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美丽带给大家--《小露珠》教学案例(冀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
发布时间:2017-7-12编辑:互联网
课文通过对小露珠这一自然现象的产生、经历、消失的介绍,向同学们展示了小露珠活泼可爱、充满生机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小露珠的喜爱之情。文章语言优美、生动有趣。翻开课本,细细读来,如一股清新的风扑面而来。我想,教学这篇课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带孩子进入审美的天地!让我们的孩子感知美、感受美、为美感动。因此在上这一课时,我认真学习了高林生老师关于这课的教材解读以及薛法根老师的教学设计,并尝试教学,现摘取几个片段:
【片段一】
1、小动物们看见了小露珠,都来向它问早。怎么问早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
要点:学生自由朗读后,教师组织学生朗读,逐步提高要求。(读正确流利→读得有精神→读出热情→读出赞美的语气→读出问候语气的变化。)特别指导读好“像钻石那么闪亮,像水晶那样透明,像珍珠那么圆润”这三个词组,体会赞美之情。
2、创设对话情境:假设老师是小露珠,现在每个同学都是一种小动物,你们见了我,会怎么向我问早?
要点:教师随机走到学生中间,先主动向学生问早,如:“早哇,勤劳的小青蛙”
“早哇,漂亮的小蝴蝶”“早哇,活泼的小蟋蟀”等,然后启发学生像文中的小动物一样,主动向“小露珠”(教师)问早,从而形成相互主动问早的生活场景。
3、小结:小动物们都喜欢小露珠,因为它________、 、 。
要点: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概述,体会小露珠“闪亮、透明、圆润”三个外形特点,感知小露珠的外表美。
【片段二】
1、花草树木喜欢小露珠不仅仅是因为它外表美,还因为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6节,细细地体会一下。学生默读课文,在充分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交流。然后进行说话练习:花草树木喜欢小露珠,因为它________、 、 。
2、小结:“雨露滋润禾苗壮”, 小露珠默默地滋润美化了花草树木,使所有的植物变得格外精神、更加生机勃勃,但它一点也不张扬,一点都不自夸,使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小露珠内在的品质美。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
3、创设写话情境:既然小露珠使花草树木变得格外精神、更加生机勃勃,花草树木心里肯定都怎么样?(对小露珠表示感谢)如果你就是金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或者是其他任何一种花草树木,你会怎么感谢小露珠呢?请你写一段感谢的话。
要点:提示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句和句式,把为什么感谢写清楚,可结合课文内容,也可想象其他的原因。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读出感谢的语气,师生共同评点。
【反思】
一、还原生命情趣,感知外表美。
如果说作者的创作是意象的建构,那么我们的阅读教学就是对作品意象的解读与重构。这就要求我们借助“体验”,张开想象的翅膀,将一副或浓或淡、或明或暗、或静或动的图画,还原为一种意趣盎然的阅读情境。在教学文章的2到5自然段这一部分时,为了让学生体验小露珠的外表美,运用角色体验教学,创设生活化的言语实践情境,以直观、生动鲜明的角色体验,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这样避免了为读而读的枯燥和乏味,使课堂情景交融,生趣盎然。这一过程中学生因为情感的投入,表现得兴奋不已,不仅使他们全面地理解、把握了知识,也使他们在情趣盎然的情境中感知了小露珠的外表美,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二、理解内容与训练结合,感受品质美。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苏教版小语教材的选文大都文质兼美,在阅读教学中应利用这一特点,落实工具性,同时突出人文性,努力追求二者的水乳交融,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协调发展。
在片段二教学中,在学生阅读理解小露珠使花草树木变得格外精神、更加生机勃勃、俊俏,却一点也不自夸,一点也不张扬,感悟小露珠内在品质美的基础上创设写话情境,让学生运用课文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真正提高了语言表现力。这样安排教学,既使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又使学生理解得到深化,达到了学习语言和熏陶情感的同步和统一。
三、经历感悟过程,体悟精神美。
阅读教学中常常有这样的现象:教师提问一个紧接着一个,学生活动充分,课堂气氛热烈,但是,如果学生没有认真细致地阅读,不假思索地抢答,望文生义地臆断,这就不是以文为本,当然也不是感悟。有些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由于没有良好的阅读方法和习惯,没有认真细致地阅读感受,囫囵吞枣,望文生义,这也不是感悟。感悟,必须从感受中领悟。没有学生自己阅读感受的过程,而借助其他任何途径使学生领悟,都不是阅读教学所必需的感悟。
《课程标准》提出了阅读教学的“三维目标”,应该说,阅读是学生感悟课文的基本方式,阅读教学必须保证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来感悟课文。学生的主体作用应是体现在对课文感悟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