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情感主线,创设健康语文课堂

发布时间:2017-3-4编辑:互联网

                 湖北省咸丰县丁寨中小学 向远康  朱永富

    二十多年的教学经历使我深深地体会到: “高效优质” 的课堂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我们广大一线教师经常深入探究的教改话题。而语文知识教学包罗万象,要使课堂“高效优质又健康”尤其十分困难。我们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根据课表的要求,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把握情感主线,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趣味语文课堂,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之中,使学生不再有学习是种负担,在心境愉悦中学习更有有效,从而让语文课堂教学增效提质更健康。  

一、把握情感主线,因势利导体验情感 

  情感是体验的催化剂。如果缺少积极的情感投入,语文教学将变得机械、枯燥,缺少生气和乐趣,教学活动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因此,教师要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生命态度和情感状态,特别是对文本的情感体验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自由地、真切地表达情感。 

  小学语文教材中,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课文里既有鲜明生动的形象,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只要方法得当,因势利导,就能让学生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能力、心理状态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进行情感体验、去领悟做人的道理,比如《养花》的开篇写道:“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一个“爱”字为下文定下了感情基调。教学时,只要扣准了“爱”,才能使学生深刻领略养花的乐趣;又如《小音乐家扬科》是以“扬科爱音乐”为主线,抓住这一主线,就可以把“爱听大自然的乐音”、“向往小提琴”、“摸琴遭打”等情节串联起来,引导学生探究,从而把语言文字的训练、情感的熏陶、想象力的培养等目标有机地融为一体。 

二、把握情感主线,在情境中激发情感

  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用绚丽的色彩、生动的画面、形象的表演、富有感染力的音乐、饱蘸情感的文学语言,创设一个个亦真亦幻的艺术情境,让学生仿佛看到了,也仿佛听到了,整个心灵感受到了--课文中寄予情感的丰富的想象,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情感体验。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的情境教学,就非常重视一课开始带有情感的导语激发,她以形象、生动、优美的激情谚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或以具体形象的画面、实物、电脑图像等教学媒体,将学生引入所要学习的情境之中,以激起学生的情思。 

  《再见了,亲人》一课描写了三个动人心弦的告别场面。要使学生感受到当时志愿军与朝鲜人民难舍难分的心情,就要把学生引入50多年前朝鲜战场战火纷飞的境界中。在介绍完时代背景的第二节课,刚一上课我就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中国志愿军赴朝作战的课件。看到列车长啸驶入朝鲜战场,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借机我又设计了生动的导语:“抗美援朝八年中,中朝两国人民不仅并肩打败了凶恶的敌人,而且还谱写了一曲曲最真诚的友谊赞歌,今天即将分别,两国人民的热泪流了一遍又一遍,惜别的人群送了一程又一程”。此时,随着教师感情的投入,学生已处于情景中,产生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把握情感主线,在朗读中放飞情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美文,可读性强,琅琅上口,篇篇寄予深深的情和意: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豪迈,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洒脱,有“生死考验”的悲壮……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充分地,不同形式地读,在读中融真情,在品读中悟人生。如《船长》一课,记叙了哈尔威船长,不顾个人安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保护乘客,让乘客安全转移到小艇上,而自己却牺牲了的感人事迹。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与主人公换位,亲身体验:如果你就是哈尔威,面临“诺曼底”号轮船随时沉没的危险,感觉会怎样?学生在换位中,对哈尔威油然而升一种崇敬的心情,此时再朗读课文,学生带着崇敬的心情朗读,就能字字入情,句句含意。 

四、把握情感主线,在思辩中感悟情感  

在阅读教学中,“思考”“辩析”中感悟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为了打开学生的话匣子,我给学生提供了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妈妈用‘精彩极了’来评价儿子写的第一首诗,而爸爸妈却给出截然不同的评价--‘糟糕透了’。(出示问题)设想:(1)如果小巴迪写第一首诗时只有妈妈的赞扬鼓励,几年后结果会怎样?(2)如果小巴迪写第一首诗时只有父亲的严厉批评,几年后结果又会怎样?”问题刚一提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在课文里找相关的依据,来验证自己的设想是合情合理的。开始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用笔在书上画着、思索着。不一会儿,小组中开始了讨论。在全班交流中,学生一致认为:如果只有妈妈的赞扬鼓励,他就会自我陶醉,不会成为作家;但如果只有父亲的严厉批评,他就会一厥不振,同样不能成为作家。”经过辩论大家达成共识:“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都是“爱”的表现,都是对自己的帮助与爱护,只是表达方式不同,作为子女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其实,论辩的过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带有个性的独特体验。激烈讨论后,学生都懂得要把握自己的命运,同时也感受到父母亲在孩子成长道路上起的巨大作用。在辩论中,学生的智慧火花被点燃,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也享受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

五、把握情感主线,在读写中释放情感  

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写点什么,不仅能够达到深刻理解课文之功,而且能够取得练笔之效。如学完《再见了,亲人》,学生语感很丰富,借此良机让学生换个角度:作为小金花的同龄人,你能不能以小金花的口吻,给志愿军叔叔写一段道别词。经过仿写学生对中朝两国人民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又有了进一步的深入理解。  

记得魏书生老师给自己提出过这样一个要求: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那么我要说,每堂课都应该要认真把握课文的情感主线,触动学生的感情,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永远充满生机,让学生在每一节课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离“健康课堂”将不远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