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思维共同生长(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7-10-8编辑:互联网
语言与思维共同生长
---------一年级下册《乌鸦喝水》教学活动设计
深圳市南山区向南小学 袁茵
【教学内容】
《乌鸦喝水》是人教版语文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讲的是一只口渴的小乌鸦通过动脑筋、想办法,终于喝了水的故事。课文旨在引导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要积极开动脑筋,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孩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针对这一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利用课文和扩展阅读资源让孩子在说话练习和创新思维的交替活动中学习、发展,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同步的发展,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
【设计理念】
培养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但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没有完善、清晰的思维活动,不可能有条理、清楚的语言表达。相反,如果不能将思维以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再有创造性的思维别人也无从得知。在教学中,我尝试将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升华语言表达能力;让思维在语言的优化下,更独特、更流畅、更有创新性,从而实现多维教育目标的整合。
【活动目标】
在教学中,灵活把握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再结合丰富的课外资源,巧妙把握口语训练和思维训练的“生长点”,使两种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促使学生口语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的同步提高。
【活动过程】
一、我讲乌鸦的故事:
课文中有两幅精美的插图,它不但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形象化的语言,是触发学生想象媒介和学习理解课文的依托。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一上课,我就拿出了课文中的两幅彩图,以提问的方式引入:
师:请认真观察彩图。谁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乌鸦喝水》的故事?
(《乌鸦喝水》的故事有许多孩子从小就听过,但这里老师要求让孩子用自己的话来讲,无疑提高了难度,这就要求孩子必须把书本上的语言或别人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才能讲得生动,讲得活泼。这是一个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机会,因为有原始的语言积累和课文插图,又有初读课文做铺垫,孩子们一个个胸有成竹,小手举得像一片小树林。)
生:一天,小乌鸦出去玩,它飞呀飞呀,周围的景色美极了:天是那么蓝,草是那么绿,草地上一朵朵的小花就像美丽的星星一样,在对小乌鸦眨着眼呢。乌鸦开心极了,它想:我一定要多看看美丽的风景,它飞得更高了,更快了。它飞着飞着,觉得有点渴,就四下里看看,想找点儿水喝喝。它看见地上有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水太少了,它喝不到。乌鸦可聪明了,它想起妈妈说过,遇到问题要动脑筋,就一定能战胜困难。它两眼一转就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它找来一些小石子,把小石子一颗颗放到瓶子里,水渐渐升高,小乌鸦就喝到水了,大家看,小乌鸦多聪明呀!
(这么精彩的故事,同学们都忍不住鼓起掌来。)
师:他的故事讲得非常棒,老师相信,你的故事肯定也很棒,快讲给同桌听一听吧。
(孩子的故事里有自己独特的想象,有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改进,语言表达清新流畅,揭示出思维有序、协调的发展轨迹,而且其中创新的火花隐约可见。每个孩子都期望有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孩子同桌互讲,就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孩子们训练的范围,实现了发展的机会均等。)
二、 我帮乌鸦想办法:
孩子们讲完,适时引入课文,让学生在课文中通过朗读来理解掌握课文内容,并借课文中的疑问句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师:是呀,小乌鸦喝不到水,它多难受呀。同学们,谁能开动脑筋,帮小乌鸦想想办法?
生:(自思自议)
生:找一个洼地,把瓶子打破,在水还没有渗下去的时候,赶快喝水,然后再去其他地方找水喝。
生:用翅膀把瓶子举起来,就喝到水了。
生:去找其他的小动物帮忙把水瓶举起来,就能喝到水了。
生:找支长长的吸管,就可以喝到水了。
生:找一块石头,把瓶口的地方打破,瓶口变大了,就可以喝到水了。
生:找一块小石头,装在瓶口的地方,再把瓶子倒过来,用石头把瓶底打破,小乌鸦的头可以伸进去,就可以喝到水了。
生:用小石头装进瓶子,水升高了,就可以喝到水了。
生:把水瓶放倒,水流出来,就可以喝到水了。
……。
(孩子都是天使,他们用自己的爱心体味乌鸦的难受,并用自己的爱心积极地为小乌鸦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看,他们想出了多少种好办法呀,此处,创新的火花闪出满目灿烂。)
三、 认识聪明的小动物:
课文简单直白,学生很容易理解,这样的课文对于已有一定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的学生来说,显然过于简单。所心,为孩子收集了几篇和课文题材相同、内容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让学生自由阅读,更能体现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需求的教学思想。
师:小乌鸦很聪明,它靠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了困难。今天,老师还为大家请来了几只聪明可爱的小动物,大家想不想认识它?那就到我们的“资料城”去认识认识它们吧。读一读它们的故事,想一想,它们做了哪些聪明的事。
生:自读自议。
(丰富的表象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孩子通过扩展阅读,形成了丰富的表象,这样就为他们的想象力插上了有力的翅膀,他们在自主创新的天地里就能飞得更高,更远。)
四、 我帮动物想办法:
孩子们读了老师提供的四篇扩展资源《聪明的公鸡》、《狼医生》、《小兔伯尼》、《狐狸妈妈》、《狐狸和公鸡》和《小兔的故事》之后,对小动物想出的办法有许多自己的见解,据此提出问题,学生一有了理解课文时的思考方法为基础,二有扩展故事为支架,创新思维就有了更广阔的空间。
师:刚才,我们帮小乌鸦想出了许多好办法,现在,你还能帮故事里的小动物想出哪些更好的办法?
生:同桌互议: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头脑内部的创新思维可以通过语言表达而变得更清晰、更流畅,而同桌间的互相学习机会,则更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师:你最喜欢故事里的哪只小动物?你想对它说些什么?把你心里的话写出来。
(让学生和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对话,并让学生把想说的话写出来,如此的迁移,既保证了学生说、写的兴趣,又让学生把思维中的创新的火花记录下来,让它的光芒永远闪亮。)
【资料链接】
为了使学生形成丰富的表象,教师准备了六篇和课文内容相近,题材相同的小短文:
聪(cōnɡ)明的公鸡
公鸡在路上遇(yù)见了狼,狼暗暗高兴,想吃掉公鸡。
狼问:“好朋友,你上哪儿去?”
公鸡说:“看朋友去。”
狼又问:“咱们两个一起走好吗?”
公鸡说:“怎么是两个?后面还有一只狗(ɡǒu)呢!”
狼一听,赶快转(zhuǎn)身逃(táo)走了。
狼医生
驴子在牧(mù)场上吃草,它吃得开心极了!这时,一只狼向它跑来,驴子想逃但来不及了,只好装作(zuò)瘸(qué)了腿,狼问它:“你的脚怎么啦?”
“狼大哥,我的腿(tuǐ)被扎(zhā)伤了。”驴子装着一副可怜相,然后故意抬起一条腿来让狼看。“狼大哥,请先帮我把刺(cì)拔出来,以免吃我的时候,被扎伤了喉(hóu)咙(lonɡ)。”驴子说。
狼信以为真,于是抬起了驴脚,全神贯注地找起刺来。这时,驴子用尽全身的力气 朝(cháo)狼狠(hěn)狠一 蹬(dēnɡ), 踹(chuài)掉了狼的牙齿。“你这恶狼,看你以后还想吃谁。”驴子对着狼又踹了一脚。狼 呻(shēn)吟(yín)着说:“我真活该!我干吗要假扮‘医生’呢?”
小 兔 伯(bó)尼(ní)
有只小兔,名字叫伯尼,长得又聪明又可爱。狠心的狼一心想害死它。
狼让狐狸来帮忙,说:“你去把小兔骗(piàn)来。”
狐狸找到小兔,一本正经地说:“告诉你一个好消息,狼死(sǐ)啦,它再也不会害你了。” 小兔不相信,就走到狼那里,从窗口望去,只见狼躺(tǎnɡ)在床上,眼睛和嘴巴紧闭着,真像死了一样。小兔想了想,故意把头伸(shēn)进窗口,自言自语地说:“狐狸说狼死了,我看它没有死,死狼的嘴巴总是张着的。”狼听见了,马上把嘴张开来。
小兔知道狼在装死,就大声喊道:“牛伯伯,马叔叔,山羊哥哥,松鼠姐姐,大家快来呀!狼死了,我们把它扔到河里去吧!”狼吓得赶快爬起来,飞也似的逃走了。
狐狸妈妈
有一天,一只给孩子 觅(mì) 食的 鹫(jiù) 在途中看见了几只饿的小狐狸正焦急地等待妈妈回来。于是它想:“这几只小东西的肉一定很香 嫩(nèn) 可口,正好抓回去给孩子们吃。”
“妈妈回来啦!”这时,只见狐狸妈妈回来了,嘴里叨着食物。就在这时,鹫冲了下来,抓住了其中一只小狐狸,又飞上了天空。
“啊,我的孩子!”狐狸妈妈马上丢下口中的食物追了出去。鹫飞到了一棵大树上,原来它的 巢(cháo) 就 筑(zhù) 在高高的树叉上。小鹫叽喳地乱叫着说:“我饿了!我饿了!我要吃东西!”于是,鹫就小狐狸放在了巢上。树下,狐狸妈妈因为爬不上树,只好请求道:“把孩子还给我吧,求求您!” 鹫回答说:“但我的孩子也饿了,要救孩子,你自己爬上来吧!” 但是,不管狐狸妈妈多么努力,她根本就爬不上去。“怎么办呢?孩子 要被吃掉了!”忽然, 焦急的狐狸妈妈发现了一堆 篝(ɡōu) 火。“太好啦,孩子终于有救了!” 于是狐狸妈妈飞快地来到篝火旁,叼起一根篝火回到树下,大声对鹫喊道:“你要吃我的孩子, 那我就把树点着,让你的孩子也一齐烧死!” 鹫这下子可真吓坏了,小鹫还不会飞啊!“好!好!我这就把孩子还给你!请你千万不要点火!”
就这样,小狐狸又回到了妈妈温 暖(nuǎn) 的怀抱。
小兔的故事
从前,森林里面,有一只凶恶的狮子,它肚子饿了就捉弱小的动物来吃。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一提起这头狮子都是又恨又怕,可又找不出对付它的办法。
一天,小动物 聚(jù)在一起,把狮子请来,询(xún)问它,如果它们每天给它送一顿(dùn)量足味美的饭菜,是否能够保证不再吞食小动物,狮子傲慢地答应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这一天轮到小兔子给狮子送饭。
可是由于它实在贪玩,当它到达狮子住的地方时,已错过了吃饭的时间。狮子因为久等,饥不可耐,暴(bào)跳如雷。
小兔面对怒(nù)狮,心里很沉着,它知道应该怎样对付它。小兔装出懊(ào)丧(sànɡ)的神气解释说:“今天倒霉,我碰到了一个比您派头还大的狮子,它张牙舞爪抢走了带给您的美味饭菜,还狂(kuánɡ)妄(wànɡ)地说要代替您做森林之王。”
小兔讲完这番(fān)话,狮子变得怒不可遏,它大声吼起来:“带我去找这个招摇撞(zhuànɡ)骗的家伙,非要它尝尝我的厉(lì)害不可!”
于是,小兔把狮子引到一口水井旁边,对它说:“您看看这口井吧,那个家伙一定躲在这里!”狮子听 罢(bà),立刻趴在井口往下看。果然,在水平如镜的井中,有一个像它自己一样的恶狮也在望着它。凶(xiōnɡ)残(cán)而愚(yú)蠢(chǔn)的狮子猛地向井底扑去,以为这下就可以惩(chěnɡ)罚(fá)敌手了。结果呢,自己却被淹(yān)死了。
机智多谋的小兔,就是这样战胜了恶狮。
狐狸和公鸡
一个寒冷的冬天,一只狐狸连着几天没吃到野味了,饿得快要支持不住了。它便悄悄地来到一个村子里, 碰见一只大公鸡蹲在鸡窝上,东张西望。狐狸高兴极了,觉得这次没白冒险(xiǎn)深入村子来 觅(mì)食。它馋(chán)得口水欲(yǜ)滴(dī),真想马上一口把公鸡吃进肚里。但是,怎么能让快到口的肥鸡别跑掉呢?于是狐狸使出它天生的狡(jiǎo)猾(huá)的本领,对公鸡说:“喂,我听你父亲唱过歌,它的嗓子真甜呀!唉,公鸡,你长得很英俊(jùn),但不知你的嗓子怎么样,唱支歌让我听一听,看你是不是也有副和你父亲一样的甜嗓子!”
公鸡被狐狸这样一夸奖,得意洋洋,扑棱(lénɡ)一下翅膀,想表现一下自己,于是放开宏(hónɡ)亮的喉咙,唱了起 来。狐狸一看机会来了,急不可待地向上一 窜(chuàn),咬住了公鸡的脖子,扭(niǔ)头就向林子里跑。一个农民看到狐狸叼着公鸡,便喊叫起来:“抓狐狸,抓住它!它拖走了我们的公鸡!抓住它!抓住它!”一边喊一边追上去。公鸡听到这些话,便对狐狸说:“你听到了,狐狸女士,农民说你什么呢?你对他们说:我抢的是我自己的公鸡,不是你们的!”狐狸认 为这话有道理,可以解脱(tuō)自己的困境(jìnɡ),于是把公鸡放在地上,喊道: “我抢的公鸡是我的,不是你们的!”公鸡一看到自己得救,便一下子飞到跟前一棵树上,对狐狸说:“你撒(sā)谎(huǎng),狐狸女士。我是农民的,不是你的。”
狐狸气得暴(bào)跳如雷,咬牙切(qiè)齿地说:“你是他们的,哼。我在张口说话,要不然的话,公鸡,你是逃脱不了的!”
【案例点评】
这是一个全新的教学案例,体现了教者全新的教学观念。其新如下:
一、 灵活把握教材:
在这节课的课堂上,教材只是学生学习内容的一部分。执教者通过自己匠心独具的设计,创造性使用了教材,使教材不但发挥了较好的范例的作用,而且凭借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进一步地学习了相关的课外资源,使学生的知识实现了“跨越式”的提高。
二、 灵活把握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本节课中,教师多处设疑,通过发展学生有序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带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进一步发展,教学层次由说到写,适合孩子的语言和思维发展规律,体现了教师灵活把握学生的教学能力,而且实现了多维教学目标的有效整合。
三、 灵活把握教学:
课堂中,教师没有按部就班地把课文一层层剥开,让学生一点一滴地去体味,而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住课文,为了更好促使学生理解课文,老师还把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相关扩展资源精心安排在课文的学习之中,让扩展资源更好地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现了教者独到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