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学前教育书籍的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读学前教育书籍的心得体会 1
读了不少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籍,我个人认为《站在孩子的高度》这本书对于我这位不合格的妈妈来说,有了很大的启发和帮助。读了刘维隽老师的这本《站在孩子的高度》,一书让我懂得了教育孩子,除了传统的教育方式外还有新的家教方法。让我从中的到了新的育儿经验,同时也增长新的知识。
刘维隽老师这本书,是在自己小外孙女小荷,结合西方的教育方式为题材。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融入生活从中发现孩子的长处,利用陪在孩子身边玩耍。让孩子通过玩耍来不断地探索、发现自己身边的事和物。从中提高孩子自身各方面能力,来发现自己生活中的小事,从事情的各个方面来增长自己的阅历和判断能力等。
《站在孩子的高度》这本书,是利用一个个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情来告诉我如何教育孩子、如何让孩子拥有自己的空间。告诉我用什么方法把爱传递给孩子,让他如何去感受到我的爱。同时让我学会了怎样与孩子沟通,怎么说他会听你的',能让他明白你的意思。教会了我如何把握孩子在不良情绪时怎样去安抚他,让他乖巧的解开心结。也让我懂得了陪孩子一起玩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现在工作忙,工作压力也大。能陪伴孩子的时间不多。但我认为还是要多抽出时间来陪陪孩子。从玩耍中培养孩子的性格开发孩子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动脑能力。让他自己去判断什么谁对的,什么是错的。自己需要什么和自己要要去做什么等。父母是孩子在生活习惯养成中最好的老师。就是陪孩子做一个游戏或是一家人出旅游货是一起在外面吃顿饭对孩子的帮助和熏陶因为是很大的,鼓励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
读学前教育书籍的心得体会 2
最近看了一本《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的书,确实是给我在幼儿教育的一个角开启了一扇窗。这本书里的一个个的问题,一个个的案例,一个个分析都是从教师教育上发生的实例,掌握解决这些问题是每个一线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技能。书中从教师与儿童、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区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其中在教师与家长这一方面,这本书教会教师如何更好的去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如何跟家长沟通使家园合作更有效。
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合作伙伴。教师有责任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任务,以便双方能达成教育共识,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家长工作难做,但是很重要。家长一直以为孩子在幼儿园只是在玩,有的家长自己早上想睡懒觉,便很晚才送孩子来园,不重视幼儿园的教育。教师在有时间跟家长个别交流的同时,还应经常召开家长学校的交流会,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教师也有更多的时间对家长进行教育引导,可以让家长和教师保持一样的教育观念。家长可以亲自参与孩子的活动中去,可以更快的转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观念。每个学期我们都会组织几次亲子类型的活动,以便家长参与到幼儿园孩子的活动中去。
作为从事教育职业的每一个教师,特别是我们幼儿教师,重在研究学校教育的同时,还要研究家庭教育,重视家教指导工作。因此,教师与家长的互动与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将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才能共同把儿童教育工作做好。对我们来说,在双方沟通中怎样善于抓住时机,在随意交谈中如何自然的捕捉到家长的心声。怎样有艺术的向家长宣传、指导保教知识,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如何解决与幼儿家长沟通中存在着的一些困难?我认为应该从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入手,不断提高与家长沟通的方式、途径与技巧。
教师每天与家长接触时间虽然短暂,但三言两语中也能反映出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灵活掌握交谈技巧及说话的艺术。过去,我总认为时间短,与其拐弯抹角,不如直截了当的说。于是有时当着孩子和家长就告状,弄得家长十分尴尬,孩子也害怕。这样,既不利于孩子克服缺点,也不利于家园配合。这本书开启了我一扇窗,成为我学习新技能的一把钥匙。人的一生有很多的窗需要开,既然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要面临很多挑战,需要寻找更多的钥匙……
读学前教育书籍的心得体会 3
朋友向我推荐了《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本书,近段时间借着学校读书活动的开展,我从头到尾细细看了一遍,看后感触颇深。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进行了20xx年深入的调查研究写成的经典教育专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实际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绝大部分也是世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的结果。在今天我们当前的学校教育中几乎天天都在制造着大量的“学习残疾人”,只不过是我们中国人给他们贴上了“差生”这个标签而已。他们带着这个标签在学习生涯中艰难跋涉,永远走不出失败的阴影。这样看来,我们教师岂不是变成了千古罪人。
书中讲到有一个活泼好学的六岁小姑娘,当她第一天入校时是何等地激动。她已习惯于把时间花在小池边与朋友们画画、戏水、玩沙、唱唱跳跳,在入校第一天这么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她充满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玩玩,她期待能了解一些新鲜事物,她还期待着能与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她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儿,她必须去解析老师冗长复杂的说解,眼睛必须一眨不眨地盯着书本上那些细小而又弯弯曲曲的数字与字母。当她在老师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与迷惑时,老师就建议她去专家那儿做个检查。于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检查后,又被人认为是彻头彻尾的“痴呆生”。实际上像《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中的描述的这些外国孩子,在我们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又何尝不多呢?
李圣珍,这位被中国教育界誉为“拯救差生的圣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谈到她的教育经验时,她语出惊人:世界上不愿意学习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学业差只是教育不当的结果。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她成功的教育改变了这些所谓“差生”的人生。在这位老师身边曾有过这样一个女孩子。她从小就被老师当作“傻孩子”“疯孩子”,是不可救药的学生,是木头脑袋,被误送过精神病院。钢琴老师无情的将她淘汰,学校老师把它看作傻子不让她参加集体游戏,因为怕她给班级丢分,老师不允许她参加全班大合唱。她的身后常有冷漠的目光,她的耳边常响起老师同学讽刺的话语,几乎所有的人都抛弃了她,她的心陷入了无边的黑暗。她多次割腕自杀,两只手上布满了自己用刀片划的伤疤。就这样一个在老师家长眼里注定要失败的孩子,可在这位优秀老师的关怀教育下居然考上了北京重点大学,还在著名报刊杂志上发表了许多作品。是什么力量是这样一个濒临崩溃的孩子变得如此优秀呢?这位老师是用什么魔力拯救的这个孩子呢?是自信,培养自信。
看到这里,我也真有点愧疚感。虽然从没有歧视过成绩差、纪律不好的同学,而且加倍关怀,但是在几次活动中,为了不影响班级,我也有过不让余伟坤同学参加比赛。真没想到,这样竟然会给孩子带来这么大的伤害。昨天我听余伟坤妈妈讲,余伟坤叫他妈妈去买些小礼物,他要送同学,这样同学会对他好一点。听了此话,我心头一震,可怜的孩子多么需要大家庭的温暖。看来对这些孩子来说,老师的爱远远不够,更需要同学的帮助,他们才会感到幸福,才会树立自信。
我们老师的责任应该是鼓励每个学生树立自己的奋斗目标,而不是狭隘的追求超过别人,以提升自己的声誉,使考试和学习成为每个学生自我提高的途径,而不是个别能力较强的学生获得奖励的能力竞赛,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让每个学生都树立必胜的信念,让每个学生都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成功的人,让他们表现的坚强又自信,一步步地走向成功。
读学前教育书籍的心得体会 4
我花了一个上午认真读了《孩子的错都是大人的错》,深深地体会到父母也是需要学习和成长的,在这本书里我真的是学到了不少自己以前不知道的或者忽略了的育儿知识。
首先看第一部分:无穷的宝库。每个孩子的心灵就像一个无限的宝库,等待父母去启发、去发掘,第一部分提到的特质是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具有的,也是所有父母应该给予孩子的。作者提到孩子的各种能力,可能都是父母比较容易忽略的,但对孩子来说却是影响深远的,每个父母都应该学习一下。比如想象力让孩子拥有超能力,而想象力的游戏,就是想象力最佳的'训练方法,读了这部分后我会更有目的地培养女儿的想象力了。
对于自然力的无穷力量我深有感受,我一直相信大自然是身心快乐的源泉,大自然能够带给我们很多的开心和喜悦,虽说小区花园也不错,但一有空时我和老公都会带女儿出去外面玩,让女儿尽情地拥抱大自然。说起神通力我还有点陌生,读了这本书后,我明白了孩子的神通力,总是希望我们能够去发现和赏识,不要只是把孩子送去潜能开发和学习,父母本身也需要开发,跟着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这样也能让孩子将来的人生越来越成功!
再读第二部分:危机就是转机。当孩子的人格、情绪、行为及人际关系出了问题时,作者提醒父母不要急,不要慌,好好地静下心来,危机就是转机,应付危机的过程就是最好的学习过程。其实很多小孩子的问题多缘于父母的问题,比如缺乏耐心易让孩子成为多动儿,父母要思考很多的问题,是否自己不够有耐心啊,有时我就是这样,如果女儿调皮撒赖时我就容易激动,很快失去耐心,今后一定要克服自己的缺点才行。说到没有安全感的孩子最易得自闭症,小区里有个小男孩就有自闭症,虽然我没跟他父母深谈他们自己本身是不是有安全感的大人,但我只到看到他出来时,我都会鼓励女儿去跟那个小男孩交流。
《孩子的错都是大人的错》真是一本不错的书,让我受益良多,希望有机会再一次捧起来深读!
读学前教育书籍的心得体会 5
暑假时看了《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心里感慨良多。从根本上说,尽管东西方文化上存在差异性,尽管东西方在人种上也存在差异,其实育儿理念是一致的。本书是从理念和具体操作的层面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和帮助。让我们体会到与孩子共同成长的乐趣。读书的收获是读完后忘却内容而沉淀在思想深处的东西。没有一本书可以完全教会我们该做什么,该怎么做,关键要能掌握其精髓,这样,我们才能在遇到任何问题和困惑时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采取科学的方法,只要努力这样做,所有的困难都能迎刃而解。
现在的很多中国的父母都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从出生到上学,德智体美恨不得样样优秀,可结果怎么总是事与愿违呢?付出那么多,怎么没有成绩呢?原因是出在孩子身上吗?不是,关键还是在于家长。功利心太强,愿望很美好,可是不是孩子想要的,如果不理解孩子,怎么能让他听你的话呢?其实关键是没找到技巧。这本书通过引导你去体会孩子的感受,从而和孩子建立起有效的沟通。书中利用一些生活中与孩子相处的常见情景做为案例,通过漫画和文字两种形式,分别使用正确和错误两种沟通方式来进行对比训练,来启发读者掌握孩子易于接受的沟通技巧。我曾跟孩子一起来看这本书,每个正确和错误的案例用四格漫画来表现时,左面一页是负面教材,右面一页就是正面教材,然后问他“你喜欢左边的妈妈,还是喜欢右边的妈妈呢?”无一例外,孩子总是选择右边那个书中推荐的沟通方式。在我读的.过程中,感觉书里面那些反面教材就像一面镜子似的,从里面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不禁自我反省……
这本书写得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是我一直渴求的良师益友。最后书中的结尾写道,我们用适当的方法跟孩子交流,更让孩子学会怎么与人交流,使他长大以后也用适当得体的方法与他的同学、朋友相处融洽,甚至是很好地处理他自己与他的孩子之间的关系。合上这本书,书中的方法、作者的感受都历历在目,我如获至宝,把它放在床头,时刻提醒我,用智慧的方式与孩子交流。学会做孩子的朋友,也学会怎样做父母。
读学前教育书籍的心得体会 6
假期里里,我抽空拜读了《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这是一本父亲成功教育孩子成才的教育故事集,是一本用自身成功经验证明了早期教育的价值的论文集,是一本家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动性实践手册,是提升每个家庭的教育水平的指路灯,也指明了全面提升公民素质的方向。虽然我还没真正体会到书中教育的效果,有些内容确实讲得十分有理。
一、卡尔威特的教育理念。
1、高尚的情操:乐于助人和行善,有同情心,与人为善,活泼开朗,讲文明,讲礼貌;端庄,见闻各种高中低场合 ;
2、智商速成:父母在家的教育方式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好的方法要根据孩子的现实情况不断总结并验证,用事半功倍的办法,快速有计划有目的不分时间地快乐学习各种知识;玩也要玩得有水平,有知识,不过我更鼓励跟别人一起玩,这也是交往的一部份。从玩中学是孩子更易接受的,父母要常深入研究。辅导孩子的过程和孩子学习的'过程都应是快乐的,并且成效显著的话,我想智慧的大门就打开了。
3、加强体质:第一,健康的体魄是一切开展的基础,在这里,卡尔特别提到小孩不能暴饮暴食,否则影响健康和智力。第二就是讲卫生,自不必多说了;
4、高雅文化熏陶:声乐和美术教育,铸成一个高尚情趣的人;
5、劳动光荣: 珍惜劳动成果,并创造劳动成果;只有付出才有收获,不能不劳而获;(同时也要说明:付出了,不是绝对就有收获。)
卡尔的做法比较简单:表现好就给一个戈比做奖励;新时代我们要让孩子从劳动中体验劳动的快乐和收获,也要体验劳动的艰辛。
二、卡尔威特的教育原则。
1、“成人化”教育: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老卡尔威特在很多时间从来没有把孩子当成孩子,而是以成人的方式来交流。
2、“民主化”教育:在老卡尔威特眼中,父母在孩子面前是没有绝对权威的,相反孩子的“面子”却应是父母特别关注的。
3、“快乐化”教育:卡尔威特的博学多才,并没有建立在与我们一样痛苦的学习训练基础上的,相反对他来说,学习是一种快乐。
4、“个性化”教育:教育一个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仅如此,因时而教、因事而教都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法则。
读了这本书,我获得最大的启示是教育孩子要有正确的方法,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开发孩子的智力,引导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鼓励孩子敢于向成人提问,同时培养了孩子对读书的好奇心、发现问题的恒心、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读学前教育书籍的心得体会 7
根据自身学习的需要,我静下心来,脚踏实地地学习了《教育新理念》等书籍。通过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新理念的学习与反思,我的大脑又一次的受到了前首未有的洗礼,并对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能从感性理解上升到理性理解,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奠定了更扎实的基础。
对创造始于问题的理解
我个人认为:一是教师的新理念、新教法与学生的实际、课堂教学要求相脱轨;二是在备课的过程中,不能真正体现出备学生的过程,在教师的教案里,更难找到与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和切合学生实际的提问。没有提问,哪有问题;没有问题,哪知学生学得如何?这样做的关键是教师为了图省事或认为学生文化基础太差,根本不值得一问,或借口课堂时间非常有限,怕提问后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所以认为,多一事还不如少一事。通过认真学习,我真正理解到了课堂提问题的重要性,缺少了这个环节,课堂教学无论多完美、多动听,总会让人觉得少了灵性和缺乏现实意义。因为有问题意识、问题水平的课才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水平的素质教育。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提倡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并带着更多问题走出课堂。这就是所谓的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这种教育,教师并不是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积极探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特见解为目的,使学生终身受益为目标。
对过程教学比结果教学更重要的理解
在以往的教学中,绝大部分教师认为,只要课前认真备课、上课环节比较完美、课后布置一些作业就是一节好课。至于学生能否学到多少有用知识、水平能否提升却不在思考之列。若按这种教学,表面上看是素质教育,但实际上仍是“应试教育”的翻版,只不过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正所谓拉“素质教育”之大旗,做“应试教育”之虎皮。为此,我通过持续的学习,才真正的理解到过程教学比结果教学更重要的含义。因为知识才是人们真正的认知的结果。而知识的学习和教学无疑是必要的,但绝大部分教师往往太注重认知结果的教学了。如果在知识发展缓慢的时候,有这样的想法还有情可原,那么,在知识和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这就不能容忍了。因为学生学到的仅是知识大海的一粟,而缺乏实际问题解决的水平,跟不上快速更新时代的步伐。简单地说,智慧比知识更重要、过程教学比结果教学更重要,因为知识才是真正启发学生智慧的手段,过程是结果的动态延伸。教学中能够把结果变成过程,才能把知识变成智慧,才能提升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水平。
对网络时代教师的理解
在逐步实现网络教育的今天,我们还有部分教师满足“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的陈旧教学方法。因为这种教学既简单,又省事。但殊不知,这种简陋的、过时的落后教学,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也就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方可使用。而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哪个学校没有一到几个多媒体教室,可这些配有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多功能教室却完全成了摆设,像装有漂亮鲜花的花瓶,仅供人欣赏而已,没有更多的使用价值。当然,多功能教室也有发挥作用的时候,那就是上级主管部门来现代化验收时,学生才有可能在现代化的教学中快乐地学习、才能感受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导致这种不良现象的原因有多方面造成的,如多媒体上课,制作课件是一件繁而难的事,或部分教师不求上进,不能利用有限的业余时间学习电脑的操作,而是把主要精力用于家教或在“围城”里面酣战,可对课件的制作却一窍不通。导致这种对多媒体教学不感兴趣的现象,造成有限的教学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充分使用。这种结果要不了几年,设备老化,教学质量低下,学生素质下降,最终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所以,作为一名网络时代的现代教师,要与时俱进,持续学习,持续创新。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信息化知识,以此适合现代教育教学发展的客观需要。所以,信息技术为现代教育的新飞跃提供了平台,提升了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根本的严峻挑战,信息技术呼唤新世纪的教师,新世纪的教师要有持续学习的意识,最终才能适合现代教育的飞速发展。
总之,通过暑期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我感触很深,体会颇多。我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只有在持续的学习、实践中,才能真正体会教育教学新理念对现代教育的重要作用,才能真正注重每位学生的成长和生存,才能紧跟时代教育发展的步伐,才能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读学前教育书籍的心得体会 8
7月,正处于炎炎盛夏。我们有幸地成为武汉市教科院特殊教育教师培训班学员,为期五天。虽然武汉的天气酷热,而且暑期和爱人相聚的时间减少,但我在这几天却又快乐又充实。此次培训形式多样,有武汉市十佳教师雪湘明讲座、华师博士邓猛特校校本教材开发介绍、华师教科院雷江华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心得交流等各种活动。这些如春雨,无声地滋润着我的心田,不仅使我在理论上得到了指导,基本技能上得到了提升,而且让我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站得更高了。现将在培训中所感所想小结如下:
一、初步接触相关教育法律法规,了解校本的开发。
邓猛博士先带着我们一起温习了美国特殊教育的发展及现状,以及特殊学校校本教材开发。美国教育制度很好,提供免费的公共教育,其费用是由当税收津贴的。还设立双语学校,以ESL课程由具有专业知识的教师帮助因为语言障碍而导致学习困难的孩子,减轻在过渡期间遇到的苦难。在家教育方式也适合,但是父母要使用经过鉴定的合格教程,而且要由一位合格教师监督。
特殊学校校本教材的开发,要首先有特色,必须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必须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教材内容的选择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面向未来社会生活;以儿童现有经捻为基础;科学的知识与规范语言表达,寻找典型范例与主题活动等。
以后,我将用这些知识来规范和鞭策自己,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保护残疾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残疾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残疾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二、拓展心理学的点面视野,理解儿童的困惑。
华中师范大学博导雷江华讲的《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讲座》让我受益匪浅。以前没学过这些知识,以为孩子们是故意听不懂老师的讲课,练习时老是出错,接受新知识慢了几拍。现在知道了,他们有认识发展的矛盾和障碍。
如何解决特殊儿童认识发展的矛盾和障碍,我们要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学习上帮助他们,让学生在感受爱的过程中,理解爱,学会爱。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他们身上显现的亮点顿时让我开拓了思路,自己平时碰到的难题或许换一个角度就能很好的解决。
其实,每一个残疾学生都是好学生,他们身上有不同的闪光点,只是有的没被我们老师发现罢了。我暗下决心今后也一定会把更多的爱,倾注在那些后进残疾学生的身上,倾注在那些需要帮助的.残疾学生身上。
三、展现聋生舞蹈之特色,感悟美
武汉市特殊教育教研院文洁教师带我们观赏《千手观音》舞蹈节目,然后介绍我们一些宝贵的教学经验。舞蹈是一种视觉强烈的课程,所以非常适合聋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人为本的艺术形式,是表现生命、情感、美这三大主题。我们可以通过基本功的训练、加大模仿练习、渗透意念、气息的方法教授他们,使他们得到心灵美的升华。现在,我知道了聋生具有听觉、动觉对内在节奏的感知,要好好利用这个特点发展他们的优异之处。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学习是教师的终身必修课,在信息化时代,我们更要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充电,才能适应我们的教育发展。校本培训与时俱进,给我们照亮了前进的方向,当然,有些理论知识还需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细细琢磨、思考。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就一定能进步!
读学前教育书籍的心得体会 9
读完《学习助手》的文章后发现,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芒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似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读完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在一年级就开始出现落伍的',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了二、三年级甚至有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学生呢?”是这些学生太笨,是他们上课不专心听讲,还是从教师自身寻找原因?
因为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学生,所以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弱势群体。学生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恩赐或施展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等待我们塑造的苍白魂灵。
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些阳光给那些“落伍”得“无药可救”的后劲生。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走到他们跟前,看看他们有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的习题。学习差的学生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们光听别的学生流利的答复,记黑板上的内容,而要设法使他们独立思考,因为思考的过程已经包含对知识因素的利用。要促使他们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哪怕获得一点点进步也好。
说说容易做做难。我觉得我做得就不是很好,因为我给学生上着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考着同样的试卷。我想,我做得不是很好,是我缺少教育素养的原因吧。而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恰恰提到,提高教师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是教师的精神需要。而我呢,大局部时间忙于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教育孩子,有多少时间煞有其事地捧着教育名著或教育杂志阅读呢?所以今后,我要象要求学生那样要求自己:多读书,读好书。
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习是教师专业开展的活水源头。我上学时就喜欢读书,可惜那时候手边能够阅读的书很少。我参加工作后,三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着自己的梦想和希望,播撒着自己的爱心和汗水,收获着成长的幸福和快乐。担任校长以后,我依然时常给自己充电,每天坚持阅读《人民教育》《中小学管理》《教书育人校长参考》《中国教育报》《教师报》《致教师》等各类教育报刊杂志和教育专著,积极撰写读书笔记和理论文章。
读学前教育书籍的心得体会 10
在读《人的教育》之前,我本是不知道有福禄培尔这个人,也没有听说过他。在选择书的时候,我看了很多书的简介,而这本书我感觉最有兴趣,于是就开始阅读,在阅读是过程中才慢慢的了解福禄培尔这个人,以及他的一些思想和主张。 《人的教育》这本书是福禄培尔以凯尔豪学校为基础写成的,它在当时实际的作用是为捍卫和宣传凯尔豪学校。由于福禄培尔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是与封建等级教育相对立的,因此受到了德国政府的镇压。在德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福禄培尔的教育是得到支持的,但是在资产阶级革命失败后,他的教育实践再次遭受打击。可见,教育的发展与当时的社会制度,经济基础有着重大的关系。国家支持则教育兴,国家反对,则教育败。
这种情况让我也联想到了中国的过去以及中国的现在。秦始皇焚书坑儒,秦朝灭,三国乱,唐宋时期,国家繁荣昌盛,教育受到重视,而再来近代的,某某期间,很多知识分子都遭受严厉的打击,对国家的经济政治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现在,我们从出生就开始接受教育,再不是像古时候一样想读书而读不成,现在的我们,从幼儿园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一路十几年,我们是在教育的熏陶下成长的,国家的政策对我们有很大的影响。
以前就一直好奇为什么要叫幼儿园,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幼儿园是怎么来的。“幼儿园”这三个字是福禄培尔最早提倡的,他创立了一种在当时来说比较新型的学前教育机构,并命名为“幼儿园”。
福禄贝尔把人的教育时期分为两个阶段:幼儿期和少年期,幼儿期又分为婴儿期和幼儿期,少年期又分为少年期和学生期。
福禄培尔所谓的少年期是指学前期的少年儿童,并且他最大的贡献也是在学前教育这方面。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人的整个未来生活,直到他将要重新离开人间的时刻,其根源全在于这一生命阶段,不管这未来生活是纯洁的还是污浊的,是温和的还是粗暴的,是勤劳的还是怠惰的……他将来对父母、家庭和兄弟姐妹的关系,对社会和人类、自然和上帝的关系,按照儿童固有的和天然的禀赋,主要取决与他在这一年龄阶段的生活方式。”“假如儿童在这一年龄阶段遭到损害,假如存在他身上的他的未来生命之树的胚芽遭到损害,那么他必须付出最大的艰辛和努力才能成长为强健的人,必须克服最大的困难在其朝着这一方向发展和训
练的道路上避免这种损害所造成的畸形。”对此我感受很深,也非常赞同他的观点,他的先见之明深受人敬佩,正因为如此,他把学前教育有机地列入整个人的教育的过程,看作人的真正教育的开始。
在学前教育中,福禄培尔又认为家庭教育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在孩子的成长阶段,要给孩子起到榜样的作用。儿童最初的很多东西都是通过观察父母以及身边亲近的人的学习获得的,他们还没有形成正确的道德观,没有评价对错的思想,所以父母在儿童面前表现出来的一面会对儿童产生影响。父母也该对儿童的一些行为表示支持和赞同,并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他们做错了事,要正确的教育,而不是打骂,他们喜欢尝试新鲜的东西,喜欢提很多奇怪的问题,要对他们一一进行解说,而不是置之不理。
现在,很多人都认为父母受教育水平越高,他们的小孩相对的会得到比较好的发展,其实这就是学前教育在发挥作用。父母和孩子就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家庭的因素对孩子未来的成长有着超出想象的关联。有些父母从来不关心孩子的问题,只是负责提供他们吃的,住的,小孩的身体是健康成长了,他们的内心却容易孤独,有些小孩就会故意做错事情以期待能够吸引家长的注意力,这就是父母的教育失败。我觉得父母应该懂得一些教育孩子的知识,在平时就有意识的注意一些关于育儿的问题,避免把孩子往错误的方向上教导。
学生期就是儿童学校教育生活的主要时期。在这一时期,教师在学生的生命里担当着不可缺少的职位。现在的儿童,人生的三分之一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所以他们更多的是和同学的相处,和老师的相处。在学习中,老师对儿童的肯定与否在儿童的学习中占了很大的比例,特别是在小学阶段,老师相比较于父母来说,在儿童的心中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们说的都是正确的,他们只听老师的,所以教师对儿童的发展不可忽略。
教育在时代的变迁中也不断的发展改善,从以前的赫尔巴特的以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到后来杜威的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人们在不断的实践中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然后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要对学生有耐心,认真的教导,在于学生发生冲突时,要想想是谁错的的,并不是说“我是老师,我就一定是对的”,现在的学生也不再是像以前一样惟师是从,他们有自己的思
想,有自己的主张,他们提出的很多问题是很多大人从来都没有思考过的,他们有很好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要做的是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而不是扼杀。教师更多的应该是放下身段,和儿童一起探讨,并且平等的对待他们。教育是把儿童作为一个人,不仅要交给他知识,而且要教给他怎么去获得知识,怎样去发现知识,怎样去创造知识。
儿童的天性是好动,是善良淳朴,他们对这个世界的一切都存在着好知欲,现在的教学中,儿童的天性在不断的被抹杀中。很多时候走在街上,都会看到背着大书包的学生,他们顶多三四年级,他们的书包都不是用背的,而是用拖的,一个那么瘦弱的躯体,要背负起那么大的重量,他们都没有了自己玩乐的时间,我感觉他们童年的记忆就是从小在学校接受各式各样的教育,想我们在那个年纪的时候,一放学都是到处跑,到处玩,玩泥巴,荡秋千,和其他孩子捉迷藏,玩老鹰捉小鸡,有的时候看蚂蚁搬家都能看上老半天,现在的小孩哪还有这些时间做这些事情,一早上就要去上学,放学了很多作业,休息日也许还要被爸妈领着去学这个学那个,他们根本就没有了自己的时间,只因为父母望子成龙,学校要竞争,要攀比,在我看来,这些都是不恰当的。
教育要顺应自然的原则,这是福禄培尔教育理论体系中一条重要的原则,他要求儿童从最早期开始就不受干扰自然的发展。父母和教师都应保护儿童做事的积极性,福禄培尔认为儿童所有其他一切自发的活动都有积极的意义。学校应提供一些环境来满足儿童的自然天性。上次看到一则新闻,是一个小学,它里面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一块农田,让孩子自己培养植物,还有就是现在的小学都有劳动课,教小朋友们做机器,做模型,做纸工,这些都是与福禄培尔的重视游戏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性相关。他认为游戏是儿童发展的最高阶段,在游戏的过程中,儿童能够尽情的享受快乐。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对以后生活的预习。
福禄培尔在《人的教育》这本书中的很多观点都对我们现在的教育有着借鉴作用,能够给现在的教学启发。关于他认为上帝是万物的统一体这个思想我不太认同。但是我觉得他的“球体法则”还是有一点道理的。他认为上帝处于圆球中心,以相等的力从中心向周围各个方向发生作用,我不觉得球的中心是上帝,但是球的中心应该是确实存在一个物体,然后以他为中心形成一个整体。福禄培尔认为圆球就是统一中的多样性和多样中的统一性的表现,是无限多样性归结到统
一性,源于统一性的表现。人必须在多样性中认识统一性,在统一性中认识多样性和个别性,通过一个事物观察另一个事物。教师和学生,父母和孩子,都是彼此牵制的关系,他们就像是处于相互作用中的事物一样,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体。
李希贵先生说过,“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把孩子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邓爷爷说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可见孩子的教育对未来的重要性,我们国家现在也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
最后说一句,《人的教育》确实给我很大的启示,就算以后我并从事教育方面的工作,我相信这对我教育自己的孩子也会有作用。
读学前教育书籍的心得体会 11
申冬暖阳海门情;纸墨书香飘长廊。精品课堂展课改;xx园丁皆称赞。核心素养谈育人;每月一事在践行。社团活动纷呈现;生命叙事写传奇。
20xx年xx月xx日,在xx区新教育研究中心的组织下,我终于怀着冲动与欣喜之情踏上了盼望已久的学习之旅海门一个温馨而又充满诗意的教育圣地。中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南通教育看海门。确实,短暂的两天学习,感受到了海门独特的异地风情与育人气氛;体验到了新教育实验散发的无穷魅力与核心价值。书香校园、每月一事、精品课堂、社团活动、生命叙事不仅是诗与思的交响,更是意与境的融合。
海门,教育的一方沃土。不管是从金碧辉煌的(电视文化塔)标志建筑还是从当地的民俗风情(热情、恬静)来看,都能深深的感受到江海风情与古朴民居规划的前瞻性和浓厚的待人文化气氛。咨询解惑,海门人总是热情微笑地为客人;穿越马路,忠实厚道的海门司机以车让人的礼貌之举,让人倍感温馨兴许这就是海门家校共育、每月一事成功教育的举措基石。
本次学习共参观了海门实验中学、东洲国际学校,正余初中三所学校,不管从学校的建筑布局、办学设施还是校园文化建设都彰显了浓厚的育人气氛。海门实验中学既有建筑物的对称美又有苏州古典园林的镶嵌秀;崇德进学,怀远敏行的学校精神标识,展现了海门实验人怀揣让每个孩子得到更多的关爱,让所有学生获得最大的开展的办学理念,以高起点追求高目标,以高目标追求高质量,孜孜以求,跨越开展,力争建成现代化、特色化、国际化的一流名校的宏伟蓝图。东洲国际中学北望黄海,南倚长江,在青树绿草的环抱下彰显了现代先进的办学条件和新颖的办学理念做最好的自己;书香长廊又显示了该校文化育人的浓厚气氛。正余初中一所标准的.农村中学,在申冬暖阳的照耀下处处飘洒着墨香纸润的校园书香气息,在外显文化,与人文环境交相辉映下,充满了诗情画意,为学校增添无限生机与活力。
课改,当代教育开展的使命。在东洲国际学校和正余初中参观精品课堂学习中,两所学校在不同的课堂都给求经者带来了不一样的精彩、不一样的思维、不一样的感触。导学案的设计既有大问题教学广度延伸,又不乏细节学习习惯培养;既有现代先进教学的新颖理念,又不缺传统教学的文化底蕴;既有课堂教学评价梯度标准,又不乏因材施教,个性开展的营养美餐。课堂上,学习任务分配、小组探究交流、汇报学习结果展示、小组自主评价每一个环节无不展示学生以学为中心,以知识建构、问题解决两大途径为教学策略。整个课堂教学汲取了金字塔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诸多教育教学理论的精髓而逐步形成自己独有的课堂模式。看出了海门新教育人在教育理念的支撑下,课改路上敢于实践,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追求的不仅仅是课堂的理想化更是理想化的课堂。
每月一事是行为习惯养成的重大举措亦是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之一。核心素养是我国教育开展改革的趋势,亦是我国提升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国家督学成尚荣老师在做《习惯养成与核心素养》报告中提到行为习惯的背后是一种思维的存在,行为习惯是核心素养的起点。朱永新教授提到:从个体成长看,良好习惯是创造幸福完整生活的必备保障;从教育历史看,注重习惯养成是中外教育的共同优良传统;从教育改革看,注重习惯养成是夯实核心素养的必然方式;从世界趋势看,注重习惯养成是全球教育改革的主要朝向。由此可知,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核心素养形成的路径之一。每月一事是以习惯为路径,明确目的,在文化与理论的支撑下进行系统的、科学的、标准的操作与实践,培养学生完全的人格。这恰恰与核心素养价值力、思维力、学习力和生命力相照应。同时,在海门两天学习中参观社团活动的展示,正是行为习惯的价值与核心素养因素的表达。
《教育就是唤醒》一书提到:一名好教师的重要条件的前提是爱教。知之深,才能爱之初;爱之切,才能行之坚。每月一事具有独特的价值取向,在听到张小敏老师自律行动叙事《允许孩子犯错误》中让我看到了老师豁然与大爱;在听到陈雪峰老师阅读行动叙事《做一个精神充实的人》让我感受到了老师的细心与无私;在听到张燕老师好学习惯行动叙事《你假设盛开,青春自来》,让我感受到了老师真诚与关心每位教师的阐述无不让人感动,无不让每一位热爱教育的工作同仁产生心灵共鸣用爱教育,书写生命传奇。
- 学前教育书籍读书心得体会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读学前教育书籍的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学前教育书籍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09-05
读教育书籍心得体会09-29
读励志感恩书籍心得体会08-08
读教育书籍心得体会范文03-17
读学前教育的心得体会09-16
读红色书籍的心得体会(精选20篇)08-16
读教育书籍个人心得体会03-14
有关学前教育书籍读书心得体会通用04-11
读教育类书籍心得体会09-05
读廉政书籍心得体会 读廉洁书籍读后感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