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人教实验版六年级下册)

发布时间:2017-12-19编辑:互联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熟读成诵。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悟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重点:

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

 体会伯牙与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方法:

运用“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学习方法:

采用“自读自悟”、“合作学习” 和“读、思、议、悟相结合”的学法。

课前准备:

 课件(包括乐曲《高山流水》和《关山月》、伯牙和子期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对文言文的感受

上课之前我先让学生回顾六年来学过了哪些文言文,然后采访学生对文言文的感受,学生可能会回答:“意思比较难懂”、“文字比较少,言简意赅”、或“读起来比较吃力”等等。于是我告知学生只要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目的是赶走学生的畏难情绪,对这节课的学习充满信心。

二、揭题,解“绝弦”

我直接揭题:“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另一篇文言文,它讲述了一个流传千古,令人荡气回肠的故事,它记载了人世间最美好最真挚的友情。请同学们把课文翻到第25课--《伯牙绝弦》。(老师边读边写课题,强调“弦”的读音写法;指名读课题,相机评价)

紧接着老师质疑:“‘绝弦’是什么意思呢?”指名学生回答,并询问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可能会回答是参考了书上的注释,明白是“断绝琴弦”的意思,(这时 我会相机告诉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一:参考注释 ) 但是按注释上直接翻译的话课题就理解为:伯牙断绝琴弦。这不符合现代人讲话的方式,所以我们可以说是“伯牙把琴弦弄断了”。这样看来,要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参考注释之后还得学会适当变通(师相机板书“适当变通”)

三、了解“伯牙”,质疑激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这一环节里我采取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1、质疑伯牙:伯牙是个怎么样的人呢?让学生结合自己课前预习所了解到的自由汇报,接着由老师补充:伯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外交官,也是一名著名的琴师,他擅弹古琴,技艺高超,即是弹琴能收又是作曲家,后被人们称为“琴仙”。相传有这样的记载: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这样的设计目的是使学生对伯牙充满好奇,有学习了解的欲望)

2、质疑课文:看到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请学生自由汇报,教师相机板书有价值的问题,如:伯牙为什么要绝弦呢?是为谁绝弦呢?然后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接下来的学习中。

四、初读课文,明白文章大意

1、读文

老师强调文言文的读法,抑扬顿挫,有快有慢,这样方能读出文言文的味儿来。想要做到这样就得准确断句,掌握节奏。

(1)、请学生自由放生朗读,后指名学生读,师生共同纠正错音。

(2)、老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试着画出节奏。

(3)、教师课件展示本文的节奏划分,学生根据节奏再次好好读课文。

2、翻译

(1)、请学生参考注释,结合自己的想法,自行翻译课文。

(2)、学生反馈的时候我采取接力赛的方式,点几名学生逐句接力翻译课文。同时如果遇到困难可由学生采取现场求助的方式共同完成

(3)、在这一环节里,我将相机讲解学习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二(一字多解   异字同解)

比如:“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中的“善”字,解释为“善于 、擅长”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中的“善”则解释为“好、妙”

比如: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中的“志”解释为“心里所想的”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中的“念”也解释为“心里所想的”

教师还要强调,翻译的时候为了让句子更美,要适当变通

比如:钟子期赞叹道:“真是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峻拔的泰山耸立在我的面前!”

      钟子期拍手称赞:“妙极了,就像奔腾不息的江河在我心中流过!”

(4)、生带着理解再次自由读文。

(在这个教学环节里,我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又采取接力赛的形式降低了翻译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兴致,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而教师则起到点拨引导的作用)

五、感受“巧遇知音--喜”

 1、教师过渡引言:“伯牙借琴声来表达自己想做一个像泰山那样顶天立地、像流水那样纯洁坦荡的人。可这样的情怀岂是那些追逐名利、贪图富贵的人所能体会所能理解的呢?(课件展示相关故事)尽管周围一片赞美声,伯牙还是发出了“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的感慨,他苦苦寻觅知音,谁能懂我的琴啊,谁能懂的心。就在这时,他遇见了谁?

 2、了解“钟子期”

   钟子期,何许人也?教师相机补充子期的资料(子期是一个樵夫,上有年老的双亲,下无子女,为了照顾父母,他和双亲同吃同住,对父母不离不弃)教师适当讲讲伯牙和子期相遇的故事。

3、感受“知音”

(1) 想我堂堂一个晋国外交官,身份高贵,怎么可以和一个打柴的交朋结友?伯牙是怎么样想的?

请学生换位思考,自由说说伯牙当时的想法,学生可能会说:钟子期不但懂我的琴,还懂我的心啊!子期和我真是情投意合,心心相通啊!

(2) “知音”是什么意思?

师问:“子期仅仅听得懂伯牙的琴声是在模仿高山流水吗?”

生:他还读懂了伯牙的心思。

揭示知音即知心。

师:“子期不仅听懂了伯牙的琴声,同时也听懂了伯牙的追求和向往,子期赞美的不仅是伯牙的琴声,也在赞美伯牙的高尚人品。

(3)带着这个理解再来读读子期的赞美吧!师指导朗读语气词“哉、兮”(课件展示相关句子)采取生自由读,师泛读,生表演读的形式来完成。

4、拓展,感受“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1) 师引导:既然说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肯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教师播放古琴音乐背景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引导学生回答:皎皎圆月 徐徐清风  皑皑白雪等(课件出示词语)假如你现在就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到了什么?于是你怎么赞叹?学生会自然说出“善哉,皎皎兮若圆月!”以此练习,让学生进行句式训练:  伯牙鼓琴,志在____,钟子期曰:“善哉,_____兮若_______!”

这正是(引读)“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知音(板书:巧遇知音)

(2) 遇到了这样的知音,伯牙心情会怎么样?生自由回答,可能会说“兴奋不已、欣喜若狂”等等,课件出示课文前四句,让学生读出兴奋不已,读出欣喜若狂,读出幸福。(此时学生定能将对知音之间心意相通的刚请融入到自己的朗读当中,这样反复朗读,以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六、感受“痛失知音--悲”

师引言:“有知音相伴的日子师幸福快乐的,他们相约来年中秋节还在这汉阳江边鼓琴相会。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当伯牙第二年来到汉阳边准备抚琴相会时,却得知子期已经因病去世了(课件出示最后一句: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 请学生反复读这句话,把自己当成伯牙,感受那切肤之痛吧!

2、 引导学生想象:伯牙来见子期时心情时怎么样的?为了这次见面会有哪些准备?(请生自由汇报)

3、 当得知子期去世时,伯牙心情又会怎样?所有准备的还有用吗?

4、 再也见不到子期,再也见不到知音人了,伯牙此时此刻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请学生把自己当成伯牙展开想象)指名学生反馈。

5、 课件配乐出示伯牙当时的感慨和伯牙在子期的坟前写下的小诗,请学生自由读,感受伯牙心中那无比的悲痛。(师相机板书:痛失知音--悲)

6、

7、 带着悲痛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七、走进角色,深入体验

1、师引言:“任凭伯牙怎么呼喊,子期也不会醒来了”

2、师:“俞伯牙,你是在摔琴吗?可你要知道这不是一把普通的琴啊,那是伏羲氏用最好的材料,命最能干的巧匠制造而成的,是一把价值连城的琴啊,你怎么舍得摔呢?摔坏了琴,你今后还怎么弹琴啊”

3、如果你就是伯牙,你会怎么说?由学生走进角色,展开想象,自由说一说,学生可能会说“子期已经不在了,再也没有人能听懂我的琴声,我好难过呀”、“知音都没有了,我还弹琴给谁听啊。我还要这琴干什么?”

师:“好一个重情重义的伯牙!同学们,你们见过这样生死相守,肝胆相照的友谊吗?我们都有朋友,可是有的人交朋友是为了借朋友之名为自己谋取私利,这时酒肉朋友;有的人交朋友只是偶尔往来,情感不深,这是普通朋友;有的人交朋友却是付出真心,真诚以待,这就是知心朋友!可千百年来,为了知心朋友,宁愿回调自己前程,抛弃自己毕生所爱的只要俞伯牙!而值得俞伯牙如此付出的,也只有钟子期!”

4、诵读升华,再次感受为知音悲

师:子期呀,子期,你走了,叫我伯牙在这茫茫人世间,在没有知音的世界里怎么活呀!子期死--

生: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伯牙摔琴,可摔碎的不只是瑶琴,还有伯牙那颗破碎的心啊!子期死--

生: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子期死了,可死去的不只是子期,还有伯牙那被掏空了的灵魂啊!子期死--

生: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这真是知音逝,瑶琴碎,一段佳话传千古!

(我引进了课外知识,子期死后,伯牙写下的一首诗,配上悲戚的音乐,师生共读,体会伯牙失去知音的悲痛心情和绝弦的极端行为,最后由老师引言,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多次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这一环节的设计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对文章的解读也就更深了)

八、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1、师: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千古绝唱--《高山流水》(课件播放乐曲)

2、背诵全文

3、师课件出示一些描述关于交友的名句,指导学生课后积累。

4、布置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并想一想:该如何交朋友?

5、最后补充学习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板书设计:

25、伯牙绝弦

巧遇知音--喜

痛失知音--悲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