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着面对一切》教学设计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
发布时间:2017-2-19编辑:互联网
教学目标:
1. 学会12个字,认识9个字,理解“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敬佩”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写作顺序,了解桑兰是如何战胜困难,顽强地与病痛作斗争的。激励学生向桑兰学习,培养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写作顺序,了解桑兰是如何战胜困难,顽强与病痛作斗争的。
教学难点:
体会桑兰在受伤后的表现,她在队友面前,在医生面前,在恢复生活能力的过程中,在出院时的表现。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第20课《微笑着面对一切》,看老师一笔一划、工工整整地板书课题,谁愿意读读课题,咱们一起读课题。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你们真了不起,看到课题,就能提出这些问题。老师总结一下大家的发言,大家都想知道:谁微笑着面对一切?她是怎样微笑着面对一切的?(板书:谁?怎样?)
二、自主体验,初步感知。
1. 那我们就带着这两个问题自由读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
2. 现在你们知道课文写了谁微笑着面对一切吗?你们真会读书,读了一遍课文就解决了第一个问题。(板书:桑兰)(擦掉:谁?)
3. 那课文里还出现了一些生词,合上书你会读吗?(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词)谁愿意把第一行的生词读给大家听一听,其他同学听听,他的字音读准了吗?齐读第一行生词;谁愿意读第二行生词,他的字音读准了吗?齐读这一行生词;……
4. 去掉拼音,你们还会读这些生词吗?(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生词)男生读一行,女生读一行,看谁读得好。
5. 把生词带入课文,再读一遍课文,想想课文围绕桑兰写了些什么?你能不能用简单的话说一说。先同桌说,再指名说。(板书:优秀不幸)你们对课文就有了自己的理解,真不简单。课文主要介绍了桑兰是一名优秀的运动员,在一次试跳中不幸意外受伤,脊梁骨骨折,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但是她微笑着面对一切。看着黑板,我们一起说一说吧。桑兰是……在一次试跳中她……脊梁骨骨折,胸部以下完全失去了知觉,但是她……读了两遍课文,大家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受。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桑兰如此优秀,你们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指名朗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课件出示第一段)谁来说一说,你能读出桑兰练体操时年纪很小吗?你能读出桑兰入选国家队才上小学六年级,真不简单吗?这个“多次”读得真好,我听出她无数次参加重大国际比赛。她还为国家赢得了许多荣誉,我们看看她取得了那些成绩:(课件展示桑兰获得的成绩)看到这些成绩,你们有什么感受?这么短的时间取得了这么多的成绩,让我们一起夸夸桑兰,把第一段读一遍吧。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 可是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改变了她的人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是呀,1998年7月21日在美国纽约发生了这样一件意外,自由读读这两句话,谁来读给大家听?脊梁骨是人体最重要的部位,它支撑着人的整个身体,有了它的支撑,人才能活动自如,而脊梁骨骨折是很难治愈的,它的断裂直接导致桑兰胸部以下的部位完全失去知觉,当时的桑兰连眼睛都不能眨,更别说手脚能动了,自己再读读这两句话,你有什么感受?一个生龙活虎的运动员,竟然发生了这样的意外,这还是在试跳,还没有进入比赛,这真是天大的不幸呀!(课件加入这真是天大的不幸!)我们一起读读这些句子。
2. 这真是天大的不幸不仅因为她脊梁骨骨折,还因为它影响桑兰以后的生活,(课件出示最后一句)自己读读这一句,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我们一起读吧。永远是一辈子呀,是一直到生命的结束,她再也不能从事自己热爱的体操事业了,连最基本的生活都难以自理。同学们想一想:当我们在操场上欢呼雀跃时,桑兰只能坐在轮椅上;当我们在教室里舞蹈时,桑兰只能坐在轮椅上;还有什么时候桑兰只能坐在轮椅上呢?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我们一起读读第二自然段,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吧。
3. 一名前途无量的运动员突然遭受这种意外,这真是天大的不幸呀!面对这天大的不幸,桑兰会怎样面对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五、指导写字。
1. 把书翻到106页,轻轻地读一读课后生字,看看哪些生字你需要请教老师,哪些生字要提醒大家注意。重点指导病字头,“勇”“试”字容易些错的地方。
2. 学生拿出小字本,每个字写一行写字,师巡视。
板书: 桑兰
优秀 20 微笑面对一切
不幸
说课:
我在第一课时的教学时,设计了这样几个步骤:
一、首先让学生质疑,梳理了学生提出的两个问题:1、是谁微笑着面对一切?她怎样微笑着面对一切的?然后围绕着两个问题展开教学。
二、初读课文后,了解课文围绕桑兰写了些什么?学生畅所欲言,老师总结,然后指导学生看着板书总结课文内容,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三、设计了拓展练习,一方面让学生通过自己与桑兰比较,感受这真是天大的不幸!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语句训练。
四、面对着天大的不幸,桑兰会怎样面对?将学生提出的第二个问题预留给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中仍有些不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