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息》读书心得

2022-11-01 心得体会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书心得了。那么读书心得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命不息》读书心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生命不息》读书心得 篇1

  厄苏拉出生在1910年的英格兰,一个暴风雪之夜,因为医生没能及时赶到,她一出生便窒息而死。然而,在同一天的同一时刻,厄苏拉再次出生并活了下来。之后便有了第三次、第四次,甚至是第无数次的机会。每当犯错,她的生命便会戛然而止,然后陷入新的轮回。厄苏拉经历了无数生死离别,也经历了无数人情冷暖,然而在“重生”后,还需面对黑暗的生活。

  二战,这个使无数家庭支离破碎、使无辜平民流血牺牲的残酷战争给厄苏拉的心蒙上了厚厚的阴影。黑暗,仿佛就是厄苏拉内心世界的主色调。明明知道自己的至亲会在下一刻倒下,却无能为力。

  厄苏拉曾告诉弗里妲,如果可以保护她,自己愿意余生永远在刀尖上行走;如果能拯救她,她愿在地狱的烈火中煎熬;如果她能够浮起,她愿在最深的河底溺水身亡。这不仅是厄苏拉对自己心中至爱之人的保证,更是一种对生命的崇敬与热爱。

  “一个人,即使失去一切,也要想着光明的事。”翻开书的扉页,我慢慢地写下这句话。我们每个人不都应当如此吗。生命是我们自己的,你有权主宰它——只要你的心中充满光明。但是,若你的心已渐渐被黑暗吞噬,你又凭什么来把握自己的命运。漫漫红尘陌,你顶着夜幕,凭什么在黑暗中辨别方向只能跌跌撞撞地走着,最后坠入无尽的深渊。但是,只要你的心中有一个太阳,能照亮每一个角落,那么,你的人生旅途便会畅通无阻。

  张海迪,当今世界的一个传奇,拯救了多少被禁锢在黑暗中的人。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在残酷的命运前,她没有选择沮丧和沉沦,相反,她微笑着,以自己的毅力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和多门外语,写下多本著作,引领了无数迷途游子走出黑暗、追求光明。同时,她还自学了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学会了针灸,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这何尝不是一种对生命的崇敬与热爱?

  生命,是渺小的,也是伟大的;是短暂的,也是永恒的。一个人,即使失去一切,也要想着光明的事。沐浴在阳光中,你才能感受到生命的美好、生命的伟大、生命的永恒

  将生命进行到底!

  《生命不息》读书心得 篇2

  假如某一天,某一个夜晚,恶魔偷偷进入你最难耐的孤独,对你耳语:“你至今的生活,便是你此后的生活,你将重复经历无数次,永无休止。”你是会扑倒在地,咬牙诅咒它口出此言,抑或是你过往的经历伟大而美妙,使你对恶魔说:神啊,这话是我听过最神圣的一句?”—尼采《快乐的科学》

  想不起来是从哪看到这本书才买的,反正在我书橱里放了很久了,节前拿出来翻翻,今天终于看完了,感觉时间过了很久!

  这是一本西方很受欢迎的小说,讲了主人公厄苏拉从出生开始,经历了多次生命的循环往复,逐渐趋于完美的过程。看完这本书感觉仿佛与厄苏拉一起经历了好多辈子,深感生命延续之不易,多少危险掩藏在静谧中,一个人在一眨眼、一失足间,就能失去一切。每个人能活到现在都是历经磨难,无论你是否感受到,都是上天的馈赠,应该知足!

  书中讲人生的意义在于“明白你是谁,成为你自己。”这跟孔子讲的“朝闻道,夕死可也!”异曲同工。既然人生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我们无法不断死而复生,直到最后活得万无一失,那就尽量在纷乱的思维里小心理出一条路来,完成分裂自我的统一,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然后,每时每刻每件事都照此去做,做好自己,不留遗憾!毕竟,生命短暂,不该为不快乐的事活着!

  书中说:宇宙是无限循环的,就像一条蛇,衔着自己的尾巴,线形时间只是一种构想,实际上万物流转,没有过去未来,只有现在!既然没有过去未来,能做的也只有活在当下!如尼采所言“顺随命运”,对于命中发生的任何事,无论好坏,都全心接受!一个人就算失去一切,也要想着光明的事情!我们当下的人生何尝不是时间轮回的一部分?

  实践造就完美,心向光明,成为自己,每个人都是历史的见证!

  《生命不息》读书心得 篇3

  是否你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时刻?突然间对于眼前的环境觉得熟悉,似乎在什么时候见过并经历过一模一样的事情?是否在某一时刻,突然就被悲伤或者恐惧所包围却无从解释。

  本书的作者就为我们揭开了这种感受的一种可能性:生命不息。

  主人公厄苏拉出生于一个1910年的冬夜,出生之后经历了各种各样我们每个人一生中都可能遇到的危险,身死之后却能立刻从新开始,再回到过去的场景重新开始,她有时甚至可以说出即将发生的事情,长大后,这变成一种科学上称之为“既视感”的感受。她经历了一次又一次不同的人生,她少年的人生几次化险为夷,但是成年后的选择则更多样,但是因为她对于之前的人生没有记忆,所以谈不上厌烦,但是我却越看越替厄苏拉感到厌倦,诚然我们每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或多或少后悔的事情,那可能是一句无心的话,或是一个不经意的行为,我经常会想,如果让我回到10年前,甚至20年前,我会怎样做为,但是即使真的有厄苏拉那样的机会让我回到过去,我就真的能够做到正确的事情而不让自己后悔吗?人生本就是一个失去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们都无从回避,所以即使再经历多少次、修正多少遍,人生依然会存在缺憾,依然会在不知何时结束。我想看完这本书的最大一个收获,或许是如我一般对过去念念不忘的人,终将释然,人生没有完美,最重要的始终是生命的过程。就如厄苏拉所说:“虽然永远活不对,但决不该放弃。”只要好好的把握当下的这一刻,生命就是美好的。

  同样我想不论世事怎样变迁,不变的是那份情感,厄苏拉可以对于人生做出不一样的选择,却不能改变对于帕米拉和休的敬爱,对于泰迪的怜爱,生命甚至时间都可能是短暂或者一瞬,但是人类的情感却能超越时间和空间,永恒的存在。

  我想这本书另一个我关注的点就是对于时间的描述,有时候我们会考虑时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小时候我们的时间大把大把的仿佛无穷不尽,现在的我们感觉到时间的仓促,但是它却不会为任何人停留,时间像一条向前无穷无尽的线,我们只能在其中被动的向前。但是我也欣赏书中的说法:“这是一条蛇,衔着自己的尾巴。”“它象征着宇宙的无限循环。线性时间只是一种构想,实际上万物流转,没有过去未来,只有现在。”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形象的表象,时间之上还有空间万物和人的流转。时间既可以是线性的,也可以是发散的,而我们在时间无边无际的荒原中感受最多的恐怕就是一种茫然四顾的荒凉感吧。

  读毕这本厚厚的小说,有一种悲凉萦绕心间,厄苏拉这样一位柔弱的女性,为我们演绎了生命中无数的可能性,不禁让我感叹生命无常,世事无情。耳边响起的是袁凤瑛的《戏迷情人》:

  明暗灯影里喜了又悲

  声色畅演淋离不过是戏

  蝴蝶飞不去心醉梦醒

  假戏乱真轮回地难过地

  却笑我深不了情葬心心不死

  人生如戏,在其中演绎的悲欢离合终将离我们远去,只有那颗体会悲欢离合的心不会老去。

  《生命不息》读书心得 篇4

  《死后的世界—生命不息》这本书是林老师送我的,因为之前读书会的时候我表达过年轻一代在面对身边人濒临死亡时迷茫、不知所措、不知该有怎样的情绪。我想林老师是希望我能通过读书增强对死亡的了解、对生命的敬畏,然后好好珍惜当下,好好积极进取,不要让自己在濒临死亡时对自己的一生有过多的悔恨。下面是这本书的简介:

  这是一本探讨死亡与濒死体验的智慧之书。作者(雷蒙德·穆迪)听到一位精神病学家讲述自己“死”而复生所经历的奇特事件,又在大学讲授柏拉图“灵魂不朽”专题时听很多学生讲起类似的故事,大感震惊,遂投入到对该现象的研究中。在本书中,作者直接或间接采访了150名有上述经历者,总结出15个共同元素,首次提出了濒死体验(Near—DeathExperience,NDE)的概念。另外,作者还将其与人类历史上对于死后世界的重要哲学论述加以比较,并列举心理学、自然科学对该现象的解释,逻辑清晰,说理翔实,大大增加了本书的科学性与哲学内涵,引人深思。

  其实,这本书对于我来说,很难懂,也许是因为我本身就像作者所说的那样,对死亡这个话题在内心里就有深深的抗拒。对作者所阐述的内容将信将疑,不过也确实让我对死亡这件事情有了一番新的思考和见解,我对生命有怀着深深的敬畏之情,我知道生老病死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活着其实是挺幸运的,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要好好的`爱、去珍惜、去努力,提高自己生命的高度,让自己在濒死之时不会有太多的悔恨。

  相信你读完这本书,不但会对死亡重新思考,也更加珍惜现有的生命。

  《生命不息》读书心得 篇5

  如果问我什么书读了和没读一样,我会毫不犹豫地推荐《谁的青春不迷茫》。除了知道了这个人,以及他那些可以发生在任何人身上努力的例子,我真的没有看出什么。

  自从有了《不迷茫》这类书惨痛的经验之后,对于新生名人自我传记之类的书我告诉自己一定要慎买,不要花钱看一遍基本可以预见的故事。所以当去年12月老罗说自己出这本书的时候我的确犹豫了,经过了一番思想挣扎(还是因为当当网有20元代金券),还是决定铤而走险(5块钱就当买了饮料),买了这本书。结果还不错,相比于5元钱的购买力,这本书带给我的思考和启示已经让我十分满意。

  这本书是老罗近几年5次大型演讲(包括Smartisan的发布会)的文字版,也就是说,你完全不用买这本书,在网上搜视频就可以获取完全一样的信息,并且视频更具有现场表现力。但是正如老罗本人所言,当把这些演讲录入成文字并品读这些文字时,还是会有不一样的感觉。这是文字独特的魅力,通过读这本书我深有体会:听和读是截然不同的感官体验,前者带来最生动的表现,而后者使人深入理解和思考。所以当我读这本书,准确的说是琢磨老罗演讲的内容时,我的确被他传达出的价值观影响到,时而共鸣时而思考时而学习,所以写下这篇读后感,算是一次自我认识与坚定价值的经历。

  这次我谈一个最想分享的方面——善良。我们从小被教育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这是人类最最基本的品质。可是在这样一个神奇的社会里,我们渐渐发现保持善良竟然是一个很艰难的事情。因为善良意味着安分:得到自己应得的,给予他人应得的。可是面对财富的诱惑,一些人就会难以自持,越过善良的底线无所不用其极去掠夺争抢。导致的结果是每一份的不义之取都意味着有一个份本应他人资源的丢失。即便如此,如果这个社会的规则制定得当,惩恶扬善的话,也倒没有问题。很不幸现在的规则很混乱,不善的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甚至成为规则的制定者,再加上自从改革开放来,自国家至个人对经济的渴求渐渐形成的向钱看齐,以钱为大的风气。当内在变恶的倾向遇见外界的不加以限制,便形成了如今嘴上扬善,行为却变恶的现象。那么面对这样荒诞社会,你还会选择奢侈地做一个善良的人吗?是选择坚守,还是做一个犬儒主义者?

  于我而言,大多数情况我愿意保持善良,可是面对稍稍不善良一下就可以获取更多时,我还是会犹豫。这就是人性在不加以外界限制时的表露,你无法来苛责。有时我深感善良之艰难以及隐约地动摇,我一个人的善良到底对这个庞大的社会有多少贡献?我一次甚至我一人的转变对这个社会又有多大损失?比较的结果就是我一个人太渺小,与其举步维艰的坚守不如随波逐流。这个结果是可以预见并且普遍存在的,它也直接为社会的每况愈下负责。

  我明明知道这是不对的呀!可我的意念却日渐衰微奄奄一息。直到我读到这段话:

  “每一个生命来到世间,都注定改变世界,别无选择,要么变得好一点,要么变得坏一点。你如果走进社会,为了生存,为了什么不要脸的理由,变成了一个恶心的成年人,社会中的一员,那你就把这个世界变得恶心了一点点;如果你一生刚正不阿,一生耿直,没有做任何恶心的事情,没做对别人有害的事情,一辈子拼了老命勉强把自己身边的几个人照顾好了,把老婆孩子老娘照顾好了,没有成名,没有发财,没有成就伟大的事业,一生正直,然后到了七八十岁梗着脖子去世了,你这一生是不是没有改变世界?你还是改变世界了,你把这个世界变得美好了一点点,因为世界上又多了一个好人。”

  《生命不息》读书心得 篇6

  人生是一场修行,贵在边走边悟。从年少时期的懵懂,青年时期的志在千里,中年时候的海阔天空,老年的回眸远望。就像四季轮回,这是每个人必经的事情,年少的嬉戏,青年的奋斗,中年的修心,自然而然。

  人心里都有一座城,时而清晰时而朦胧,在这个城里,拥有的是自己的梦想,然而,随着我们自己慢慢地长大,我们便学着,怎么样去适应别人,怎么样做才能让别人高兴,慢慢的,这座城池便消失了,久而久之,我们也忘记了自我: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这时候,人就想起来了当初的自己,但是在红尘里太久了,浑身沾满了烟火的气息,想要回头,难兮。心里满满的都是牵挂,身上也是伤痕累累,慢慢的,我们就走不动了,抬头看看远方,那个城池已经完全消失了。我们为什么活着?我们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什么才是真正的真理?

  于是,我们学会了在黑暗中行走,磕磕碰碰,不断地建立起自己的真理,但是又被现实无情的推翻。我们寻找着每一个黑夜里的光亮,认为那就是自己之路的明灯,殊不知,那些发亮的,不仅仅是灯,还有虎豹豺狼。于是我们渐渐发现,我们所执着的不是事实的真相,真相还在真相之外。所以,人生就是一个在前行中摸索,在不断地犯错中改正错误的过程。

  我常常想,到底什么样的高度是人生的高度呢?人生不在于你站的多高,在于有多少人低头看你;不在于让谦卑的人抬头看你,而在于让骄傲的人低头;不在于对国家对人民作出巨大的贡献,在于对得起自己当初那颗奋斗的心,不要让它蒙尘。

  罗老师就是一个敢于奋斗的人,生为一个在嘴上绝对不吃亏的人,在创业的道路上受尽了委屈,但是他并没有因为这个而向生活低头,也没有忍气吞声,自己创立了属于自己梦想中的事业。他的那句“我不是为了输赢,而是认真”至今还在鼓舞着我。他的奋斗,就是对人生的修行的最好的诠释,通过实现理想让人相信理想是可以实现的,通过改变世界让人相信改变世界是可能的。

  不忘初心,才能在人生的奋斗之路上,悬着一颗指向的明灯,找准自己的方向,不会迷失在这喧嚣的世界里。

  《生命不息》读书心得 篇7

  《生命不息,折腾不止》收录了罗永浩2009——2014年的‘人生奋斗’经历,完整展现一个理想主义者所经历的世界。生而为一个绝不嘴上吃亏的人,创业路上受过委屈白眼,却从不忍气吞声,在不断折腾中散发出浓浓的正义与情怀。

  “我不是为了输赢,我就是认真。”从牛博网,到老罗英语培训,再到锤子科技创始人,老罗的每一次转型都牵动着公众的视线。他的奋斗不在于名声上的崛起,而在自己对自己人格上的完善,对美好世界执着的追求。这个爱折腾的、人格闪亮的胖子,在演讲中把自己剖析的无比透彻,读者可以感受到他满满的诚恳和热情。

  罗永浩是一个爱折腾的、人格闪亮的胖子。他曾经是一名英语老师,由于教学风格幽默诙谐、具有高度理想主义气质的感染力,讲课内容以“老罗语录”的形式风靡大江南北,成为轰动一时的文化现象。2006年起至今,先后创办牛博网、老罗英语培训、锤子科技。2010年起,每年举办一场以“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创业故事”为题的演讲。广受社会好评。期间,西门子冰箱维权、质疑方舟子等公共事件吸引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南方周末记者曾感慨:“你不得不佩服罗永浩的本事,他踩到了狗屎,但他能让狗屎后悔。”在公众眼中,“他浑身泛着叛逆气息,以斗士的姿态嘲弄与迎战不公正的社会秩序,并且成功。”

  老罗是一个天真的人。他的成功让人羡慕,许多人可能觉得他运气好,却不知道正是他不世故,所以没有被世故毒害,当他猜想某物滋味不错时,他有勇气去尝一尝,而不是尊重他人的饮食习惯。在一个呆若木鸡的社会里,人人都在猛做心算,看看利润有多少,只能把机会让给了坦诚的人。他还天真地相信好的东西就该大声赞美,哪怕大家都以为那是一串会给自己带来厄运的魔咒,他一说,却变成了语录,听众开心地笑了。我们其实都在等这样一个天真的人,来呼应自己内心残存的天真。

  初次接触《生命不息,折腾不止》是源于朋友的推荐,拿到此书就忍不住一口气读完了,期间或许回忆起了自己的青春,更多的还是看到了一个坚持自我不向现实妥协的理想主义者。

  一般来说,人要是特别理性就会消解他可爱的一面,但老罗却能经常理性得很可爱。原因是他太真诚了,太坦白了,真诚得让人有些不好意思。他会把自己的焦虑说给大家听,似乎憋不住似的。有些时候,我佩服一个人,是因为我不懂他,我猜不透他是怎么成长起来的,我不知道他怎么就这么牛了。可老罗是没有距离的,他不站在台上,也不站在远方,他让你感觉就在你身旁,因为这家伙表现得像个话唠,他什么都倒给你,甚至那些纠结的心理过程。他利用各种机会不遗余力地做着他想要做的事情。他运用着各种伎俩,说学逗唱,到最后,你发现他永远都在说一些你可能并不真正感兴趣的东西,它们是公平、正义、自由与博爱。

  最简单的道理往往让人自惭形秽,很多愚蠢的现象其实非常明显,只是我们见怪不怪、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理所当然的精神太强大了。等到被人点破,我们才发现,是呀,本来就应该这样啊。任何一个了不起的家伙都不会丢掉他们的童心,他们习惯对大家默认的事物与看法保持好奇。

  这绝不是一本教你成功的书,而是一本教你变正常的书。它比那些成功指南好一万倍,因为他没对你说假话。等你变正常,在这片土地上你就算是个人物了。

  《生命不息》读书心得 篇8

  说实话,老罗很复杂,也很简单。英语老师、培训校长、行为艺术家、相声演员、手机公司创始人,我们可以用很多头衔形容他,到归根结底,他不过是一个想做就做不管他人看法的人。

  上次看这本书的时候,被身边的一位同学冷眼,“你居然看这个胖子的书,他以前还说到什么支那的话”我愕然,却又不知道说什么,只能点点头。

  老罗被很多有想法的人喜欢,也自然被很多人不待见,我不会因为他的一句话就否定他整个人,也不会因为他的一件事就想他吐唾沫。说到底,我喜欢的是他的幽默,他对事物尖锐的看法,他的不妥协不忍让甚至还带点商人的狡黠,这些特质表现在一个胖子身上时更容易让人捧腹。

  曾有人说,“讲个IT业的笑话,罗永浩”,是的对于这个愣头青,一个英语校长一头钻入制造业的做法遭到很多人的鄙视,不管是业内的专业人士,还是以前支持他的人,但这个人用“锤子”来给手机命名,本身就带着一种嘲讽语气,锤子在四川是用来骂人不靠谱的,然后我行我素,已经出了好几个系列的手机,销量虽然比不上OV,但从业绩上已经能交差了。也有人说,老罗卖的是情怀,手机是白送的,当然这是句玩笑,甚至他自己也津津乐道,一个人的情怀能够卖到三千,赚了。

  对于爱折腾的罗永浩,后面还会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他注定是学不会八面玲珑的,这也是喜欢他的根本原因。

  《生命不息》读书心得 篇9

  米兰·昆德拉在《生命无法承受之轻》的开篇写道:“如果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钟都无限重复,我们就会像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一样被钉死在永恒上。这一想法是残酷的。在永恒轮回的世界里,一举一动都承受着不能承受的责任重负。”在凯特?阿特金森的《生命不息》一书中,女主角厄苏拉正经历着这样的生命重负。

  故事的开篇是一个暴风雪之夜,小女孩厄苏拉降生,窒息而死,再次降生,之后的她仿佛被卡在了时间的机器里,4岁溺水,5岁跌落房顶,8岁连续4次感染西班牙流感,22岁被家暴,30岁遭遇伦敦大轰炸,她不断死去,也不断新生。如果单从这个生命轮回的曲线来看,你或许会说,这也只是个想象比较丰富的小说而已。而这本书令人惊叹的地方在于,作者并没有就此陷入重复叙事,而是通过这样一个曲线多角度展现了厄苏拉生命的不同面向,伴随厄苏拉不断轮回的是自我的追寻与成长,是亲情的延伸,是一个家族、一个时代不同纬度的发展,是作者对于战争,人性和死亡的感悟与思考。

  厄苏拉新生之后的经历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变化,然而她生活的家庭,她的亲人,包括邻居等周围的人物关系从来不曾改变。比如,独自在寒冬中瑟缩的厄苏拉收到来自狐狸角的姐姐寄送的礼物;在黑暗降临前被自己的父亲唤回,听到他说“小熊,欢迎回来”;善良可爱的泰迪对她说“我喜欢原来的厄苏拉”,成功抚慰她的心灵。这种亲情牵系在厄苏拉的多次生命历程中是永恒的。作者也是在以这样的方式,让厄苏拉的生活不断地向前推进,虽然她的生命有可能会随时终止,但她一直在生活中前行,在亲情的包围下成长,最终成为她自己。

  作为一个英国人,作者将伦敦大空袭作为了故事里最重要的场景之一,或许是出于对两次世界大战那一段历史的不能释怀,但更多的是对于战争和人性的一种思考。就像作者在书中写道的那样:“文明轻易就在自身的邪恶面前瓦解。德国人作为世上最有文化、最懂礼貌的民族,却建造了奥斯威辛、特雷布林卡和贝尔根-贝尔森。倘若英国具备同等条件,无疑也会做出同样的事。但这又是件无法验证的事。”人性有光明美善之处,自然也少不了黑暗残酷的面向,所以历史有它的必然性。

  《生命不息》的故事背景跨越两次世界大战,厄苏拉历经生命轮回,尝尽人生悲苦,但同样也有精彩鲜活的人生。所以,作者并无意于把《生命不息》写成一个沉重的故事,在这个人类历史上最黑暗残酷的时刻,作者依然在通过厄苏拉的故事探寻人性的温暖所在,就像她在书里写到的那样,“一个人即使失去一切,也要想着光明的事。”

  书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厄苏拉虽然多次重生,却从来不知道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她有着模糊的记忆,很多东西都“似曾相识”,她觉得自己好像卡住了,却不明白究竟是卡在了哪里,她为此苦恼不已,甚至不得不去求助心理医生。厄苏拉的母亲说这叫即视感,法语里叫déjàvu,是意识玩弄的小把戏。“似曾相识”应该是人人都有过的经历,究竟它只是意识的小把戏,还是如厄苏拉一般真的是前世遗留的记忆,谁又说得准呢?

【《生命不息》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生命不息作文11-20

生命不息,坚强不止11-10

生命不息小学作文08-10

生命不息,磨炼不止09-04

《生命生命》读书心得06-11

生命生命读书心得06-12

生命不息奔驰不止经典美文04-24

生命不息不离不弃美文04-05

生命不息,不离不弃美文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