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天山 导学案(西师版六年级上册)

发布时间:2017-2-6编辑:互联网

      

编写:夏建立     审核:曲丽      使用:

   温馨寄语: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清代诗人洪亮吉也有诗云:"地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现代散文家汪曾祺也在《早发乌苏望天山》一诗中赞道:"苍苍浮紫气,天山真雄伟。陵谷分阴阳,不假皴擦美。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这些名诗人笔下的"天山"多么令人神往啊。

   知识链接:

   1.天山:亚洲中部的大山系,横贯新疆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全长2500千米,宽250~300千米。平均海拔约5000米,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米,峰顶白雪皑皑。天山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在博格达峰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约90米。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镜子。洁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相传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来到这里,王母娘娘就在这里设蟠桃宴招待他,因而古称"瑶池"。现在这里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2.解题,了解作者,明确学习任务:《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

   学习目标:

   1.读懂词句的意思,了解天山景物的特点。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3.体会课文精当、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学习重点: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学习难点:

1、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2、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

课时安排:

1-2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妙无比,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三)预习课文,自主学习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1.这篇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2.每一部分主要描写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尝试边读边批。

3.交流阅读感受。

(四)品味语言,合作探究

  1. 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说说为什么喜欢。   

   

  2.作者是怎样描写七月天山的美景的?有哪些表达方法值得借鉴?  

   

   (五)拓展延伸,练习写作 

1. 思考:假如让你记叙一次游览经过,你会写什么?怎样写? 

2. 试着拟一提纲,交流讨论并进行修改。

         

   达标检测:

一、读准下面的多音字,并组词。       

chòng (      )   yìn(     )          

  重             饮       

zhòng (      )   yǐn(     )

二、照样子写词语

   重重叠叠 ____ ___        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三、这篇文章语言特别优美,能默写几句你喜欢的吗? 

四、写句子,用上“像……像……像……     

   课外小练笔: 

    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等。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