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
发布时间:2017-10-7编辑:互联网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谢 萍 上传: 谢称发 更新时间:2012-3-3 阅读: 121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天润实验学校 谢 萍
教材分析:
《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20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古诗。本单元的文章以人与人之间的爱和真情为主题,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引导学生去关心帮助他人。《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巨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这首诗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深永独树一帜。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会写2个生字,明确多音字“舍”的两个读音,明白“使”、“浥”、“更尽”几个词语的意思,理解整首诗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采用层进式引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情感态度目标: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收集描写友情方面的名诗名句。
2.安西指的是现在哪个地方?
3.王维和元二在分别的时候可能说些什么?
师提示:
A、元二要去安西了,他心里最牵挂的是谁?
B、王维来送元二,朋友要去安西建功立业,他最想对朋友说些什么?
教师准备:
自制幻灯片一套。
课时安排:一课时
注意:“三分诗,七分读”。这堂课应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当堂会背。
一、激情入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在古时候啊,由于交通不方便,朋友分离之后就很难有再相见的时候,送行饯别就成为表达深厚情谊的一种习俗。于是,在和朋友分离之时,人们就会写一些诗或文章来送给朋友。回忆一下,你都知道哪些描写朋友之间友情的名言或名句?
生根据自己的积累回答。
2.师:这浓浓的友情,这难以割舍的友情,就这样在人们之间一直传递着。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唐朝,来到长安城,来到咸阳,来到距离咸阳二十里外的渭城。那里,有两位朋友,正在惜惜离别。今天我们学习20课《古诗两首》的第二首诗《送元二使安西》(板书课题)。
3.师:你会怎样读课题?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过了课文。老师检查一下预习情况。谁知道使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安西是个什么地方?
师补充:安西都护府是唐朝在西域设立的最高军政机构,元二是要去安西赴任.
4.师:这是我国盛唐时期著名诗人王维所写的一首送别诗。打开书,结合课后注释和插图,反复的读一直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二、情读古诗,想象画面,走入诗境
(一)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理解前两句诗的意思。
1、师:读完了吗?我们来看这两个字“朝”、“舍”(板书)它们在诗中怎么念?指名认读。
师指导学生读好这两个字的发音,并提醒学生注意它们是多音字。
师:好,把这两个字放回诗中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指名回答。
预设:小雨,柳树,客舍,酒宴。
4.师:嗯,这景真美。难怪苏轼说王维的诗中有画呢!我们再来读读前两句。(学生读诗)结合课下注释,你能把前两句的意思讲讲吗?(学生讲诗意)
师:这是你自己理解的,真了不起。
5.师:谁还想读?
指名美读。
6.师:渭城,清晨,一场如酥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埃。旅店旁的棵棵绿柳,被雨水冲洗的更加苍翠欲滴,你觉得这景美吗?让我们带着这感觉一起读读吧。(生齐读。)
(二)了解西去的背景,明白西去路途的遥远及艰辛。
1.就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之间,诗人却要和他的朋友元二分别了。从课题我们知道元二要去安西,也就是现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师:我们来看地图,(课件出示地图。) 从地图上看,只有这么短,而实际距离呢?大概有3000多里。我们来看这段文字
那时火车只通到西安,从西安到新疆,我们有时搭车,有时还步行,整整走了二个多月,终于来到了新疆,一路的辛苦自不必说。而在古代是没有火车、汽车的。可以想象在古时那得需要更长的时间,在旅途中元二可能会经过……(出示西域荒芜图)还可能要经受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气候、路上遇到什么意想不到的事等等……
3.师问:元二啊元二,既然去安西这么艰辛、危险,你为什么还要去安西?预设:皇帝下的命令谁敢不从?
4.师讲解: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经常有关于贸易或外交活动。从军或出使阳关(唐出使西域的必经之路)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但作为好友的王唯,他想到好友要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想到好友要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于是,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送他的朋友。这份情可谓重矣!
此时,他们来到了一家小客栈里。正在惜惜相别。让我们来看诗的后两句。一起读一下。
5.生齐读。(注意听学生的发音是否正确。尤其是“故人”)
(三)抓“劝”、“更”想象当时情景,师生互动谈话,进行多元感悟
1.师:“好一个“劝”字啊!(板书“劝”)我们想一下这是谁在劝?(副板书:谁在劝)说说你的理由。
生回答(估计:诗人在劝元二)师:只是王唯在劝吗?先放到这,让我们来想一下,诗人可能在和元二说些什么?师引导学生说课前准备的话。(指名叫五位学生,当堂师生对话,生生对话。)
2.师:我们来演一演当时的情景。(师拿道具酒杯。)
师生对话。
师:王兄,多谢你从长安赶来送我,你的这份情,我元二领了,来让我们干了这杯酒。
师:皇上此次派我去安西,我一定会不辱使命,扬我大唐雄威。只是,家中老母年纪已大,想到不能在娘身前尽孝,心中又平添几许惆怅,还望王兄,常去看看她老人家。兄弟在这里谢你了!
师:我实在舍不得你们啊,还有家中犬子尚还年幼,就请王兄,多加指点。
…….
3.师:这是他们在互相劝。是啊!朋友之间有多少知心话要说啊!又有多少说不完的话啊!而现在两位情深意重的好友就要分手了。让我们带着这份痛心,这份难过,这份不舍,这份依恋,一起读这两句。
生齐读
4.师:就这么喝啊说啊,说啊喝啊,不知不觉,分离的时刻到了,不得不分开了。什么也不说了,什么也不能说了,就让所有的情都化在这杯酒里吧。那就更进一杯酒吧!(板书“更”字)。读。
师:这次分别不知下次什么时候再相会。因此,这次分别--
生:很悲伤。
师:有一点悲伤,想必两位诗人说了很多分别的话,喝了不少离别的酒。又端起这最后的一杯“劝君更尽一杯酒”这酒中包含着怎样的话。
生:老朋友,明年你一定要回来呀!
师:哎呀!这酒中有的是一份期盼。
生:我觉得这杯酒中还有一份思念。
师:是啊!出使西域,张骞用了十三多年,苏武用了十五年……。这酒中能不盛满了一份思念吗?
生:这酒中还包含了诗人的悲伤,因为老朋友很可能就不会在回来了。
师:事实真的是这样,在这次分别后的两年,王维就去世了。没有想到这次分别真的是一次诀别。你还有怎样的感受?
生:我想到了这杯酒中还有一份祝愿。希望
师:是呀!西出阳关荒漠绝域,安知千里外,不有风兼雨。朋友保重啊!这酒中分明有一份祝愿。千种语言,万种情感汇成“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师:窗外,柳枝上那挂着的雨滴正悄然滑落,你觉得这还是雨吗?这哪是雨啊!那分明就是点点离人泪啊!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看到柳树就想到分别。此时,他们还有心看窗外的美景吗?让我们再读这一句。
6.一个“劝”字,一个“更”字,生动的描绘出朋友之间那种难舍难分的情。(板书:友情)
三、音乐渲染,品味诗境,情读古诗
1.让我们在静静的读古诗,体会一下诗的意境。
师放音乐生默读古诗。
四.类比赏读。
1.出示古诗《别董大》。
2.生读。你读懂了什么?你体会到了什么?
3.再出示其它送别名句,体会送别时有目送,话别,酒别,泪别等。
五、总结升华
师:人间自有真情在,人间自有知音人。除了友情,还有亲情,乡情,师生情等等,等等。用你的心去感受人间真情吧!课下同学们可以找一下王维的其他诗篇进行阅读积累。
板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
劝 更 酒
友 情 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