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消失的仙湖》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综和专题下册)

发布时间:2017-1-25编辑:互联网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

2、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体会语言的形象性、抒情性。

3、掌握罗布泊消失的原因,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思。

二、过程方法:

1、通过对比手法了解罗布泊的过去与现在,了解罗布泊消失的原因;

2、通过学习写作手法,体会语言的真实性和文学性;

3、通过探究学习,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把握文章感情,理解本文强烈的忧患意思和痛惜之情;

2、思考文章的时代意义,培养生态、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体会课文的基本理念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科学理性和人文关怀,感受并体会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活动)

    看图片,让你想到哪些成语?是“世外桃源”还是“寸草不生”等等,而在一个地方可能就像你所说的那样,它就叫罗布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探索谜一样的世界。

(学生活动)学生小组交流,总结,汇报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课文。

二、 整体感悟

(教师活动)

1、检查预习字词情况

2、观看罗布泊的纪录片,感受今昔罗布泊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注意停顿,注意体会作者感情

4、学生自读课文,并选择自己认为感触最深的一段反复高声朗读,然后在全班交流。

(学生活动)

    学生速读课文后,小组讨论回答。学生间相互评价,互相示范,还可进行小组抢答。

(设计意图)在图片、音频、文字三者有机结合下,使学生融入其中,颇有感触。

三、精读课文,解题探究

思考:1、解题:课文题目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必需的信息?

      2、追溯原因

(1)、罗布泊,绿洲与沙漠,天堂与地狱,沧海与桑田般的变化,没有千年的洗礼,仅是几十年的瞬息。天壤之别,原因何在?请联系你的生活经验推测这其间的原因。

(2)、下面我们来看看作者通过科学的考察后寻得罗布泊消逝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根据课文内容归纳总结。

(3)、造成罗布泊消逝的罪魁祸首是谁?为什么人们会制造悲剧,自讨苦吃?

(4)、与此同时,还有哪些悲剧在上演?

3、设置情景让学生探讨并揭示文章的主题。

学生活动:角色情景对话表演。(胡杨、沙漠、人类)

通过学生活动,归纳出文章的主题。

4、品味语言。

罗布泊从美丽的仙湖变成了让人恐怖的荒漠,让作者感到忧患,感到痛心。请找出文章中体现作者这些感情的句子,先读一读,再讨论是如何表现出这些感情的。

如:(1)、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直抒内心痛苦而沉重的感情,有力地烘托了罗布泊的惨状,强化了生态被破坏的悲剧。)

(2)、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一针见血地指出罗布泊的消失是人为地破坏生态的恶果,具有强烈的谴责意味,指责悲剧制造者的盲目和愚昧)

(3)、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声,表达了强烈的环保意识、忧患意识)

四、扩展延伸,迁移练习

 (教室活动)

1、月牙泉美景不在,青海湖正在缩小,悲剧仍在重演。胡杨的干枯,罗布泊的消逝,他们的惨状让人痛心疾首。类似这样的悲剧终止了吗?你能说出一些这样的例子来吗?

2、如何才能让这些悲剧停止?请你设计一则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公益广告。

  (学生活动)学生动脑动手,探索奥秘

  (设计意图)通过结合实际,激发学生主动意识,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