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有效导读--评黄美丽老师执教的《草房子》导读课(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发布时间:2017-11-23编辑:互联网

  瓯海区实验小学 黄建跃

《草房子》是曹文轩作品,语言优雅,场景生动感人,人物鲜活可爱,是很值得高年级孩子阅读。黄美丽老师的《草房子》的导读课上,以“激发兴趣”为首要目标,以“猜读”为主要策略,引导学生在封面、目录、人物的初次认识中,使学生形成了强烈的阅读期待。

一、初识作品,产生阅读兴趣

在《草房子》的导读课上,老师出示封面,引导学生观察书的封面,谈谈看封面,猜猜这是一群怎样的孩子。并从看目录大致了解主要内容中,再谈发现和猜目录中出现的孩子是怎样的孩子中,初识作品中,设置疑问,调足了学生阅读的胃口。这样,学生的阅读的欲望被激发,深入阅读也就顺理成章。

从中,我们发现以后我们进行整本书推荐导读时,也可以引导学生从读封面、读目录中推测书本的主要内容。在猜测中,在疑问中,不断地产生阅读的兴趣。

二、品读猜想,形成阅读期待

在一堂课上,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主要内容,并对书中的人物有初次感知,并对整本书的语言特点有所感知。那么,就要关注书中的精彩片段,截取书中跟孩子近距离的、孩子感兴趣的、语言特点凸显明显的语段进行共读,在共读中,体验阅读的快乐,从而形成阅读期待。

在黄美丽老师的《草房子》导读课上,黄老师关注孩子最感兴趣的人物“秃鹤”和书中的主人公“桑桑”,出示这两个孩子的描写片段。在共读中,孩子对于“秃鹤”的“秃”、桑桑的“古灵精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时老师巧妙留白:秃鹤为什么成了最英俊的少年?桑桑还有哪些调皮捣蛋、异想天开的事呢?生了怪病的桑桑,结果如何了呢?这样调足了孩子的阅读兴趣。

同时,出示的语段,也是非常有曹文轩的语言风格的。在品读中,引导孩子形成关注语言的意识,效果非常好。

三、拓展信息,激发阅读兴趣

在课的最后环节,借助评价给学生对本书的了解更加全面,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草房子》的导读课的课末,黄老师出示名家对《草房子》的评价,以名家的评价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同时推荐曹文轩的其他作品,最后以教师深情的朗诵《等你》,使孩子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

黄老师构建的“初识作品--品读猜想--拓展信息”的导读模式,实施到位、有效。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