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心得感悟

2022-12-17 心得感悟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我们时常会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这个时候,文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记忆这些感悟。那么,感悟文章到底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书的心得感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书的心得感悟1

  读书真的需要点缘分,碰到什么书,能不能读得进去,都是说不准的。记得之前好几次拿起契诃夫的短篇小说集——因为没读过几本书,所以曾经也有几次,都想着要把几个著名短篇小说家的集子读完,这样会有点系统,比如莫泊桑、欧·亨利、杰克·伦敦,还有契诃夫——那几次看的应该都是汝龙先生的译本,当然选的也是那些经典的篇目,但不知为什么,每一次都没能读进去。

  这一次在图书馆无意间翻到这本《牵小狗的女人》,童道明先生翻译的,装帧精美小巧,我还没有比较过其它译本,但我暂时觉得译得不错,加上刚定下了“20xx必读书单计划”,开始显得信心充足,不知怎么地,这一次我很快就读进去了,从同名的那一篇《牵小狗的女人》开始,再回到第一篇从头按顺序,一篇篇读下来,前后花了不到三天就读完了,也是真的很容易看,也很好看。

  大部分都是讲爱情的,有戏谑的青春恋情,有柏拉图式的爱情,有令人厌倦的婚姻生活,有深情的女子与鄙夷妻子的丈夫,在《关于爱情》这篇里有段论述是这样的——迄今为止,关于爱情的说法,只有一条是无需争辩的真理,那就是:“爱情是个巨大的谜”,至于其他的观点,不管是书面写出的,还是口头说出来的,都还不是结论,而只是提出问题罢了。有一种解释,似乎能适用一种情况,但对于另外的十几种情况就并不适用,所以在我看来,最好的办法,对每一个具体情况作具体解释,而不必去作整体性的概括,这就像医生所说的分别处理,对症下药……抱歉,引用得有点长,但我觉得这样才完整;书中也有对他人不幸的同情,对生命意义的探讨,以及对理智与情感、肉体与灵魂的思辨,其中还有很多对微妙心理的描摹,细腻、准确又生动。

  作家的笔有时真毒,脑中满是各种意淫和幻想;作家的心肠也真好,充满了对他人的无限同情。

  记得之前看过木心在《文学回忆录》里说过:契诃夫还是写得太通俗了,当然很多人不会同意,我读的时候似乎有点明白那个意思,但不管怎样,真的是很好看,我甚至有点入迷,我喜欢他的那些对自然的描写,文字的节奏和韵律,像轻快跳跃的音符,让人看得很舒服;我也着迷于好几篇里夹杂在故事中的议论,比如《灯火》,比如《带阁楼的.房子》,里面描写的那个画家,应该就像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里的——多余的人;书中还有不少警句式的话语,都想随手摘抄下来。

  我也有点明显感觉到一些熟悉的影子,是不是作家都很难绝对避免自我重复,比如大部分小说的开头都是以天气开始的,有很多人物的名字重名了,读后感故事经常发生在八月;比如通过对周边环境的描述来表现人物的心境;再比如对逝去的美的事物的无比执念,对死亡恐惧和生命永恒意义的剖析;还比如很多对女人的描述,不是放荡的少妇,就是纯真的少女,还有男人的阴暗和背叛……当然这并非全部,也有不少婚内出轨、痛苦而大胆地追求真爱,那些结尾动人无比、感人至深;不过最多的都是短暂的甜蜜和幸福过后,那永别的忧伤,似乎幸福的时光总是很快就会成为遥远的过去,而剩下的岁月都只能在回忆中追寻——那些曾带给你感动的人、事、物,死亡也很快就在前面等着我们,短促的人生旅程,最终“这世界上什么都弄不明白”,但太阳每天都会高高升起……

  哦,对了,那篇《带阁楼的房子》很适合改编成电影,采用倒叙,感觉画面一幕幕都出来了……让锡兰来拍应该会很好

读书的心得感悟2

  今年暑假,我和妈妈到新华书店买书,一眼就看到了这本《爱的教育》,这本书也是学校要求我们的必读书,妈妈就买了回来。

  这本书的作者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主人公是安利柯,他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身边感人的小故事,因为每篇都很短,我这个平常不爱看书的人也慢慢地看下来了,最后,我和妈妈共同读完了这本《爱的教育》,真是让我受益匪浅。书中的每篇日记都是对生活朴素的描写,让我感受到每个人是多么需要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帮助。这种关心、理解和帮助都离不开一个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爱。

  特别是其中的一篇马可尔万里寻母的故事,13岁的`马可尔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和妈妈重逢,帮妈妈找到生命存在价值,我真是非常敬佩和感动。想想自己到现在还一直让妈妈照顾,让妈妈为我着急,真是太不应该了。

  我在慢慢地长大,也要学会关爱他人。看到小同学摔倒了,要连忙扶起来;看见有人遇到困难,要及时帮助┈┈这些都是文明的表现,也都是爱的表现,所有的人都充满爱心,那该都好!

读书的心得感悟3

  《资治通鉴》是我国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用时十九年才完成的编年史巨著,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根据历发生的重大事件编写而成,当时的皇帝宋神宗认为这本书中记载的故事可以作为一面镜子,就像“前车之鉴”,可以让后人更好地治理国家,因而将此书命名为《资治通鉴》。

  长平之战。赵王受秦国反间计,命赵括代替廉颇为大将,但赵括只知死读兵书不知随机应变,纸上谈兵使四十五万人白白丧生,赵国损失惨重。从中我们借鉴到了学习知识不能“死”,而是要“活”,要懂得随机应变,懂得准确运用。

  楚霸王项羽。诛杀宋义,威震楚国,声名大震。鸿门宴,义放刘邦,虽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大破秦军却在乌江之夜闻得四面楚歌最终无颜面对江东父老,自刎乌江。得民心者得天下。善于用人的汉高祖刘邦,手下三杰韩信、张良、萧何辅佐刘邦完成大业,可见得民心的重要性。

  再看唐太宗李世民。结交豪俊,收天下英雄为己用,在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看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便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爱民如子,轻徭薄赋。他善于纳谏,听取正确的治国方法,最终开创贞观之治。唐太宗的成功又一次证明了纳谏与得民心的重要性。所以,我们需要在平时生活中广交益友,善于听取别人真诚的劝告。虽然忠言逆耳,良药苦口,但是它们却对自己有很大的利处。

  历史是一本集错本,而且是铁皮封面的,其中穿插的竟都是刀光剑影。但是这样的血教训就让我们能够更加的改正自己的错误,让自己不在犯古人犯过的错误。真的'感谢司马光先生,假使没有《资治通鉴》,时到今天,恐怕全世界没有一个人能提供一个轮廓;作为一个读者,我是何等幸运。问题是,读史者的幸运,不一定是造史者的幸运。因为我在其中听到了太多佞臣的假话谎言,和太多人民的哭声喊声。这就让我在缅怀历史的同时,也该从中学到些教训,不能让历史重蹈覆辙。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此名为《资治通鉴》。

读书的心得感悟4

  《稻草人》这本书是叶圣陶创作的。这本书我是一口气读完的,最让我感动的就是《稻草人》那篇。文章写了稻草人看到渔妇带着一个小孩,她们住在船上,冬天没有被子盖,没有干净的水喝,没有足够的食物。稻草人看了很心疼,他想:如果我能动,我会把自己变成一条被子给她们盖;如果我能动,我会给她们煮粥;如果我能动,我会给她们干净的水喝……这一幕幕的场景一直感动着我。原来稻草人也有爱心。我们人人都要学习稻草人,怀有一颗爱心,爱身边的人。

  《稻草人》这本书里还写了一篇让人深受启迪的文章——《瞎子和聋子》。有一个瞎子和一个聋子,他们都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瞎子想看见光亮,不要听到声音;聋子呢,却想听声音,不见光亮。他们俩下了决心,把残疾对调一下。他们找了老人、医生、老和尚,都没法把他们的残疾对调过来。之后,遇到一位骑风车的'老人,老人满足了他们的愿望。可对调后他们俩觉得生活还不如原来的好,他们又后悔了。这篇文章让我懂得了:别人拥有的,放在自己身上并不一定舒服,别人拥有的不一定就比自己的要好,不要只羡慕他人的生活。

  文中那个稻草人很善良、富有同情心,当它看到老妇人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稻子又大又饱满,可是一只小飞蛾破坏了老妇人好不容易种的稻子时,它着急地拼命扇扇子,可是老妇人却没有发觉;当它看到那个渔妇为了捉到鱼做明天的粥而硬下心不管渴极了的病孩子,捉到的鱼向他求助而自己无能为力时,它难过的一边叹气一边哭;当它听到一个要被别人卖掉的女人要寻死,去找自己已死去的孩子而跳下河去时,稻草人禁不住晕倒了。

  《稻草人》这本书里还有一个更让人受启发的短文——《古代英雄的石像》。这篇文章把石头拟人化,通过石头之间的对话和行为向我们警示道理:一位老雕刻师,雕刻了一个作品——古代英雄的石像。石像的底盘用许多石头组成,在最上面的石块见人们路过这里都恭恭敬敬地向它鞠躬,就开始骄傲了,对其它石块说:“你们看看我,多好,多受人尊敬!”而其他石块一齐反驳说:“如果不是我们撑着你,你早粉碎了!”他们争论了很久,最后石像倒了,因为下面的石块分散开了……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团结才有力量,团结才能做出成绩,如果不团结,单靠个人的力量是不会有大的成绩的。

  《稻草人》这本书给了我许多启发和感动,让我在自己的生活中不断进步!

读书的心得感悟5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在朗朗的诵读声中,我静静地闭上眼睛,接受这圣贤智慧的洗礼。心儿像过滤般明净,没有了尘世喧嚣,没有纷尘杂扰,留下来的,只有一份安宁和坦荡。

  《弟子规》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向我们讲述为人子弟在家在外,待人接物和求学等时应有的礼仪规范。其中让我感触颇深的是“有余力,则学文”。一个人的知识如果一直停滞不前,那么他将被社会所淘汰。一个没有知识的民族,将会成为精神的侏儒,以鼠目寸光看世界。“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孔子苦读《易经》,把穿竹简的牛皮绳磨断了三尺,而后成为中国传统圣贤教育的一代宗师,与之对知识永不知足的探索是分不开的。

  学文需室“香”。“列典籍,有定处,读完毕,还原处。”一个整洁有序的学习环境总会让我们赏心悦目,并很快投入到学习中。相反,一个杂乱肮脏的学习环境只会让人嗤之以鼻,让自己身处其中烦躁不安。刘禹锡虽身处陋室,但“惟吾德馨”,在这样宁静祥和的环境里,还“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于是陋室不陋。归有光的项脊轩中,虽然“室仅方丈”,但“借书满架,偃仰啸歌”,仍有一番别致情趣。陋室因书香而不陋,学文因书香而充实。

  成学贵在专。“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心不在焉,墨就会磨偏,字就会歪歪斜斜,就难以收到显著的成效。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于是后来便有了“世有伯乐,然后又千里马”之说。于濂在致东阳马生信中说:“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这都说明一个人的成才,往往是扎根于对某一知识的专注。只有在学习过程中心无旁骛,全力以赴,才能收到显著的成效,才能直抵成功的丰碑。

  学文却力行。“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成行,不学文,任已见,昧理真。”如果我们只懂得死啃书本知识而不付诸实践,只知道埋头苦干而不去学习,那么一切都是纸上谈兵,我们永远只能当“井底之蛙”。正如明朝大理论家王阳明,决心要“格”院子里的竹子,结果搬了一条凳子里想了七天最终以头痛宣告失败。这便启示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践而不是空想得到,只学文不力行只会导致失败。再放眼看,诸葛孔明便是一个懂得学文且力行的人,在赤壁之战中,他巧借东风,草船借箭,致使曹操败走华客道;在城墙上,他羽扇纶巾,横赋弦琴,大摆空城计……只有懂得学文与力行相辅相成,几步忘记学习,又能付诸实践,我们的学习效率才能得到显著的提高,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别致的.情趣,难道不是吗?

  学文需室“香”,成学贵在专,学文且力行。如果我们一开始就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总结有效的学习经验,那么“少年成天性,习惯成自然”,在漫漫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便能苦中作乐,收获人生道路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让人生彰显光彩。

  “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训致……”在朗朗的诵读声中,我赶走朦胧的睡意,翻开书的扉页……

读书的心得感悟6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叫《爱的教育》的书,其中有一篇“小石匠的来访”使我记忆犹新。

  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天,小石匠到他的朋友安利柯家去玩,中午安利柯的妈妈做了丰盛的午餐,他俩吃的很高兴。离开餐桌的时候,安利柯发现小石匠的椅子上有一些石灰粉和碎屑,安利柯准备去擦椅子的时候,他父亲用了个眼神阻止了他,等小石匠走了之后,安利柯问父亲中午吃饭的时候为什么不让擦,父亲告诉安利柯:“如果你当着客人的面擦,客人会感到非常尴尬,而且这是他父亲干活留下的灰尘,并不是肮脏的。”听了父亲的.话,安利柯明白了爸爸阻止他的原因。

  他父亲的话也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我们要学会尊重别人,尽量不要在无意间做一些让别人尴尬的事情。小石匠穿的是他爸爸干活时穿的衣服,留下的那些石灰正是他的父亲劳动留下的痕迹,劳动者身上灰尘并不是肮脏的。我想:今后当我再看到马路上清洁工身上的灰尘的时候,我会更加尊重他们;当我再次看到妈妈做饭时的两手油渍,我会更加心疼妈妈;当我再看到老师为我们上课留下的满手粉笔沫时,我会更加体会到老师的辛苦。

读书的心得感悟7

  “艾青的诗,好在那雄浑的力量,直截了当的语言,强烈鲜明的意象。”艾青早年学画,对后期印象派情有独钟。而他的诗也好像一幅画,朴素、自然,不事雕琢,又充满深情,意境宏阔,深邃而忧悒,有一种崇高的美。他用斑驳的色彩与光影呈现民族苦难与爱国怀乡之情。

  他的诗中,有热烈的红色。“油灯像野火一样,映出我们火一般的肌肉,以及那里面的痛苦,愤怒和仇恨的力”,红色意味着勃发的生命和血性,是中国农民面对压迫怒气腾腾的写照。“龙华的桃花开了,在那些夜间开了,在那些血斑点点的夜间,那些夜是没有星光,那些是刮着风的,那些夜听着寡妇的咽泣……”满树艳粉娇红,却让人想到死亡和血泪,既使江南处处是春了,风景繁华似梦,仍是触目惊心,让作者感到凄凄惨惨;大好春光、生灵涂炭,哀鸿遍野,家国之痛,得之心而寓之花也。火把已排成发光的队伍了,火把又流成红光的河流了……千万把高高擎起,火焰吞噬着铁黑的夜,散发着亘古的热与希望,如同沉寂中爆发出千人一口的呐喊。乌暗底色上的炽红,给人以按捺不住的力量和热情——如果太阳不出来,我们就自己创造黎明!

  他的诗中,有一望无际的黄。在冰雪凝冻的日子,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手推车,以单独的轮子,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穿过广阔和荒漠……苍莽荒寒的北国大地上,烽火不断,只有饶阔的黄土地知道,有多少交织的逃难车辙,多少流离失所的北国人民!

  这一幕黯淡的灰黄,包含了多少人的悲声和叹息!黄色的泥沙,使我们看不见远方,黄河的水,激起险恶的浪,古旧的渡船,载着我们的命运。凤陵渡口,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浑黄的浪头卷着狂暴的野性,扑向古旧的渡船,撼天动地,目之所及皆是灰扑扑的黄,未来何在?希望何在?这万顷浑黄,怎能不让人想到风雨如磐,山河破碎的祖国?沙漠风,已卷去北方生命的绿色,与时日的光辉。

  一片暗淡的灰黄,蒙上一层揭不开的沙雾,千风呼唤,天光暗淡,沙雾弥漫,塞外凝结着千古的阴郁凄苦,死气沉沉,无数中华儿女横戈跃马,奔赴中华民族生息歌哭于斯的北方,在秋风吹散马蹄声的边关,为保卫土地,不曾屈辱过一次。

  艾青的诗色彩斑斓,用浓墨重彩发泄胸中郁气。血红、朱红、金黄、土黄、枯黄、青灰、雪白、铁黑、紫色、堇色、灰色、绯色,银色、古铜色、赭黄、暗绿、蓝色、草黄……正如陆游所说: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够熟视。兼之光与影的交错变幻,艾青的诗如同一卷卷慷慨淋漓又韵味悠长的水彩画。还有那些令人过目不忘的意象,比如朝霞霓彩、银浪白羽,太阳与黎明,血液与火把,故乡的树木池沼,黄土地与黄河、原野鸟雀、号角、桥、白雪……都承载着他对人类、对自然刻骨铭心的心的爱,对民族命运的深挚关怀。从这些流动的画面中还透露出袅袅的哲思,屹立不动的礁石和离开运动死气沉沉的鱼化石,连同那面直率的镜子,都给人无垠启迪。

读书的心得感悟8

  捷克小说家米兰.昆德拉是现代小说大师,他的小说不是以故事傅彩,也不是以情节取胜,他的小说甚至没有主人公。在《追风筝中人》中读到的是心灵史、政治史,在《活着》中读到的是生命史,但在《不朽》中读到的是哲学——生命的哲学。

  “上帝在创造了世界以后,便把它留给被他遗弃的人,听凭他们处置。”自从尼采宣告“上帝死了!”人便成了茫茫尘世里弃儿,技术与政治对人不断进行分割,精神的无根性、信仰的模糊性、生命的不可知性成了现代人的精神困境。两次世界大战毁灭了上帝和人类家园,人变得无所适从,伴随着历史的丧失,身份感的认同成了人寻求自我的潜在追求,像阿涅丝一样没有祖国没有信仰的人如何确认自己是那个独一无二的人?寻找自己从脸开始,看脸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信仰与传统文化的终结。即使婚姻幸福平静,像阿涅丝一样的人仍然感觉不到幸福,“夫妻共用的床:婚姻的祭坛。”阿涅丝是千千万现代人中的任何一个,作者设想她在潜意识里一直寻找生命的终极意义——也就是不朽。爱情、婚姻、性、友情……这些与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并不能让人实现不朽,一种行为结束后,人仍然找不着北。

捷克小说《不朽》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jpg

【读书的心得感悟】相关文章:

读书的心得及感悟11-03

读书心得感悟11-03

读书心得及感悟04-21

读书感悟心得12-13

《感悟父爱》读书心得05-19

《围城》读书感悟心得11-09

读书心得感悟【热】11-14

读书心得感悟通用03-23

红与黑读书心得感悟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