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发布时间:2017-7-22编辑:互联网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咸丰县湾田民族小学  王庆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晏子语言的艺术;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的思想品质;

   3、感悟尊重来自自身实力、来自国家实力、来自对别人的尊重。

二、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晏子语言的艺术

教学难点:感悟尊重来自自身实力、来自国家实力、来自对别人的尊重。

三、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件,课前谈话导入

   师:老师无意中看到了这样一块匾,匾上的字很特别,老师现在就送给你们这四个字吧。(出示匾)指名读,齐读--规圆矩方

   师:“矩”字和我们写的有什么不一样么?这个书法家写这个字肯定不是错字,他为什么要在这个字上加一点?

   有一句古语,叫做“外圆内方”,外圆--规圆,内方--矩方。那就是说,“矩方”指的是规矩对自己多一点,对自己更加要严格要求,要强调自己的真才实学;对外要尊重礼节,所以堪称这个人做人能做到规圆矩方。

(二)、这节课我们学习《晏子使楚》。

(三)、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语言的巧妙

(四)、过度:在三个故事里晏子都说了什么?放开声音读一读,然后讲一讲,看看晏子说的话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生默读)

(五)交流故事1:

(六)师:(出示幻灯片)我们来分析一下晏子说的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七)如果晏子不采用书上的这种方式,采用最直接的方式,好不好,为什么?如果楚王听了会怎样想?

(八)晏子的反驳真是--巧妙!

(九)交流故事2:

(十)第一次与楚王对话

(十一)师:(出示古文)这是古文中晏子的话,谁来读?

(十二)师:后人在晏子说的这个简短的一句话里面找出了三个成语--

(十三)师:我们来对号入座,“张袂成阴”的意思是--……

(十四)师:他不光是语言简练,还用了什么方法说出来的?(比喻、张的手法。)

(十五)师:你说哪个国家,袖子举起来就能成一片云?但晏子就用这个方法一说,怎么着?就让楚王觉得晏子他们国家的人真的十分多了。

(十六)第二次与楚王对话

(十七)师:我们仔细看,在这段话中,用了一个词语--所以。既然有“所以”,就必然会有“因为”。请你把“因为”送进去。

(十八)师:这样一说我们就明白了,这晏子可真会说话,用了两个前提,最后结尾,所以就派我到这来了。你瞧瞧这个晏子,如果用了两个“因为”,就重复了,于是就干脆不用了。(出示幻灯片)分析这句话。

(十九)交流故事3:

(二十)师:(出示幻灯片)分析这句话。这叫类比推理,后人把晏子的话当成典故,就是老师让大家背过的:--

(二十一)师:刚才我们读了这么多晏子的话,请同学们总评晏子的口才给了你们什么样的印象?(“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二十二)师:我们不妨一起来夸夸晏子的口才,那真叫--

(二十三)师:所以课文的结尾才肯定地说:“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二十四)然而,尊重不是单方面的,而是互相的。如果你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那么,你一定会受到别人的欢迎和尊重。

四、结束语:

    虽然今天我们再也不写“矩”字的点了,但这个“矩”字的点,已经悄悄地点在了我们的心里。同学们,无论将来学习环境如何变幻,生活环境如变幻,不变的就是--“规圆矩方”。我们首先要具备外在的道德智慧,和内在的真正的实力。这正是老师送这四字的真正目的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

由于本篇课文故事性强,读来使人很受感染,而对于我们农村孩子来说,尽管学校一再强调说普通话,但对于准确朗读很难把握,单调的唱读现象普遍存在,更不要说有感情地朗读了。反思本课教学,个人认为还存在着以下不少的不足:

   第一,引导学生读书不够,通过读书,感受到晏子的智慧。当学生真正感受到晏子语言的妙处时,读起来应该是津津有味,越读越想读,甚至会拍手称快的。                                           

   第二,在教学中,没有放手让学生去阅读,读中深刻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思想,进而更深入地了解不同人物是内心世界,学习作者对人物个性化的描写。

   第三,由于时间紧,学生们小组活动的时间太少,没有让学生们放开手脚。

   第四,由于课堂时控观念不强,因而对于课文中的一些写作方法,如首尾呼应,晏子语言的严密推理等;写作顺序,如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指导不够,这是最遗憾的地方。

   总之,反思这节课,作为年轻教师,今后我应该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1.不断学习,积累、总结经验,让自己的课堂更丰满;

   2.优化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力求做到:让学生一课一得;

   3.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形成语感,积累语言,并将积累的语言运用到习作中。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