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声、像并茂,学生轻松掌握新知(网友来稿)

发布时间:2017-2-12编辑:互联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不断普及和应用,计算机已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计算机已逐步走进了千家万户,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走进了课堂教学之中。下面,本人就谈谈将计算机应用于语文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 演示导入,使学生兴趣盎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显然,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已不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能否在课堂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已成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而计算机这一教学手段具有生动性、趣味性、变化性的特点,它可以把学生看不见、摸不着、想不到的这些事物变得栩栩如生、形象生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我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先播放《西沙群岛的美丽风光》的光盘片段,再配以优美的音乐、动感强的画面,学生仿佛来到了富饶的西沙群岛,顿时兴趣盎然,学习的积极性高涨。

二、 恰当展示,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

《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感情丰富、文质兼美的文章。但由于学生对教材内容缺乏情感体验,使得本课情感目标较难得到落实。因此,我在教学中紧紧抓住一个“情”字,运用多媒体展示“长安街头百万群众翘首盼灵车、送总理”的场景,学生们情不自禁地进入了课文中所特设的意境,有的学生甚至泪流满面,泣不成声,从而把学生、教师、作者的心融为一体,使学生情感得到了升华。

三、 化静为动,突破教学的难点,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往往通过借助计算机等手段而深刻化、全面直观化、具体化、简单化,使学生身临其境,起到“百闻不如一见”的效果。如:教学《曹冲称象》时,学生对于“曹冲称象的方法”很不容易理解,我在教学中一方面找到玩具大象、水槽等物品,上课时让学生按照曹冲的办法去实验,以此来理解课文内容;另一方面,我运用计算机将曹冲设计的称象过程做成flash动画,形象直观地展现在了学生的面前,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四、 循环播放,因人施教,照顾学生个体差异。

运用计算机,可以避免传统教学中所造成的好的学生“不解渴”,差的学生“喝不掉”,学习进度上高才生被压制,低才生赶不上的不足,使智力不同的学生都能根据各自的情况得到调节,有效把握。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的重放、暂停、停止等功能,既可以给后进生补课,让他们多学几遍;又可以使学习好的学生多学几遍,学深一些。如教学一年级的生字时,我们就可以播放flash动画(生字课件)来学习生字,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先集体学习几遍,然后根据学生掌握情况,把还没有掌握的学生找出来,再让学生跟着计算机学习几遍,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新知识,从而使个别教学与集体教学结合在一起,因人施教,照顾了个体差异。

五、 巧设计游戏,巩固新知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使学生把学得内容有效地掌握,把新学的内容设计成适合于小学生心理特征的游戏,如“射击游戏”、“智慧乐园”、“夺红旗”、“游戏迷宫”、“游动物园”……这些游戏既有适合于单个练习的,又有适合于全体练习的。总之,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轻松完成练习,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恰当、合理地运用计算机,使计算机能非常自然地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实现语文基础知识与社会信息的结合、教师传授与学生发现的结合,实现教育思想与手段的完全现代化。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