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常常会由于外界事物接触而引发思想的火花,想法有时候一闪而过,不如写一篇感悟的文章,及时的记录下来。但是,你知道要怎么写感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青少年违法犯罪心得体会感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青少年违法犯罪心得体会感悟 1
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对中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必须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采取多种形式,分层实施才能提高教育效果,增强学生自我约束能力。
(一)区分层次,继续上好法制课。要做到有计划、有课时、有教师、有教材,并密切联系学生思想实际,使学法、用法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实践中,一是注意根据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识水平由浅入深地分阶段、分层次施教。小学阶段侧重法律常识的启蒙教育,使其初步了解一些与日常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法律常识,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品德行为;初中阶段重点学习与日常行为有关的重要法律法规,提高学生遵纪守法意识;高中阶段主要学习法律基本理论和知识,帮助学生树立宪法权威的意识和依法享有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的观念。同时,要按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法律常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增强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二是要把法制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要指导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意识地渗透法律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受到法制教育。在小学,结合思想品德课、社会课和语文等学科教学,渗透《义务教育法》、《国旗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知识;在中学,结合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教学,渗透《宪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等知识。
(二)形式多样,提高法制教育效果。一是举办主题班队会、模拟法庭、开展社会调查、知识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是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的重要形式。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形式,通过宣讲法律故事,进行典型案例审理等,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育效果。二是开展社区教育活动。要依靠居委会、村委会协助学校和家长做好所在区域学生假期的学习生活及教育活动,并协助家长做好监护工作,共同做好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特别是做好对“行为偏常”学生的帮教工作,努力切断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源头,确保学生不出问题。
(三)突出重点,提高法制教育针对性。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除进行必要的法律知识教育,培养学生法制观念外,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对少数有不良行为以及有不良行为倾向的“问题学生”实施重点帮扶,预防和减少犯罪。一是要求各中学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发动教师对全体学生家庭情况进行调查,对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的学生的校内外表现重点掌握,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及时与家长联系,互通信息,同时,学校领导、老师结对帮扶,防患于未然。二是做好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重要一环。学习后进的学生,往往思想品行、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也是后进的,我们要求学校加强领导,成立转化后进生工作指导小组,排出转化后进生工作计划,排出后进生名单,分析后进生现状、原因、家庭情况、在校外交往人员,填写后进生情况登记表,确定负责帮教的教师。
总之,国民素质的提高,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民主与法制的推进,都寄希望于广大青少年。我们要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力度,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青少年违法犯罪心得体会感悟 2
未成年人犯罪者可以说是社会大环境的“牺牲品”,是社会的消极方面在孩子们身上的体现。说是“牺牲品”,就是指未成年人犯罪的根在社会。这也是让家长、让社会痛心和焦虑的关键所在。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主客观因素往往交错在一起,互相影响,要有效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关键在于综合治理。通过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之后,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来做:
一、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青少年违法犯罪,绝大多数都同他们的家庭教育不良有密切关系。家长要端正言行,克服不良习惯,给孩子树立榜样。父母应当努力做好“三大主体角色”,即成为合格父母、合格教师和合格公民。
二、在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中,改进和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促进广大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加大教育改革力度,使学校尽快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加强素质教育的体制建设,逐步淡化应试教育,改革升学考试制度,特别是中小学要分片就地上学,不分重点学校和重点班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有针对性地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平衡中小学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
三、抓好失足未成年人的帮教和管理,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
失足未成年人普遍存在自悲、自暴自弃的心理,如果帮教措施不力,他们很有可能成为社会的消极因素。做好失足未成年人的跟踪帮教工作,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环节。为此,要管理与帮教相结合,激发失足未成年人对生活的热情。持之以恒去引导,全方位、多层次去创造一个良好的帮教环境。要注重帮教实效,组织由包片民警、街道、村居委干部、学校老师、单位领导及家长参加的'联合帮教队伍;抓住失足未成年人的闪光点和思想上的反复,加强正面引导,防止重入迷途;及时打击消除威逼诱惑失足未成年人的不法行为,保证教育对象有良好健康的生活环境。
四、对少年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21世纪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性格完善,智能良好,情感健全,意志坚强。当前,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不容乐观。我们的家长关照的是生活,看重的是学习,忽视的是他们的心理,压制的是他们的兴趣和情感,也不愿去听他们的心声。长期的情绪压抑,又不去找心理医生,日积月累,有朝一日就必然会爆发。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学生,其逻辑思维日趋稳定、成熟,而辩证思维尚在形成发展中,其活动能量超过了认识水平,正处于对家长的依附急剧向自主转化阶段。因此,这个阶段的少年学生易对身边家长的“说教”产生逆反心理,相反,他们容易接受家庭外的朋友或同龄人的影响。他们有什么心事,愿意向朋友、同龄人敞开心扉。开展心理咨询是减少少年学生心理压力,预防违法犯罪的有效手段。
针对青春期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学校应更多地开展心理咨询,教师要以朋友的身份谆谆教导,或以同龄人的事例现身说法,在细致的心理交流活动中,春风化雨式地解决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这样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青少年违法犯罪心得体会感悟 3
通过认真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使我对有关未成年人保护的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未成年人有哪些权益受到国家的保护、当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怎么办有了一定的了解。
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专门法律,它具体规定了保护未成年人的指导思想、保护内容、保护工作的原则,对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予以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方法与内容,以及各种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行为的法律责任,是一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利的基本法。它的颁布和实施,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视和关怀,为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优化少年儿童成长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五条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未成年人年龄虽小但同样享有人格尊严,学校或教师不得对其人格进行侮辱或诽谤。特别是在未成年人发生违纪的情况时,少数教师会粗暴侮辱、厉声训斥,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这些都是不尊重未成年人的行为。再联想我自己平日的班级管理与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与上文提到的现象相似之处,令我不禁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这是在违法!要使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得到保护,必须把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问题提高到法制的高度来认识,并自觉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我经过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之后,联系学过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我认为教师在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方面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提高教育者的法律意识,使教育者自觉遵守法律规定。了解法律并遵守法律,应落实到每一位教师在日常教学的具体行动中。
二是要了解并尊重未成年人的客观需要,不以教师的主观意愿去要求孩子。未成年人正处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有其自身的需要和特点。比如孩子好动,不可能像成年人那样长时间安静地坐着不动。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和理解未成年人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凭者自己的主观意愿去看待孩子、要求孩子。
三是要充分认识不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危害性。不尊重为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会使学生未成熟的心灵受到残害,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如受侮辱的幼儿会形成懦弱或强烈逆反的性格,将来可能成为对自己和社会都不利的人;受体罚的孩子为了躲避受罚,可能会养成说谎的恶习。因此,教师对孩子人格尊严的侮辱,可以说是残害儿童幼小心灵的无形杀手,必须坚决予以杜绝。
四是教师在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工作中,要讲求合理有效的方法,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发展。教师既要严格管理,又要耐心教育,对学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师生之间建立一种互相尊重、信任、平等的关系,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五是对于存在缺点、错误的未成年人,教师更应对其进行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鼓励和帮助他们改进。未成年人在受到尊重的集体中生活,才会体会到受人尊重和尊重他人的价值,长大以后,就容易成为自立、自强、有道德、守纪律的人。
未成年人是人类的希望,国家、民族的未来。对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予以特殊保护,做好他们的培养教育工作,是一项具有战略性的,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承担着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培养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神圣义务。因此,我们教师要认真学习教育法制的基本知识,不断增强教育法制观念,在教育教学中自觉地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正确的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断增强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意识和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青少年违法犯罪心得体会感悟 4
通过认真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使我对有关未成年人保护的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未成年人有哪些权益受到国家的保护、当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怎么办有了一定的了解。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我国第一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专门法律,它具体规定了保护未成年人的指导思想、保护内容、保护工作的原则,对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予以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方法与内容,以及各种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行为的法律责任,是一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利的基本法。它的颁布和实施,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视和关怀,为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优化少年儿童成长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未成年人处于身心发育的特殊阶段,决定了其始终处于一种被抚养、被监护、被教育、被保护的地位。在生活中,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常常受到监护人、教师及其他成年人的侵犯,严重伤害了未成年人的人格和自尊心。如:在一些学校里,侵犯学生权利、伤害学生自尊心的现象时有发生,或多或少存在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如有时罚站,有时一个学生违纪全班同学挨批,优待尖子生,有时对后进生态度粗劣等。这些做法不仅违背了有关法律的规定,严重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我们教师要全面准确地理解自身的权利和义务,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的.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杜绝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应该让他们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是维护法律的尊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增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则十分必要。
青少年违法犯罪心得体会感悟 5
在深入了解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案例与背景之后,我深感震撼与痛心。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国家的长远发展。然而,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却屡见不鲜,这不禁让我深思:为何这些年轻的生命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首先,我认为家庭教育的缺失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然而,在现代社会,很多父母忙于工作,疏忽了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有些家长甚至用暴力或冷漠的方式对待孩子,导致孩子心灵受到创伤,产生叛逆心理。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孩子很难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其次,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也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因素。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青少年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丰富,但同时也夹杂着很多不良信息。一些青少年受到网络暴力、色情内容等不良信息的诱惑,产生了扭曲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此外,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和现象,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也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了负面影响。
在反思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的同时,我也看到了预防和治理的希望。首先,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对青少年的关爱和教育。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成长,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学校要加强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社会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其次,加强法治教育也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措施。我们应该通过法律进校园、法治讲座等形式,让青少年了解法律知识,增强法治意识。同时,对于已经违法犯罪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重新回归社会。
最后,我认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我们应该建立健全的预防和治理机制,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共同参与的格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为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国家的长远发展贡献力量。
总之,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进行反思和预防。我们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关爱和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加强法治教育,建立健全的预防和治理机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为国家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青少年违法犯罪心得体会感悟 6
在成长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面临各种选择和诱惑。然而,青少年时期作为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其选择更是关乎未来和命运。近期,我深入了解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案例,这让我深感震撼,同时也引发了我对坚守与选择的深刻思考。
青少年违法犯罪,往往源于对诱惑的无法抗拒和对规则的漠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青少年面临着来自四面八方的诱惑,如网络游戏的沉迷、物质欲望的膨胀等。当这些诱惑超过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时,他们就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然而,我更愿意看到的是青少年坚守初心,选择平凡而真实的道路。坚守,意味着在面对诱惑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意味着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而平凡,并非平庸,而是指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教师,作为青少年成长道路上的重要引路人,更应该坚守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在创先争优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和道德成长。通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帮助他们增强自我控制能力,抵御不良诱惑,从而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
在我看来,教师的坚守不仅仅是对职业的.忠诚,更是对青少年未来的负责。只有坚守初心,才能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只有选择平凡,才能在平凡中创造不平凡的价值。
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来预防和解决。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坚守和选择显得尤为重要。我相信,只要我们坚守初心、选择平凡,就一定能够引导青少年走向光明的未来。
最后,我想说,每个人的成长道路上都充满了选择和诱惑。但只有坚守初心、选择平凡的人,才能在风雨中砥砺前行,最终在人生的舞台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让我们一起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努力,为他们的未来而坚守。
青少年违法犯罪心得体会感悟 7
青少年时期,人生之春,本应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然而一些青少年却误入歧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不仅令人痛惜,更引人深思。通过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的学习与反思,我有以下几点深刻的心得体会与感悟:
1. 教育引导的重要性:青少年违法犯罪往往源于法制观念淡薄,对法律的敬畏不足。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承担起法制教育的责任,通过开展法律知识讲座、模拟法庭、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等活动,让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法制熏陶,明白行为的边界,树立遵纪守法意识。同时,引导他们理解法律不仅是约束,更是保护,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2. 心理健康的关注:许多青少年犯罪与其成长过程中遭遇的心理问题密切相关,如自卑、孤独、冲动、逆反等。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与干预,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学会正确处理情绪困扰与人际关系冲突,增强心理韧性。家长与教师也应提升心理教育能力,及时发现并疏导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营造温馨、包容的成长环境。
3. 家庭教育的影响: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父母的言行举止、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形成与行为选择。良好的家庭教育应注重爱与规则的平衡,既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与支持,也要明确行为规范,严格管教。父母应以身作则,树立良好榜样,避免过度溺爱或严厉苛责导致孩子产生反社会倾向。同时,加强亲子沟通,了解孩子内心世界,及时纠正不良思想苗头,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 社会环境的净化:青少年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在网络信息爆炸的时代,一些暴力、色情、赌博等不良信息无孔不入,易诱发青少年犯罪。对此,社会各方应共同努力,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监管,严厉打击涉青少年的网络违法行为,为青少年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同时,社区应开展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培养健康兴趣爱好,远离不良诱惑。
5. 司法制度的完善:对于已经触法的青少年,应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实施符合其身心特点的司法程序和矫治措施。例如,设立专门的少年法庭,采用圆桌审判、社会调查等方式,体现司法的人文关怀;推行社区矫正、观护帮教等非监禁刑罚措施,帮助他们重返社会。同时,建立健全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保障其在改过自新后的学习、就业等合法权益不受影响。
总的来说,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从法制教育、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净化以及司法制度完善等多个层面入手,为青少年构建全方位的保护网,引导他们在阳光下健康成长。作为青少年自身,我们也应自觉提升法律素养,保持积极心态,抵制不良诱惑,做遵纪守法的新时代青年。
- 相关推荐
【青少年违法犯罪心得体会感悟】相关文章:
青少年违法犯罪心得体会(通用20篇)04-02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心得05-08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总结05-31
青少年违法犯罪演讲稿04-14
青少年普法心得感悟03-13
心得体会青少年05-19
青少年爱国心得感悟11-21
青少年与理想心得体会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