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教案(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7-5-8编辑:互联网

  广西柳江县木罗小学 吴华芳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感受大兴安岭景物的美。认识大兴安岭在祖国建设中的作用。

2、 引导学生欣赏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质朴而优美的语言。

3、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1、 感受大兴安岭那种特有的温柔的美。

2、 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有关大兴安岭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1、 展示大兴安岭景色的课件,配乐。

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大兴安岭)

对,同学们都预习过这篇课文了,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或想到什么?

2、 今天,让我们一同学习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笔下的《林海》,看看我们的感受是不是和他的一样呢?

二、 整体感知,体验情感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1) 初读课文后,你知道大兴安岭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受?(亲切、舒服)

(2) 文中几次提到“亲切、舒服”?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的?请在文中标画出来。

学生汇报后教师肯定学生的说法并引入:同学们读书很认真,找得很准确,作者为什么感到亲切、舒服呢?让我们一同去体会吧。

三、 分析体会,感受真情

1、 请一个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

问:在这一自然段中,作者有几种感受?他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改变呢?这种亲切、舒服的感觉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汇报,教师点拔:是啊,大兴安岭的确的作者原来想象的不一样,今天,作者置身于大兴安岭中,对大兴安岭产生了深深的喜爱之情。谁能把作者的感情读出来?

2、 学生自己默读第2--5自然段。并适当作旁注。

(1) 这几个自然段分别描写了什么景物?(岭、林、花)

(2) 通过刚才读课文,大兴安岭的“岭”给你什么感觉?(亲切、舒服)作者用什么方法描写“岭”的?(对比)我们从哪能体会到这种“亲切、舒服”之感呢?

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从字、词、句上去体会。汇报后教师总结:通过学习在我们头脑中已形成了大兴安岭和秦岭这两种景象请大家用简笔画把它们画下来,看看谁画得像。

(3) 展示简笔画。

3、 用刚才学习“岭”的方法,自学“林、花”两部分,看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1) 自读这两部分内容,找找大兴安岭“林”和“花”有什么特点,给你什么感觉?并提出你感兴趣的或不懂的问题,与大家一起讨论。

在学生讨论汇报的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认识、体会比喻、拟人、反问等修辞手法在这里的好处,领会著名作家朴质的语言美。

(2) 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课件,配乐,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2--5自然段。

(3) 教师总结:听了同学们刚才有感情地朗读和刚才精彩的分析,使我也和你们一样与作者一同爱上这美丽的林海,这令人神往的兴安岭,正如大家所说:大兴安岭并不是只有它美丽的外表,它更创造着财富。谁来朗读一下第6--7自然段?

问:当作者看到“岭、林、花”之后又引发了他的联想,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把看到的想到的画下并作旁注)

指名让学生读出看到的和想到的。

问:这两者有联系吗?谁能说一说。

学生说教师引读:所以,兴安岭越看越可爱,因为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谁来说说“它的美丽与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是什么意思?它与“兴国安邦”有什么联系?

学生自由交流讨论。

(4) 总结:作者参观了大兴安岭,不仅领略了它美丽的景物,还体会到它与人的关系多么密切。它不仅让人感到亲切、舒服,还保障了人民的生活和和支援了国家的建设。因此,人们把兴安岭与国家的兴盛安定联系在一起,这就更让人感到亲切、舒服了。

四、 小结全文,升华感情

1、 整篇课文作者围绕着“亲切、舒服”这条主线展开的,课文三次提到了这种感受,分别是由什么引发的?(学生联系课文回答)

2、 同学们可以感觉到什么呢?(随着作者对大兴安岭了解的深入,作者这种亲切、舒服之感逐渐加深,最后与国家联系在一起。)

3、 大家一定很喜欢这篇课文吧?那么就请你选自己喜欢的部分试着背诵一下吧。

2005年8月12日

作者邮箱: shyu6136@163.com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