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

2023-06-19 心得体会

  按新课标的理念,数学教学要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教学时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关注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情绪体验,使学生投入到丰富多采、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去,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促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美好境界。下面结合我在《角的初步认识》(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八册)新课教学,谈谈本人的体会:

  一、教学片断:(新授)

  1、看角。

  (1)媒体展示角。先向学生呈现一幅校园情境图,让学生从图中找出自己喜欢的物体,从而自然地引出剪刀、三角板、足球门架;再出示有角的实物,让学生感受;然后在屏幕上出示红领巾、国旗、钟、扇面的实物图,抽象出角的图形,使学生建立起角的概念。

  (2)教师问:角是怎样的?您能举例说说周围物体表面中哪里有角吗?

  2、摸角。

  (1)拿出三角尺或课本,找找角。

  (2)摸一摸角并交流感受。师:摸角时有什么感觉?生:头尖尖的,很刺人。生:两边很平、很直。……

  3、做角。

  (1)用师生提供的材料做出尽可能多的角。如让学生用角操作器做一个和数学书上的角一样大的角;或让学生用方形的纸折角;或由同桌合作用线做成角。……

  (2)交流作品,让学生互相评价做的情况。

  (3)在课件中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说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

  4、识角。先让学生带着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问题分小组自主学习。

  (1)用课件动态演示角的形成;

  (2)让学生说说角各部分的特点,在小组内说说角的组成;

  (3)标出顶点和两条边。

  5、画角。让学生画角,并标出角各部分的名称。

  (1)让学生先尝试板演;

  (2)再用多媒体示范画角;

  (3)展示学生作品。

  6、比角。

  (1)让学生比较课件上的两个角的大小:短边角小、短边角大、边相同但角不相等、边不同但角相等等几种不同情况。

  (2)用动画演示验证。

  (3)引导小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x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随后,出示一些填空、判断题,让学生辨析比较;最后让学生数一数一些组合图形中各有几个角;或思考一张圆形纸可以折出多少个角等问题。

  教学反思

  (一)“活”就是要求教法要灵活、教材要用活、学生要教活。

  教法要灵活。我坚持启发式教学,一是我坚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当我让学生举例说明周围物体表面中哪里有角时,几乎所有学生都想发言,为了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我让学生把想说的说给同桌听,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发言的机会,表现的机会,锻炼的机会,使人人体会到了课堂学习的乐趣。二是注重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注意了知识结构的建构,促进了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一堂课安排情境创设、探究新知、知识应用等几个教学层次,都体现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做到环环紧扣。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贯穿了一条训练线——观察、操作、表达、解决等思维训练。

  教材要用活,新大纲提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本课例一是体现教材内容生活化。在课堂伊始,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出角,并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角,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也藉此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解释生活。在学生形成正确表象后,如何感知角的特征并提高到理性认知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课堂上,我让学生互相交流,探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使学生的感官参与经历“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促成他们丰富了对角的认识。这样,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出发点,把数学知识的传授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生活”的原则,学生在产生浓厚兴趣的同时,形成强烈的成就动机,并藉此内驱力开始探究,从而创造成功的心理体验。二是学习方式个性化。教师摆正了自己的位置,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教学中教师是以一名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引而不发;学生难以理解或不易接受的,组织动手操作;学生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小组合作学习等,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如有学生指出扇子图中弧线与线段组成的图形是角时,我没有否定,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折、摸、画、自学课本等办法,自己去辨别、理解角,领悟角。学生画角时,又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尝试的空间,学生想怎样画就怎样画,使他们摆脱了来自教师和教材的束缚,对教师和教材的依赖,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感悟,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尽情表达、合作探究、自主思考,以求得问题的解决。三是课堂训练扎实。即体现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做到练有目的,练有重点,练有层次,形式多样,针对性强,并注意反馈及时、准确、高效。

  学生要教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和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产生兴趣的重要条件。”课堂教学中我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注重丰富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注重对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的指导、注重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实现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多向交流,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让全体学生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并不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

  (二)用好现代教学手段,增强信息强度

  《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宜多样化,显现方式应丰富多彩。”现代教育技术是信息传播的载体,在传播的过程中具有放大信息,增强信息强度的功能,本课例依据小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采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同步解说、色彩变化等手段表达教学内容,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激发学生兴趣。如动态演示角的形成和比较角的大小等,这样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而动态的画面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紧密相连,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发挥,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得到发展。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学得实在。

  (三)思维拓展题的设计,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思维拓展题的教学,不仅是知识获得的过程,更是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思维得到发展的过程。本节课多处设计思维拓展题,如用所给的材料做角,“在一些组合图形中你能找到几个角?”“思考一张圆形纸可以折出多少个角?”等问题。不仅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更拓展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让一些同学个性飞扬,同时也体现课标所要实现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四)教学行为与教学设计的差距

  数学课堂是学生发展的天地,正如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所说的:“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探索、研究,因为这样理解更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我总觉得,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细节,有牵着学生按照课前制定的程序进行教学的弊端。因此,我认为这节课完全可以设计得更开放些,让学生课前先寻找需要实验的素材,自行确定其研究方案,真正实现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说明我虽有了新的教学理念,但理论与实践仍有差距。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真正地把创造还给学生,使课堂焕发生命力,才能让教育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才能有效地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创造!

  • 相关推荐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相关文章: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6-25

《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与反思08-18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1-10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优秀05-16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优秀05-16

【荐】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4-07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精选9篇)04-04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精选16篇)08-21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5篇)09-18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5篇)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