脆的普通话所吸引,也使我更加迫切的想继续聆听下去。演讲共分以下几个主题:

  1、美是一种战斗力。

  2、背诵之美。

  3、职业之美。

  庄校长讲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要背一些好的文章,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流利的讲述给学生听,同时这也是教师的一种美的所在,同样这种美可以成为一种战斗力来感人学生,让学生在尊重的同时更加以教师为榜样进行仿效,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使教学效果更加突出,同时还讲到教师应该多听一些好的音乐,多看一些好的电影,多背诵一些好的诗词歌赋,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得以运用,来提升自己的教育影响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水平。这就是庄校长所讲的美是一种战斗力。

  接下来庄校长推荐大家要看一些经典的电影,例如《阿甘正传》。《狮子王》《真爱至上》《大话西游》。通过观看《阿甘正传》可以让我们了解一个智商只有70的人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坚定的意志,最后可以完成很多常人无法完成的事情,阿甘都能这样,那么我们正常的人为什么不能通过自己的坚持与勤奋而获得自己的成功呢,我本人很早以前也看过这部经典电影,从中也多少体会到了阿甘这个人物所特有的品质,这次听过庄校长的这番演讲之后我准备再观看一次这部电影,我想我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在演讲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了这样的一段话:如果有形式可能会没有内容,但是如果没有形式那一定没有内容。说明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更多要有所思考才会付诸于实践,如果连思考都没思考过,那么实践无从谈起,结合我自身,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今天是我工作满两个月的时间,在这短暂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于备课和上课我都有很大的感触,以前觉得备课是流于形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如果没有备课,那么这节课一定是上不好的,因为没有形式一定没有内容,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要多思考多实践,将思想转化为实际行动,让思想去让实践更加充盈可行。

  在职业之美的模块中,我所感受的是,教师要通过自身人格来感化学生,做学生的榜样,对于孩子,教师就是他们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会在潜移默化中去影响学生,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对自己严格要求,通过自身的规范来间接的去影响学生,让教育真正的能够影响下一代,传承我们国家的民族文化。

  通过对本次报告的'聆听我总结出一下几点心得体会: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应严于律己,在知识素养和理论水平上应不断的提升,注重细节,因为细节决定成败,不要做一个粗人,要做一个细心的有原则的教师。

  以上便是我在本次报告演讲的过程中所有的心得体会,本次报告对于我一个新任职的教师来讲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会以此为契机,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不断学习不断提升,对于个人来讲要做好本职工作,因为只有一个热爱自己岗位的人才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做好自己的工作以后才能为学校作更多的贡献,才能真正的通过教育来改变王滨孩子未来的命运!

  校长讲话心得体会 3

  此前对王崧舟的敬仰,只是停留于“听说”的层面。听说,他是“诗意语文”的倡导者;听说,他在讲座中用“剑气合一”来谈自己在语文家园中的安身立命;听说,他的《慈母情深》让课堂温暖着慈母的光辉。种种“听说”在我心中留下了王老师高大的形象,而且是那种遥不可及的高大。对于我,一位普通的一线语文老师有了很大的触动,强烈地感受到:

  一、阅读,让生命更丰富。

  王老师爱读书。有人问:“王老师,读书是不是您的业余爱好,”他说:“错了,应该把‘业余’两字去掉。读书是我的爱好,读书是我可以全身心投入的爱好。读书是跟我吃饭一样,跟我呼吸一样,在我的生活当中是非常自然的。”是啊,王老师确实是爱书之人,据他自己所说,藏书量少说也有七八千册了。在王老师从教的第二个五年,被他笑称为“孤独沉潜”的五年里,他读了大量的书。他读宗教类的书,读哲学类的书,读文学类的书,读美学类书,读“老三论”、“新三论”的书等等。

  王老师的读书经历深深地触动了我。要做一个好的语文老师,自己先做语文人,要播撒读书的种子,自己要先做读书人。《语文课程标准》比较重视儿童阅读,要求在整个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该不少于145万字;除此之外,《语文课程标准》还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试想,一个语文教师自己不爱阅读,又如何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爱上阅读,养成终生阅读的习惯呢,读着这本书,我发现,王老师无论是谈语文人生,还是谈语文理念,都与谈读书紧紧联系在一起。这更让我明白,读书不是一时的事情,也不单单是为了教学,它更是为了终身的幸福。“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生命是一条河流,它流动,它吸纳,不断前行中壮大,不断交流中丰富,生命由此而变得开阔、深邃、美丽。

  二、阅读,让课堂更精彩。

  王崧舟老师一直呼吁语文教师要细读文本,他认为文本细读是新课改背景下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对教师的备课提出的新要求,他呼唤语文教师的备课应具备新的理念、新的视野,呼吁教师要细读文本。在一次讲座上,我才知道王崧舟老师为了教好《长相思》,读了整本《纳兰词》,了解了纳兰性德的生平,阅读了一万多字的鉴赏文字,然后写下了文本细读感受,化成繁华如东流水的课程资源。只有阅读,才有底气把经典名作演绎为精彩的课堂。每一个匠心独运的教学设计,都源自正确深入的文本解读,源自扎扎实实地阅读与思考。

  王老师觉得文本细读就应该像朱光潜先生所说的“慢慢走(读),欣赏啊”;就像王尧先生说的“在汉语中出生入死”;如南帆先生所说“沉入词语”;要“穿行在多重话语之间”;要“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要“引发一种对语言的敏感”;要“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响”;要“在字里行间阅读”;要“徜徉在语言之途”。

  王崧舟老师谈到对《小珊迪》这一课如何进行细读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是课题为什么叫《小珊迪》,文章当中,没有一处文字提到“小珊迪”这三个字,出现“珊迪”也才6次,于是他的敏感点就聚焦到这个“小”字上。由此,联想到自己平时上公开课时。我首先想到的不是潜心细读文本,而是花大力气制作课件,所以在课堂上常常看到的是接连不断的图片,视频等。学生却没有足够的时间静心读书和沉思默想,没有引领学生走到语言文字的背后,感悟思想内涵。课文中的一字,一词,一句,一段,都有着一定的思想内涵,我们的作用,就是引领学透过字面去探寻字后的“秘密”、字后的故事,揣摩作者的用意。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担负起文本阅读的引领任务。这个引领,本质上使学生除了看到文本表面的绚丽,更能看到文字背后的深邃和独特。教材理解不到位,教学肯定出问题。所以,当我们语文老师在细读文本时,请暂时忘记自己是老师,因为只有放下功利的目的,我们才能真正走入文本,才能穿越时空,与作者产生共鸣。一个善于细读文本的语文教师,不一定就能拥有成功的语文教学,但成功的语文教学一定要有深入的文本细读。一个真正会细读文本的语文教师一定是诗意和快乐的,因为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作为语文教师,今后的我应当,也愿以阅读的姿势伫立,以阅读的姿势守望,用阅读丰富平凡的日子,用思考照亮前行的脚步。

  校长讲话心得体会 4

  暑期时间比较充裕,恰逢这个时间,央视《百家讲坛》推出了十二集《爱上语文》系列节目,让我有幸聆听教育大家王崧舟老师的语文魅力,使我对语文有了一个更全新的认识。

  每一个爱学习的中国人都知道:语文太重要了!无论从学习的角度、生活的环境还是交流表达,语文的重要性无论怎么说都不为过。王老师告诉我们:第一,对广大中小学学生来说,语文是学好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是基础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第二,对任何一个普通人来说,语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没有语文,我们可能寸步难行;第三,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语文是三千年中华文化最重要的载体,而语文本身又是三千年中华文化最重要的结晶。

  在我们的语文中,最中国、最有文化含量的当然是流传千年的经典;在流传千年的经典中,最美丽、最有魅力的'当然是中国古典诗词。从“诗经”到“唐诗宋词”,一篇篇精美绝伦的诗词佳作滋养着每个中国人的心灵,诗词中的中华文明、中华礼仪、中华文化底蕴更是让世界为之震撼!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带着孩子们学习古诗词的时候,应引导学生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了解、诗人的人生境遇,结合当时时代的文化背景等等内容。从文字的情境理解,到文字背后的志、情、思的表达的感悟,真正让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语文能力的学习,更是传承语文中的文化美,增强文化自信,爱上我们博大精深的语文!

  校长讲话心得体会 5

  20xx年暑假,有幸观看了王崧舟老师在《百家讲坛》中讲的《爱上语文》系列讲座,内心触动很大,收获也很多。

  王崧舟老师在《爱上语文》中说“我为语文而来!是语文滋润我粗糙的感觉,是语文放飞我稚嫩的幻想,是语文点燃我喷涌的激情,是语文唤醒我沉醉的智慧。我平庸的生命,因为语文而精彩!”语文是众多学科中充满艺术性的学科,王崧舟老师就真正把语文课堂打造成了诗意的、充满艺术感染力的课堂。

  前段时间,读熊芳芳老师的《生命语文》,熊芳芳老师说“语文是浪漫的,唯有具备浪漫情怀的语文老师才能真正理解语文,热爱语文,欣赏语文;唯有具备浪漫情怀的语文老师才能真正理解生活,热爱生活,享受生活;也唯有这样的语文老师才可能影响一批懂得享受语文,享受生活得学生。”在众多名师面前,语文都是诗意的语文,语文又是充满艺术的语文。

  王老师课堂上放开学生的思维,不压抑,不控制,让学生课堂上设身处地用自己的生活和生命去体验。柳宗元和王安石的诗歌改写体验让学生课堂上放飞自己的思维,是充满艺术性的学习。“人即是课,课即是人”显然就是王崧舟老师的课堂境界。很可惜我还没有足够的文化底蕴来学习他的诗意语言,艺术课堂。但我如果在以后的教学中用王老师倡导的诗意语文新境界所包含的举象、造境、入情、会意、求气、寻根等等因素,有意识地在语文课堂中渗入,可能算不上诗意语文和艺术课堂,但也许能改善我们的学习效果,使自己的课堂更像是开放的语文课,让今人和古人心灵碰撞出火花。

  传统常认为语文课堂只要把语文学科知识教给他们,只要学生会考试、能考好就可以了,这样的'话,语文课堂的诗意美和艺术感就荡然无存了。王老师课堂“诗无达诂,多元有界”“以诗解诗”,放飞学生思维,发挥良好想象,借助充满丰富思想感情的意象真正理解了诗人真实的感情。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确实需要学习知识,如果还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诗情画意,拥有了强烈的艺术鉴赏能力,那是何等的快乐,何等的幸福!

  文化具有时间的属性,要很好理解文学意象,就需要把它放在时间的长河中进行理解,不能从时间的角度体会作者的感情,怎能真正体会作者、理解作者呢?

  作为语文老师,需要不断加强诗歌素养的修炼,把语文教学生活化、诗意化、艺术化,让学生自由化,那样的话,语文课堂就变得有血有肉了,有诗意化和艺术感了。

  虽然我知道自己营造不了王老师那读“厚”和读“薄”的诗意语文和艺术课堂,但通过自己不断加强自身修为,不断钻研业务,无限热爱学生,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自然会生发出来。以后再自己语文教学中只有不断学习,努力去汲取王老师形成诗意课堂的因素,以此来促进自己语文教学的成长。

  诗意语文、艺术课堂是对语文教育理想境界的一种追寻,是对语文教育本色的本真的一种深刻自觉和回归。一切优秀的语文教学,必定是诗意的语文;一切风格鲜明的语文教学,无论素朴还是绚烂,无论激情澎湃还是理趣盎然,无论散发着平民气息还是充满了贵族气质,在它们之上,必有皎皎如明月、灿灿似星辰的浪漫流布其间、充盈内外。

  在今后的教学路上,我愿意沿着王老师的足迹不断前行,以形成自己诗意和艺术的语文课堂,成就自己精彩的教育人生。

  校长讲话心得体会 6

  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不懂得关爱学生的人,不配入教育的圣殿。在我们的教学生活中,总会碰到这样的学生:倔强、不听话、不爱学习。其实他们的内心是很脆弱的,特别希望得到老师的热爱、关心、帮助和信任。许多事实表明,一个被教师所爱的学生,常常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这样,学生心中的很多症结就会打开,会主动拆掉隔阂高墙,沟通情感,变得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一、细心的观察,发现学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有很多学生的心理、想法并不直接暴露出来,这就需要教师细心、耐心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善于捕捉、发现、了解,善于分析和探究学生的深层心理动机,找出问题症结,抓住教育引导学生的最佳契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教师尊重学生,爱学生,不仅意味着最终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拥戴,提高教育的功效,也还意味着教师能虚心地向学生学习,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与学生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除了父母,教师是学生相处时间最多,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人。教师在教育中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学生总是以老师做为模仿效法的对象,老师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都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加里宁有这样一段话:"教师每天仿佛都蹲在一面镜子前,外面有几百双精细的,富于窥伺出教师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地盯视着他。"因此,教师必须十分注意自身的'修养,严格要求自己,把做人与育人统一起来,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良好榜样,以大方得体的仪表,稳重端庄的举止,亲切和蔼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严谨持重的行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等,形成一种无声无形的教育动力,去感召学生,启迪学生,最终达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关爱学生是对学生的成长寄予良好期待的态度和行为。

  它不同于一般的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而是高于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要关爱学生,就要求我:经常的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他们的酸甜苦辣,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为人、处事等各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学生的痛苦与不幸。当学生的身心、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能够挺身而出。当学生遇到困难或挫折时,能够给予及时的鼓励,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努力使他们成功。

  作为一名教师,我校教师谢玉玲老师坚持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待人,因材施教,平时注意全面了解学生动态,经常找他们谈心,交流思想,增进感情,如果有人因病缺课,她尽力争取时间给予补课,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对后进生,更是对他们循循善诱,做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用真诚去感化他们,因此得到了学生的信赖,他们把我当成知心朋友,有什么心事都跟她谈。记得有一次,她收到一位学生的一封信,信中诉说了他因学习成绩差经常被妈妈打骂的苦恼,要求老师给予帮助,谢老师及时找该生谈话,对症下药,指出他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同时发掘他的闪光点,并通过家访,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使该生慢慢克服了学习上的困难,经过努力,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家长面前找到了自信。

  一个真正关心爱护学生的老师不仅要有一颗慈母般的心,而且在对学生信任、期望中提出严格要求,热情帮助学生,对待学生。由于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还处于不稳定状态,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分段提出不同要求,严格要求学生完成预定目标。由于学生之间的年龄、生理、智力等诸方面的差别,提出的要求可因人而异,从多方面关心帮助他们,耐心细致地开导他们。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特别是差生的转变不是做一次两次工作就能见效的,而是要经过长期、反复、耐心的教育和开导,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细微的进步,反复抓。把信任放在处理师生关系的首要位置,那么,对学生所起的激励作用将是不可估量的。很难想象,一个失去关爱的孩子身心能正常地、健康地成长。学生在家庭中需要父母之爱,同样在学校里也需要教师之爱。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能得到老师的关注,因此,不论是对表现好的还是表现差的学生,教师都应以慈母般的爱心去关心他们的生活、身体和学习。最好从关心其家庭、身体、学习入手,让其首先感到一种被关爱的温暖,从而消除抵触心理,以愉悦的心情接受老师的教育。

  三、我们教师怎样才能做到对学生爱而不宠,把爱的甘露公平地洒向每个学生呢?

  我认为,关键是教师处理问题要公正,要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公平的氛围,努力营造积极健康的集体舆论,培养奋发向上的班集体精神,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长处的机会,也能感到自己的不足。在平时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时,应该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切忌只把目光盯在几个尖子学生身上。也就是说,要让全体学生在付出一定的努力后,都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能看到自己跟别人的差距,这样学生就会在学会竞争的同时学会合作,进行相互的取长补短了。在对荣誉称号的评选上,也应切忌只由教师根据成绩或自己的喜好来定,而应该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评选;班队干部的确定,也不能由教师指定或任命,而应该让大家去选举。"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见教师的爱在学生成长中所起的作用。教师热爱学生,这是最起码的为师之道,但这种爱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决不是厚此薄彼的。教师对学生要做到爱而不宠,真真切切地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地发展。

  校长讲话心得体会 7

  从教至今,虽然只有3年,却感触颇多。刚毕业的我就走上了班主任的工作岗位。这对一个刚刚走出校门、不善言谈的我,可算是一个不小的考验。那时的我凭着一颗赤诚之心,把自己全部的心血都投入到学生身上。通过这两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我更加了解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关爱学生的重要性。

  一、“关爱学生”是教育的永恒呼唤。

  教育的本质追求就是“关爱学生”,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塑造美好的人性,培养美好的人格,使学生拥有美好的人生。教师只有充满爱,才能真正从内心去关爱学生,培养学生。关爱学生是师德表现的最高境界,是否关爱学生是衡量我们师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关心和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高尚的师德情感,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础。师爱是激发学生奋发成才的巨大教育力量,是沟通师生关系的纽带。没有爱,何谈教育?

  二、“关爱学生”蕴含丰富的内涵。

  公平教育的'核心是保障每一个学生的受教育权,公平公正的面向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安全,依法维护学生权利,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为教师,要善待学生的失误,善待犯错误的学生,给他们改正的机会。要尊重学生,因为尊重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开始,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的威信。

  三、“关爱学生”需要教师身体力行。

  教师的工作是用心灵来哺育心灵,这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悲天悯人的温暖心怀。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又要求教师必须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培养克制怒火中烧的好性情,有足够的耐心。因为教师的好脾气对于当好教师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教师的真正尊严,并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尊重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认真学习,不断实践。

  关爱每个学生,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一直是我作为一名教师的准则,在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活中,我会一如既往的认真贯彻执行。因为关爱每个学生是师德修养的灵魂所在。

  校长讲话心得体会 8

  在教体局的统一安排下,我校全体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学习了台湾著名教育家高震东校长在大陆的演讲稿,对于高校长在演讲中所贯穿的新的教育理念与思想,感触非常深。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下面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从总体上来看,高校长的治校方略基本上是儒家思想的主脉。虽然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有些古老的名词,但是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国,在信息时代非常需要用古典的精髓来填充空虚的精神世界。这也是高校长能够受到大多数国人认可的基石。

  通过高校长的治校方略,我发现目前台湾与大陆的教育理念是有很大差别的,或许高校长在台湾可以做到的,在大陆就不能实行,这是教育体制的问题。

  第一、在台湾学校是可以开除学生的,而在大陆是绝对不允许的。大陆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不论什么样的学生都不能推到校门外面去,所遵循的基本是耳濡目染的措施。潜台词就是“只要你在校园里,学一点知识就多一点,部比放到社会上强”。相应的,教育系统已经把社会看到教育的对立面,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已经格格不入了。而学生放在校园里就可以教育好吗?即使校园是个真空环境,那么生活在真空里的学生一旦放到世面的世界,他会不会呼吸空气呢?

  第二、在台湾,老师是可以揍人的,而大陆是绝对不行的。当老师的现在最怕什么?最怕“体罚”这两个字。在教育界都知道,做教师的考不好不要紧,犯了错不要紧,千万不能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一旦沾上这个边,那可能连饭碗都保不住了。近一年,不要说体罚了,即使批评教育都要讲究方式方法了,不然有一两个想不开而跳楼的学生,那做老师的还不进了监狱?读到高校长的讲话我们就脸红,在台湾,面对犯错的学生,教师是可以“揍”学生的。不知道教育部的领导有什么感想。

  前面我说过,高校长是深爱儒家思想影响的,儒家思想影响中国的两千年间,历史上出了许多伟大的文学家,科学家,李白、祖冲之这些人都是先生用板子打出来的。而推行新学制后,中国再也没有出一个真正的“家”。因为老师要尊重学生,不能体罚,不能变相体罚,也不能严厉的批评教育。

  第三,在台湾学生是可以管理学生的,而在大陆这是不敢想像的。三年级的学生凭什么可以管理一年级的学生呢?我想这应该是一个尊重的问题。因为三年级的同学是学长,新入学的学生就得听从学长的话。连学生都要尊敬,面对老师呢,当然得诚惶诚恐了。在大陆,教育的地位可以说江河日下。媒体把教育日益妖魔化,把个别案例扩大到全体,使教师的整体形象成为全国人的`民罪人。没有地位的教师,又凭什么来教育学生呢?

  在高校长的讲话中谈到日本广岛亚运会开上,闭幕布式结束后广场上一片纸都没有,这里就是国素质的问题,而国民素质的提高来源于教育。在日本,无论老幼,见了老师都是要行礼让座的。日本的教师有统一着装,全体国民对教师都礼遇有加。而在大陆呢,如果教师也统一着装的话,有几个好意思穿着出门?

  作为一名校长,高振东无疑是成功的。但是他的成功要归结于教育制度的保证。没有一个优秀的教育制度做保证,再好的教育也没有施展的场。

  校长讲话心得体会 9

  这次聆听李校长教学问题讲座,我受益匪浅,不但懂得了一些理论知识,更让我的思想接受一次教育,尽管我不算年轻,但还有朝气,我不但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更要努力做一名专家型教师。

  语文在初中教学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但是,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现在我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及成因作一些分析,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表现:

  1、漠视语文

  漠视语文的学生表现为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

  2、应付老师,平衡自己

  这些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满足于老师问起时,有“我已认真学过了”的回答;扪心自问时,也可以“我已努力过了”。他们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3、担忧焦虑却不知所措

  这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退,于是,他们便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怕上语文课,怕碰语文书,对能否学好语文存在忧虑。

  4、投机取巧

  有些学生不是不能学好语文,也不是不知道语文重要,而是认为考试阅读不考课本,试题全部来自课外,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要求充耳不闻。期待等到考场“超常发挥”。

  二、成因

  1、认识的偏差

  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们一个一个词语的积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阅读、一次一次说话的练习、一个一个片断的写作,就像砌房子一样,一块石头、一个砖头、一抹水泥、一张瓦片、一颗钉子、一根木条,你就得一点一滴的垒和砌,嫌麻烦就不行。而有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缺乏充分的认识,认为上课听听、课后做做练习就可以提高,从不注意观察生活,从不读课外读物,从不多写一篇文章。抱着这样的认识学习语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2、学生自我调适能力不强。

  学生偏科,因素很多。语文的题目透明度低,答案模糊,就是花了时间做了,也不知对否。特别是写作类题目,有时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写出来的.,自认为不错,常常因偏题等原因被老师判为不及格。与其这样吃力不讨好,还不如去解理科题目,“解题目多带劲,解出一道难题多够刺激”。就是喜欢文科的同学也宁可花时间在政治、历史上,因为这些学科投入少,见效快,在这种心态下,一些本来对语文感兴趣、语文学得较好的学生对语文学习也失去了热情。

  三、改进措施

  1、变语文教学目标为学生的主体需要。

  教师要善于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开了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当然不会很理想。

  2、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境。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爱好和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中,虽然我不善于创设诱人的情境,但我感到应该朝这方面努力。因为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

  3、“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

  通过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爱学语文;通过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学生对学习语文充满自信;通过在教学中引导、发现,使学生不断习得学习语文的方法。学生有了学习兴趣、自信心和基本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便会落到实处。因此,要使课堂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教师要具备在课堂上进行“二度备课”的能力。

  4、要正确处理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的关系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老师们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但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

  5、正确处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关系。

  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一方面要大力改进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不应仅限于读书、写字、答问,而应充盈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小课堂连着大世界”。另一方面要拓宽语文教学的途径、形式。教学内容、形式、途径要向自然、社会、现实生活开放,也就是说,必要时语文教学要走出去。还要重视课外阅读、课外习作的指导,使学生把课内学习所得迁移到课外学习中去。课内阅读教学中决定了语文课文的经典性、基础性和示范性。课文应当是精品,文质兼美,在思想内容上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在用词、造句、布局、谋篇、文风等方面有一定的典范性。因而课文也就成了知识、能力、思想教育和审美情趣的载体,为重要的是课文能够使学生掌握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知识和能力,使学生学会从特殊到一般,举一反三,更好地在课外进行其它类似文章的学习阅读。阅读教学离不开课外阅读,二者必须相互结合,互补互助。课文阅读教学是基础,对课外阅读起着指导作用;课外阅读是课内的延续和补充,反过来丰富并深化课文的阅读学习。真正做到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6、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必须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较强的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能力,基本的学习方法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的基础不仅是扎实的,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核心是独立思考能力,还有丰富的想象力。怎样培养呢?比如,在识字教学中培养独立分析、识记字形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读文章想画面的能力,激活想象力;鼓励学生发表独特感受和个人见解,说真实想法,不人云亦云;在作文教学中引导观察,鼓励发现,提倡写个性化作文,增加想象作文的练习。

  校长讲话心得体会 10

  在领略了孙石山校长深刻丰富的讲话之后,我不仅感到激动,更感到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自己肩上的担子是多么的沉重,使命是多么的艰巨。以下我将围绕孙石山校长提出的“狠抓内涵发展,努力开创我县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谈谈自己对讲话的领会:

  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必需不断学习改革教学内容,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给学生传授新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来浅够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学生。

  其次,要用真爱去关心学生。学生的确存在“好”与“差”的差异,教师应因材施教,对“好学生”关爱备至,而对“差学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让他们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这样,他就会把教师当成知心朋友,愿意向你畅开心扉,愿意接受你如何学习和如何做人的'指导。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当前新的国际环境和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们更要大胆探究,创造性地完成自己的教育使命。就拿我们一直倡导的素质教育来说,要想缩小中西差距,必须从整体上培养全民族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创新意识。这些,都要依靠素质教育的发展。而照搬国外成功的教育经验,永远与创造无缘,只有别具炉锤,打造有自己特色的“素质教育”,才能真正成为教育创新的排头兵,培养出适合国情全方面发展的人才。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常常这样说:“如果我们要给孩子半杯水的知识,那么,我们必须得具备一桶水的知识。”然而,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教师不应是一桶水,应是一股不断涌出新水的清泉,永远新鲜,有活力,才能在知识迅速变更的年代不落后,交给学生丰厚有用的知识。所以教师不应局限于所教教材,还应该读各种各样的书,丰富自己的知识修养,才会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妙语连珠,深深地吸引学生。抱着一种务真求实、乐观上进、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去学习和时间,奉行爱心教育,努力让每一位学生拥有一个快乐,自立,能够张扬自己独特的潜能,用我们的爱心教化人格,细节养成习惯,从而使我们的孩子们懂得爱自己,自立自强,爱他人,尊重关爱,爱生活,乐观开朗,爱集体,勇担责任我作为教师中的一员,更要用心感受、在学业上不断进步,修养上不断完善,做学生热爱、人民满意的优秀教师,做无愧于时代的光荣教师。

  “言必行,行必果”,行动实践远胜于说教。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

  校长讲话心得体会 11

  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以其神奇的魅力诱惑吸引着我们每一个二中人,让我们为之痴迷,为之拼搏,为之疯狂。一路走来,虽然艰辛万苦,却让我们激情澎湃,无所畏惧,披荆斩棘;让我们的学生精神昂扬,斗志冲天,脱胎换骨;让我们的课堂充满尊严,教学一体,灵动高效;让我们的校园生机勃勃,活力无边,精彩无限。作为一名把青春奉献给二中的老教师,我欣慰;作为一名课改组成员,我自豪;作为一名普通二中人,我骄傲!

  金秋时节,在我们手捧硕果的同时,也深知我们的课改还存在诸多问题,有许多困惑。那么,本学期学校计划的通篇谋划、高瞻远瞩、高屋建瓴,无疑是引领我们解决困惑的导航仪、助推器,真正起到了点愤悱、点睛、点神的作用。梁校长在教师表彰会上提出的三点希望:“在使命和担当面前,接受意志的考验;在改革和创新面前,接受能力的考验;在人物与人才面前,接受人格的考验”,更是给新一轮课改吹响了号角、鼓足了士气、规划了蓝图。下面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谈两点体会:

  一、学习奋进壮心不已做执着的追梦人

  1、走出校园与专家精英,对接交流学习。倾情投入的新课程改革,使我收获了很多,但也深感自己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了解并把握学科前沿的研究成果,输入新血液,汲取新知识,传递新理念。于是,年近半百的我,毅然背起行囊,重返大学校园,参加了为期20天的河北省骨干教师培训,每天如饥似渴,领略大家风范、倾听专家教诲、探讨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分享专家智慧,与全省各地骨干精英深度交流实战经验,运用新理念共同打磨锻造优质课。使我进一步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更新了教与学的方法结构,充实了历史本真的知识体系,完善了具有历史学科特色的教材整合策略……,所有这一切都将成为我进一步深化课改,锻造高效历史课堂的基础。

  2、研读专著论文和多版本教材,自我深度学习。多年来做学习型教师是我的坚持,做学者型教师是我的追求,养成了浏览教育教学杂志、欣赏网上历史专著论文、学习研究新课改模式、关注历史学大家和高考命题人博客等习惯,从中汲取了丰厚的教育教学智慧,不断提升了教育教学水平。鉴于当今高考趋势和特点,本学期我从网上购买了天津师范大学任世江教授的《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一书和岳麓版全套教材,要通过研读感悟,进一步更新知识结构,拓展视野,扣准高考脉搏,引领高考备考方向,提升备考效率。

  二、全情投入务实创新不断超越自我

  1、尊重关爱学生,为学生终身成长奠基。自信是决定一个人人生成功与否的前提,而自信来自于别人对自己的认可和尊重。当下的教育,老师对学生的尊重,莫过于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学生的名字,而不是上课提问时以空间座次或性别服饰等来代指,后者是对学生极度的不尊重和漠视。为此,每接手新一届学生,我都将学生名单随身携带随时记忆,利用一切“见面”机会将人与名对号,强迫自己在两周内认全学生,让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感到他在老师心目中有一席之地,从而激发他努力上进的渴望。现在的高三21班,暑假补课我仅上了5天课就要外出学习,许多学生还认不准,但如果等学习回来后再认识,时间太长了,不仅会影响师生情感交流,也会影响教学效果。于是,临行前我用手机?o每个小组拍了一张照片并带着与之相应的座次表上路了,每天晚上都会拿出来对照着名字、注视着他们的音容笑貌,这样不仅记住了,而且意外的收获是感到似在与他们交流,以致牵挂更浓,也更强烈的迫使我通过短信指导他们学习。因而,20多天的时空阻隔,不仅没淡化我们刚刚接触的师生情,反而如甘醇的美酒更香更浓了,已成知心朋友,回来后,不少学生找我探讨学习方法、交流学习困惑、畅谈高考奋斗目标。每天迎着学生们的笑脸走进教室,置身于学生们充满激情的讨论和展示中,融入学生们激烈的辩论中,我深深地感到我的学生是自信的,在历史课堂上是快乐的,未来会是成功的。

  2、凝心聚力,接受毅志和能力考验。

  第一,克服职业倦怠,迎接年龄身体挑战,接受毅志考验。教师的状态会影响学生的状态,激情的教师会带动激情的学生,凝聚正能力,打造充满激情富有战斗力的学科组,是做好备考工作的`前提。今年的高三历史组较好地实现了老中青相结合,我以饱满的激情感染带动中老教师、以高度的热情和充分的信任指导和激励年轻教师,投身课改,迎难而上;传递优秀专家学者们严谨的治学态度、饱满的工作热情、投身课改的激情以及殷切的希望,从而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超越自己,争当标兵、争做名师专家。

  第二,探索新路,注重细节,锻造高校课堂。人类历史的发展,是由远及近奔腾不息的河流,因而学习历史要有时序感、线索感和时代感,为此,本学期我们在文本研读知识梳理环节进行了大胆改革,注重了历史事件的时序性梳理和横向拓展比较,做到了线清、面全、阶段明,效果较好。激趣导课环节,我们在激趣的同时更关注导课的目标,充分发掘其桥梁作用。合作探究和检测题目的设计上,我们努力做到了关注史学研究前沿的新观点新成果、贴近高考题型及考查模式、链接社会生活和时政热点、注重规律呈现,力求达到举一反三以一当十的效果。

  总之,我校的新课改已经到了阵痛期、深水期、关键期,我们只有勇于担当、迎难而上、勇往直前,以学生进步为己任、以学校发展为己任,无私忘我,全情拥抱新课改,融入新课改,才能成就自己、成就学生、成就学校、成就教育。

【校长讲话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听校长讲话的心得体会》05-16

学习校长讲话心得体会08-12

校长离职感言_校长离职讲话04-27

六一校长讲话05-19

校长讲话学生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1篇)09-28

德育副校长讲话12-16

军训校长总结讲话04-11

校长的开学讲话范文06-20

校长讲话后的感想11-07

校长讲话感想范文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