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的学习心得

2023-06-14 心得体会

  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德语的学习心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德语的学习心得 1

  今年24岁,开始学德语,本以为自己英语不错,而且有过学习日语两年的经验,应该容易拿下另一门语言,但是美梦都这么容易成真,那祈祷只是做做罢了。买了德语强化教程和练习册,再在上搜相关德语的资料,又有德国朋友坐镇,然后啃面包之旅就开始了。3周后去上海参加A1的考试,34.5笔试和5.5口语,分数综合计算后是70分,虽然考试糊里糊涂的过了,但是脑子里一片云。而且只会说简单句型。考试通过后,就回家过了一个很舒服的年,虽然每天看20个单词,但是我自己心里清楚,2个月的小假期,能忘的和不能忘的全忘了。

  3个月后继续挠头皮,课程依然停留在第3课,最难的当属名词的冠词,如果这一关过不去,我只能长的像老外,而且说的更像老外;冠词分阳,阴,中性:der die das。第二关,也是我正在学习的部分:动词,我的.室友说她学了一段时间法语,太难了,动词变来变去,然后就放弃了;德语的动词也是一样,会根据不同的人称而变化,而且一部分动词和英语里的不规则东西一样,变化莫测。我的朋友再三让我记住be动词的变化和haben(动词have)。be动词举例:ich bin, du bist, er/sie/es ist, wir sind, ihr seid, sie/Sie sind。(这里都只是现在时,过去时还有一大串)偶尔再想,2年前,我本来有机会开始学德语,而且记忆力比现在要好,美好时光居然被我浪费的服服帖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这本书起点就很不一般,《新标准,德语强化教程》,只是A1但涵盖的语法已经要进入高阶,听我的德国朋友们分析,如果A1 教材都这么难,那B1岂不是高阶德语了?然后想想B2,C1,C2,真是让人冒冷汗啊。

  德语的学习心得 2

  经过了一年多的德语学习,并且参加了德福考试,以4个4的成绩通过了考试,这也是让我感到激动与欣慰。

  我觉得在德语学习这件事上是没有捷径的,必须一步一个脚印的踏踏实实的学习。现在我就大概分享一下我的整个学习与备考的过程。

  我从学习德语直到考试一共13个月的时间。期间基本没有中断过,都一直参加语言班的学习。英德的1000课时基本一课不落的坚持了下来,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很多同学都会因为周末没有时间休息而翘课,这是万万不可的。我觉得在基础的800学时里一定要把基础打好。德福毕竟是一门考试,正确的应对首先要有坚实的基础。其次是要平时自己的认真耐心的巩固学过的知识,真的是很枯燥,但必须坚持。

  德福考试分为4个部分,每个部分都要分开准备,一个都不能疏忽。我是在考试前3个月就开始准备了。平日里的书本学习可以打造一个很好的语法基础,所以在准备阅读这方面就比较容易,多做一些模拟题就可以了(TestDaF Traning或Fit fuer den TestDaF),其实和做英语的阅读方法是异曲同工的。听力部分就要靠平时的积累,我们平时可以下一些听力(推荐Deutsch Welle),一定要多听,不懂的话要重复知道听懂。泛听坚持每天要两个小时。作文部分主要就是平时语法的经验,这部分不是很难,主要考前需要多背些模板就OK了。口语的准备我觉得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最好的话是能找语境练习,进步是最快的。如果没有的话,就认真的背课文,也是提高口语的一个好方法。

  总的'来说我觉得语法一定是最重要的,平时要积累单词,准备考试就多做题就好了。最主要的还是平时积累,语言学习是不能一蹴而就的。

  在这里我想感谢一下西安英德培训学校,在这里学习德语期间,谢老师,孙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希望我写的这些对大家能有一些帮助,我还想说的是,在考试之前我们也对自己没有信心,所以一定要相信自己,祝愿大家能在德语学习上取得优异的成绩!

  德语的学习心得 3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学外语犹如进入一片深林——学英语,笑着进去笑着出来;学日语,笑着进去哭着出来;学法语,哭着进去笑着出来;学德语,哭着进去哭着出来;学汉语,哭着进去再也出不来”因此,当我决定要选修德语时,对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学长、学姐真诚的劝导我放弃这一在他们眼中很愚蠢的想法就不足为奇了。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开导我,告诉我德语有多么多么难学,多么多么复杂,多么多么的浪费时间,可是我就像走火入魔似的,就是死不改变主意。因为我太爱德国了,对这个神秘莫测的国家真的有太多太多的好奇与遐想。所以我还是毫不犹豫的、毅然决然的选了德语。

  不知是因为刚开始太兴奋还是因为学得东西比较浅显,感觉前面的语音部分除了那几个x舌音比较难掌握外,其它的读音也就感觉和英语差不多,还是可以很快接受的,而且自认为在基本掌握了发音标准后,几乎所以的单词都能差强人意的读出来了,当时的确有很大的成就感。所以你就不难想象当我得意洋洋的回到宿舍对完全不知所云的室友高调的炫耀德语时是多么开心愉悦啊!

  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的短暂。对于德语的学习也马上由兴奋期过渡到抱怨期。还清楚的记得当时对德语是这样形容的——难的变态。的确,那段时间真的是非常非常无助、非常非常的痛苦,可以说是完全无法接受它的那些繁琐的规则。什么名词居然还有x、xx、x啊;动词现在时超灵活的变位啊,冠词、代词等格的`变化啊,足以让我晕头转向,摸不清头脑。那段时间,上课不知道在干什么,该干什么,唯一想做的就是不停的记笔记。幸运的是,即使是遇到这么多的困难,我都没有滋生放弃的念头,因为在我的骨子里从小就有一种不轻易服输的精神,也感谢这种坚韧的信念,我才终于坚持到现在,也使我对德语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热情与欲望,使我对德语有了那么一点点感觉,尽管只有一点点,我也感到异常快乐呵。

  转瞬间,德语课马上就这样已经结束了,我觉得最大的遗憾就是在课堂上没有把我x、活跃的个x展现出来。回头想想,德语也是一门语言,既然是语言就应该经常说啊,我真的不应该因为害怕别人笑话自己发音不准而一次又一次放弃站起来朗读的机会,其实又有多少人会因为我发音不标准而看不起我呢,看不起我的往往是自己吧,正是因为我看不起自己才会导致别人看不起我啊。

  诚然,选修课已经结束了,然而,我的德语学习才真正的开始起步,为了有朝一日去德国旅游、学习,为了能够看懂歌德那超乎平凡的极具浪漫情调的抒情诗,更为了挑战自我,挑战极限,我会一直坚持学习德语,永不放弃。我坚信,当我真正的用心地投入进去,锲而不舍,我一定会在艰x和困苦中收获成功和快乐。将学习德语当作一种享受,这是我的目标。德语,我已经准备好了。

  德语的学习心得 4

  本人德语专业毕业,有多年学习德语的经验,以下全部为本人亲身体会,并且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无任何网上摘抄内容,绝对地道绝对详细实用,倾情奉献!如有问题可加本人好友,本人悉心指导。

  学德语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德语语法比较复杂,比英语语法复杂的多,德语的名词要分阴阳中三个性,是要死记的,必须通过多听多读句子或短文来记忆,单个单词记效果比较差,名词的复数词尾形式比较多,也是要死记的,代词数词名词形容词冠词都有性数格的变化,动词有些是分离动词,有些和特定的介词搭配,还有动词变位需要死记,动词还有虚拟式命令式需要掌握,介词有分别支配一二三四格的介词,定冠词的变格一定要记牢,这是其他词变格的基础,还有形容词变化必须掌握,不然没法正确的组织句子,反正德语的特点就是它每一个词都必须和人称、性、数、格、时态、语态等相匹配,逻辑严密,所以有些时候即使单词顺序前后颠倒,但只要变形正确,也照样可以读出正确的意思。说到这里,希望你没有被吓倒,呵呵,如果没有足够的决心是没办法坚持学德语的,说这些有助于你对德语难度的定位,免得等你买了一堆教材回家开始学之后才发现远比自己想象的难,积极性会大受打击,其实学外语就是个不断习惯的过程,开始习惯的时候都比较费劲,习惯了就好了,也是锻炼自己耐力和毅力的过程。

  字母和发音方面基本没有太难的,仔细研究发音规则之后,练习一段时间应该都能正确朗读,除了个别字母略有不同,德语字母和英语基本一样,德语有个特点就是,只要你能读的出来就一定写的出来,其中有一个音对于中国人来说比较难,就是颤音,就是R这个字母,有大舌颤音和小舌颤音之分,建议你练习小舌颤音,因为标准德语都是用小舌的,大舌颤音多用于德国南部拜恩州一带,说起来不是太文雅,比如希特勒就是大舌颤音,哈哈,小舌颤音就相当于咳痰的声音,如果你发的好,那么小舌会颤动发出清晰的颤音,不过其实也不必发的很清楚,很多德国佬自己也发不太清楚,多加练习多听录音就会掌握的

  说到教材,《当代大学德语》系列教程是现在高等院校德语专业本科段的教程,其是由北京大学的《德语教程》改编而来,建议你用这个,另外新求精系列的德语教程也不错,是很多出国留学人员进行培训用的教材,最好选一套教材来精读,同时上网找些德国的新闻网站上的德语新闻作泛读,每天看一小篇,语法书推荐《实用英语德语比较语法》这样可以通过英语的基础来入门德语。

  另外网上也有很多德语学习论坛和网站,比如德语德国,德语中国,中国德语界,ABCDV,学外语一定要重视听和朗读,最好选择有录音的材料进行精听,先自己听,如果实在有些地方听不懂了,然后再看材料,可以进行听写,然后进行跟读模仿,然后可以进行翻译,德翻中,中翻德,所以最好选择有译文的材料,这样可以进行对照,听说读写译同时进行,听读是重点,不必死记硬背,只需要听到录音能够听写出来并且翻译出来即可,然后每天及时复习保持记忆,多听录音并且复述要比你光自己使劲的背要效果好得多,记单词最好放在句子或者短文中记忆,这样,当你想起一个句子时你就想起来其他句子,当你想起一个单词时你就想起一整句,因为单个的单词是没有什么语境的,所以记忆效果不好而且费时费力,想要提高口语的话,多熟读一些对话,口语的书也有得卖,网上可以看看德语电影,不过一般有字幕的很难找到,只能做泛听,建议看德国本土的电视剧,通过情景更有利对语言的理解,美剧Friends德语版有字幕的好像电驴上有下载。

  其实学外语未必一定是非常枯燥的,学外语是了解一个国家文化的过程,凡是和其语言相关的一切都可以去了解,影视剧,歌曲,文学作品,新闻事件,历史,风土人情,自然地理,结交外国朋友等等都可以成为有趣的学习的内容。德语用的范围其实也不算小,除了德国之外,奥地利,瑞士,卢森堡,列支敦士登等等都说德语,而且德国在机械制造,哲学,法学,文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学好德语有利于你视野的开阔和工作的发展,当大多数人都只会英语的时候,如果你懂德语,那么你自然就比别人有更多的竞争力和发展机会,当然,如果你英语也很好的话,那就更厉害了,说实话,个人认为英语很有必要学好,而且英语和德语有很多相同和相通的地方,两者完全可以一起学。

  一, 德语是不是真的不好学?

  我觉得,德语比英语简单,因为英语要记to do 和doing,这很容易搞混,而德语用复合动词来表达.我觉得,说德语难只是一种片面的说法,这种说法大多出于那些初学者和自学者,他们才开始学就说难...我只想说,一门语言要用心去体会,不要片面,主观地看.现在,那些德语"难"已经传遍了各大网站....学一门语言,不是越难越好,有人认为英语比什么都简单,其实不然,如果要考个8级,必须得下一翻硬功夫.也有人说,德语语法难,这方面德语是要比英语难些,因为德语很固定,单词要求多,不过,你认真去背语法了吗自己不能理解就能说语言难吗我想提醒那些到处说德语难的人.你们有8级吗你们是语言学家吗那你们有什么资格说一们语言难我问问你们,你们学英语学了几年,那当然简单,你们是学了几年英语才考上8级或者是根本练4级都要考几次所以,德语并不难,稍微有点碰就是刚学的时候,语感是要时间积累的,学了一年之后你绝对就觉得,啊,其实德语只是语法都点碰,其实句子啊什么的比英语简单多了~

  也有一些说德语难的人,其实是在拐着弯夸耀自己:这么难我都能学,厉害吧!别人都说越简单的语言学的人越多,我不知道你们拿语言来是用的还是旋的,如果是拿来显摆的,就去跟那些学7~8门都考了级的人显摆吧!真是心理变态,一天就说德语难,自己不好好学,学不懂就难自学看不懂就难自己上课没认真听课就把难字推到德语身上我并不是在批评,而是德语本来就不难,就算你觉得难,我的针对对象不是那种认真去学了学不懂的,而是那种明明学好了,故意说德语难在别人面前显摆的.

  二,怎么学好德语?

  德语可分成六大板块:词汇,语法,听力,口语,阅读,写作。下面我将分别讲讲我是怎么学习这六大块的。

  一.词汇:词汇是语言的血液,没有人会怀疑大词汇量对语言学习带来的好处和便利,这一点在我们做阅读时感觉最为明显。有一种说法是:要想进行简单的对话,词汇量的下限为1000,要想基本看懂德国一般的报纸杂志,词汇量下限为5000。于是很多中国学生狂背词汇,又有很多人反对干背单词。

  那么到底要不要背单词,要背多少词汇?我想先说说一个我身边的例子。我有一个朋友,他很迷恋于背单词,他曾经把德语单词背得象字典一样,以至于上课时老师偶而忘词了还得向他请教。然而他的德语水平很一般(尽管最终也过了DSH),而且只要有一段时间不去复习那些背过的单词,单词很快就会遗忘。

  这个例子说明干背单词其实意义不大,因为很多单词不常用,背得再熟不用也会忘。不过话又说回来,单词到底还是要背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不能失去血液。既然单词被遗忘是因为不常用,那么我们只需要背那些最常用的单词就行了。另外,常用的单词毫无疑问也是重要的单词,所以必须得背。我估计,这些所谓的最常用单词大约有2000—3000个。这个词汇量记忆任务应当在初级水平----最晚在中级1之前解决。那么怎样判断哪些单词是最常用单词呢?没有标准!你可以根据它的出现频率高低或者用你自己的直觉去判断,或者干脆买本常用词汇手册。

  当然,随着你水平的提高,这些最常用单词数量应该是不断扩大的。

  那么,怎样背单词?对不同的单词应当用不同方法记忆:

  1. 出现在阅读理解里的单词(这些单词通常比较难,很书面化):背时只需要混个眼熟,知道中文意思即可,不需要会读会写---------最主要是你在做阅读理解时能知道它的意思就行了。

  2. 口语中的单词:知道意思,能准确说出,会不会写不重要------最主要是你跟别人交流时能把它说出来。背时尽可能开口,准确的读背。

  3. 听力中的单词:要能反应出它的意思,最好能写出来--------这里关键的是要能反应出它的意思,背时可以通过自己的录音,反复的听熟。

  4. 写作中的单词:除了要能正确拼写出来外,它的性数格要清楚,还要知道怎么用,背时最好在句子中记忆。

  事实上,在上面四点中,哪些单词属于哪一点并不固定,你完全可以凭你的主观判断去决定对某个单词采取哪种记忆方法。我上面所说的----从另一个角度讲-----是为了提醒大家外语听说读写中对词汇掌握程度的要求。

  关于单词我还想说的一点是,单词的重现对记忆很有帮助。一种不错的方法是,你可以去买一本“分类词汇手册”,接着你背某一特定的分类词汇,例如背和“健康”相关的一类词汇。背完这一类词汇后你尽可能的多做一些和“健康”相关的练习,比如你可以在网上找一些和健康相关的德文文章。在阅读这些文章时你会发

  现,很多你刚背过的单词在文章中出现了。你看的文章越多,背过的单词重现的次数和可能性就越大,这种重现对你的词汇记忆很有帮助。当然,你还可以在老师课堂上开始一个新的'Thema前背熟相关的词汇,因为课堂上也很可能会重现你曾经背过的词汇,这样又再次加深了你的印象,而且你上起课来要比别人轻松一些。

  事实上词汇量的积累不仅仅在“背”上,在你练习听力,阅读和写作时,你的词汇量也在悄悄的增加,尤其是阅读,它对词汇的巩固很有帮助。

  二. 语法。语法是语言的骨架。在语法的条条框框中填入适当的单词就形成了语言。要想看懂复杂的语句,要想把话说的准,文章写的对,就得有扎实的语一底。语法和单词都是学好语言的基础,两者是在初级时最需要打好的基本功。

  但有人持另外一种轻视语法的观点,我说的是某些专家。他们反对背语法的条条框框,他们认为语言的表达---例如说话----应该靠语感。说话,应该是一种想说什么就能脱口而出的行为,说话时大脑里不应该先去分析这句话的语法,然后再说出来。也就是说,我们说话应该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而不是需要预先思考的逻辑思维。我们说汉语时完全靠的是语感,从来就不会预先考虑它的语法结构。学德语也应该是这样,你不需要知道某句话为什么要这么说,你只需要知道这句话本来就是这么说,并且不断的把这句话说习惯,养成自然。

  听上去似乎是有道理的。但我想说的是,这种观点至少对我行不通。事实上很多人也是这样。因为我们都不是小孩了,不能光靠模仿去学习语言,然后再形成只靠语感的语言习惯。我们已经变得复杂的大脑会影响我们对语言的单纯模仿。我认为我们必须好好学语法,尤其是在开始阶段。那学习语法的意义有哪些呢?首先,对于初学者,如果不去了解语法这个骨架,他们甚至学完了初级还不懂得造句,因为德语和汉语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语言,而我们的大脑一直受着已有汉语思维的左右,但是我们又不能用左右着我们的汉语语感去造德语句子。因此,我们只有先了解和掌握语法这个骨架才能明白,德语和汉语有哪些不同,德语的语序到底是怎么组织起来的。这对初学者涉入德语殿堂意义重大。其次,语法是咱们中国人的传统强项,和其他学习德语的老外相比,我们简直就是语法天才。尽管考试时语法所占的分值不多,但我们没有理由放弃这块容易到手的瘦肉。所以说,语法必须得好好学。

  另外,在刚开始时,如果我们学了语法,我们说话,造句,写文章就会常常去套语法,但这只是在开始阶段,只要我们说多了,写多了,熟练了,自然就有语感了,说话和写作就会转向语感而不是套语法了。想说的是,语法是,而且也只能是德语入门的好工具。

  当然,我们不需要,也不应该在语法上花很多时间,我一向很反对一味的钻语法细节,钻牛角尖。和背单词一样,语法不常用的话也会忘,因此我们只要把那些最常用的语法记熟和用熟就行了。例如,象虚拟式这些平时几乎都用不上的语法,你没必要天天都花时间去复习和巩固,因为虚拟式这样冷僻的语法甚至连德国人自己都不是很熟悉。不过它却是考试的重点,所以你有必要在考试前复习一下,再做些练习熟悉熟悉就好。那么哪些是常用的重要的语法呢?简单句、介词、性格、否定。

  至于语法怎么学我想不用我多说。我想说的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德语语法确实比较让人郁闷,当你被语法弄得一头雾水时,你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没有学习德语的天分,你要确信,只要硬着头皮学下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事实上,这是所有过来人都有的感受。另外,和外教相比,咱们中国老师能把语法讲得更清楚,更明白。所以,尽可能的在国内就把语法学好。还有,建议你用中文版的语法书,因为德文原版的语法书常常会让你变得更糊涂。最后,有的语法书说得很细,很全,你完全不需要全部都去学去记,知道些常用的用法就行了。

  三.听力。听力是中国人的传统弱项,很多人在考DSH时都有会这么说:只要听力考好,一切都不成问题!既然听力是我们的弱项,而且在大多时候是我们是否能通过DSH的决定因素,那么,从初级开始,请把最多的时间,最旺盛时的精力献给听力!

  三.书:

  刘芳本编著的《德语情态小品词》非常实用;

  外研社出版的《德语语法表解》对于初学者关于性、数、格变化的记忆很有帮助; 外研社的《日常德语阅读》;

  外研社的《德语300小时》;

  外研社的《德语初级听力》,以后还可以配合用“中级”和“高级”;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的《实用德语口语》……

  以上书籍我个人都比较推荐,其实德语学习类的书主要还是以外研社出版的为主就行,基本上都不错。

  德语的学习心得 5

  从寒假开始学习德语以来,已经在明好学了有1个多月的德语了,从全日制德语学习到周末班德语学习,德语A1的课程已经学完,在德语A1的结课考试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用我们蔡老师的话说基础是打好了,后期还需继续努力。

  在学习德语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学习的技巧真的特别重要。我就说说我在学习德语A1课程时的一些心得体会,借此抛砖引玉,希望在接下来的德语学习过程中能获得更多大神的指点。

  1.发音

  德语课刚开始就是学习的语音部分。德语是由拼音文字构成,很多方面和英语类似,因此在初期的时候一定要准确的掌握发音,这对日后的口语和听力是有很大好处的。

  刚开始学的时候大家都是一样的,但是当一个发音练习几篇、甚至十几篇的时候,有些同学就会不那么认真对待了。还好,蔡老师非常重视同学们的发音,一遍又一遍的给我们纠正,挨个来进行抽查,课后也花很多时间帮助同学们纠正发音。用蔡老师的话说很多学生会因为发音不准,让别人根本不懂你在说什么,而无法通过考试。

  语音基础不好的同学我觉得最好自己课后多花时间练习发音,可以找录音跟读,把自己的发音录下来听和原音的差别然后进行调整。

  另外,口语并不仅仅是开口说,发音、说的内容、语法都很重要,如果说很多,但是都是错的,那还不如不说;说出来的东西,就要确认是正确的。

  2.不同思维,固定搭配

  德语本身和汉语差别很大,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不能用我们理解汉语的思维去理解德语。有时候一个意思会有几个对应的词,比如中文里的“不法”“违法”“非法”,有时候能换用,有时候换用就非常奇怪,德语也是这样。蔡老师经常会说:我们用理解中文的思维去翻译德语句子,刚开始我们可能会帮助快速记忆单词的意思,但到后期就会起阻碍作用,在口语写作的.时候需要多记德语的搭配,而不是简单的拼接单词。

  在刚开始学习的过程中,就一直跟自己强调,用不同的思维来思考问题,跟着老师的节奏,跟着老师的思维,来确立自己的思维方式。现在,我已经不需要每天跟自己强调,因为这已经慢慢形成了一种习惯。

  3.坚持积累

  学习德语,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词汇、语法需要记忆和灵活运用;听力需要反复去听,听到完全明白为止;口语要不停地说、不停地练。每天重复的记忆单词、阅读、口语等,都是在为自己后期的学习做累积。

  从我们上课的第一天起,蔡老师就要求我们准备一个小的便签本,将自己每天接触到的新单词、新语法、新短句记下来,课后可以随时翻出来看一看,练一练。一天一天下来,发现自己还真累积了厚厚的一本。日积月累大概是就是这样一个效果。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我的德语学习之旅,跟着明好学德语,希望自己和同学都可以早日通过德福考试,开启不一样的留学旅程。

  德语的学习心得 6

  对于刚接触德语的人来说,会认为德语很难,但只要能坚持学上个2-3个月,会慢慢发现德语学起来还是能让人容易接受的。下面一些心得。

  1、首先德语的语法结构十分严谨复杂。也和英语/中文的语法结构完全不同,中国学生接受起来有点难度,不过如果能够辛苦点,入门以后,还是没有问题滴.所谓难也只是相对而言。

  2、德语的发音都是固定的,没有英语那么多音标。通常英语一个字母在不同的单词里发音不同,必须查看音标才会读,而德语则简单的多,德语没有音标,学懂了德语的26个字母外加三个变元音(ü,?,?),所有的德语单词你就可以自己读了,德语就一个字母r的发音较难,因为是靠小舌发音,中国人大多数都不太好发这个音,但多练练,问题还是不大的。

  在小语种里,德语并不算是难学的语言,德语属于那种进门难但之后简单的语言,

  德语一般掌握了阴阳性,动词变位之后,就轻松许多了。德语与英语都来自罗马语系,很多相像,相似的地方,许多单词拼写都完全一样,所以学过英语的.人,更有利于学习德语。 单词我认为和英语相比还是非常容易记,因为你只要会说,就肯定能够拼写出来,德语是一种很有规则的语言,就像德国人的习惯,做什么事都遵循规则。

  不过,不管怎么样,学任何语言不付出一定的辛苦是学不好的,反之,只要多说,多练,让这样才能很好地融会贯通。语言这种东西,没有什么科技含量,就是简单的“付出=回报“,加油吧!

  德语的学习心得 7

  第一,背熟两千德语基础词汇。

  语言建构的最基本的材料就是词汇,词汇就像建筑一座大厦所使用的砖,没有它,再漂亮的建筑也只能是纸上谈兵。作为一个初学者,在没有一定数量的基础词汇作为基础的时候,对于一种陌生语言的学习会感到非常的茫然。两千单词足以够用来解释说明德语的一切基本的语法现象了。多了会造成初学者太大的负担,挫伤其学习的积极性,少了又不够用来进行有效的学习。这对于掌握德语至关重要。两千单词并不算多,但对于一个没有基础的初学者来说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于是,人们常采用两种办法:一是日积月累。每天背几个单词,积少成多。我很不赞成这种方法,因为第一它持续的时间太长,见效缓慢;二是时间拖得越长,越容易将以前学过的单词遗忘,增加了背单词的负担。常有人坚持不懈地学了几年的外语,回过头来认识还不到一千个单词的现象。二是速成。将两千单词作为短期攻坚的对象,每天三四百个单词,反复循环,大运动量,大体背会之后,反复循环巩固,直至烂熟于心,烂熟于耳。以后学习的速度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阶段的烂熟程度。

  第二,熟读语法书上的例句。

  有了两千单词的砖石,就可以建构语言的大厦了。如果把单词比作砖石,那么,语法就是语言的框架。一种新的语言的框架结构和我们熟悉语言的框架结构很不相同,掌握并熟练地应用这种新的框架光靠理性是不行的。我们学习德语,大多数人是想用这一语言来为我们打开一扇新世界的窗户,就是说要用它,而不是想做德语语法学家。语言不是按照语法创建的,语法的产生是人们为了认识和掌握语言的方便而创建的。所以,我们要把语法当作一块敲门砖,用它来敲开德语学习的大门,之后就可以扔掉了。语法书上的例句是这种语言中最为典型的语言结构,有以一当十的功效。语法规则很多,很难记住。我们没有必要为记住这些抽象的教条而伤透脑筋,熟读语法书上的例句,不用看语法书的讲解也会掌握其中的奥妙。

  熟读不是一般的'读几遍就算,而是读得滚瓜烂熟。熟能生巧,熟能让我们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词汇的搭配,固定用法,句子结构,感情色彩,修辞手段等等。学会一种语言不是在很慢的速度中慢慢琢磨中理解体会的,而是要在瞬息万变的语境中转瞬即逝地把握其深层含义的过程。我们能够听懂我们自己民族的语言,不是我们能够重复出刚刚听到的每一个词句,而是记住了这些词句所要表达的内容。又词句的物质材料转化成我们能够记住的内容或者说“意思”是瞬间完成的。我们听不懂外语不是外语词句没有在我们的头脑中留下痕迹,而是这些痕迹不能很快地转化成“意思”。怎么使这个转化变成瞬间完成呢?重复。一个乒乓球运动员在不到半秒的时间要判断出对方打过来的球的力量、旋转、路线、长短,然后决定回球的方式,是搓,是推,是拉,是打,是削,是冲,是直线,是斜线,是摆短,是切长……每一个球都打得那么合于理性,怎么能够做到的?练,每天重复一个动作千万次,常年如此地练,就完成了这个奇迹。语言的学习也应如此。

  第三,确立自己学习德语的目的。

  学习德语的最高目标当然是读说听写译样样精通,但我们毕竟不是用它来吃饭的,而只是想掌握一门工具。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做到样样精通。怎么办?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不要盲目,而要知道自己究竟想用德语做什么?如果是借此作面对面的交流,那么就将主要的精力用在口语上;如果是想通过德语来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就将主要精力用在阅读上。目的不通,方法也就各异。

  第四,保持一定的应用量。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无论想用德语做什么,都要每天保持一定数量的应用。如果基础好,忘记是不容易的。但时间越长,拿起来应用开始时的由不顺到得心应手的时间就越久。所以,如若想让德语学习有一个顺畅的进程,就每天坚持读点东西,听点东西,说点什么或者写点什么。

  学习德语,我最深的体会是:

  一,速成比马拉松好;

  二,重复是最好的老师。

  常流水式的学习最容易被一个个障碍阻挡住去路,只有集中了充足的水量才会轻而易举地将障碍的堤坝冲开。

  德语的学习心得 8

  1992年,我被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德语语言文学专业录取,而真正学习德语却是从1993年9月开始的,连我自己当时都没有想到,若干年后我自己也会站在讲台上给别人讲授这门语言。在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我开始在新东方学校讲授德语课,去年,我获得了北京大学德语系文学博士学位,开始在北京大学德语工作。算起来,学习德语也已经超过了十个年头,多少积累了一些经验,也有不少教训,所以,应新东方学校多语种培训部范猛主管之约,我很高兴能在这里谈一谈我个人学习德语的一些心得体会。

  学习态度――沉下去与浮上来

  在谈具体的学习方法之前,我更愿意从学习德语的态度说起,虽然学习任何一样本领和技能都需要一种态度,但我个人认为,在学习德语之前和过程中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是格外必要的。仅在新东方的课堂上,我就听到远不止一个学员在学习一段时间德语之后抱怨,德语实在太难了,实在太复杂了,以至于在后面的学习中会产生浮躁的情绪,这主要是由于没有在学习态度上调整好心态所致。《目标》第四册的最后一篇文章,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写的关于他学习德语的感受,开篇的第一句话就是,谁没有学过德语,谁就无法想象,这种语言有多么复杂。的确,在世界上除中文之外的语言中,最难学的应该是德语和阿拉伯语,但它们和博大精深的汉语比起来,其实实在是小巫见大巫。既然德语不是一门一朝一夕就可以学会的语言,因此,我觉得在学习德语前不妨通过各种渠道对这门语言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如果不论出于什么原因已经下定决心要学习德语的话,那么重要的一点便是做好吃苦的心理准备,做好打一场持久战的准备,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喜欢投机取巧、那些害怕吃苦的人是不适合、也学不好德语的。而一旦开始了学习,便需要一丝不苟、勤奋严谨的学习态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用在德语学习上极其恰当。比如,学习德语要跨过的第一道关便是记住每个学到的名词的语法性,记住动词现在时变位的规则并灵活运用,而后还有不规则动词的.第二分词,还有形容词作定语修饰名词的词尾变化等等,在这些阶段里,并不需要太多的所谓“智慧”,而更多地需要勤奋,需要切切实实地下功夫;经常听到一些学生抱怨德语单词,尤其是语法性不好记,或者说单词记了又忘,我觉得这都是功夫没有下到、浮躁的表现,因此我建议,学习方法固然重要,但要在主观意识上耐下心来,戒骄戒躁,如果用西方的智慧来形容的话,就是要做好准备“沉下去”,真正用心地投入进去,锲而不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这样,当这种努力达到一定的程度时,融会贯通,才能够最终“浮上来”,真正掌握这门语言。

  (一)――细水长流与少食多餐

  在这样一种学习态度基础上,在真正刻苦地学习过程中,我觉得每个人还要选择和应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保证学习时间足够的情况下,我个人的经验是,一次学习的时间不宜过长,而应该在每次学习之间拉开间隔,所谓“细水长流,少食多餐”。无论在北大还是在新东方学校,我都在极力地推荐一种和这种学习节奏相符合的方法――每天大声地朗读德语至少一个小时。这既是我个人的学习实践,也是我的师长们的经验总结。我刚刚学德语的时候,我的德籍教师每天给我布置的作业中肯定有这样一条――朗读课文或对话20遍。时至今日,我仍然在心里感谢这位老师当时的严格要求,记得刚开始这样读的时候,10遍下来便已口干舌燥,但想到这是老师的要求,便咬牙坚持;后来听了一位北大老师的讲座,这位师长在德语界素以口语流利、准确而著称,他也介绍了这种方法。依他之见,在大声朗读的同时,人的耳朵也在倾听,既训练了口语,又练习了听力。有的同学总担心,如果自己的发音不准,这样练习岂不是会误入歧途;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此即使是纠正发音,也是建立在熟练的基础上的,而熟练绝不是一天两天可以练出来的。又有的同学问,一定要把这一个小时一口气读下来吗?有时没有这么完整的学习时间。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决,一个小时只是一个大概的数字,也是一个总和,学习者当然可以选择化整为零的办法,而且,在一天内的不同时段朗读反而更有助于外语水平的提高,有助于语感的不断加强。当然,在朗读的过程中,还应该不断借助听力设备纠正自己的发音和语调,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质量;而这种学习方法的关键之处便在于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不仅朗读,学习德语的其它方面也是如此,无论背单词,练听力,还是读课文,看语法,都不宜一次时间过长。既然已经做好了吃苦耐劳的心理准备,只要每天的学习都感觉有收获,感觉有进步,哪怕是一点点,都应该感到欣慰,为自己感到骄傲。

  (二)――好读书,不求甚解

  自从外语作为一门专业进入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以来,各位前辈师长经过近百年的实践、探索,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外语教学与学习体系。这其中最关键的一环便是语法。尽管近年来一些新的外语教学法一再试图淡化语法的重要性,但我个人认为,语法在中国人学德语的过程中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上面我提到了马克.吐温对德语复杂性的感叹,其实也主要是针对德语语法的复杂。对于初学者来说,德语的语法体系的确给人以一种庞大而博杂的感觉,但无论它有多复杂,依我个人的体会,只要在头脑中清晰地建立起来若干观念,把各种复杂的语法规则联系在一起,就能从整体上把握它。而更为重要的是,应该在把握整体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练习,通过对各种词汇实际的应用扎实地掌握那些最基本的规则。这个阶段持续的时间应该比较长,所以学习者在这个过程中更应当踏踏实实地去做每一个练习,去理解每一项规则。在这里,我想格外要提醒那些在业余时间学习德语的同学,不要在学习中走极端――学外语专业的人当中有这样一句口头禅,学外语是不能问为什么的;有的初学者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上,放在点点滴滴的练习中,而是要么一味地了解各种语法规则,一两个月下来,几乎连最复杂的语法内容都见过了,要么“苦心”研究德语考试的所谓应试“技巧”,但到头来却连一句完整而简单的德语句子都说不出,连一篇浅显的文章的内容都不了解。上面提到了,学外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肯定会不断遇到各种新的尚未掌握的内容,但掌握这些内容又是建立在对先前的知识的熟练把握基础之上的。因此,对于德语学习来说,最重要的是尽可能地打下坚实的基础,全面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不是过多地纠缠于理论性的语法规则,更不要投机取巧,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应试技巧上面,所以,我建议初学德语的人,要做到“好读书,不求甚解”,尽力学好基础阶段的东西。

  (三)――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有人说,德语是哲学家的语言,不管这句话是否夸大,但这至少说明了一个事实――用德语写作的文章经常思维缜密,逻辑性强,这的确与德语复杂的语法体系相得益彰。所以,在掌握了一定的德语基础知识之后,阅读德语文章是提高德语水平的最重要也是最具挑战性的一步。关键在于,如何在阅读过程中综合运用前面所学过的所有语法和词汇知识,又如何在这个基础上获取新的东西。很多学生,包括德语基础不错的人,在学到这个阶段便感到很吃力,有一种望而却步的感觉,其实,这主要是因为还没有习惯于将自己所学的语言知识融会贯通,还没有发现思考的乐趣。相比于听、说的强化,阅读的训练、阅读能力的提升是提高外语水平的最漫长的一个过程,但同时又是可以获得最大收获的一个阶段。我的建议是,不要因为在阅读一两篇文章遇到困难的时候退缩不前,而应该知难而上,主动去思考;如果遇到一时间感觉理解困难的文章,可以把它先放到一边,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看,这样的效果可能会好一些。总之,阅读训练在学德语的过程中必不可少,而且要多读,细读,带着思考去读,“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便是这个道理。

  总结:以上仅是我自己学习德语的一些心得,而且主要是一些观念上问题。事实上,每个人学外语都有自己的方法,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那么最重要的就是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自己的劣势,但无论如何,要想把德语学好,必须要下真功夫,再结合适当的方法,就会发现学习的乐趣,发现德语是以一门多么有趣的语言。

  德语的学习心得 9

  由于目前海外留学,尤其是小语种留学的规模越来越大,使得相应的语言教学也变得越发重要。为了能顺利的申请国外大学,对语言考试和培训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下面就德语培训表达我的一些教学体会,结合我个人在德国的培训经历,所见所闻,对比目前国内德语教学的优缺点探讨如何借鉴国外德语培训的经验来完善国内德语培训。

  记得当年我在国内学完德语初级A1A2,申请了语言签前往德国柏林国际语言学校(BSI)参加中级班的培训。我刚去碰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听说较弱,德国老师用德语解释德语语法,让我意识到我必须要尽快掌握德语语法相应的单词发音,我花了一周的时间整理了所有语法表达,尽快记住,一段时间以后,这个问题就解决了。接下来,我碰到的问题就是口语问题。我发现国内学习阶段过于注重语法和词汇,所以在开始的时候,在柏林的语言班中很多课堂活动我几乎都无法参与,因为听不懂老师的指令,或者只是部分的理解,所以经常闹笑话。这就提出了第二个问题,如何在我现有的基础上快速提高口语和听力的问题。我的办法是精彩段落或者说实用口语的.的背诵,加上寻找语伴。幸运的是我在柏林找到了若干想学中文的德国学生,和他们一起学习交流。大概在2-3个月密集的语伴学习中,我的口语和听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这对我之后参加Test-DAF考试有很大的帮助。这又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就是如何创造语境和充分利用它。因为我们在国内,很多学生老是抱怨没有机会说德语,毕竟除了课堂,能找到语伴的机会并不多。

  结合上述的问题,我们必须要有应对的办法,但是国内的德语培训也是有自身的特点,我们还不能拿来主义。比方说由于没有语言环境,就让学生丧失了很多训练的机会,加上国内的学生学习语言的动机各不相同,老师教学能力和经验的差异,也会导致教学效果差异很大。本着因材施教和因地制宜的原则,我认为至少有以下几点是可以从国外培训模式中得到借鉴的。

  上课轻松的氛围,不是排排坐的桌椅排放,想必每个学员都喜欢。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学生也容易放开自己,变的主动参与互动,而这种上课的条件其实对老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老师在上课前要对整堂课的内容、顺序、节奏以及控制做很好的准备和估计。这需要老师一方面要有教学经验,另一方面要时刻保持教学的热情。我在柏林的体会是,我们每天四个小时的训练都是在较活跃的气氛。

  德语的学习心得 10

  对“尽职的高兴”,我自己就已有自己的见解,一直反对“愚忠”,认为做对的事比把事做对远为紧张!在错误的道路上奔跑,只能离目的越来越远。因此,我无需等待一本厚达四零零多页的书告诉并给我论证我心中早已有的定论,于是我比较感兴味的就是,细节,对细节和心理活动的刻画。因为我知道许多事情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远非云云,特别是在一个极端的情形之下,即使我自己也不能坚信自己可以或许不盲从或者屈服于权威而做出有违自己内心声音的事情。

  “——新生活?那是什么呢?——大概是完全由一个人来干的事。——这种事不存在。任何一件事情都带着别人的印记。” 至此,我才隐隐约约地揣测,作者不睁开对个别心理细节的刻画,就是要将之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个别是有差异的,如画家、如布思贝克博士,但正是这个整体的行为才是作者关注的焦点,如果不是数量上庞大的人构成的整体不选择自主的思考、不自发、不自知,这个荒谬的时代也无从造就!但,我们如何避免呢,作者没有答案。

  我是看了精彩的介绍才决定看这本书的。显然我的欣赏水平没那么高,可能是畅销小说看多了,对于这种描写的写作风格不是很能投入进去。跳到豆瓣去学习大家的读后感,如果有个作品导读网就好了,能带领读者领会其中的意义。我是在上海前往北京的动车组上决定看完这本书的,但是很痛苦,因为真的看不下去。看一边的老公正在看《明朝那些事儿》,内心好生倾慕。我决定把最后一张读完就放弃了!唉,真是无法原谅自己的无知!

  但作者并没有刻画人物的这种挣扎,他笔下所有的人,一开端就选择了立场,并一以贯之。有顺从自己的人性(如西吉不管哥哥作为士兵是否合格,对自己的亲人是要亲近和维护的,村民认为画家小时候救了警长,警长就不应该云云对待画家);有对大是大非有坚定见解的画家,他选择用画笔表达自己对战役、杀戮、侵略和奴役的反对;有以父亲为代表的国家机器成员,对纳粹政权一丝不苟地尽职。至于这些人是怎样走到这一步,一个普通人是怎样沦为暴政机器的一员,以“尽职”为由,助纣为孽的呢?他是怎样走过心理历程的,他有过挣扎吗?这些我最看重的细节,我都没有找到相应的刻画。而睁开在我面前的就已经是一个儿童眼中类似哈哈镜似的荒谬的成人间界。我觉得这些人作为个别是面目模糊的,而作为群体,唯一使我佩服的.理由,可能就是作者笔下逼仄、压抑、顽固的乡土环境,正是这样的乡土氛围养育了这样一个群体。

  “——新生活?那是什么呢?——大概是完全由一个人来干的事。——这种事不存在。任何一件事情都带着别人的印记。” 至此,我才隐隐约约地揣测,作者不睁开对个别心理细节的刻画,就是要将之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个别是有差异的,如画家、如布思贝克博士,但正是这个整体的行为才是作者关注的焦点,如果不是数量上庞大的人构成的整体不选择自主的思考、不自发、不自知,这个荒谬的时代也无从造就!但,我们如何避免呢,作者没有答案。

  我想西吉在海岛的紧闭室让自己堕入对往事的回忆,也正是要试图厘清真相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故乡的亲人、邻居、这块乡土上生活的形形色色的人对尽职、对人事、对是非有着这样一种相似的固执、偏执、狭隘的理解。这些人在西吉眼里都是理解但难以认同又苦于无法挣脱的,他眼里故乡的统统,包括海岛上的人都有着浮夸、僵硬、教条的一丝不苟,并丝绝不自发。他陷在这种思考和叩问下,无法自拔,即使是离开这块土地也无法摆脱。

  • 相关推荐

【德语的学习心得】相关文章:

德语经典谚语08-13

康德语录经典03-18

康德语录经典11-10

德语求职信03-02

德语的自我介绍03-05

德语求职信04-01

德语自我介绍12-06

德语笔译考研科目09-15

德语求职信04-01

德语求职信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