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的迷思》的心得总结

2021-02-04 心得体会

  1教养假设

  第一种:传统观念认为父母的教养方式影响孩子的发展

  第二种:可能是孩子影响到了父母的教养方式。举例:如果孩子很乖巧、听话,父母可能就会更有耐心,更愿意在孩子身上多花时间。如果孩子很木讷,父母可能会减少和孩子的交流。如果孩子很乖张,很不听话,可能会把父母惹毛,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就会很凶。

  第三种:可能的解释是,前两种因果关系都不明显,很可能是其它因素在起作用。比如,很可能是由于基因的作用。如果父母的基因都是乐观的,那么孩子也遗传到了乐观的基因,因此,你看到父母和孩子都是乐观的。或者,也可能是由于外在环境的影响。比如,这一家住在一个很开放、乐观的社区,社区里人人都很开放、乐观,这样的外部环境也影响到了这个家里的父母和孩子。

  然而实际上,“教养假设”是错的。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中,先天的基因因素很重要,后天的环境因素也很重要,但在后天的环境因素中,家庭环境只是一个方面,而且不是最重要的方面,更重要的是在家庭之外的环境。比如社会环境,对于移民家庭第二代往往没有第一代的英语口音。

  有个笑话时:自从自己做饭了,再也不挑食了,因为自己能决定吃什么,爱吃什么,想吃什么,而不是以前在家里爸妈爱吃什么,做什么,不然不吃就落得个挑食的毛病。

  2叛逆是孩子的成长

  第一个原因:人在一种情境中学得的技能不一定可以直接应用在另外一个情境中。你在中国的待人接物之道,到了美国不一定好使。你跟兄弟们在一起时的`社交经验,拿来追姑娘不一定好使。同样,孩子们在家里学到的技能,不足以应对在学校里的生存挑战。

  第二种原因:在孩子看来,孩子们是我们,而成人是他们。哪怕是很小的孩子,到了一起,都会很快地融入群体,这才是他们自己人。在孩子们看来,我们大人是一群望而生畏、不讲道理的奇怪的物种。我们之前还讲到,一个群体要是想更加团结,就会对外排斥。所以,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孩子群里经常会发现挑战成人的小动作。在孩子群里,最酷的行为就是敢于挑战成人的权威。

  孩子最大的愿望就是尽快成为集体中合格的一员。越是长大,他们对儿童群体的认同感和忠诚度就越强烈。父母看到孩子们慢慢和自己疏远,总会觉得心里难受,但是,你要记住:孩子们的未来不取决于父母有多爱他们,而取决于他们与集体中其他成员能否和谐相处,尤其是和同辈人的相处,因为他们要和同辈人一起生活一辈子。

  找优秀的大孩子带自己孩子。言传身教。

  3多数裁定原则

  多数裁定原则就是,当某人的行为与群体中大多数成员的行为不一致的时候,这个人必须改变自己的行为。

  对孩子而言,更重要的事情是跟同伴搞好关系,而不是跟成人搞好关系。孩子们有孩子们自己的规则。这个规则的制定,遵循的是多数裁定原则,帮你划个重点,

  4组间对照效应

  组间对照效应指的是,人在不同环境中,会融入不同的群体,每一个小的群体都会试图强化自己的归属感,同时反对其它的群体。

  领导者有三种方式影响群体。

  第一,领导者可以影响某一个群体的行为规范,比如成员的态度和适当的行为。

  第二,领导者决定某个群体的界限,也就是我们是谁,他们是谁。

  第三,领导者会明确某一个群体的自我印象。

  5引导孩子自我成长

  不要期待改变自己的孩子。孩子跟父母也是朋友的关系。父母不可能赐予孩子在社会上的自尊和地位。你不能指望通过给予孩子柔情蜜语,让他去抵挡外面世界的尖酸刻薄。认为自己是父母心肝小宝贝的学生,不一定在同龄人中有更高水平的自尊心,因为自尊是一个人在群体中地位的因变量。孩子有孩子自己的路,你不可能替孩子走他或她自己的路。

【《教养的迷思》的心得总结】相关文章:

教养的迷思读后感04-10

《教养的迷思》读后感03-19

《教养的迷思》读书笔记范文01-13

《教养的迷思》读书笔记(通用5篇)01-10

《家庭作业的迷思》读书心得03-30

小班的教养总结02-21

小班教养的总结04-10

对女儿的教养反思总结11-03

夏日迷思唯美散文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