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芦笛》教学设计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

发布时间:2017-12-16编辑:互联网

  一、教学要求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等句子的意思。

二、教学重点、难点     明白课文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实录(一)  

师: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第25课,爷爷的芦笛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文中的强强听起来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呢?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文章  齐读课题  过渡:强强是生活在都市的孩子,在他眼前呈现的只是高大的楼房,一条条宽阔的马路,和熙熙攘攘的人群,他与我们一样更渴望另一种快乐的生活,强强喜欢到爷爷生活在大海边,在他的想象里,那里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二、学习第一节  1、个别朗读:  师:强强想象中的大海是怎样的呢?  2、师小结:强强虽然没有去过小闸屋,但他心驰神往,他把爷爷生活的大海边想象的十分有趣,风光十分美丽宜人。五月的一天,他终于来到了日思夜想的爷爷的小闸屋。此时的他,看到的大海与想象中的一样美丽吗?  三、讲读2-6节  1、女生朗读  2、出示投影教师弹琴(一)  师:强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强强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了大海,听到了海鸥的叫声,生活中的第一次总是最新鲜,他会对着大海情不自禁的说些什么?(大海,我终于投入你的怀抱了!你的美让我如痴如醉)4、同学们,文章的第三自然段对海的描写是很有特色的。你们发现吗?(这一自然段依次写了海水、海面和海风,描写得很有序。这一自然段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五月的海描写得很迷人,令人向往。这一自然段用词造句很讲究,五月的海水是温润的,初夏的海风是温馨的。师:你们真是拥有了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啊!请你们仔细读读这段文字,看看“温润”与“温馨”这两个词语能否互换一下位置?

师:由此看来,初夏的海是浪漫与温馨的,作者对海的感受是何等细腻,用词造句又是何等的精准啊!同学们,让我们把这一自然段美美地读一读,再来感受一下五月间的海水、海面和海风。师:海鸥展翅飞翔,海浪追逐嬉戏,苇叶轻轻摇曳,芦笛声声悦耳,强强来到爷爷身边,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与海鸟同乐,他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快乐。  5、齐读  四、讲读7-13节  1、自学。今晚会有潮汛,爷爷要去察看汛情,看看潮水对庄稼是否有危险。于是把强强一个人落在家里,强强在城里经常一人睡觉,他可是小大人,从来也不会害怕。到了晚上,果然有海风呼啸,强强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呢?我们一起学习7--13节  2、师:请同学们找出描写大海与强强表现的语句  3、出示波涛汹涌的大海的录象,你看到了怎样的大海?  4、投影出示:“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变的狂怒……吞没的危险。”   师:喜欢朗读的同学站起来。  你觉的他哪些地方读的让你的心也随着浪潮掀起无数的浪花。  若你一人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你会怎样?强强与你一样,此时的他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惊恐万丈,忐忑不安)  5、师: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强强十分害怕?他不是向爷爷保证绝对不会害怕,此时为何改变了心情?强强心理会想些什么?    6、师:这里三处地方出现了“爷爷,爷爷!”你觉得应该怎样朗读?自练--生读--讲原因  师:一向十分胆大的强强遭遇了强劲的海风与如千军万马似的奔腾而来的浪潮,真是势不可挡,把他吓的十分恐惧。  7、完整地朗读这一段。8、用关联词语填空:  ______环境太凶险了,________强强感到害怕、紧张。  ______环境凶险,________强强最终能战胜了自我,变得勇敢起来。

讨论:强强为什么最终能战胜自我,变得勇敢起来?

教学实录(二)

薛法根师:同学们预习过课文吗?生:预习了。师:养成预习的习惯,终身受益。现在,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这三个字谁认得?(出示:闸、踩、哗)生:(读三个生字。“闸”读成了“jiǎ”。众学生笑)师:没什么可笑的。老师没有教,读错了是正常的,读对了,那是超常的。(众又笑)相信你自己能把这三个字读正确!生:(立即翻书,看生字表)师:你们看,这就叫会学习!生:(再读,都读正确了)师:老师没有教,你都能自己纠正错误,了不起!现在有什么感受?生:我预习的时候没有好好读。师:敢于承认错误,敢于自我批评!这样的人是令人尊敬的。还有什么体会?生:要认真预习,特别是要把生字表上的生字读正确。师:吃一堑,长一智!善于从错误中汲取教训,这也是学习!(出示:夹杂、裹挟、脸颊;颠簸、蜷缩、情不自禁)这两组词语谁会读?生:(读词语,其中“夹杂”读成了“jiázá”;“蜷缩”读成了“卷缩”)师:这两组词语特别容易读错,你读对了四个。认真听,自己发现哪两个读错了!生:(读词语,都读对了)师:你都读对了!看来,你养成了认真预习的好习惯!(对读错的学生)你听出来了吗?生:听出来了。应该读成:夹杂、蜷缩。师:(高兴地)善于倾听,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希望你预习时再认真一些。生:(齐读词语)师:(出示:婉转、悠扬、清脆、悦耳;柔和、柔嫩、温润、温馨)这两组词语谁会读?生:(纷纷举手,一生朗读,都读正确了)师:这两组词语各有什么特点?生:第一组词语是描写笛声的;第二组词语是描写大海的。师:你能联系课文了,很好!“柔嫩的大海”,你听说过吗?生:没有。师:什么是柔嫩的?生:脸颊。师:你们的手呢?也是柔嫩的,经历了岁月的磨练,不再柔嫩的时候,你已经长大了。齐读这些词语,并努力留存在自己的词语仓库里。生:(齐读)师:你们预习了课文,现在还留在你脑海里的,是课文中的哪个情景?哪个细节?哪个片段?哪句话?哪个词?你能和大家交流一下吗?生:我印象深的是课文中描写的爷爷小闸屋周围的景色很美。那海水、海鸟、夜晚的星星,都让人着迷。师:这是个令人向往的地方。生:我对课文中大海的柔和温润、平静和温馨印象比较深。生:我记得爷爷对强强说的一句话: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师:这是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语,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的。生:我感到爷爷的笛声婉转悠扬、清脆美妙,还招来许多海鸟,这样的情景真是很诗意的。师:这是海边的孩子所特有的生活享受,你向往吗?生:向往!(众笑)生:我对黑夜里,狂风暴雨中的大海印象深,那情景真让人害怕。师:那晚有暴雨吗?生:好象有。师:不能确认?没关系。在下面的学习中,你注意看一下。生:…… 师:同学们,今后每读一遍课文,可以合上书,静静地回想一下,脑海里留下了什么。读一遍应该有一遍的收获。这篇课文写“爷爷的芦笛”,文中几次写到了爷爷的芦笛?每次分别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到的?请你打开课文,仔细地读一读。生:(认真地阅读课文)师:现在谁来交流?生:课文中三次写到了爷爷的芦笛。第一次是在这里:更有趣的是,海边长着……吹奏起来,曲调是那样婉转悠扬,还带着一股浓浓的海水味…… 师:你找到了第一次,不错。你能不能再概括一下,这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到的?生:(不知怎样回答)师:看一看这个自然段中所写的景物,都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出现的?注意课文的第一句话。生:哦(恍然大悟的样子)是在强强的想象里出现的。师:对呀,你要将看到的这些文字与整个段落联系起来看。生:第二次是在强强来到爷爷的小闸屋到海边时写到的。第三次是在强强非常害怕的时候出现的。师:爷爷的笛声每次都会给强强怎样的感受呢?下面我们一起与强强去感受那婉转悠扬的芦笛声吧!先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边读边体会,想象中的大海、笛声是怎样的?生:(自由地朗读课文)师:谁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生:(读至“如千万点萤火闪闪烁烁。”)师:碧海蓝天、海鸟翱翔、星星闪烁,多么诗意的景致!你能体会一下,再读一次吗?生:(再读,明显有进步。)师:你读得很投入!能想象到海边的景象,你会读得更好。同学们,朗读时脑海里要浮现生动的画面,这样,你的朗读才是真正有感情的。生:(继续往下读)师:海边是那样充满诗意,笛声是那样婉转悠扬,想去吗?生:(齐)想!师:想有这样一个爷爷吗?生:想!师:在你的心目中,这是怎样一位爷爷?你能从他的笛声中感受到吗?生:在我的心目中,这是一位慈祥和蔼的爷爷。师:是啊,慈祥的爷爷才会常常出现在孩子的想象里、梦海里。生:在我的心目中,这是一位很能干的爷爷,他随手摘一片苇叶,三折两卷,就成里一支芦笛。生:在我的心目中,这是一位很快活的爷爷,因为他经常吹芦笛给自己听,给别人听。师:那是乐观!生:在我的心目中,这是一位热爱海洋的爷爷。因为他的笛声中带着浓浓的海水味!师:(惊喜地)哦?笛声中怎么能带着海水味呢?生:因为芦笛的苇叶是长在海里的。(众笑)生:因为爷爷是想通过他的笛声让人想到大海。生:爷爷的笛声抑扬顿挫,像大海一样起伏。(众笑)师:曲调与大海的起伏节奏合拍了?真是神奇了!(众笑)生:那是爷爷生活在海边,对大海有感情了。师:充满了对大海的深情!这笛声充满了大海的气息,充满了爷爷对大海的深情。生:我从笛声中还听出这是一位在海边长大的人,肯定是很坚强的,很勤劳的。生:爷爷还是一位健康的人,因为他岁数这么大了还可以在黑夜里查看大海。师:查看的应该是潮汛和堤坝。这是一位令人敬重的海边老人!来,一起听一听他吹奏的笛声!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师:在强强的想象里,爷爷的笛声是怎样的?是怎样的?还是怎样的?请你拿起笔,写出自己的感受。生:(写自己对笛声的感受)师:谁来交流?生:在强强的想象里,这笛声婉转悠扬;这笛声带着浓浓的海水味;这笛声还带着爷爷对大海的深情。生:在强强的想象里,这笛声美妙动听;这笛声带着大海的气息;这笛声透着乐观开朗!生:在强强的想象里,这笛声表达了爷爷对大海的热爱;这笛声透露出爷爷坚强、乐观的性格;这笛声寄托着对强强的关心和希望。生:在强强的想象里,这笛声是那样亲切温暖;这笛声是那样难以忘怀;这笛声是那样婉转悠扬;这笛声是那样缓缓地流淌过强强幼小的心房。(众赞叹)师:爷爷的笛声那样悠扬,而你的文字是那样优美,充满了诗意。生:在强强的想象里,这笛声婉转悠扬;这笛声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这笛声充满了诗意;这笛声充满了爷爷对大海无限的深情;这笛声如同春雨渗入大地般滋润着强强的心田。(众惊叹)师:你是诗人!所以,你有诗一般的语言!

师:想象中的是美妙的,是诗意的,是令人神往的。而现实生活中的大海、爷爷的笛声是否也如想象中那般美妙呢?让我们往下读。 生:(自由朗读第二到第六自然段)

师:请一位同学来朗读,谁愿意?

生:(读至“海风带着初夏的温馨,拂过强强柔嫩的脸颊。”)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们能感受到这是一个怎样的日子啊?

生:温馨的日子。

生:柔和温润的日子。

生:风平浪静的日子。

生:风和日丽的日子。

师:作者通过哪些词语传达出来的?

生:柔和温润、平静得出奇、温馨、柔嫩。

师:在朗读时就是要通过这些词语表达出这样的日子,你再来朗读一次!

生:(朗读,语气、语调有明显的变化。)

师:读得很好!奖励你继续往下读。(众笑)

生:(继续读:“爷爷,爷爷,我们做芦笛去!”)

师:你对爷爷不够热情!

生:(再读,语气有了变化,但仍然读得比较慢。)

师:你不够急切!

生:(再读,“爷爷,爷爷”能紧凑了,但声音较轻。)

师:爷爷岁数大了,有点耳背!(众笑)

生:(再读,声音很响亮。)

师:你对芦笛似乎不感兴趣!(众大笑)

生:(再读,很有感情)

师:累吗?

生:(点头,又摇头)

师:说实话!

生:有点累,但值得!(众大笑)

师:这就叫进步!这就叫锻炼!这就叫成长!继续!

生:(读得十分投入)

师:这才是读得有感情。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这笛声又是怎样的?这笛声又给强强怎样的感受?这笛声给你留下了这样的印象?拿起你的笔,写下来。

生:(写对笛声新的感受)

师:谁愿意来交流?

生: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这笛声清脆悦耳;这笛声招引来许多海鸟;这笛声让强强心里特别高兴。

生: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这笛声清脆悦耳;传得很远很远;这笛声让海鸟都陶醉了;这笛声让强强感到特别高兴。

生: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这笛声是清脆的;这笛声是悠扬的;这笛声吸引了好多海鸟;这笛声让强强感到高兴;这笛声把强强所有的烦恼都赶跑了,十分快乐。

师:这个“赶”字用得好!这笛声赶走了烦恼,这笛声赶走了--

生:这笛声赶走了忧愁。(众笑)

师:不能重复。还赶走了什么?

生:这笛声赶走了寂寞。

师:太好了!这笛声还赶走了什么?

生:这笛声赶走了--

师:我们的生活太喧闹了,太单调了。

生:这笛声赶走了生活的喧闹与单调。

师:现在你再连起来说一说。

生: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这笛声清脆悦耳;这笛声赶走了学习的烦恼;这笛声赶走了内心的寂寞;这笛声赶走了生活中所有的喧闹和单调。(掌声)

师:看,你这么一改,就有文学色彩了!

生: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这笛声吸引了海鸟;这笛声陶醉了强强;这笛声唤醒了大海。师:是魔笛!(众笑)

生: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这笛声清脆悦耳;这笛声令人心旷神怡;这笛声充满了神奇的魔力,连海鸟都会翩翩而来。

生: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这笛声传得很远很远;这笛声让人觉得天更蓝海更美;这笛声使人感到生活更有乐趣。

生: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这笛声犹如清风拂过心田;这笛声犹如春雨滋润大地;这笛声犹如明月洒落你的窗前。(众赞叹)

师:听了你的描述,我情不自禁地想加上三个词,允许吗?

生:允许。(众笑)

师:请你再读一遍。

生: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这笛声犹如清风拂过心田,(师插话:是那样温馨)这笛声犹如春雨滋润大地,(师插话:是那样温润)这笛声犹如明月洒落你的窗前。(师插话:是那样温柔)(掌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