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 学案设计
发布时间:2017-9-6编辑:互联网
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含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难点:理解 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习过程:
一、初读课文。
1、看了课题,我想知道
2、读第一遍课文,推荐生字词。
3、本文是回忆录,作者采用第 人称的叙述方式回忆了
4、读了课文,我有些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
5、默读课文,除开头外,文章按 顺序写了 被捕前 、 、 、
和 这四件事。从文章中我看到了一个 的李大钊。
二、质疑自探,合作交流
1、父亲为什么而忙碌?
2、填空:被捕前的父亲是一位( )的革命者。
被捕时的父亲是一位( )的革命者。
法庭上的父亲是一位( )的革命者。
3、读到课文结尾处,再次出现了“4月28日”,我找到了与结尾相照应的句子是
4、文章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我是这样理解的:
A、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面对亲人的哭喊,李大钊只是
“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原因是“ ”,这力量就是 。正因为他 ,所以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正因为他 ,所以不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也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相反地,他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
B、我还能用这样的方法理解其他的句子,如:A、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1)李大钊在孩子眼里是个怎样的父亲?
(2)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3)这里我们体会到了什么?
C、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读读李大钊的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呢?( )你从哪品味出来的
(2)从中可以知道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三、展示:
四、课堂检测
学完课文后,我想对先烈说:
我想对同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