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修改病句构建具体表达》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发布时间:2017-5-12编辑:互联网

   教学案例《修改病句  构建具体表达》

一、问题的提出 

在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基本技能与基础知识的训练是一个长期兼艰巨的过程--因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一项重要的奠基工程,同时又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艰难积累过程。就拿修改病句来说,学生从小学三年级起就开始接触修改病句,但仅仅是几种最常见的病因与最常用的修改方法,学生却历时两、三年的磨练而不见起色--一说就“懂”,一改就错。为什么呢?是因为修改病句难吗?是学生思维水平与训练水平达不到吗?还是因为教师的教学?

我思考着,今天,单元测试卷又出现了修改病句,又是普遍的错误率,讲评这里时又将是教师一说答案学生就懂,而一做就错的尴尬境地,该如何解决呢?

二、案例再现

师(拿着试卷,把两道修改病句的题投影在屏幕上):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读一读这两道题。

生(全班整齐地读):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1、广场上到处是五颜六色的红旗。2、我喜欢打篮球和足球。

师:今天,我们就是53位小医生,这两句小病人身上都有毛病,需要我们找出它们的病因,再根据各自的病因给他们动一动手术,请同学们先认真找一找它们的病因。

(学生们有的把句子看了一遍,有的跟同桌窃窃私语,有的在思考,有的轻声地反复地读题)。

师:找到病因的举手。

(学生纷纷举手)

师:XXX,你来说。

XXX:第一句“广场上到处是五颜六色的红旗”错在前后矛盾。“五颜六色”,是指有很多种颜色,而“红旗”只是红色的旗子。

XXX:其实,“五颜六色”里就有“红色”。

师:判断很准确,那么,怎么改呢?

XXX:我认为既然“五颜六色”与“红”前后矛盾,去掉“五颜六色”就可以了。

师(面对全班学生):你们同意吗?

生(异口同声地):同意!

师(用笔圈出“五颜六色”,用删除符号删除):请同学们读一读,好吗?

生(齐读):1、广场上到处是的红旗。

马上有学生嚷起来:啊,不对。多了一个“的”。

师:谁来说?李朋。

XXX:应该去掉的不是“五颜六色”而是“五颜六色的”,刚才少删掉了一个“的”字。

师:确定吗?

生(又复核了一遍后):确定。

师:请你们去掉“五颜六色的”读一读。

生(读):广场上到处是红旗。

师:其实,这种改法有他的毛病。(图片出示一幅彩旗飘飘图)你们看完图片后再告诉我,有什么毛病?

生:其实,广场上的旗子很多,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刚才改成“广场上到处是红旗”不合。

师:噢,观察得很仔细,谁来给这个句子动个手术?

XXX:把“红旗”改成“彩旗”,“五颜六色的彩旗”。

师(面向全班学生):有意见吗?先按李宗楷同学的改法读一读再判断(学生读)。

XXX:有,改成“广场上到处是五颜六色的彩旗”后,又变成了前后重复啰嗦,“彩旗”本来就是五颜六色的呀!

其它学生:还真是!

师:再动脑想想,该怎么改,不出毛病?

(略略思考过后,学生举手)

XXX:我建议保留“五颜六色”把“红旗”改成“旗子”。

师(在卷子上现场演示):“广场上到处是五颜六色的旗子。”同学们认为行吗?

学生:行。

师:那,再按在应阳同学说的答案读一读,看看怎样?

学生(大声地读):广场上到处是五颜六色的旗子。

师:还有问题吗?

生:我们认为没有了。

师:我也赞成,行,谁来告诉我们为什么这样改行呢?

(学生纷纷表示不清楚)。

师:我来告诉你们。修改病句有一个重要的原则--不改变原句的意思。“红旗”只是一种颜色,不能代表“五颜六色”,而“五颜六色”里面本身就包含有红色。所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直接把“红旗”改成“旗子”,变成“广场上到处是五颜六色的旗子”,不改变意思,表达又准确。

(出示第二个病句:我喜欢打篮球和足球)。

师:先读一读找病因,怎么改?(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有的齐读,有的小声读,有的默读)。

XXX:把“打”字改成“玩”字,变成“我喜欢玩篮球和足球”。

师(点头称赞):不错,一个“玩”字包含了“打球”的意思,只是欠点儿,表达不够准确。

XXX:我建议把“打”字去掉,变成“我喜欢篮球和足球”。

师:喜欢球是不是代表着一定喜欢打球?

生思考后,不敢确定。

师:“喜欢球”和“喜欢打球”一回事吗?不敢确定?

生无语。

师(俏皮地):我喜欢篮球和足球,只是指球这一文体用品,而打球则是一项运动。所以喜欢文体用品的“球”和喜欢运动的“打球”不是一回事。

XXX:因此,不能去掉“打”字,去掉了就改变了原句的意思。

学生纷纷表示同意。

师:说说怎样改?

:把“和足球”去掉,因为足球不是打的,变成“我喜欢打篮球”。

师(幽默地):我本来喜欢两项运动,打篮球、踢足球,这下可好,硬生生地被你砍去一项,我只能喜欢一样了。

学业生会心地笑起来:这种改法又改变了原句的意思。

师:想想,该怎么改?

XX:直接在“足球”前加一个动词“踢”,变成“我喜欢打篮球和踢足球。”

师:你们认为呢?

XXX:我认为行。既照顾了原句意识,又使用了最简单的修改方法。

生:我们也同意。

师:我也同意。

三、教学随感

其实,以往的教学,我们往往用教师的分析讲解替代了学生的分析过程。在教学中,我们一展示试题,忙着讲的就是答案,以及讲答案怎么来的,我们自认为我们是既教了知识,又教了方法,实际上,没有学生参与的讲解充其量只是教师在自我表现,是教师在唱独角戏,学生不是演员不在剧中,只是被动的观众而已,效果不好。

没有学生思考与分析的参与,知识与方法的获得都是形同虚设,学生得不到什么记忆,即便说是有,也只不过暂时的记忆而已。所以,对于稍复杂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无论教师讲得多全面,训练得多久,学生终究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燃--如修改病句,练了两、三年仍然是一讲就懂,一做就错,也是许多语文教师头痛且伤心的问题--无论你怎么强调,无论时间多长,效果都是事倍功半。

让学生参与到讲解中,让他们变成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主动去探究知识,让讨论、交流、汇报、探究、总结等学习活动成为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力求让一切答案都是通过学生积极探究而得,是对学生最优秀和最有效的教学。

四、蕴含的理念

理念1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参与者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我们教学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必要的学习活动来学习知识,探究知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学习中学到知识,学会学习。

理念2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改变的学习方式,实际上是改变一种习惯,改变传授式的学习习惯,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用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变革来还原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事,让教学活动成为学生的舞台。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评价方式上,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理念3    评价的激励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说,评价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成果等,教师应及时评价,及时反馈、总结、反思,进而明辨是与否,强化知识,纠正错误,对思考者与思考过程及时鼓励总结,能最大限度度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对知识的认可性与记忆理解。

理念4    注重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怎样才能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理解和感悟?除了学生的参与,教师的指导外,其实,有一个很有效方法就是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

在各种形式的读中,学生能经由读到思考,进而到理解感悟,能使他们对文本,对句子有印象,有理解,有思考,有所悟,而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它既让答案是学生通过自身的读而得,又让学生成为一种乐趣,摆脱教师的讲解与填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