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饿坏了那匹马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发布时间:2017-4-10编辑:互联网

   10﹡ 别饿坏了那匹马

设计理念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因此在略读课文教学中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应该强调学生的自读自悟,尽可能多些让学生独立阅读,使学生逐步做到自能读书。在此基础上,再展开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让学生凭借自己的人生经验和阅读敏感,去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通过自学、讨论等学习形式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3、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1、出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六条:“诚实守信,不说谎话……”它告诉我们什么?

  2、板书:欺骗。3、齐读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质疑。

  5、检查预习。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瘦削(shòu  xuē)    枯蔫(niān)焦黄    张皇    忐忑 (tǎn  tè)不安       刻骨铭(míng)心   瞥(piē)见    尴尬(gān  gà)    张皇嗫嚅(niè  rú)     攥(zuàn)     拽(zhuài)  

二、结合自读导语,默读课文

1、指名读课前的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

(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

2、带问题自学。自学后小组交流。

  3、反馈交流。

  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

  ⑵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

  第一次是残疾青年叮嘱“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时说的;第二次是我背着马草走向书摊

⑶为什么会有这个欺骗的故事?为了帮助我能继续看书。

从这场欺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由此可以看到残疾青年善良、宽厚、善解人意的美好的心灵!板书:青年  美好的心灵  善良  善解人意

  三、抓住重点句,感悟人物品质

  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残疾青年美好的心灵?一边读,一边勾。自学后同桌交流。

  2、学生汇报:

  ⑴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对我笑道:“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

 (为什么先是一愣,继而为什么眼睛一亮?此时,摊主是怎么想的?)

  ⑵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到:“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姑娘茫然的眼睛说明什么?为什么要命令道?

⑶“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拿!”(他为什么急了?  

⑷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的马草!那匹马呢?那匹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马呢?

(同学们,“我”走进了后院,看到了心目中那匹香甜地吃着马草的马吗?那么,“我”看到了什么呢?请大家把句子再读读,看哪个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草一天天多起来,青年仍把马草收下来,说明了什么?

  是啊。“我”一直将马草卖给青年,以为他真的有那匹马。现在看到了马草,明白了真相,“我”心情如何?(板书:感激)

那么“我”难道仅仅只看到了马草吗?我还看到了什么?此时此刻,我的心情又如何呢?带着自己的感情,再读读这段话,指名读,齐读。

3、文中只有残疾青年有着美好的心灵吗?你还看到了谁的善良和美好?

板书:父亲  碧云  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4、作者是怎样表达出这些人物的美好品质呢?(语言 动作,神态 心理)

四、总结

残疾青年虽然身体残疾,但他的心理是健康的,美好的,高尚的,让人感动。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身边有没有这样让我们感动的事情呢?同桌交流。

五、、拓展延伸,动手练笔

写写身边的平凡人物,表现人物的美好心灵,注意抓住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心理来描写。

板书设计:

       10* 别饿坏了那匹马 

       善意的谎言 

                说                          帮 

父亲    碧云      残疾青年            感激          “我” 

美好的心灵: 善良   善解人意             酷爱读书、有志气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