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

发布时间:2017-11-4编辑:互联网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滥竽充数》这则成语故事的内容,让学生懂得:没有真才实学而弄虚作假的人,最终总要败露的。

  2.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寓意,并体会成语的用法。

  3.能展开合理的想象,扩写故事。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滥竽充数》这则成语故事的内容,让学生懂得:没有真才实学而弄虚作假的人,最终总要败露的。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题:(5`)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乐器有“眼儿”吗?(眼--小孔)

学生例举,教师出示相关乐器的图片(笛子、萧、葫芦丝等)

今天老师要跟大家介绍一种叫竽的乐器(出示竽的图片),它是用竹做的。它吹奏出来的声音别有一番风味,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用竽吹奏出来的乐曲《凤凰展翅》片断

战国时期,有一个叫齐宣王的国君,非常喜欢听人吹竽,你们想听听这个故事吗?(想)老师就满足你们的好奇心,请看(出示视频)。老师有个要求,请大家边看边想,视频里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 学习寓言《滥竽充数》(20`)

说得真好,刚才看得很用心啊。其实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来学习的23课寓言二则中的第一则《滥竽充数》。(教师板书,注意“滥、竽”的写法)全班齐读课题。

谁来回忆一下,什么是寓言?(用一个短小精辟的故事说明一个大道理)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比如,我们三年级时学过的“刻舟求剑”、“揠苗助长”等。(出示相关寓言故事的成语,学生齐读)

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谁来解释一下“滥竽充数”?( 滥:与真实不符,失实的,假的 充数:凑数 意思是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

预习得真好,现在全班同学带着对这个成语的理解,把课题再读一次。

接下来,请大家带着屏幕上的三个问题,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把课文朗读一遍(1、课文里讲了谁滥竽充数?2、他是怎样滥竽充数的? 3、滥竽充数的结果怎么样?

谁来回答第一个问题?(课文里讲的是南郭先生滥竽充数)

和我们今天常讲的刘先生、魏先生一样吗?(是一样的。只不过刘先生是一个单姓,而南郭先生是一个复姓。)

你还知道哪些复姓?(课件出示:西汉史学家:司马迁 唐代才女:上官婉儿 三国名相:诸葛亮 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

南郭先生是怎样滥竽充数的?请迅速用笔把课文里相关句子标出来,画好后读读句子并举起手来。

学生汇报,教师出示句子(每逢吹竽,南郭先生总是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请一名学生读句子,其他同学用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南郭先生吹竽动作的词。全班齐读(出示吹竽图)同桌互相模仿一下吹竽动作。谁模仿得最像?请他给大家表演一下。

为什么你们觉得他模仿得最像呢?出示“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我们平时写作时一定要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来体现这个人物的特点,作者这样写让我们读者一下子就明白了南郭先生很会?(装腔作势)

“装腔作势”是什么意思?(装模作样,不懂装懂)在我们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呢?或者你自己是否有过这个时侯?老师希望大家诚实的回答。

你真是一个诚实的孩子,我们无论是做事还是学习能不能装腔作势呢?(不能)

是的,在做人上更不能,你忽悠了别人,却忽悠不了自己,学习、生活上、工作上不懂装懂,到头来只会害了自己。

南郭先生真会装腔作势,所以他本来(不会吹竽),却自称(技艺高超),成功地混入了竽队,还得到了(很高的待遇)南郭先生之所以能成功地混入竽队,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相机出示“战国时期,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又喜欢讲排场,他手下吹竽的乐队就有三百人,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

全班男同学齐读,出示三百人的竽队图,看了这支三百人的乐队,你能用一个词发表一下你的感慨吗?(壮观)

你觉得这个齐宣王是个怎样的人呢?(喜欢讲排场,好面子)

正因为齐宣王的这个喜好,所以给了南郭先生有机可乘,也由此过上了比较安逸的生活,假如你是南郭先生的好朋友,对他的所作所为你会怎么看?(知错就改,迷途知返,脚踏实地,或者及时退出,或者向吹竽技术很好的学习,掌握一身本领)

说得真好,如果南郭先生有一个你这样的朋友,我相信他的生活会是另一种情况了。

其实世事难料,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泯王继位了,南郭先生还能一直混下去吗?(不能,齐泯王的爱好与齐宣王不同,不喜欢听大家一起吹竽,他叫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地吹给他听)

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后,他怎么做的?(偷偷地逃走了)

谁来说说他为什么只能逃走?(1、本来就不会吹竽;2、怕被发现后,犯欺君之罪,有杀头的危险)

在我们生活中,有没有像南郭先生一样的人?如何才能让南郭先生这样的人无机可乘?(严格把关)

三、 总结(3`)

今天我们学习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你能说说你从中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吗?(寓意: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没有真才实学而弄虚作假的人,最终总要败露的。只有脚踏实地的学习,练就扎实过硬的本领,长大了才能做一个对社会、对祖国有用的人。

四、 拓展(5`)

1、出示滥竽充数的几种不同的用法

① 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有才学的人群中欺骗别人;

② 比喻以假冒充真的,以次冒充好的;

③ 用来表示自谦,说自己的水平不够,只是凑数而已

做买卖要按质论价,讲究信誉,不能以次充好滥竽充数( )

不懂就不懂,不能在大伙儿里边滥竽充数不懂装懂。( )

班长小红谦虚地说:“这次被评为文明班级,都是全体同学干出来的,我不过是滥竽充数,挂个空名而已。 ( )

2、南郭先生逃走以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