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日出读后感

2023-11-16 心得感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曹禺日出读后感(通用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曹禺日出读后感 1

  前几天看了纪念曹禺诞辰100周年人艺演出的话剧《日出》,这是曹禺先生经典四部曲之一,讲述了交际花陈白露因沉浸于上海的纸醉金迷而最终堕落、破产、走向死亡的故事。而《日出》给我感触最深的一点,则是表面上的荣华富贵如何掩盖了内心的美好。

  陈白露来到上海这两年,用方达生的话说是“变得让人不认识了”,但是她骨子里,却是一个善良而豪情仗义的人。她救下了素不相识的可怜女孩“小东西”,并把她收为养女,小东西失踪时几次派人去找她,在黑三等人来抓小东西时,她也无畏地站出来保护她。在我看来,这些都是陈白露内心里对美好的渴望,对他人的关怀。她本可以成为一个善人,一个快乐地活着的人,如果没有那些…

  她周旋于那些富商巨贾、达官显贵之间,整日与那些好吃懒做之辈打牌跳舞,享尽了上流人士的仰慕与关注。她并不爱财,但她离不开这种荣华富贵的生活,耐不住所谓的“寂寞”。于是越是在这种日夜不得安宁的`生活里,她越是错失了自我发现和自我省悟的良机,越不可能理性地问问自己:我究竟想要什么?

  当方达生来拜访她,劝她回乡时,她想都没想就拒绝了。那时她还不知道,她拒绝的是一道逃离虚伪生活的邀请,是一颗善良而质朴的心。于是,陈白露心甘情愿地被奢华无度的外壳所包裹,也让自己心底的真、善、美被假、恶、丑的现实世界永远封存。

  每个人都本是善良纯朴的好人,但是只有他们拒绝那纸醉金迷的厚重外壳,才能焕发出人性的光辉。否则,就只能像主人公陈白露那样,体会不到善良与真情,做不了真正的自己,甚至于,走向破产和毁灭,选择服药自杀的同时,也挥手告别了下一个美好的日出。

  “太阳升起来了,

  黑暗留在后面,

  可太阳不是我们的,

  我们睡着了。

  ——陈白露”

  此时此刻,才真正理解了取名《日出》的含义——只有那些选择了真诚与美好的人,才会突破重重阴云迷雾,迎来那散发着人怀的光辉的、美丽的日出!

  曹禺日出读后感 2

  曹禺的话剧《日出》是一部具有深厚人文主题的作品,通过展现传统家庭的命运和社会背景下的反思,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残酷性。在阅读这部作品后,我产生了以下几点感受和思考:

  首先,《日出》通过家庭故事的叙述,深刻反映了旧社会封建伦理观念对个体命运产生的压制和剥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生动而鲜明,如卑微且善良的女主角莲花、虚伪而阴险的未婚夫子午和疏离自私的`婆母等,他们的命运无不受到封建观念的桎梏和禁锢。莲花因家庭的责任而自愿牺牲自己的幸福,与子午的婚事也实质上是一种经济交易,这无情的命运在当时的社会观念下似乎是不可避免的。

  其次,作品充满了对人性和人际关系的探讨。莲花的婚姻生活可以说是悲惨的,她与丈夫之间的感情始终无法获得真正的认同和理解。子午在外表上对她温和体贴,但实际上却变本加厉地对她进行控制和剥削。而莲花的婆母则展现了冷漠自私的一面。这些人物的关系正是对人性的拷问,每个角色都在追求自己的利益和欲望,却忽视了对他人的尊重和真实的情感交流。

  最后,作品通过莲花的奋斗和坚持,表达了对人生的追求和对幸福的渴望。莲花在困境中始终保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努力地寻求自己的出路。她迎接着希望的曙光,用自己的行动展示了个人的力量和勇气。尽管命运对她不公,但她并没有放弃,而是相信通过积极的努力,终将迎来属于自己的一片光明。

  总之,曹禺的《日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对封建伦理观念下人性的剖析和社会背景的抨击,作品展现了对幸福的追求和对人性的思考。在当代社会,虽然我们已经远离了封建的桎梏,但作品中所揭示的那些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残酷性依然存在。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们可以深入思考人性与社会关系的复杂性,进一步反思人的行为和价值观念,以及我们如何在现实中追求自己的幸福。

  曹禺日出读后感 3

  看完《日出》,我终于明白曹禺被称为“大师”的原因了。好的戏剧,可以像优秀的小说一样,将人物放在历史的洪流中,去演绎人生的悲欢离合。

  《日出》是一部四幕剧。刚开始看第一幕时,我觉得这部戏无非是才子佳人的卿卿我我罢了。但是到了第二幕、第三幕,作者把达官贵人与底层人民的生活进行了淋漓的描写,增加了矛盾,使人读来产生强烈的共鸣。剧中李石清说“我恨!我恨我自己为什么没有一个好父亲,生来就有钱,叫我少低头,少受气吗?”这样的话语,即使是在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此剧写于1935年),仍使人感到酸楚而无奈。文章行至最后一幕,财阀的破产,交际花希望的破灭,都将戏剧推向高潮——陈白露服药自杀。这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文末,在陈白露自杀时,太阳出来了,照亮了一切。与题目《日出》呼应,日出了,可是美丽的生命陨落了,一个家族也没落了。这是个人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群体的悲剧,它是真实的,震撼的。

  曹禺日出读后感 4

  “太阳就要出来了,黑暗即将过去”这是陈白露常说的那句话,她既希望自己的光明到来,又在黑暗中挣扎着思考,她到底需不需要步入光明的人生?每次当她有一点想要摆脱时,那些帐单,无时不刻不在她面前晃悠,使她又一次陷入沉沦之中。

  这就是社会,这就是人生,它黑暗的.见不得一丝光,他丑陋的不得见人,它在社会上普遍存在却不为世人所知晓。一群看似富有的爷们,姐们整天花天酒地与外面的那些民工形成鲜明的对比,两种人生,两种截然不同得人生,把他们从此隔离。压迫与被压迫的结果,而没有人出来反抗,都是唯唯诺诺的看者那些所谓有钱人的嘴脸。

  《日出》中的黑暗的社会,把一个个善良得人逼进了黑暗的深渊,小东西被买进了那种地,永远也不能翻身了,即使是逃跑了,挣扎了,反抗了,最后还是失败了。因为一个人得力量是如此弱小,根本不可能推翻整个黑暗,混沌的社会。所以只有每个受到压迫得人站起来,拧成一股强大得力量,他们才有可能翻身当家做主人,才能使这个黑暗的社会有一丝光明射近来,只有到那个时候光明才回真正的到来。

  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曹禺日出读后感 5

  《日出》是中国现代戏剧家曹禺的代表作之一,它以极具冲击力的现实主义手法揭示了民国时期上海社会的黑暗面,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丑恶。阅读完《日出》,我产生了一些深刻的感悟和思考。

  首先,《日出》通过对舞台上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当时上海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如贪婪、欺骗、权力斗争等。这些形象生动而深刻,让我更加清晰地了解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存状态。

  其次,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令我印象深刻。比如,作品中的主要人物赵家班,他既是一个残酷无情的商人,又是一个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的角色,他的形象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而女主角苏小妹则是一个勇敢、善良而又坚强的女性形象,她的命运也让我对那个时代的女性处境有了更深的理解。

  最后,《日出》所揭示的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复杂性引发了我对当代社会的反思。尽管时代在变迁,但人性中的贪婪、欺骗等恶劣倾向似乎并未因此消失,这让我对社会的进步和人性的本质产生了一些思考。

  总的来说,阅读《日出》让我深刻地体验了曹禺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性的观察,也让我对人性、社会、文学艺术都有了新的认识。希望能够通过阅读更多的优秀作品,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和人文素养。

  曹禺日出读后感 6

  读完曹禺先生的《日出》,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这种感觉,不是令人感到振奋鼓舞的,也不是令人感到欢欣愉悦的。或许,戏剧《日出》给我带来的更多的是对剧中人物以及他们所处时代的深刻反思。《日出》是以旧社会三十年代的大都市为背景的,塑造了在这个大背景下生活的各类人。它虽然只是一部话剧,但是却让我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为在读《日出》时,我与剧中人物仿佛沟通了起来,与他们有共同的痛处。在这里,不得不说,这便是曹禺先生戏剧的一大魅力吧。

  在《日出》的第一幕的第四段里,便有对剧中女主人公的一段描写“她爱生活,她又厌恶‘生活’,她认定自己习惯的‘生活’方式,是残酷的桎梏。她曾试着逃出去,但她像寓言中的金丝笼里的.鸟,失掉在自由的天空里盘旋的能力,她不得不回到自己的丑恶的生活圈子里,却又不甘心这样活下去。”读完这部话剧后,便发现这段话对陈白露的描写十分贴切。

  其实,《日出》中,不仅仅只刻画了陈白露,小东西,翠喜的悲剧,还深深刻画了黄省三的悲剧。黄省三是大丰银行的小录事,他在银行没做过一件错事,总是天亮就去上班,夜晚才回来,他一天干到晚。可是,这样一个安分守己的人,也免不了被下岗的命运。因为归根结底,是他身后没有人撑腰。在第二幕最后与李石清的对话中,他愤恨地说:“你们真是没有良心哪,你们这样对我,——是贼,是强盗,是鬼呀!你们的心简直比禽兽还不如——”恐怕,这便是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的小人物的集体不满的一种发泄吧。

  在戏剧《日出》里,金钱是至高无上的,换句话说,在三十年代里或者说在旧社会里, 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是以钱为基础的,有多少钱,便在社会上有多大的支配力。《日出》里便狠狠地揭露了金钱的可怕之处,它使人深陷其中,然后又让人悲凉死去,所以,我认为,《日出》也唤起了人们对金钱的厌恶吧。

  《日出》揭露了那个社会的黑暗面,唤醒了人们的良知,告知人们黑暗不会停留太久,太阳迟早会出来,给予了那个时代的人们极大的信心,让他们有了生活下去的勇气。这便是《日出》,一部极具现实意义的经典话剧。

  曹禺日出读后感 7

  如果我将来会尝试戏剧创作的话,那么无疑曹禺是我的先导。他的话剧简直有种魔力,让人不忍释手。《日出》特为尤甚,看过第一眼后便有种一口气读完的欲望。尽管作者自己也对未来很迷茫,但《日出》的确要比《雷雨》阳光一些,从题目中也可看出。

  陈白露是一个很吸引人的人物,无论是其外貌还是性格。虽然她代表的是一个沉溺于腐朽而不能自拔的群体,但依然值得同情,何况其内心地善良并未泯灭(对小东西的照顾),何况她也在不断地自我挣扎(将方达生留下来),如此种种可以说是作者借这样一个软弱的群体表达一种希望,一种间接的、却更加强烈的希望,相形之下,方达生这个人物则显得苍白得多。

  之所以说《日出》是一部成功之作,曹禺对人物的塑造功不可没,形形色色的人物逐个登场,可谓众生百态,但每一个都极具典型性,丝毫不觉得有重复之感,个个鲜活。印象较深的是李石清和黄省三。我个人比较鄙夷李石清,他被我称作精神与物质的双重匮乏的代表,当然他的小人得意是由于平时受压迫过多而产生的一种报复行为,这我无可非议,但他用不多的钱来做排场,甚至不顾儿子性命的`做法令我十分愤恨,这样一种仅仅是为谋求剥削阶级的更高地位的行为令人不齿。

  而黄省三,我的确对其产生了深深地怜悯,我甚至无法评断他不懂得人情世故,这样一种酸腐的文人气更令他的人生悲剧化。李石清在后来为他推荐的几条路也说明他的确是走投无路了。不过他只能算是被剥削阶级,而不能算无产阶级,因为他还在妥协、哀求。某种程度上他与李石清有相似之处,但李要更可嫌一些。

  • 相关推荐

【曹禺日出读后感】相关文章:

《日出》曹禺04-21

曹禺《日出》读书笔记(通用10篇)06-24

曹禺雷雨教学反思11-29

雷雨 曹禺教学反思05-11

雷雨 曹禺教学反思07-08

曹禺《雷雨》(精选15篇)05-26

曹禺《雷雨》教学设计06-29

曹禺的日出读后感3000字11-03

在曹禺纪念馆诗歌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