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2021-03-07 心得体会

  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1

  我们要通过课题的研究使师生在教与学中自觉地意识到:通过研究能总结出适合农村小学生的有效地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为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创造条件,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听了李主任的讲座之后,我对小课题研究有了新的认识。小课题研究有以下步骤:

  一、课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努力使学生养成课堂教学中的听、说、审、检、作业书写、预习、复习良好的的习惯。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养成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和善于提出问题,质疑问难,科学思维,勤于思考的习惯。自信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独立钻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习惯,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习惯和联想探索、假设习惯的培养,体现个性发展。

  (2)通过研究能总结出适合农村小学生的有效地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为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创造条件,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三、研究重点

  1、一二年级教师负责低年级段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

  2、三四年级教师负责中年级段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

  3、五六年级教师负责高年级段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

  四、研究过程、方法

  研究方法运用调查问卷法、文献资料法、个案研究法、行动跟踪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各研究人员结合本班实际特定相应的研究计划。

  调查问卷法:运用调查问卷了解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为研究工作提供第一手材料。

  文献资料法:组织课题组人员学习相关教学的理论,特别是关于语文教学资源、相关指导方法的论述和观点,以及相关的研究成果,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及其它教学教育理论,提高课题研究组成员的理论水平。

  行动研究法:此研究法将跟踪本课题研究的全过程。通过教师在真实的教学中解决作业习惯、朗读习惯、写日记习惯、收集好词佳句的习惯等问题的研究,提高小学生的良好的语文习惯。课题组将不断地研究、实践、反思、调整、充实,力求以清楚的数据、科学的论证,提供事实性材料,评定前阶段工作,启动下阶段工作。在这过程中,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心得和存在的困惑,共同研讨解决的方法,是行动研究的重要途径。

  个案研究法:对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个案分析、分类研究,跟踪调查评价,收集整理个案研究材料。通过对特定案例的分析,改进研究方法,归纳出研究所取得的成绩。

  经验总结法:通过阶段性总结,及时肯定实验成果,修正实验方案,总结出实验的主要经验,及时推广运用。

  五、预期形成的成果

  1、形成教师随笔集,教学反思记录册。

  2、学生相应的作品集,文字材料,光盘记录等。

  3、提交调查报告和研究报告。

  4.发表成果,推广实验研究经验。

  六、实施措施及步骤

  课题研究时间:

  第一阶段:

  (1)筹备课题组,制定主课题,构建子课题,明确子课题的负责人。

  (2)各子课题负责人制定本子课题的课题方案,明确最终所要达到的目标,并设计最后的成果展示形式。

  (3)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对课题进行论证,进一步修正、补充、完善。

  (4)举行开题会。

  (5)通过问卷对我校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摸底,对研究对象进行前测。

  第二阶段:每学期制定课题工作计划。

  (1)按课题方案进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探索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2)课题组研究人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做有心人,善于捕捉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记录、存档,小组定期检查和交流。

  (3)组织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学习课改精神,做好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

  (4)通过座谈、测试、观察等方式,定期了解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进展情况。

  (5)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并通过课堂教学观摩及论文等形式展示成果。

  (6)邀请专家进行检查、指导,根据课题进展情况相应调整课题研究方案。

  (7)每学期教师撰写与课题相关的研究心得、论文、案例。

  (8)通过阶段性总结,发现问题,调整研究方案,进一步探索,积累资料。

  (9)及时把课题研究动态、过程上传到宁夏教研网上。

  第三阶段:

  (1)总结研究执行情况,做好结题工作,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

  (2)写出课题论文,汇编论文集,优秀教案集,全面展示研究成果;

  (3)撰写课题结题报告,邀请有关专家、领导对课题进行评审鉴定。

  (4)观摩活动。

  七、课题研究人员安排 

  总之,开展小课题研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它与新课程同生共长。我们相信,小课题研究一定会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亮点,一定会丰富小学语文教学的内涵,为小学语文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2

  小课题研究是我们学校最给力的活动之一,我非常喜欢它,因为它总是会让我有很多发现和收获。今年寒假,我又兴奋地开始了我的小课题研究之旅。

  开展研究之前,选择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很重要,这个问题就是一种“好奇”的感觉。今年,什么引起了我的研究兴趣呢?我们全家人都喜欢吃大蒜,特别是吃面条或饺子的时候有它做伴,那真是天下的美味。尽管大蒜的味道有些“粗鲁”,而它的好处却被科学家们屡屡发现。蒜苗是大蒜幼苗发育到一定时期的青苗,它具有蒜的香辣味,是爸爸的最爱。我想今年假期爸爸若是能吃上一次我自己亲手种的蒜苗,那该是多么开心的一件事情啊!正当我准备在花园里培土种大蒜的时候,妈妈说,听说大蒜在没有土壤的环境下也可以长出又绿又嫩的蒜苗。我说,这怎么可能,任何植物都需要在土壤中吸取养料啊?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在妈妈的帮助下,我查阅有关大蒜生长过程的资料,了解到,蒜苗的生长周期比较短,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有合适的温度(10-15摄氏度)、光照、水分还有土壤的养分。

  为了求证“蒜苗无土生长”这个有趣的问题,我选择“蒜苗的生长过程”作为我小课题研究题目,通过亲自实验,观察发现蒜苗的生长规律;亲自验证大蒜是否在无土环境下也可以生长出嫩绿的蒜苗。

  水栽大蒜时,我通过用牙签穿连的方法把大蒜固定下来,这样它们就不会东倒西歪了。种植过程中,我每天都换水,但水不能太多,没过大蒜即可,否则大蒜就会腐烂。每隔三天,我就仔细观察蒜苗的成长情况,记录下它的苗高和根长,并画出图表发现规律。我的实验进行了二十一天,蒜苗长出40厘米的绿苗,根长约3.5厘米,实验成功!爸爸开心地吃上了我的“爱心蒜苗”。

  通过实验我发现:水可以给蒜苗营养,光照和温度对蒜苗的生长也很重要,因为蒜体本身就存有养料,所以只要温度适当,加上水分、空气、阳光,没有土蒜苗照样能生长。通过亲自实验与观察,这次小课题研究又给我带来很多惊喜与收获。它满足了我的好奇心,不仅让我验证了资料上获得的知识,也发现了新知识。我收获了蒜苗、收获了数据,收获了方法、收获了进行科学研究的态度 。

  与此同时,这次研究还我发现,只要有水,生命照样可以生长!那么,让我们珍爱生命,节约用水,关爱我们最美丽的地球吧!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3

  一、了解到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的现状不容乐观

  有人说,教育教学研究就是建构更为合理的教育意义和活动方式的过程。它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应然选择,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还是改善教师生活的重要途径。然而,在现实的中小学校里面,教师们往往既敬畏科研,又在敷衍科研,甚至反感科研;觉得科研很神秘,觉得科研离自己很远,觉得做不做科研没有什么关系,等等。具体说来,中小学教师科研或者说课题研究有如下几种令人堪忧的现状:

  现状一:重申报,轻研究。很多教师很重视申报课题,但不重视研究,甚至没有研究,只是挂个名而已,没有真正的“精力投入”。有的是有“两头”没“中间”(只有申报与结题),没有研究过程,结题的时候只是“匆忙间”整一篇文章;有的则是“有头无尾”,不了了之。所以,很多教师从来就没有真正体验过自己策划、设计、查阅文献、收集资料、调查访谈、归纳探究、交流分享及结题展示等课题研究过程带来的快乐。究其原因,有的是因为他们申报课题原本就不是为了研究,只是为了职称评审或者应付任务,而非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有的是因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课题研究。

  现状二:课题又大又空。教师课题“假、大、空”的现象比较严重,与教师自己的工作实际联系不紧密,或者根本就没有什么联系,尤其缺乏对教育教学细小环节的研究;课题往往也是“拿来主义”,而不是自己的“问题”,其结果只能是“无病呻吟”,毫无意义。

  现状三:缺乏课题研究的动力。有些教师缺乏问题意识,没有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紧迫感;有些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缺乏专业发展的.积极性,缺乏课题研究的内驱力;有些教师则缺乏课题研究的兴趣,没有尝过科研能够改进教学、发展自我及提升生活质量的甜头;还有些教师则缺乏与他人分享教育智慧的愿望和胸怀。

  现状四:很多教师没有机会做课题研究。这一点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由于过分强调统一“规划”课题,过分强调“集体”研究,所以,课题研究变成只是少数人的事情,变成学校领导和部分骨干的“专利”。于是,一部分人始终拥有着话语的“霸权”,而更多的人则长期“被压迫”着、被“边缘化”。事实上,个别化的课题研究,才是人人平等参与的,才是深刻的、有实效的和可行的。

  现状五:课题研究要求过高。由于过分强调理论提升,过分强调课题研究过程的科学、规范,很多教师缺乏教科研能力,又得不到适时的、有力的指导,所以对课题研究常常有一种“自我无力感”,觉得课题研究有点“高不可攀”,望而生畏。

  现状六:课题研究的时效低。前面几种情况必然会导致一种结果,那就是课题研究的“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为“教育生产力”,课题研究不能实时、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没有发展到能引起自我转变的层次,这往往会带来一种“恶性循环”。

  简而言之,现在的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大都是“假、大、空、高、难、远”。那么,我们应该从事什么样的课题研究呢?

  但首先要明确到底什么是“小课题研究”呢?

  二、学习了什么是小课题研究,如何选题及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

  1、 小课题的定义

  小课题研究是校本科研的一种形式,指的是以中小学一线教育工作者为主体、以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是教师基于职场实际,以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为任务,对自身的工作进行自我观察、内省、反思、探究与行为跟进的一种研究方式。

  我们给它这样定义:作为教育活动“当事人”、“实践者”的教师,自觉针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某些问题、话题,进行持久关注,不断反思追问,积极进行改进实践的研究性教育行为。

  通俗地说,是以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运用教育科研方法,由教师个人或不多的几个人合作,在不长的时间内共同研究,取得结果,其研究结果直接被应用于参与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去,并取得实效的教育科学研究。

  有专家认为这类课题无须审批立项,是教师自发进行、自我负责的“常态化”研究行为。它提倡一种“教学即研究,教师即研究者,成果即成长”的理念。

  确实,“小课题”从本质来说是一种个人研究行为,由教师个人承担,研究主体同时也是责任主体,也是利益主体。

  2、小课题的特点

  一是问题小,研究微观问题。教育问题、教学问题和学生发展问题;

  二是过程活,过程周期短且灵活。

  三是成果多,成果形式多样。

  3、如何选题

  了解了“小课题”的特点,该怎样选题呢?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小课题研究”的课题是来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是从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困难转化而来的。首先教师要善于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教育、教学中有问题意识。例如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学习差,有的类型的题就是不会做,有的概念就是不理解,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他为什么不会做?为什么不理解?有了这个问题我们就可以作为一个课题去研究,这就形成了一个教师个人课题,这个课题的研究结果可以立即用于在教学中去改变这些学生的学习状态。这个课题不大,研究的对象就是那几个学生,通过调查会很快获得结果,再对结果进行分析就会找到差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把这些办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就会收到成效。研究的时间短,研究结果会很快在实践中应用,这就是“小课题研究”。教师要学会如何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要有问题意识,并且要能把问题转化为可以研究的课题。

  当然在具体操作时,还要注意下列要求:

  ①课题的选择应具体、实在,研究范围宜小一些,适合教师个人(或同备课组的两到三人)开展研究。 ②加强选题对教育教学实践指导的针对性,选择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解决又力所能及的问题进行研究。

  ③充分考虑选题的主客观条件,注意选择自己有较多经验积累,或自己在某些方面有一些成果而研究尚不深入的问题进行研究。

  ④课题名称的表述准确,注意使用科学概念和规范用语,不要使用夸张等修辞手法。

  ⑤课题选题要有创新意识,突出具体研究内容的特点,可以是将一种理论、一个观点应用到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可以借鉴他人的成果,结合自己的教学加以改进;也可以运用新的方法、新的视角,去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

  4、小课题研究的过程

  (1)问题阶段要明确发现“有哪些实践问题需要解决”;

  (2)设计阶段要回答“应该怎样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即提出解决方案,明确采取什么行动措施将得到什么效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行动阶段要保证“是否按解决方案采取了有效的行动措施”;采用措施去解决问题)

  (4)评价阶段要分析总结“所采取的行动措施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解决问题的情形及还有什么问题”等。然后,根据评价的结果开展下一步研究。

  5、注重在研究过程中积累资料:

  每一个环节和步骤都要积累相关的过程材料,通过方案、计划、总结、教育叙事、案例、课例、研究日志、学习笔记、资料摘记、随笔和相关学生作品等多种形式翔实地记录研究过程。这些记录过程的资料也是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的依据和展现课题成果的主要内容。

  6、如何通过研究日志积累资料

  研究日志是研究者围绕着研究问题或针对某个主题对所发生的事件(行)与思考(思)进行的定期记录。

  研究日志一般要定期进行(如每天的某个时间),但为了防止遗忘,可以及时地写下备忘录。 ? 研究日志的内容可分为描述性记录和解释性记录两个方面,描述性记录包括对研究活动的说明,教育事件的描述等。描述性记录要注重精确性和关注细节

  7、解释性记录

  解释性记录指的是个人的感受、解释、思考、推测、对事件的解说、对研究问题的反思等。 ? 解释性记录不能单独构成研究日志,它要依附于事件的发生与发展。

  解释性记录的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你对事件原因的看法,

  第二个方面是你对你的行动及其结果的分析,

  第三个是对下一步怎样做的想法。

  8、常用研究方法:

  主要采取行动研究的方式,同时,选择案例研究、个案研究、调查研究、叙事研究、文献研究等适合教师开展的方法开展研究。由于所取样本小,其结果一般不用数量统计处理,只作定性的分析、比较。

  这里有一个问题想提醒老师们注意一下,就是小课题研究过程中要不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教师在进行小课题研究中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种学习可以提高我们的认识水平,帮助我们能在理论的高度分析研究的结果,使我们的认识更加深入,这样我们在应用研究结果时会更切合实际,收到更好的成效。同时在研究中也要学习一些教育科研方法,并在自己的研究中去应用。特别是一些调查的方式、方法,例如,怎样编制问卷,怎样与学生谈话和通过谈话达到对学生的了解,在这些方面都是有一定技巧的,弄不好了解的情况就会不真实,这样一来,研究得出的结果就不会真实,研究就没有意义了。

  9、小课题的研究结果的陈述方式:

  (小)课题研究的成果表现形式

  中小学课题研究的成果主要是学生和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这个成果可以用多种形式来表述,如课题研究报告、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学课例以及学生和教师的作品和反映研究过程的各种资料。(见《关于小课题研究的几个问题》)要注重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成果表现形式的特殊性。《长春市“十一五”教育科研成果集》采取了由“课题的提出与界定”、“研究过程与实施策略”、“研究成效”三部分构成的课题研究报告的形式,这并没有充分展示出这些课题成果的全貌,可以通过附录等形式来展示。可以是报告式,也可以是叙事式。报告式的研究结果就是研究报告。它包括以下几个内容:题目;研究目的;研究对象(样本选取);研究过程(简述);研究结果的分析;结果在教育、教学实际中应用的情况介绍。叙事式的研究结果有两种,一种是叙事研究,另一种是个案研究。它们都是叙述式的,其主要结构如下:

  题目——题目要简洁,要点明主题;

  引子——说明研究的起因;

  背景——说明事情的背景;

  事件——说明事件的经过或调查了解的结果;

  结果的分析和反思——包括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改进和应用。

  三、反思自身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

  从这次培训中我看到了自己的课题存在的大量问题,主要表现在:

  1.课题的选题可行性有些欠缺,周局长和谢老师讲到选题不要求大,只求能真真正正的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就行,研究的切入点要小,从小问题入手,研究过程要真实。

  2.研究方法不够具体。就目前而言,我仅用了个案法,没有充分利用各种研究方法,特别是直观、形象的问卷调查法和图表法汇总等。

  3.阅读的书籍不多不广。课题研究要看很多理论知识或资料,特别是在课题选题之前,这是必不可少的。

  4.反思不够。遇到问题要及时不断地进行反思。在研究过程中忠实记录下自己的做法。

  对于这次课题培训,我感慨万分,真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听了讲解才知道自己的浮浅。我要借这次培训的机会,提高自己进行课题研究的能力,重新审视自己的课题,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研究精神的教师。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精选3篇)】相关文章:

幼儿园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04-22

化石吟课题研究10-21

《化石吟》课题研究10-17

小学英语小课题说课稿11-02

课题研究工作汇报(精选5篇)03-02

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04-26

食品安全课题研究报告(精选7篇)05-23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04-26

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04-26

研究课题工作计划3篇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