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

发布时间:2017-10-11编辑:互联网

         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从外洞进入内洞。

   2、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了解游览顺序,理清文章条理。

  2、了解路上景物的特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课激趣

    同学们,你们最喜欢《西游记》中的哪个人物呢?(生:孙悟空),那你知道他生活在哪里呢?那个地方怎么样?(生兴致勃勃讲述有关水帘洞的情况。)是呀,我们的祖国以她那壮美的河山、神奇的风光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人,留下了人们的赞叹。《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作家叶圣陶游览之后写下的一篇游记。我们就沿着他的足迹去观赏这一神奇的溶洞。

二、初读课文,扫除拦路虎

1、小组读课文,合作学习生字、生词

2、小组检查自学情况,

(1)强调生字“浙”的读音是zhè,不要读成zhé;“蜿”的读音是wān,不要读成wǎn。“蜒”字中间是“廴”,不是“辶”。要求学生在读写时注意。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3、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4、指名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板书: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三、学习游览路上看到的景色。

1、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路上景色的?

     (2--3)

2、自由朗读第二三段,想想路上景色有什么特点。

3、讨论。

 (1)“新绿”“映山红”什么意思?

 (2)“或浓或淡”什么意思?

 (3)“明艳”什么意思?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

 (4)“时而”什么意思?

四、练习朗读第二三段。

  1、各人自由读,想象景色。

  2、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作业:

  预习,想想外洞和内洞各有什么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了解外洞和内洞及孔隙的特点。

  2、体会祖国山河景色的秀丽。

  教学过程:

一、忆旧引新

  1、《记金华的双龙洞》的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

  2、去双龙洞的路上,作者看到的景色是什么样的?

二、小组合作探究

  1、提出自学要求:

     认真读读下面的课文,想一想,外洞和内洞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2、学生按要求自学,可在书上圈圈画画,同桌也可讨论讨论。

三、讨论外洞特点。

  1、课文中怎样介绍外洞的?谁能把有关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

  2、外洞的主要特点?(大)从哪儿体会到的?

四、讨论内洞的特点。

  1、课文怎样介绍内洞的?

  2、从刚才读的语句,可以看出内洞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变化多端”什么意思?“颜色各异”什么意思?

  3、为什么说“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4、你知道它为什么叫双龙洞吗?(编神话讲述双龙的来历)

    “蜿蜒”什么意思?

五、讨论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1、课文哪一部分写的?

  2、这一段讲了哪几层意思?

  3、作者进洞时的感受是怎样的?

     从作者的感受中,你体会到什么?

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边读边想象外洞、内洞的特点,想象乘船进入内洞的情景。

七、创设情境,填充教材空白

现在老师以导游身份带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去游览美丽的双龙洞:

师绘声绘色地讲解由石钟乳和石笋引起的千奇百怪的想象,如:那不是猪八戒的耙子吗?传说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经过这里,正好遇见妖怪,猪八戒一耙子打死了妖怪,为了镇妖,他就把耙子留在了这里……(学生兴趣盎然地在听老师编故事中理解了课文内容,仿佛身临其境。)

  

八、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2、以导游的形式写一篇日记,要求展开丰富的想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