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圆的沙粒》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

发布时间:2017-7-27编辑:互联网

  《圆圆的沙粒》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圆圆的沙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十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写的是一颗沙粒想变成珍珠却受到同伴的讥笑,但它坚定不移地为了自己的目标活了下来,最后成了一颗闪闪发光的故事,终于实现了美好的理想,这篇童话内容不难理解,但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学生通过朗读、欣赏、感悟、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体会童话的蕴味,积累语言文字,学习沙粒坚定的意志,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二、 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童话故事,学生学习的兴趣特别浓厚,它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但要以“圆圆的沙粒”克服各种困难为核心,启发学生从中悟出内涵,这对学生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教学行为应该交流互动,共生共进,发挥文本和学生的能动性。本课设计遵循这一理念,突出了以下几点:

1、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设计中突出了小组合作学习,强调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安排了多次自学活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2、关注学习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在精读部分,抓住重点句子让学生体会圆圆的沙粒变珍珠的愿望,促进学生对内容的感知。

3、学习方法的指导。设计采用了整体入手、整体把握、整体感知、回顾全篇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读、重点段落重点读、精读深悟、品读。还设计了读读、想想、画画、议议等方法,使学生能学懂、学通文章。

4、让文本为学生提供习作的平台。在设计中,紧紧抓住学生喜欢童话故事,作者精巧的布局谋篇,这样不但把阅读与习作紧密联系起来,也为教师、学生、文本搭起了互相沟通的桥,起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

四、 教学目标

1、 会认13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 读通、读懂课文,了解沙粒在变珍珠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磨难。

3、 体会成功的不易,懂得有付出才会有收获的道理。

4、 有感情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五、 教学重难点

1、 从沙粒变成珍珠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奥秘。

2、 教育学生知道朝着预定目标坚定不移地努力,就能实现美好愿望。从而激励学生朝着目标,奋发前进。

3、 教学课件:   老师准备:课件(珍珠,沙滩景,海浪声,)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描写珍珠的精彩词句。

六、教学过程:

(一) 创设教学情景,激趣导入

1、同学们,在神奇的大海里,有一种美丽的珍宝。你们想看看吗?(课件出示配有音乐的各种形状、色彩的珍珠图片)  同学们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赞叹不已,你能选择一个恰当的词来形容形容它吗?

2、学生看了图片激动万分,纷纷用“熠熠闪光,光彩照人,光滑柔亮,绚丽夺目”等词来形容。

3、大海孕育了如此瑰丽的珍珠,真是令人叫绝,下面请同学们再来欣赏海边的另一景物--(课件出示沙滩图)请你也用一个词来形容形容它。

充满期待的学生看了沙滩图后情绪一落千丈,教室一片唏嘘声,有的用“黯淡无光”,有的用“普普通通”,有的用“不起眼”来形容。那么沙粒与珍珠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圆圆的沙粒》,学完课文你就会明白了。

(二) 质疑课题

师:齐读两遍课文,想一想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沙粒为什么要变成珍珠?它到底变成了没有?)

[评析:对题目质疑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散学生的想象力,学生会对海底世界产生好奇心,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拓展了他们的思维,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三) 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用喜欢的识字方法解决生字。

2、 同桌共拿一本书合作朗读,读后互相评价,看谁读得好。

3、 检查朗读课文的情况(开火车轮流读课文),师生评价。

4、 听录音机朗读,学生小声跟着读。

5、 检查生字的学习情况。

①出示词条,先读生词,再读生字,用自己喜欢的词或字说话。

②交流识字方法。

③记忆字形,注意“缝”“潮”“狱”“逝”的写法。

6、 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并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7、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沙粒变成珍珠的过程给课文分段。

(四)细读课文,认真品悟

师:这颗圆圆的沙粒变成珍珠,它的同伴们变了吗?为什么?

生:没有

师:同样是沙粒,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呢?板书:?

师:是他们不愿意吗?(不是)

师:那就让我们从课文中看看他们的想法、做法有什么不同吧,相信大家能找到答案的。

(生找)

师:谁来说说这颗圆圆的沙粒起初的想法?

(课件出示:“我要变成珍珠……)

师:他是突发奇想的随便说说吗?(不是)

师: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真诚 下定决心 坦然)

(指名读文,让学生体会真诚)

师:假如你是这颗小沙粒的好朋友,你对他的想法有什么看法,他的想法可行吗?你想给他说些什么?

(说自己的想法)

师:是的,(但)他们的伙伴也(可不)是这么说的,他们不但不理解,而且还嘲笑这颗圆圆的沙粒,你听:

出示课件:“变珍珠,哈哈,异想天开!”

师:应该肯定,沙粒的愿望是美好的,可同伴们却说他异想天开。如果你们就是这颗小沙粒,此刻听到同伴们的议论,你们会动摇吗?(…)

师:小沙粒动摇了吗?(没有)

师:是的,它没有动摇。

出示课件:小沙粒坦然地……

指名读,读出坦然的心情。

师:对此,同伴们议论纷纷,听

出示课件:“哎呀,从今以后……

师:小沙粒的遗憾仅仅这些吗?他还不能看到、听到什么?(生自由发言)

师:看来,小沙粒以前的生活虽然平淡,但是是幸福的。它可以在美丽阳光下晒太阳,欣赏美妙的海景,聆听滚滚的涛声……

师: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这一切它都看不见了。

出示:课件沙粒把自己关进牢狱。

师:其实圆圆的沙粒它清楚只要自己想出去,就会爬出去的,但它没有这样做,为什么?

学生自由讨论

师:圆圆的沙粒的决心真值得我们学习,现在我们就分角色的朗读课文。

[评析: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的情感体验也是个性化的。教师根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来指导朗读,让学生把各自的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来。读出沙粒变成珍珠坚定的语气。]

师:你通过哪些词语看出圆圆的沙粒已成为有用之才?

(学生同桌讨论交流意见)

师:讨论圆圆的沙粒为什么能变成珍珠?学完课文后,你明白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分角色读珍珠与同伴们的对话,体现它此时的心情)

(五)课本剧表演:圆圆的沙粒、同伴们、珍珠

(六)拓展延伸:

圆圆的沙粒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愿望,那么我们小学生怎样才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呢?

[评析:学生知道了沙粒能变成珍珠,实现自己的梦想。小孩子思维一下子像闸门一样被打开了。课堂变得充满活力。他们每个人也有自己的愿望,都想为社会出力量。]

(七)布置作业

1、 积累词语、句子。

2、 给家长讲《圆圆的沙粒》的故事。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