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云、莫泊桑拜师、一次特殊的实验、金蝉脱壳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7-4-26编辑:互联网

   第二单元备课

教学内容

本单元共四篇课文,有描写夕阳西下时,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变化的《火烧云》;有叙述莫泊桑因为肯吃苦,勤练习,为自己铺就了一条成功的金光大道,实践证明了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的《莫泊桑拜师》;有记述了一位科学家以生命为代价,完成了一次特殊的实验,他对科学事业的热爱震撼着人们的心灵的《一次特殊的实验》;还有介绍了亲身目睹金蝉脱壳的奇妙现象的《金蝉脱壳》。最后安排一个“积累与运用”。

目的要求

1、学会本单元出现的生字新词,并注意优美词句的积累。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指定的课文和段落。

3、学习仔细观察运用丰富的想象描写景物变化的写作方法,学习作者在观察中善于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大胆想象,培养学生展开丰富想象能力。

4、了解福楼拜对莫泊桑的三次指点,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刻苦的精神。

5、了解一次以生命为代价的特殊实验,体会科学家为科学事业勇敢献身的精神。

6、能按照一定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全面把握课文。

7、通过了解成语故事,学习和掌握成语,理解其意义和用法。

8、能根据自己的感受写作文,写出真情实感。

重难点及突破

1、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和朗读训练,使学生了解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学习作者的观察、写作方法和特色,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刻苦的精神。

3、了解一次以生命为代价的特殊实验,体会科学家为科学事业勇敢献身精神。

4、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5、强调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能力,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副词和成语,习作练习中要表达真情,讨论中要真情流露,思考深入而全面。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  搜集一些科学家的事迹。

3、  搜集一些有关莫泊桑、福楼拜、蝉的资料等。

课时安排

13--15课时

5  火烧云

教学要求:

  1、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及丰富的想象力和仔细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2、能抓住课文中表现叙述顺序的句子了解叙述顺序。了解课文是按火烧云的“出现--变化--消失”的顺序叙述的。并懂得课文以“变”为主线,突出火烧云变化“多”与“快”两个特点。

  3、学会9个生字;会用“必须”一词造句;会照样子写“ABB”形式和用某种事物命名的表示色彩的词。

  4、体会排比句在课文中的作用。

  5、背诵课文第4--7节。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的。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简介作者。

  自然界里有许多奇丽的景象,引动了无数的作家、诗人去描绘它们,赞美它们。今天我们学习的《火烧云》是已故的优秀女作家萧红的作品。

  简单介绍萧红。  

二、读课题,自学课文。

  1.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

  2.按“上来了、变化极多、下去了”给课文分段。

  板书:上来了(1-2)

  变化极多(3-6)

  下去了(7)

  三、指名按段读文,并请同学思考问题。

  1.人们为什么将一种云称为“火烧云”?课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题意?

  (第一段第2节)

  出示: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2.自由反复朗读这句话,从词入手,请你谈谈你读懂了什么?(同桌讨论)

  ①从这句话看出火烧云有什么特点?(红)

  ②“烧”的意思和作用?

  (“烧”字写出了火烧云的颜色、速度(动态)、范围以及“火烧云”名字的由来。)

  ③除了“烧”字写出了火烧云的特点,这句话中还有哪些词也表现了火烧云的红?(红彤彤、一直、烧、好像……着了火)

  3.边朗读边体会这些词的作用。

  四、导学第一段。

  1.个别朗读第一节、思考:红红的火烧云的形成需要怎样的条件?你从哪里看出来?(傍晚--晚饭过后;夏季--乘凉)

  2.引读: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大白狗变成--,红公鸡变成--,黑母鸡变成--,小白猪变成了--,老爷爷的胡子变成--。

  (1)它们的颜色为什么都变了?

  (2)出示:“紫檀色”

  注意“檀”的右下字形。

  (3)为什么黑母鸡变成了“紫檀色”?

  (黑+红=紫,紫檀木就是那样的颜色,看彩图左上角。)

  (4)读一读,比一比,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霞光照得动物的颜色都变了。

  大白狗变成红的了。

  红公鸡变成金的了。

  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

  (突出了地面上的景物在霞光映照下颜色变化的奇妙。)

  3.人们对火烧云的出现是什么态度?(“笑盈盈”)

  4.请你带着笑意朗读第一段。

  五、小结。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细读课文,品读欣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分了段,并且学习了第一段,今天我们以自学为主,来学习第二段。

  这篇课文的叙述是以“变”为主线的,描写了火烧云变化的“多”和“快”两个特点。

  二、自学第二段。

  (一)出示自学提示:

  1.小组朗读第二段,找到分别描写颜色和形状变化的小节;

  2.小组讨论,完成课后题2;

  3.独立完成:把颜色归类,每一类再另外写几种

  (二)大组交流:

  1.指名小组朗读描写颜色的小节,填空并归类:(出示课后题1/②)

  颜色变化(多):红彤彤金灿灿……

  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变化(快):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2.四个“一会儿”构成了排比句式,齐读,体会作用。

  师提示:除了表示变化快外,还表示了什么?

  (突出了颜色变化之多,之快。)

  讨论:一般情况下,“一会儿”表示时间短,为什么在这里能表现出“变化多”呢?

  3.师生配合朗读。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

  4.指名小组朗读描写形状的小节,填空。

  出示:形状:变化(多):马狗狮子

  变化(快):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忽然接着一转眼

  5.自由朗读4-6节,体会马、狗、狮子的变化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清晰(逼真)--模糊(不见了)

  6.小组分配朗读,两人读描写形状“清晰”的句子,两人读描写形状“模糊直至不见了”的句子,并圈出描写“清晰”和“模糊”的词语。

  7.指名小组朗读,交流划到的词。交流一节,集体读一节。

  10.小结:可见火烧云的变化极多。集体朗读4-6节。

  11.试着背诵4-6节。自背,个别背,集体背。

  七、学习最后一段。

  1.指名朗读。

  2.理解词语:恍恍惚惚(由于事物变化快而看不真切、看不清楚。)

  文章中哪句话可解释“恍恍惚惚”,齐读。这句话也说明了火烧云变化多。

  补充板书:又像这个,又像那个。

  师引读: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可是--

  最后一句也说明了火烧云变化快。

  3.背诵这段。

  八、总结并朗读全文。

  火烧云下去了,将迎来一个晴朗的夜晚。大自然就是这样,此起彼落,彼落此起。无限循环,变化万千。不但诗人、作家热爱它,我们每个人都热爱它。

  九、作业

  1.火烧云是怎么形成的?

  2.背诵4-7节

板书设计:

              变化(多):红彤彤 金灿灿……

                    半紫半黄 半灰半白 百合色……

                颜色  葡萄灰 梨黄 茄子紫……

        火烧云     变化(快):一会儿 一会儿 一会儿 一会儿

              变化(多):马 狗 狮子(又像这个,又像那个) 

                 形状

              变化(快):一会儿 过了两三秒钟 忽然 接着 一转眼

6  莫泊桑拜师

教学要求:

   1、会写本课生字,理解相关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福楼拜是如何指导莫泊桑的,明白仔细观察、刻苦练笔、不断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3、能感受到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学重点:让学生探究莫泊桑是怎样用功的,从中领悟观察、写作的方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世界上什么家最难培养?

   2、揭示课题,简介莫泊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生字:桑    截    殊    饰    陋    吆    烙    貌    揣

词语:酷爱  直截了当  一无所获  富丽堂皇  烈日炎炎  全神贯注  揣摩

   2、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3、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引导分段。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思考:莫泊桑为什么要拜师?

   2、哪些词语写出了莫泊桑热爱写作?(用“酷爱”说一句话)

   3、简介福楼拜。

   4、指导朗读。

  四、小结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查找并开始阅读莫泊桑的作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齐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1、范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交流第一次求教的情况

    ①默读课文,找出老师最关键的一句话。

    ②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③朗读这一句。

    ④指导分角色朗读。

   3、交流第二次求教的情况

    ①自读课文,找出老师最关键的一句话。

    ②这次老师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③莫泊桑又是什么样的心情?

    ④指导朗读福楼拜的话。(用“滔滔不绝”说一句话)

    ⑤指导分角色朗读。

   4、交流第三次求教的情况

    ①自读课文,找出老师最关键的一句话。

    ②这次老师是又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③这些话说明福楼拜是个什么样的人?

    ④莫泊桑有什么样的反应?说明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⑤指导分角色朗读。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思考:莫泊桑是怎样做的?

   2、指导朗读,体会莫泊桑的勤奋好学。

  四、同桌分角色朗练读课文

  五、述说感受

    你领悟到了什么?

  六、作业

     整理自己的感受。

7  一次特殊的实验

教学目标

   1弊灾魇蹲郑并能正确书写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白发苍苍”、“燥热”等词语的意思。

   2蹦苷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养成用心品读的阅读习惯。

   3崩斫饪挝哪谌荩对卡尔施密特对科学事业无比热爱的精神产生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

    感受卡尔施密特对科学事业崇高的爱。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碧富耙入:

同学们,在科学的大道上没有平坦的道路。无数科学家为科学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让我们共同去感受“一次特殊的实验”吧!读课文题目,理解“特殊”。问:这次实验有什么特殊意义呢?我们自己读书弄明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弊远量挝模勾画出生字词语,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初步自学生字、新词。

   生字:

    博(搏)    锁    惧(俱)    较    拼    障    绷    肌    燥(澡、噪、躁)  嗓(桑)

词语:

    恐惧  殷红  疼痛难忍  故障  顽强  详尽  软弱无力  不紧不慢  燥热

3毙∽槟诮涣骰惚ㄗ匝收获。

   4备餍∽橥萍鲆晃煌学进行自学情况汇总,再选几个在全班交流。

   5蓖桌互读课文,检查是否把课文读通。

   6倍量挝模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作业

1、读熟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细读课文,自主感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细读课文,感悟精神

   1倍亮丝挝模我们的心时时被感动着,再读课文,找出最让你感动的语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用心读读,体会体会,想想为什么让你特别感动。

   2痹谛∽槟诮涣鳌T谛∽槌さ陌才畔乱来卫识磷约鹤钍芨卸的句子,说出自己的体会,互相补充或提问。

   3比班交流:朗读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说出自己的体会,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感悟重点句,引导入情入境地朗读。通过读,体会科学家的顽强品格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从而产生对科学家的崇敬之情。

   “……施密特先生一点儿也不怕,他仔细观察蛇的外形、特点”,“施密特拼尽全力把蛇捉住,重新放进笼子里,锁好”,从这些句子中体会科学家面对凶恶的毒蛇不畏惧的胆量。

   “我应该把这次特殊的实验记录下来”,从这句中体会科学家在自己被毒蛇咬伤又无人救援、生命危急时,想到的仍是科学事业的崇高精神!

  从“详尽”、“认真”、“仔细”、“像往常一样”等体会科学家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从“汗水淌着”、“肌肉抽动”、“感到燥热”、“耳朵里发出噪音”、“伤口、鼻子和嘴开始淌血”等感受科学家经受着剧烈疼痛还坚持作科学记录的顽强意志。“时间啊,你慢些走……不!时间你快些走……”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作者对科学家敬业精神的敬仰,对科学家遭受痛苦折磨的心痛。

   4彼狄凰嫡獯问笛樘厥庠谀睦铩4耸贝丝蹋你想对这位科学家说点什么,请你在练习本上写下来,再交流。

  三、拓展延伸,学习品格

    古今中外,还有许多科学家为了科学事业的发展,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包括最宝贵的生命。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科学家的故事。

板书设计

         一次特殊的实验  详尽 认真 仔细 像往常 珍贵的记录

                  抽动 燥热 耳鸣 淌血  英勇献身

8﹡  金蝉脱壳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金蝉脱壳。齐读课题。

   2.设问:听说过“金蝉脱壳”这个成语吗?说说你的理解。

   3.讲故事:三十六计“金蝉脱壳”。

  二、初读课文

   1.读课文,思考:课文中“金蝉脱壳”主要讲什么?

   2.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①出示生字词。②指名逐自然段朗读。

   3.默读课文。

     第一部分(1-2)写叔叔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第二部分(3-6)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

     第三部分(7)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

   2.出示:“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齐读。

   3.哪件事“神奇有趣”?

   4.出示:“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

    ①指名朗读。

    ②说说你的理解。

   5.齐读第1-2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第3-6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脱壳前(3)→脱壳中(4)→脱壳后(5)

   2.出示:“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哪种情景最神奇动人”?先将有关的语句圈画出来读一读,再与同学们交流一下阅读感受。

    小组学习。

   3.全班交流。

    ⑴ “突然,我发现了一只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停在那里不动了。”

     这是金蝉脱壳前的样子与第一段中“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相比较。

    ⑵ 按背→头→脚→尾的顺序,边读边想象金蝉脱壳的过程,说说阅读的感受。

     抓住关键词语“抽搐”、“裂开”、“极淡的绿色”、“深绿色”、“慢慢地活动”、“抖动”、“伸着”、“仰”、“扑”、“抓”、“抽”等来体会。

    ⑶ 金蝉脱壳后又有哪些变化?最让你惊奇的是什么?

     (翅膀“只有一点点”-“很快盖住身子”,颜色“每颤动一次”,就“由浅而深地变化一次”。)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三、学习第三部分

   1.默读这一部分,想想“我再一次仔细地看着蝉儿”,看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

   3.总结全文:

     你看,作者对蝉的观察是多么的细致入微呀。

     学习本文,对于我们写作有什么启发?

  四、布置作业

    小练笔:观察一种小动物,并写下来。

板书设计:

                       脱壳前

               金蝉脱壳     脱壳中

                       脱壳后

积累与运用(二)

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表示时间的这类词语,把握其间差别。

2. 积累成语,感受成语的趣味性。

3. 阅读成语故事,培养积累、运用成语的好习惯。

4. 能清楚明白的讲述做客的文明和待客的热情,能热情、大方地与别人交往;在与别人交往;在与人交流中,养成耐心倾听、文明建议的习惯。

5. 通过阅读文章,进一步培养阅读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中要强调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能力,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副词和成语。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温故知新、语海拾贝、点击成语

教学过程:

一、 温故知新

1、教师让学生读课本上的两个成语,体会加点词的用法。

2、学生自由读句子,读中感悟带点词语的意思,发现共同点和不同点。(共同点:都是表示很快的意思;不同点:“顷刻间”表示很短的意思。“立刻”表示紧接着某个时间。)

3、扩展练习,写出类似的一些词语。(马上、以后儿、转瞬间、一刹那。)

二、 语海拾贝

1读成语,不懂的通过查《成语词典》了解意思。

2每一列成语有什么共同点呢?

3你还能补充这样的成语吗?

三、点击成语

1自由练读,读通顺,想想写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2把读懂的内容与同学交流,或提出自己的疑惑。

3交流阅读体会,说说成语的意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自主阅读园地

教学过程:

一、 口语交际

1谈话激趣:同学门,在生活中,我们常到别人家做客,家里也常有人来做客,我们每一个孩子既当过主人又当过客人,待客与做客一定有很多的感受和体会。

2出示“口语交际”的内容要求,明确练说内容。

(1) 自读“口语交际”内容要求。

(2) 请一位同学把课前准备的“待客与做客”在全班表演一下。大家当评委。

(3) 小组分角色交流。

(4) 小组自评:对你接待的客人满意吗?评一评。

(5) 全班各小组轮流表演,全班交流。

(6) 评选出优秀“主人”和优秀“客人”,并颁发“金话筒”奖。

(7) 师小结:通过今天的交际活动,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和体会?

二、自主阅读园地

1自主读短文,读准音,读通句子。

2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3交流汇报,教师引导。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