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师情感在课堂中的运用(网友来稿)

发布时间:2017-11-22编辑:互联网

  甘肃省临泽县城关小学 张顺云

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事实上,不仅是追求真理的认识活动,任何一种活动要持续下去,达到目标,都需要有强烈而深厚的情感作为动力。学校情境中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下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这是人类一种特殊形式的认识活动,这样复杂而艰巨的人类智力劳动更需要情感作为支撑。尤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的教师积极的情感投入,既是一种客观要求又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那么,教师在课堂上该怎样运用自己的情感呢?下面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创设最佳教学情境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积极定势,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因此,最佳教学情境的建立,是十分必要的。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包括教室、教学设备、仪器和挂图等,更重要的是情感因素、心理环境。其表现为教师愿意教、善于教,学生喜欢学、勤于学。所以,当教师进入课堂后,必须要有饱满的热情、最佳的心境和高昂的教学激情,以此感染学生,从而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学过程不但是信息交流的过程,同时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既有认识成分也有情感成分。所以,一个好的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千方百计地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他们一上课就进入“角色”,投入到良好的教学情境中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有新鲜感,时时处于学习的最佳情绪状态。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沟通,使教与学升华为愉悦的情感交流。

二、寓情于文

小学语文教材入选的课文,都是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的佳作名篇。这些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熏陶作用,对于小学生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的感染教育,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试想,教师如果象医生解剖尸体一样把文章分解开来交给学生,死板板地按固定程序上课,干巴巴地照搬教学参考书,怎么能引起学生兴趣,收到感人的效果呢?相反如果能像文章作者一样“发诸真情,出于自然”,既能进入文章的思想境界,又能时刻想着学生,用“心”去教,用“情”去导,学生怎么会无动于衷呢?诗人臧克家说过:“一文未成,多次痛哭,要写出感人的文章,自己一定要先感动过。”许多感人至深的文章往往是作家用真情实感写成的。同样,要把一篇感人的文章教得让学生感动,教师也一定要“先感动过”,要“进入角色”。这样,教师备课时,首先应该查清作者的写作背景,明确作者的创作意图,尽量设身处地地体验作者的创作冲动,从字里行间品味作者的喜怒哀乐,与作者同喜同忧同乐同悲。除此之外,还必须像演员读角本那样,先要找到角色的感觉并当好学生的“导演”,引导他们进入教学情境。

三、寓情于声

教师的情感是通过语言,借助声音来表达的。要使教师的情感准确而又完整地表达出来,还须寓情于声。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它是由不同的思想感情引起的,也是按照思维规律进行的。“说话的声音”通常被人称作“副语言”,它包括音量、音质、速度、节奏、语调等。副语言不仅能辅助语言沟通,同时在表达情感方面,它的意义甚至超过语言本身。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不同于生活语言,它是在生活语言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艺术加工,有计划有安排的语言。在发声方面不仅要求字音准确,能把每个字音清楚地送到学生的耳朵里,还要求声音优美动人,音量运用适当,该响亮时响亮,该柔和时柔和,该高的高、该低的低,语速也要根据内容需要进行不同处理。一般用于表达急切、震怒、兴奋、激昂等情绪时可快,用于表达沉郁、沮丧、悲哀等情感时应慢,一般叙述时可慢,涉及阐述时可快。并且通过音量的高低变化,语速的快慢交替,表达出语言特定的节奏感来。就声调而言,必须抑扬顿挫,因为不同的声调总是与特定的思想感情相对应的。只有这样,教师的情感才能被真实地表达出来,也就是说利用声音将教师的思想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从而对学生产生感染作用。

四、寓情于态

讲课,作为一门艺术,除了有声语言表达外,还有其它寓于表演性的非语言的特殊形式--手势、动作、表情等。这就是态势语言,它将直接或间接地对讲课效果以不同的影响。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不同的手势,不同的动作,不同的表情,皆可以表示不同的思想情感和文化修养等。小语第八册第十课对“穆老师眼睛”的描写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在不同的场合,穆老师的眼睛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或鼓励,或赞许,或关心,或高兴,可见,作为一种非语言沟通的方式,态势语言是有着积极意义的,它能辅助有声语言更准确、更有效地表情达意,它也能使学生形成一种动态的印象,从而引起注意,减少由于单调而带来的疲倦。巴甫洛夫在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中指出:人脑接受刺激而引起的兴奋点如果经常转移,主体在一定时间内就不感到疲乏,而静止的形象则容易产生抑制。所以,移动步伐,变换形体和手势等可使学生维持一定的兴奋度。但是态势语言的运用,一是要防止矫揉造作,二是要防止夸张过分,流于油滑。态势语言必须与有声语言紧密配合。常常表现为势在必行,声到“势”到,如高屋建瓴一挥而就,使二者浑然一体,互为表里,形成洒脱奔放的语言气势,收到心领神会的语言效果。

总之,从课堂来看,师生间的交流,不是单纯的知识交流,因为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与人之间的任何交流都有三种动势:信息沟通、情感沟通和调节功能。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传递着一定的情感。因此,研究教师情感在课堂中的运用是完全必要的,它将使师生间形成良好的情感沟通,使教学取得理想的效果。

作者邮箱: zhangshunyu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