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管理八大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企业管理八大心得体会1
近几年来,人性化管理的思想和方法越来越多地被国内企业家所重视,并且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实施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逐渐成为中国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最为重要的管理模式之一。有一些企业推行人性化管理以后出现了可喜的局面:创造了一个人性化的管理氛围,加强了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了团队合作,增强了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然而,有一些企业实施人性化管理以后却完全走向了反面,问题层出不穷,产生了许多与人性化管理实施者愿望不一致的结果。
从我入公司至今,公司一直力求人性化管理的模式,但是我个人认为并没有发挥到最佳的效果,没有完善制度下的人性化管理只会削弱其管理模式的优势。今日我寻找资料时看到这么一个案例:
某公司是一家港资企业,实施人性化管理,在工业区200余家企业中颇受好评。如自觉遵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劳动法规,管理较为宽松,以员工为中心,改原来制度中的罚为奖,刻意与员工搞好关系,组织各种活动吸引员工来参与,改善员工工作生活条件,提高员工福利,使每个员工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众多企业大喊“员工荒”的情况下,公司从不担心招工难问题。但是,就是这样的一家企业却出现了较多病症。公司人性化的管理和对员工的尊重,经过数年的运转以后,致使大部分老员工产生了“公司理应如此”的思想,同时员工甚至管理人员看到公司管理宽松,开始出现思想懈怠,自律性不强,工作积极性欠缺,责任感较差等不良现象。如办公室空调只开不关,个人电脑下班不关,在办公室吃早餐,上班挂着qq,下班铃声一响立即离开,即使当日的本职工作未完成也不配合加班??等等。在人力资源部加强管理时,员工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你们讲不讲人性化管理,都什么年代了?”于是,在公司内就形成了一种令人非常困惑的工作习惯和企业氛围:一方面,公司尊重员工,保障员工福利;另一方面,员工却钻人性化管理的空子,工作主动性不够。老板发现此种现象也会发火,“炒人”也就逐渐成为了家常便饭。这样又形成了另外一种问题:员工一旦产生离职念头,并不主动向公司申请,而是故意工作散漫、拖拉,等待公司辞退,以便获得相应的补偿金。这样一来,人力资源部在工作时就会非常棘手:给予员工补偿金,今后就会更难管理;不给予员工补偿金,员工就会到劳动部门投诉。长此下去,员工就会越来越“刁”,管理起来就会越来越困难,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以上的案例对我产生了启发,该公司推行人性化管理,突出了员工在管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管理宽松,尊重员工,注重提高员工待遇,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提倡自我管理等,但却放松了制度约束。像这样重视人性化管理而放松制度化管理,从而引发管理困境的情况,在现在很多国内企业中还较为普遍。如果说在人性化管理过程中只是讲感情、重“亲情”、照顾情绪、满足需要,而放松制度约束,那么这不符合人性化管理的本质要求。从词义上来看,“人性化”是一个定语,也就是说,要在做好管理的前提下,才能谈人性化。人性化管理是以严格的管理制度为依据的,是具有科学性和原则性的,它是基于人的人性特征而实施管理的一种模式。一旦失去科学的制度依据,管理就会趋于人情化。如果单凭管理者个人好恶进行管理,非常容易走偏。中国社会是一个注重血缘、亲情和人情传统的社会,如果不用科学理性的尺度去丈量、规范管理者的行为,企业管理难免会缺少公正、公平,员工就会受到不平等的对待。离开制度管理来谈人性化,也就离开了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失去了管理的方向和目的(平等、公平、公正)。
从企业治理的角度而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必须要有一套严格、完善的管理制度,对员工的行为加以约束和规范,形成一种决策科学化、流程标准化、监督制度化、考核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员工按照规定的程式步调一致地工作,直至达成预定目标。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严格的制度看似冷酷无情,但它却是企业正常运转和不断发展的保证。科学的制度化管理不仅符合企业的整体利益,同时也符合员工个人的利益。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人都是有惰性的。管理松弛、分工不明、职责不清的“大锅饭”,是滋生员工惰性的最佳“土壤”。有一定自觉性的员工能做好“份内的事”就不错了,“份外的事”是绝对不会干的。而自觉性较差的员工恐怕连“份内的事”都不会好好干。长此以往,员工私欲膨胀、各自为政、放弃责任、混时度日。在管理实践中,人性化管理要重视人性,但对人性不能放纵。一方面,在管理中要充分尊重人性,以人为本,使管理贴近人性;另一方面,又要看到人性的弱点与消极面,对人性的弱点与消极面不能放纵、不能无原则、无限制地张扬。否则,人性的弱点与消极面会阻碍管理,损害组织与社会。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的、有实践意义的人性化管理。因此,健全的制度是企业运行的基础,再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如果没有制度作保障,也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人性化”与“制度化”并非是水火不相容的。相反,科学的管理制度则是企业真正实现管理人性化的基础和前提。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结合起来才是最有效的管理。
企业管理八大心得体会2
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小企业管理这门学科,通过对这门学科的学习,我对小企业管理有了较多的了解,收益很大。但是由于学习时间有限,加上没有实践经验,感悟不够深刻,只有今后不断的加强学习,努力的将书本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才能让我们学到的知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书本上的知识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通过老师的授课辅导,以及我们自身对小企业管理平时的学习,掌握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企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以及对中小企业家的素质要求;如何寻找创业机会;如何预测小企业的融资与资产需求;创立一个新企业的所需要的管理团队和选择合理的组织形态;选择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竞争战略;掌握企业运营时,如何让中小企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竞争实力,有效应对日益多样化、多变化的市场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营销策略,细分目标市场,分析指定产品策略,结合自身经济实力确定产品价格及销售渠道;合理开展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及注重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如何有效的开展人力资源战略;掌握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和客户关系的管理;掌握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特点和风险、及退出战略的意义和途径、企业价值的评估;了解企业家创建一个企业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以及道德文化问题、所处的法律环境要求。
这门课程为我们学习者以后创建和正在运行中的中小企业打下一定的基础。提高了我们对于小型企业的认识,理解小型企业的特点和运营规律及方法,提高小企业管理水平,降低对小企业创业风险和经营风险,并最终提高小企业的成活率。在学习中,正确认识到课程的性质、任务极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中小企业有一个总体的认识。掌握中小企业管理的基本职能、概念、原理及方法,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理论和新思想。告诉我们,在学习中,要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具体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在书本中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在现实中的经济活动实践相结合,提高我们是对于问题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能力。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为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付出自己的知识,为推动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我觉得小企业的管理,简单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工作和人。而管理所包括的计划、组织、控制、激励、领导等工作,都是可以包含在这两方面的具体任务中。根据小企业的自身特点,运用一定的职能手段来协调组织成员的工作活动,使其与管理者一起高效率的实现小企业发展目标和工作活动过程。对于工作,所有的企业都是由无数人来担任无数职位后形成的,都有一定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方式,共同完成计划的工作。对于人,就是让人的工作效率达到最大化,这需要人对工作有很大的积极性,并且一切工作因素都是有利于发挥他们的最大工作效率。
企业管理八大心得体会3
一、创建学习型企业
所谓学习力就是一个人、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学习的动力、毅力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学习力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始终,是企业获得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我们紧紧围绕“三要素”提高学习力,针对工作的重点、难点增强创新力,实实在在从组织保证、措施落实、载体创新等方面抓好学习型企业的建设,为做大做强企业打好基础。
1、提高认识,完善激励,激活员工学习动力
我们要求把工作的压力作为学习的动力,倡导干部员工树立新的学习理念,以学习带动创新,以创新推动企业发展。通过对市场上产品竞争、价格竞争、服务竞争的宣传报道,使每个员工都认识到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要适应市场需要学习;学习的动力源于学习目标的确立,思想意识的提高使员工获得了不仅要个人学而且要团队学的全员动力,而内部激励机制完善更催发了个人学习内动力。一是薪酬激励。不同学历给予不同的基本薪酬制度;二是奖惩激励。对在管理创新、科技攻关、产品创新等方面做出成绩的给予及时的奖励。三是目标激励。制定各种培训目标,明确学习的步骤与计划并量化考核。
2、确立愿景、建立组织、强化员工学习毅力
学习型企业的创建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扎扎实实深入持久,必须保持员工的学习毅力,也就是坚持学习、学有成效。应组织创建学习型企业领导小组,提供组织保障、落实监督措施、规定目标跟踪具体办法;确立学习愿景规划,并层层制定贯彻执行办法;建立奖惩约束机制,确保员工学习的积极性。
3、扩充载体,学以致用,提高员工学习能力
应根据企业中现有人员的素质状况,从实际出发,建立了适合不同层次需要和不同工作需要的各种载体,在组织形式上采用外送培养、内部培训、联合培训、定期讲座等办法,在活动形式上采用集中培训、调研、学习、经验交流、岗位目标学习等。利用比较学习,开展多次的内、外部学习交流活动,取长补短,促进先进经验的推广与利用。
二、着手执行力,形成凝聚力,打造独特竞争力
树根理论为学习企业寻求不断进步,超越自我,获得充足资源,提供了新型管理平台。有许多企业不乏经营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运营管理等各种新型经济理论中学到了多种方法和技巧,但很少关注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结合,而将人员、战略、运营三个流程结合起来,正是执行力的精髓所在。执行力要求快速行动,简洁明快。在快速发展与变化的世界里,速度已经起主导作用。速度就是一切,快慢决定成败,为此,我们在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同时,以执行力的提高来打造企业的独特竞争力,从而为企业的长久生存和成功抓好关键。
1、明确目标,常抓不懈,引导执行力文化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企业文化已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最根本的是文化的竞争。引领执行力文化的形成,贯穿于公司的各项政策和领导行为中。首先,对公司出台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管理制度,始终如一地坚持,如在对公司方针目标和管理制度的措施落实上,我们结合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审工作,查措施落实、查制度执行的有效性。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整改要求,拿出改进方案,并纳入工作管理业绩考核。同时,对各种政策、措施的执行;对质量事故的追究先从分管领导开始等等。凡是牵扯到管理者方面的,领导都率先示范,做出表率。
2、面对现实,作风严谨,维护执行力文化
对企业内的各种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是维护执行力文化的重要手段。为此,我们应在每引进一项新的管理体系,或新的管理制度,实施新的管理办法时,本着严谨的态度,结合实际先分析其可行性,再衡量其合理性、规范性,谨防生搬硬套,全盘照搬带来的水土不服。并经过认真的论证后下达执行,按照九千体系的方法,先试行,后改进,再固定。在试行过程一定维护政策的相对稳定,决不朝令夕改,在试行期内也维护政策的权威性,其次,从正反二方面入手,一是选其首恶,进行批评处理,杀鸡敬猴;二是树立正反典型予以表彰奖励。改变执行者的意识。
3、依托学习,找准方法,提高执行力水平
执行力发挥的水平主要取决于执行的人,以及他们头脑里所有的想法和他们一起工作的能力。在提高执行力效率上,我们应通过学习引进信息化管理中某些先进管理理论,进行科学的流程再造提升工作效率,其次,在提高执行的准确性上,我们应认识到方向比速度和距离更重要,在提高各自的学习能力的同时,对每一新制度的出台,在实施前明确规定:要组织相关执行人员学习理解规定的要求,有相关部门指导执行的努力方向,并作具体的解释,保证让能执行的人去执行。
4、实施监督,完善考核,顺畅执行力流程
执行力三个核心流程是以完善的管理制度为纽带,灵活多样的考核制度为航标紧密连接在一起,去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的。为保证各项规章制度能得到正确的贯彻执行,在制定各项制度时就应明确目的、责任部门、适用范围及运作方式,并指定目标监督部门和考核方式。通过这个课程的学习,我想: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一个好的完善的计划必定能够帮助我们更快更有效的确定行动方向,从而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这学期的管理学带给我很多心得体会,我也将会应用于今后的实践中,取得更多的收获。我希望能在今后自己有机会创业时好好的去利用这次积累到的一切知识。这对我来说是最有价值最精彩的一堂课,我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会去思考,去回忆这一个多月的课程。因为老师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课程教学,而是一次思想的蜕变,是一次错误观念的改变,同时也让我们领略到了他的那份洒脱,和极好的道德修养。总之,学习能力的提高扩展了我们的思维能力;共同的学习目标培养了我们的团队精神;学习的毅力铸就了我们执行的坚韧性。而现代企业管理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也可以此为基准来达到推动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的目标。
企业管理八大心得体会4
三天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我认为行政管理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将行政管理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通过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以提高学生行政管理专业化水平和综合能力。这需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现行的高等院校的行政管理教学方法普遍存在重视科研、轻视教学,重视教学内容研究、轻视教学方法研究的倾向,改革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我认为行政管理学教学方法是新形势下培养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在市场经济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和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等时代背景下,社会对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由传统的研究型、学术型向应用型、操作型人才转变,要求高校着力培养能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政策制定、人事组织等工作的大量人才。而从当前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来看,课堂教学多采取“黑板管理学”授课方式,这种课堂教学既不符合行政管理学实践性的学科特征,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结构、知识体系会存在缺乏操作技能训练的问题,难以帮助学生获得处理实际行政管理事务中分析、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品质、能力和技能。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势在必行。随着电子政务技术的发展,对行政管理过程中信息的快速反应能力、判断能力、预测能力和处理能力等要求更高,而行政管理专业的本科实践教学环节非常薄弱,主要的实践教学为进行社会调研、撰写毕业论文和参与毕业实习,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不能适应现代行政管理工作的需要,这就迫切需要优化传统公共行政教学方法,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现代行政管理工作的需要。我认为进行行政管理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应着力把握以下原则。
第一,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能力为第一原则。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原则是在行政管理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不仅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这样的一种特殊认知过程。提高学生对行政管理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着力培养学生对行政管理总体的综合能力,它要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通过对话式和启发式教学,针对学生对行政管理学思想认识中存在的问题,精练课堂教学内容,突出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和热点,提高教学效果,并培育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社会的进步培养高素质的政府管理人才。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创新原则。行政管理学既是一门基础性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因此,行政管理教学必须时刻关注行政管理改革发展的实践进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并着力在行政管理具体运作方式和方法上下功夫。在教学方法上大胆创新,授课内容要尽可能反映本学科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动态,保持教学内容与国内外行政管理理论与现实的发展、变化同步,使教学内容常新,更新教学方法,使行政管理教学方法富于时代感、新鲜感,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三,注重教学效率和教学方法有效性原则。注重教学效率,遵守教学方法有效性是现代高等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重要原则,也是行政管理教学方法改进和优化的基本要求。关注实际运作中的低投入和高产出,增强时间观念,提高效率,适应现代政府提高行政效能的要求,也是避免教学满堂灌、机械式重复练习、题海战术等低效现象发生的基本要求。
第四,坚持教学方法整体、系统、合理、优化原则。系统效应是衡量行政管理教学方法设计成功与否的主要依据。在行政管理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把握教学方法内部关系的协调和平衡,以使行政管理教学效果达到合理、最佳状态。也就是说,行政管理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除要考虑具体要素的改进和完善外,更应从总体上关注行政管理教学各要素问的良好组合和协调,以求产生最佳的系统整体效益。一方面,要看到各种行政管理教学方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有其特长和独特价值,所以要具体探索和丰富各种各样的行政管理教学方式;另一方面,应根据具体的行政管理教学任务和实际条件,应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克服教学方法局部、僵化做法,扬长避短,综合成整体优化的行政管理教学方法结构。行政管理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适合大学生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并从中国行政管理的实践出发,增强行政管理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为此,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实践教学,来提高行政管理教学质量。
第一,案例分析法。行政管理案例教学法是以尊重行政管理客观实践与现实环境基础,提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对实际行政管理问题分析、探讨与解决的理性思考的学习环境中去自我体验、自我感受、自我陶冶、自我提升,从而达到理解原理、巩固概念、深化知识、巧用方法的目的。实际上就是通过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行政管理实际运作的替代性经验,以弥补课堂填鸭式教学方法的不足。首先,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建立自己的行政管理案例知识库,所选案例应尽可能地符合我国现实,并注意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最好是一些知名或学生熟知的组织单位的案例,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在课堂讨论阶段,任课教师要根据自己预先设计的教学进程讲解案例,并提出富有启发性的思考题,调动学生分析问题的积极性,必要时把对学生的学分压力转化为课堂讨论发言的内动力,并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快速反应,引导学生走向行政管理分析问题的专业化思维。最后,在整理总结阶段,对课堂讨论内容进行整理,教师要注意加强指导学生写作的逻辑性、专业性和规范性,在学生小组内交换讨论,并优化方案。保存归档,以便学生日后参考使用。
第二,模拟教学法。模拟教学模式旨在营造人为的行政管理事务环境或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行政管理岗位角色,开展具体行政工作,使之能够在模拟真实的氛围中学习行政管理实践必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积累管理经验,由此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与质量。首先在行政管理情境遴选阶段,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应综合考虑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社会人才类型需求、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和本校的现有资源。其次,行政管理情景计划组织阶段,它是提高模拟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教师应首先明确情景教学的目标和要求,选好所用道具或场所,掌握方法,制定具体实施步骤,并提前将教学计划通知学生,组织学生进行角色分工与预演。再次,行政管理情景开展阶段,它是整个模拟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地完成角色的扮演,并仔细观察学生在情景模拟过程中的`优点和缺点,做好记录。最后,总结评价阶段,教师对模拟的效果进行点评,指出模拟中的优缺点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可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该阶段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行政管理实践领域的经验,也可以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对行政管理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客观评价教学效果,为完善组织下一轮模拟行政管理情景积累教学经验。
第三,社会调查实践法。社会调查实践法要求学生亲自深入政府工作机构去,适应行政管理工作环境,了解行政管理工作情况,学习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工作方式和方法,从而增进学生对行政管理工作实际情况的了解。首先。可以采用现场观摩方法,让学生亲自到政府机关中的工作现场去,有必要组织学生深入学校所在社区的党政机关进行现场教学。现场观摩的教学方式需要得到政府机关的大力支持,要求院系必须与政府机关有比较密切的联系和合作。其次,可运用实践调查方式,结合所学的有关课程和当时公共部门的热点问题,任课教师利用节假日走出校门作专题调研,带领学生到社会中去调查并形成相关的调查报告,在行政管理实践领域中发现问题,充实课堂教学。也可聘请那些具有丰富党政机关工作经验的领导为学生讲解我国行政机构设置、级别划分、权责分配以及中央地方各机构分权授权和执行情况以及机构改革的难点分析和对策等。再次,到实习基地进行实习或见习。要成功地培养行政管理学应用型人才,就必须有充足的社会实习基地。有利于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就对行政管理部门工作状况有基本的认知,也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在实习基地,置身于完全真实的行政环境,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实效性及岗位的适应力。
第四,应用现代技术教学法。行政管理学使用现代技术教学法,依托现代通讯技术、互联网技术、传播技术和信息技术等,为学生在学习行政管理学时提供集立体性、交互性、趣味性、综合性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图、文、声、像并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界面友好。形象直观,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感官和认知刺激,既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又增强其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且教学信息量大,可以大幅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是传统行政管理教学法无法比拟的。首先,在教授行政管理课程时应用现代技术教学法需要行政管理学会及行政管理教学研究会组织研究一部能得到大多数学者公认的、能反映学科发展基础理论与现实热点问题并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行政管理学电子化教材,并随着行政管理实践的改革发展定期完善这一教材。其次,组织学生观看行政管理教学录像,让学生了解行政管理工作,并能从成功的行政管理的经验上培养兴趣,得到感悟。最后,运用开放式教学方式实现人与人互动。
借助具有成功行政管理教学经验的外校教师,或借助经验丰富的政府行政管理人员在互联网上就行政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人机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从而达成行政管理教学共识,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企业管理八大心得体会5
管理学家克拉克说过一句很深刻的话,信息革命改变着人类社会,必定要改变企业的组织和机制。一方面,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新知识、高科技发展异常迅猛,企业间竞争已由“大鱼吃小鱼”向“快鱼吃慢鱼”急速转变。企业直接面对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来自国内外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投入一些钱,拿到人家标准化的软硬件,依样画葫芦想大幅提升竞争力,也是不可能的事。依据当今世界各种先进管理理论,并结合已往的经验,经过对公司发展状况的科学分析与判断,我们应当选择以学习力为依托,以执行力为抓手,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总的来讲,可归纳为几点:
一、着眼学习力,增强创新力,创建学习型企业
当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人才的学习力的竞争。所谓学习力就是一个人、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学习的动力、毅力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学习力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始终,是企业获得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我们紧紧围绕“三要素”提高学习力,针对工作的重点、难点增强创新力,实实在在从组织保证、措施落实、载体创新等方面抓好学习型企业的建设,为做大做强企业打好基础。
1、提高认识,完善激励,激活员工学习动力
我们要求把工作的压力作为学习的动力,倡导干部员工树立新的学习理念,以学习带动创新,以创新推动企业发展。通过对市场上产品竞争、价格竞争、服务竞争的宣传报道,使每个员工都认识到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要适应市场需要学习;学习的动力源于学习目标的确立,思想意识的提高使员工获得了不仅要个人学而且要团队学的全员动力,而内部激励机制完善更催发了个人学习内动力。一是薪酬激励。不同学历给予不同的基本薪酬制度;二是奖惩激励。对在管理创新、科技攻关、产品创新等方面做出成绩的给予及时的奖励。三是目标激励。制定各种培训目标,明确学习的步骤与计划并量化考核。
2、确立愿景、建立组织、强化员工学习毅力
学习型企业的创建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扎扎实实深入持久,必须保持员工的学习毅力,也就是坚持学习、学有成效。应组织创建学习型企业领导小组,提供组织保障、落实监督措施、规定目标跟踪具体办法;确立学习愿景规划,并层层制定贯彻执行办法;建立奖惩约束机制,确保员工学习的积极性。
3、扩充载体,学以致用,提高员工学习能力
应根据企业中现有人员的素质状况,从实际出发,建立了适合不同层次需要和不同工作需要的各种载体,在组织形式上采用外送培养、内部培训、联合培训、定期讲座等办法,在活动形式上采用集中培训、调研、学习、经验交流、岗位目标学习等。利用比较学习,开展多次的内、外部学习交流活动,取长补短,促进先进经验的推广与利用。
二、着手执行力,形成凝聚力,打造独特竞争力
树根理论为学习企业寻求不断进步,超越自我,获得充足资源,提供了新型管理平台。有许多企业不乏经营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运营管理等各种新型经济理论中学到了多种方法和技巧,但很少关注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结合,而将人员、战略、运营三个流程结合起来,正是执行力的精髓所在。执行力要求快速行动,简洁明快。在快速发展与变化的世界里,速度已经起主导作用。速度就是一切,快慢决定成败,为此,我们在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同时,以执行力的提高来打造企业的独特竞争力,从而为企业的长久生存和成功抓好关键。
1、明确目标,常抓不懈,引导执行力文化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企业文化已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最根本的是文化的竞争。引领执行力文化的形成,贯穿于公司的各项政策和领导行为中。首先,对公司出台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管理制度,始终如一地坚持,如在对公司方针目标和管理制度的措施落实上,我们结合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审工作,查措施落实、查制度执行的有效性。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整改要求,拿出改进方案,并纳入工作管理业绩考核。同时,对各种政策、措施的执行;对质量事故的追究先从分管领导开始等等。凡是牵扯到管理者方面的,领导都率先示范,做出表率。
2、面对现实,作风严谨,维护执行力文化
对企业内的各种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是维护执行力文化的重要手段。为此,我们应在每引进一项新的管理体系,或新的管理制度,实施新的管理办法时,本着严谨的态度,结合实际先分析其可行性,再衡量其合理性、规范性,谨防生搬硬套,全盘照搬带来的水土不服。并经过认真的论证后下达执行,按照九千体系的方法,先试行,后改进,再固定。在试行过程一定维护政策的相对稳定,决不朝令夕改,在试行期内也维护政策的权威性,其次,从正反二方面入手,一是选其首恶,进行批评处理,杀鸡敬猴;二是树立正反典型予以表彰奖励。改变执行者的意识。
3、依托学习,找准方法,提高执行力水平
执行力发挥的水平主要取决于执行的人,以及他们头脑里所有的想法和他们一起工作的能力。在提高执行力效率上,我们应通过学习引进信息化管理中某些先进管理理论,进行科学的流程再造提升工作效率,其次,在提高执行的准确性上,我们应认识到方向比速度和距离更重要,在提高各自的学习能力的同时,对每一新制度的出台,在实施前明确规定:要组织相关执行人员学习理解规定的要求,有相关部门指导执行的努力方向,并作具体的解释,保证让能执行的人去执行。
4、实施监督,完善考核,顺畅执行力流程
执行力三个核心流程是以完善的管理制度为纽带,灵活多样的考核制度为航标紧密连接在一起,去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的。为保证各项规章制度能得到正确的贯彻执行,在制定各项制度时就应明确目的、责任部门、适用范围及运作方式,并指定目标监督部门和考核方式。通过这个课程的学习,我想: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一个好的完善的计划必定能够帮助我们更快更有效的确定行动方向,从而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这学期的管理学带给我很多心得体会,我也将会应用于今后的实践中,取得更多的收获。我希望能在今后自己有机会创业时好好的去利用这次积累到的一切知识。这对我来说是最有价值最精彩的一堂课,我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会去思考,去回忆这一个多月的课程。因为老师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课程教学,而是一次思想的蜕变,是一次错误观念的改变,同时也让我们领略到了他的那份洒脱,和极好的道德修养。总之,学习能力的提高扩展了我们的思维能力;共同的学习目标培养了我们的团队精神;学习的毅力铸就了我们执行的坚韧性。而现代企业管理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也可以此为基准来达到推动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的目标。
【企业管理八大心得体会】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