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华山》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
发布时间:2017-9-25编辑:互联网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古诗;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鼓励学生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7个生字。
2、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借助拼音读通、读熟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大概意思,还学习了第1自然段,知道了古时候有个小孩名叫--(寇准),他跟着先生--起去登华山。哎呀!华山可是我国的一座名山呀!你们想去看看吗?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打开课本自己读课文,看看哪段写了华山?
2、快速读第二段,你觉得华山怎么样?
3、听老师读第二段,想想,你从哪些句子看出华山很高。现在我们就一边读句子一边画图画。
4、出示句子,齐读。华山该有多高呢?这样画行吗?这样呢?这样才算高。老师告诉大家华有2160多米高。有大约五个东方明珠电视塔那么高,和教学楼相比大约有200多装楼房那么高。你们说华山高吗?圈点“真高”谁来读一读这句话:反复读,齐读。
5、站在这么高的山上,会看到些什么呢?出示句子齐读,圈点。“远远近近的山”该怎么画呢?我来画远处的山,请一个小朋友画近处的山。齐读“远远近近”慢一些。为什么你们画的山都这么矮呢?圈点“都在……脚下”就是说远处和近处的山都没有华山……高。比华山高的只有蓝天。谁来读读这句话,读的时候注意加点的词语,齐读。
6、在高高的华山顶上,还会看到些什么呢?出示句子,齐读。太阳该贴在哪里呢?这里行吗?这里呢?为什么?圈点“那么近”连读。白云可以贴在什么地方?山 腰间在哪里?谁来贴?圈点“山腰间”这就是山腰间,读。只贴这几朵白云行么?朵朵说明了云多,圈点。看,华山都在白云的上面了,它实在是太……高了。谁来读句子,齐读。
7、同学们,就是这三句话写出了华山非常高,大家把它连起来读一读。指着图说:这么高的山,如果让你去爬,你会觉得怎么样?出示“艰难”,出示句子,连读。
8、游戏--你们倒去华山游览了-番,可你们的爸爸妈妈没去,这可怎么办?打个电话快快把你们看到的告诉他们吧。老师和小朋友合作表演,我做妈妈,谁愿意做我的孩子?指名。你现在是 我的儿子了,你去华山旅游,我因为工作忙不能去,当你爬到山顶上的时候.看到华山这样高,觉得应该和妈妈分享,就情不自禁到公用电话亭给妈妈打了个电 话,师生表演打电话的过程。
9、同学们,你们看到这些景色,除了打电话还想做什么?有一个小朋友,他看到这高大雄伟的华山,便情不自禁地吟诵了一首诗,出示古诗。现在我来吟诵给大家听。你们想吟涌么?谁来?相机出示“情不自禁”理解。齐读。
10、读了这么多遍,你们知道这首诗的意思么?老师告诉大家.这首诗歌的意思就在这些句子中,请大家再读读,看看哪些句子和古诗相对应。现在我来读古诗,你们来读对应的句子,交换练习,我再来考考你们.“举头”就是--?“回首”呢?“首”就是指?看来你们真的读懂了。
11、这首诗写得多好啊,一读就懂,聪明的孩了已经会背诵了,谁会背了?指名背诵。全体起立,边背诵边做动作。
12、课文的第二段就是讲了先生和小孩来到华山顶上看景色,小孩做了一首诗歌来赞美华山。用诗来讲华山的高,这就叫“咏”板书,齐读课题。现在,让我们拿起书本,一起来咏一咏华山吧。
(1) 学生试读诗句。(注意倾听学生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2) 通过“红日”、“白云”的比较,感受华山的高大雄伟。
课件出示一幅画:你们看,老师这儿有一幅还没画完的华山画, 你能根
据这两句诗的意思帮助我把这幅画画完整吗?
①生如果说画红日,师问:把红日画在哪儿?为什么要近点儿?(学生如说出近点,紧接着追问为什么近点,评价:你读书读得多认真呀!)如果说不准确红日的位置,你能根据“举头红日近”这句诗的意思想想吗?还要画什么?
②生如果说画白云,师问:是画一两朵云吗?(不是,是许许多多的云,象云海一样。)把云海画在哪?(引导理解半山腰。)为什么要画在半山腰呢?(华山已经高耸入云了,多高呀!)
这幅画画好了,正像小寇准所说的(师说时放慢语速,期望学生跟着说出):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通过师生合作来画一幅华山图,在图中画上红日和白云,衬托出华山的高大雄伟。】
(3)指导读出华山的高大雄伟。
读得好,评价:a华山多高呀,太阳都离你很近很近了。b站在华山顶上,有一种腾云驾雾的感觉。
读不到位,引导:想象着红日就在你的头顶,白云 围绕在山腰的画面再来读一读。
(4)进入角色体会诗人的心情,感受华山的高大、美丽。
①如果你就是小寇准,当你抬起头,(小寇准快抬起头呀!做动作)看到初升的红日离你很近很近,好象一伸手就能够着似的,(试试看。)你是什么心情?
②正当你高兴、兴奋的时候,你猛一回头,又发现了朵朵白云低低地飘浮在山腰间,快回头看看!(提醒学生做动作。)你有什么感受?
(追问:还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期望学生不仅说出高、还能说出美。)华山如同仙境一般,美美地读一读这两句诗。
(随机指导:我发现这个小寇准一边做着动作一边美美地读呢!你们也能象他一样再读读这两句诗吗?)
【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当小寇准,感受诗人看到华山时高兴、兴奋的心情。再带着高兴、兴奋的心情读古诗。】
3回到整首诗。
(1)孩子们,诗句的意思你们都理解了,那你们心中的那幅华山画画好了吗?什么样呀,能来描述描述吗?
评价:①你能根据诗句的意思来画这幅华山的画,画得多好呀!②你心中的华山画得多么有气势。
孩子们,我想你们心中都已经勾勒出一幅高耸入云的华山图,带着你的想象再读读吧!
(2)想不想亲眼去欣赏华山的 景象,看看和你心中的华山一样吗?(放华山录象)与学生交流:我发现你们已经看得入神了,你此时此刻想说些什么吗?
生可能会说:华山真高呀!华山多美呀!我真想去华山亲眼看看…… 孩子们,你们这样说就是对华山由衷地赞美,你们现在知道“咏华山”是什么意思了吗?
带着你的感受再来有滋有味地读读这首诗,我相信你会比老师读得还要好。
4小结:你们能根据诗句的意思边读边想象着华山高大雄伟的画面,真是比老师读得还要好呢!看来“根据诗句的意思边读边想象着画面”真是个学诗的好方法。
【运用多种方法使学生体会到华山的高大雄伟,再想着画面读好古诗,把画还原成话。】[来源:学.科.网Z.X.X.K]
5关于这首诗,还有一个小故事呢!想听听吗?(配乐)
(1)古时候,有个孩子跟着先生去登山。
他们沿着山路 很艰难地爬上山顶。啊!华山真高呀!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离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这个孩子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期望学生能情不自禁地跟着一起读。)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好诗!好诗!”先生连连点头称赞。
这个孩子就是寇准,那年他才七岁。
(2)你们今年几岁?小寇准和你们年龄相仿,你想对寇准说什么?
师:小寇准仅仅用了二十个字,就使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华山的高大雄伟,更精妙的是诗中却没有出现一个“高”字,他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多了不起呀!你们能试着把这首好诗背下来吗?
你现在就是小寇准站在华山顶上,带着你的理解,想象着你心中华山高大雄伟的画面再来吟诵这首诗吧!(给学生配乐。)
一、 谈话导入:
1、谈话:小朋友,我想问你们一个问题:看过动画片《宝莲灯》吗?都知道小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记得这座大山叫什么山吗?
2、板书:华山 师:“华”是一个多音字,这里读huà 跟我读“华山”(两遍)书空。
3、(出示多媒体)“华山风景图”。简介:瞧!这就是华山,它在我国的陕西省,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从古到今,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前去游览。
4、古时候,有一个小孩儿和他的先生曾经到过华山,这个小孩儿叫寇准,(跟读两遍)他做过宋代的宰相。(相当于现在的总理)你觉得他这个官怎么样?(真大,了不起)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寇准小时候和他的先生登华山时发生的一个故事。
过渡: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呢?
二、学习第二段
1、请小朋友们大声地、认真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你觉得华山怎么样?师下去询问。
生:我觉得华山很高。除了感到高,还觉得怎么样?(3人回答)
2、是啊!小寇准和先生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后,他们的感觉就和你们的一样。
(出示多媒体),啊!华山真高哇!
师:你能读出华山的高 来吗?指名读 齐读
3、华山到底有多高呢,请大家再去读一读第二小节。
我们一起跟寇准和先生到山顶上去看一看吧!他们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呢?他们看到的就是这样的情景,课文中用了这两句话来写的。
(出示多媒体):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4、指导读好:
小朋友们自己好好读读这两句,看哪些小朋友能读得让人一听就觉得华山非常高。自己先试试。 [来源:学科网]
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1)谁来读第一句?指名读。
师评:听他这么读,你们能感受到华山的高吗?还有谁想来试试。
指名读。
师评:“自己的脚下”读得真好,我听出来了,你看见那么多的山在自己的脚下,感到非常自豪,了不起,小朋友就要读出这种了不起的样子来。还有谁愿意来?
评2:老师听出来了,这么高的华山你都能怕上去,被你踩在脚下,多自豪呀!
指名读。 [来源:学+科+网Z+X+X+K]
师评:(看图)你们看,这儿的山真多呀, 远的远,近的近,远远近近(读好词语)这些山全部在自己的脚下,谁能读出这种样子来吗?
指名读。
师评:老师仿佛看到了高大的华山,你站得那么高,好神气呀!读得真棒!
师:还有谁愿意试试吗?指名2-3人读。齐读第一句。
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2)师:哪位小朋友来读第二句?指名读。 [来源:学,科,网]
师评:老师觉得山腰间只 有一朵白云,不是“朵朵白云”,谁再来试试?指名读。
师评:是“朵朵白云”了,不过这云好像在山腰间动了一下又不动了,没有飘起来。白云在山腰间慢慢地、轻轻地移动,你就要读出这种样子,不行呢,还可以加上一点儿动作,再试试,老师相信你一定回让白云飘起来的。指名读。(还是刚才的学生)
师评:大家听啊,看啊,朵朵白云飘起来了!还有谁能让一朵朵的白云飘起来?指名2人读。
师 :(看图)小朋友看,站在华山顶上向下看,这朵朵白云在哪儿飘?(山腰间)太阳呢?(就在他们的头顶上,离他们很近。)好像一伸手就要……(摸到太阳)
是呀,华山可真高呀!谁能读好第二句?读好“那么近”。指名读。
师评:太阳真近,我们仿佛一伸手就能摸到太阳了。谁再来?
指名读2-3人。
(3)谁能连起来把两句话读好?可以加上一点儿动作帮助自己读好。先自己练练看。
指名男生2人读。男生齐读。 师评:谢谢小男子汉们!你们让我们和听课老师都看到了高大挺拔、气势磅礴的华山!
(4)女生齐读。
师评:女小朋友也了不得!把华山雄伟壮丽的样子也读出来了!
(5)这两句话把华山写得多高,多美呀!我们一起来读好。(齐读)(6)(试背)师:读得真是太好了!我们一齐来看着画面美美地说一说华山的高、美。 (多媒体隐去文字)生齐背。
(啊!华山真高哇!除了……)
5、(出示多媒体)小朋友们,假如你现在真的站在山顶上,看到华山如此雄伟壮丽,你会怎么样?小小组热烈讨论一下。(巡回)
生:我会高兴得跳起来、喊起来!
师:请你高兴得喊吧! “啊!华山真高哇!”
师点评:你看到如此高峻的华山太激动了。有的小朋友可能会在心底暗暗地发出惊叹,谁来试试? “啊!华山真高哇!”
师点评:老师觉得你已经被华山的美景所陶醉了,正在抒发着自己的感情呢!
师:还有别的不同的感受,你能读出来吗?指名读。
师点评:老师听出来了,你在华山顶上都看得惊呆了!
师:小朋友们看到高大的华山,有的看入迷了,有的惊呆了,有的十分激动。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觉得不尽兴的,也可以站着读。(生自由读)
6、师:看到这么高、这么美的华山,你看你们都忍不住要跳起来、喊起来,这就叫情不自禁,小寇准的心 里非常激动,再也忍不住自己的感情,他情不自禁地吟诵一首诗来:(出示多媒体)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什么诗呢?先自己读读看。指名读。(2人)(理解诗意)
(1)师:这首诗共四行,两句话,小朋友们拿起书,读一读古诗,再读一读我们刚才学习的句子,好好想一想,再和同组的伙伴讨论讨论,看能不能自己把它读懂。(出示多媒体,古诗与文字)
(2)生自由读。师巡回询问情况。
(3)交流。师: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1-2)[来源:学|科|网]
师:我们可以用上刚才学过的句子,加上你的想像,谁能说得再美一些?师起引:除了蓝蓝的天在…… 指名说好。
(回放多媒体 古诗)
师:还有不理解的吗?(举头、回首 首:头)
师:谁读懂了第二句?也像刚才那样美美地说出来?指名说。
7、(读好古诗)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联系上面的课文自己就能读懂这首诗。其实,这首诗就是写了华山的高大挺拔。谁能把诗也读好? 指名读。
师示范读一句:“只有/天在上”,自个儿再试试!生自由吟诵。
师:谁先来读好这首诗?指名生读。这样读就叫吟诵 一起来吟诵。师评:我刚才还真看见了一位小寇准,他边吟诵边加了些动作,真像 ! 我们也试试。指名吟诵(加动作)
8、齐诵古诗。师:这样朗诵、赞美的语气就叫“咏”(板书),所以我们课文的题目就叫……咏华山。读两遍课题
三、学习第三段
1、师:寇准用短短几句诗就把华山的高、美写出来了,怪不得先生会……连连点头称赞,什么叫称赞?夸奖 表扬先生怎么夸他的?
出示“好诗!好诗!”
2、师:想想先生在称赞他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表情、动作呢?请你在小组里选一个伙伴,一起合作,你们俩一个做寇准情不自禁地吟诵古诗,一个做先生夸你,看看谁吟得好,夸得妙?好了,再换过来演一次。开始练习。(巡回)指名表演。(2-3组)
3、师:寇准写这首精妙的诗篇时才……七岁,他七岁就能一下子做出这么好的诗,而且至今已经流传了几百年了。如果我们和他一起观赏华山美景时,你听了还会怎么夸奖他呢?
(你真了不起! 你真爱学习,我要……)
师:这首诗写得多好呀,老师想,小寇准的语文一定学得很好,很认真,小朋友们都要向他学习呀!
4、(配乐朗诵,点击播放音乐)师:刚才我们一起去登了 华山,欣赏了华山的高与美,收获真不小。下面我们跟着音乐再把课文连起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下,再来回忆一下华山的美 景。生齐读。
四、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