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丝瓜》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下册)

发布时间:2017-6-9编辑:互联网

  《神奇的丝瓜》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朗读、圈划,了解丝瓜的神奇。

2. 体会丝瓜神奇之内在,学习明暗线交融的写法。

3. 懂得一草一木也有情,明白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重要。

二. 制定目标的依据:

1. 教材分析:

《神奇的丝瓜》是六年级拓展型课程教材语文综合学习“一草一木也有情”中的课文,主要写了作者一家随意种下的丝瓜竟日益茁壮尽显神奇,令作者惊叹不已,表达作者季羡林泰然、悠然、坦然、怡然的处世态度。

丝瓜是普通的植物,作者在这普通中突显了它的神奇,似乎让人觉得丝瓜真的有思想,有行动的。其实神奇皆由作者的慧眼而来,普通的丝瓜之所以这么神奇都是因为作者善于观察生活,善于体悟人生的结果,这也正是我们大部分学生所缺失。

另外文章最巧妙处在于既描写丝瓜生长的轨迹又从中不时追随着的是作者波澜起伏的主观感想,感情跃动,这种物我相与为一的写法尽显其妙,这应该是学习本文的重点。

2. 学生分析:

进入新集体,同学们渴望获得同伴,学习的过程为他们提供了互相了解、建立友谊的机会,因此学生喜欢合作学习。

大多数学生能自信响亮地回答问题,喜欢朗读,尤其是合作朗读。他们已初步具有圈划分析意识,但分析能力参差不齐,对事物认识不够深刻,分析能力整体较弱,对文本的整体意识和倾听习惯有待于进一步培养。

生活中许多事物是学生所熟悉的,但又是陌生的,因为现在大多数学生缺乏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缺乏一颗善于感动的心,其实生活中不缺乏感动不缺少美。因此学习本文对学生应该有很好的启示,能帮助学生学会用眼、用心去观察感悟生活。

三. 学习内容:

课文的突破口是探究丝瓜的神奇,学习作者巧妙地将丝瓜神奇的生长与自己波澜起伏的感情跃动浑然融为一体的写法,这将是学习本文的重点。主要通过读课文,圈划、分析,小组讨论交流等方法来完成,估计起到衬托作用的作者内心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