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象》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7-3-11编辑:互联网
课例分析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
1、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 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达到深层次整合。
3、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理论依据:
1、“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教学中要将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创新“称象”办法、打写设计等均基于此理念。
2、在主客观相统一的新型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尝试“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学习活动等的设计使学生处于一种自主开放的学习环境中,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适应学生的不同需求,还能在适当的时候得到教师或伙伴的指导。本课资源、教学过程的设计等力求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3、学生发展性评价理论,促进学生潜能和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如教师和学生口头激励点评、利用平台互动评价等。
二、教学背景分析
学生情况分析
以下分析是根据教师对学生平时的了解和学生日常的学习表现而做出的。
1、学生能根据课文内容结合生活积累归纳语言,有一定的表达能力,发言积极主动。
2、学生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提出一些不懂的问题,并在小组活动时进行交流。
3、学生能借助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在阅读材料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章进行浏览,大部分学生在8-10分钟能够阅读完成8篇拓展阅读材料,有一定的阅读速度,并能够进行简单复述。
4、学生能够熟练利用论坛进行交流和汇报。
5、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自己想办法解决一些问题,并有一定的打写速度,能够通过打写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内心感受。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各种资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利用观看演示、小组讨论、打写表达等方法,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感悟理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在网络上大量阅读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写作表达,促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习资源、设施环境、技术准备
1、教室环境:教师及学生每人一机的网络教室;
2、平台与系统:跨越式教学资源平台;苏亚星多媒体教室控制系统;多媒体整体系统设备;
3、课程资源:根据课堂学习所需制作的网络型资源,包括小喇叭、识字通、资料城、小作家、网络链接五部分;教学演示文稿;演示称象过程的应用程序。
前期教学情况
本课需要两课时,第一课时学生掌握课本中生字及新词,通过资源中识字通和资料城第一课时的阅读,使学生巩固对生字的认识、理解、使用,在增加学生阅读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识字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曹冲称象的办法;学习资源中课文背景资料的阅读使学生简单了解人物曹操和曹冲;学生对称象方法有初步的了解,但还不够深入。本课时教学设计为第二课时。
三、教学目标设计
1、 知识技能:
(1)、能够结合句子理解“直”和“才”的意思。
(2)、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步骤。(重点、难点)
2、 知识技能、过程方法:
(1)、学习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重点)
(2)、通过学习了解曹冲善于从别人的讲话中受到启发,想出好办法。(难点)
(3)、通过网络资源的扩展阅读使学生了解更多善于观察,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的故事,从中受到启发。(重点)
(4)、通过为学生在资源平台留言板上创设情景进行打写,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难点)
(5)、通过学生熟练利用论坛进行反馈,增强了互动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道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2)、通过资源平台拓展阅读,开拓学生眼界,使学生深入理解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3)、通过小组协作学习,培养学生注意倾听的习惯和乐于与人沟通的意识。
4、教学内容安排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曹冲是个聪明、善于动脑的孩子;
进行符合学科特点,与教学目标相关的拓展资源的阅读,扩大学生认知范围;
在资源平台留言板上创设情景进行打写,既是对课文主旨的升华,又将所学转化为自我认知体验。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本课时为第二课时)
第一阶段: 导入-看图揭题
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一位动物朋友,(ppt出示图片)谁来说一说这头大象什么样?这就是我们班的安佳媛同学,你们看,她和大象在一起,怎么样?
【目的:通过出示大象以及学生和大象的对比图片,使学生感知大象的高大,解决课文第二自然段的知识内容。】
第二阶段:整体感知,初步了解曹冲的聪明
要想称这样一头大象在1800多年前的古代可太难了。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五课“称象”,边读边思考,课文中谁想出好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追问:你是从哪个词语知道的? 课文中为什么用“果然”一词?
【目的:整体感知课文,初步体会曹冲的聪明,通过追问,解决第五自然段内容,使学生感受到称象的成功。】
第三阶段:抓住重点词句,品味语言,进一步感悟曹冲的聪明才智
(一) 学习第四自然段
曹冲想的好办法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应该读第几自然段?
1、自主学习,出示自学提示:默读第四自然段,曹冲是怎样一步步称出大象的重量的,标出步骤,不懂的地方做标记,看看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小组交流,共同在论坛上发表讨论出的称象步骤,解决不懂的问题。
【目的:转变学生角色,学生自主的学习,主动去思考、建构,敢于提问质疑,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大范围深层次的讨论。而利用论坛进行小组间交流和汇报,提高了交流的效率。淡化了教师的预设与讲授】
3、全班交流,反馈,教师相机点拨,板书
赶象上船 观察画线 赶象上岸 装石上船 到线称石
4、演示称象过程,师生共同叙述称象步骤。(演示应用程序)
【目的:通过演示解决难点,使学生更清晰地了解称象的过程。教学媒体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
5、指导朗读:练读-指名读----评读
曹冲就这样一步步称出了象的重量,那时的曹冲才七岁,“才”可以换成什么词?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爱动脑
曹冲这么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那我们该怎样读呢?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练读---指名读----评读
【目的:学生不仅读出自己的感受,而且通过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更深入理解文章。】
(二) 学习第三自然段
1、同学们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这段写了什么?
“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大臣们有的说这个,有的说那个,可以用一个什么词?(众说纷纭、各抒己见、七嘴八舌......)
【目的:拓展学生的词语积累,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2、但曹操听了-----直摇头。
比较: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直:一个劲儿地,连续不断。多一个“直”程度不一样,语意更重了。
3、曹操为什么直摇头?为什么不赞成大臣的办法?
4、既然大臣的方法不可行,而曹冲称出了象的重量,重点介绍曹冲称象不就行了吗,把这段文字去掉行不行?为什么?小组讨论。
a曹冲的方法与大臣的办法有什么联系---促使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文章,教师点明“以石代象 以船代秤”;
b通过官员和曹冲的对比,凸显出曹冲的聪明。
【目的:通过是否去掉第三自然段的思考,突破文章的难点,渗透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文章和对比思考问题的学习方法。重视篇章的把握,强调了语言的整体感知、整体语境的理解。】
第四阶段:拓展思维
七岁的曹冲就想出这样的好办法,你们比他还大呢,有没有称象的好办法?
【目的:高层次创新思维的培养,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第五阶段:利用资源进行拓展阅读
你喜欢这样的故事吗?资料城里还有很多,让我们快去看看!反馈:你读到了什么故事?这些故事的主人公都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共同特点?
【目的:大量的开放性学习资源,适应不同需求的学生,此时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信息加工与情感体验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通过资源使学生阅读到更多的相关主题的文章,能深入感知遇到问题动脑筋想办法解决,从而深化课文主题。】
第六阶段:平台留言板发表留言
这么多人都能够利用聪明才智想办法解决问题?你们可以动脑筋帮助小明解决个难题吗?
“有一天,小明独自在家,他想:妈妈很辛苦,我来打扫屋子吧。想到这里,就干了起来,一会儿擦擦这里,一会儿扫扫那里,忙得不亦乐乎。哎呀,只要把垃圾倒掉就可以大功告成了,小明欢呼着跑出去倒垃圾,突然,一阵风吹来,只听“咣”的一声响,门被撞上了,小明被关在了门外……”
打写后反馈交流,学生利用平台评价系统相互点评。
【目的:通过打写使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内心感受,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而对他人作品的欣赏评价,对自己、对他人都是反思促进的过程。】
第七阶段:总结下课
曹冲认真听别人议论,从中受到启发,用船代替秤,用石头代替大象;最主要的是他平时就注意观察事物,善于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同学们也像曹冲那样动脑筋,解决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问题你们一定能够很好地解决。
板书设计
赶象上船
观察画线
5 称 象 赶象上岸 爱动脑
装石上船
到线称石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学习目标达成
(1)、学生能够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通过画批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2)、在小组活动中,能倾听、协作、分享。能对别人的发言给与客观评价。
(3)、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表现积极。
2、教学效果分析
(1)、在教学中,以篇章的整体理解感知为主,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学习,这样学的精炼,时间短效率高。可以为扩展阅读和打写腾出时间。本课重点学习了课文的四自然段和三自然段,通过学习,教给了学生一些学习的方法,又使学生较深入的理解了课文内容,通过学习方法的渗透,使学习达到意义建构的要求。
(2)、信息技术的强大支持,使学生在大量阅读后,有可能很好地进行学习后的交流,在留言板上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让更多的人读到自己的想法。本课时,设计了学生动脑解决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实现深层次的思考。发表留言后,同学之间可以利用平台进行互相评价和欣赏,又让很多孩子对文章作了更好的修改,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