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雪顿节上看赛牛教学设计(2)教学设计 教案 (S版三年级下册)
发布时间:2017-12-26编辑:互联网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的是作者在拉萨考察期间,与藏族牧民一起欣赏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赛牦牛会,再现了汉藏人民过雪顿节的欢乐情景。课文线索清晰,按赛前--赛中--赛后的顺序,生动、具体地写出了赛牦牛的场面,是学生学习场面描写的好范例。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写14个常用汉字,认识9个生字。
2.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藏族人民过雪顿节赛牦牛时的欢乐心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藏族人民过雪顿节赛牦牛时的欢乐心情。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准备:课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根据课题质疑:看到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雪顿节”是什么节?赛牛是怎样的场面?)
[激发好奇心及观察力,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
2.交流搜集的资料。“雪顿节”是藏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在藏语中,雪顿节的意思是“喝酸奶的节日”。一般在藏历7月初举行,为期3-5天。节日期间,藏族人民观看藏戏,同时举行游园活动,弹唱、歌舞、赛牛,尽情欢乐。
今天,咱们就一起去欣赏一场别开生面的赛牦牛会。
(二)初读课文、探究识字,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采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
[尊重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方法的选择,鼓励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2.字音都读准以后把书立好大声读课文,读完了以后想一想课文主要讲的什么?
3.检查生字、生词掌握情况:
按小组顺序带读生字新词。出现问题及时订正。
4.分段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音。
5.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理解体味。
1.出示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1)作者按什么顺序写一场赛牦牛的?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新课标提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何为“整体把握”?即在教学上,强调阅读教学的整体输入、整体输出。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可以是主要内容,可以指思想感情,可以指表达方式。内容也好,情感也罢,都要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叶圣陶先生曾把一篇文章比作一个圆球,组成文章的所有词、句、段都环绕于这个球心,缺了其中的某部分,就成不了圆球。所以教学一篇文章,要着眼于整体。“一般都是先全篇阅读(整体)--分段阅读(部分)--全篇整理深化(整体)]
(2)雪顿节赛牦牛会的哪些情景最有趣?哪些情景最让人揪心?画出有关语句。
(3)读一读这些句子。
2.组织交流
重点体会、点拨
板书:比赛前--比赛中--比赛后
(1)“膘肥体壮”、“精神抖擞”及“戴着”、“披着”、“浑身上下”,写出了参赛牦牛的健壮和披戴。这些生动具体的描写将一头头威风凛凛的牦牛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荣耀”“节日盛装”“出征的勇士”写出了主人的装束和气势。
(2)主人的动作、牦牛往前冲的情景及“甩鞭声、砸地声、叫喊声”客人们的担心,写出了比赛场面的壮观、惊险、热烈。
(3)“没有取得名次的骑手,也不介意。”说明参赛者都有一个好心态,目的是图个好心情,跟着高兴。
[教师在尊重学生自由表达的前提下,不能放弃自己的责任,要给学生适当的点拨、一定的评价。学生理解不了的词句,先要指点他们怎样理解--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联系自己的体验,或造句,或找近义词及反义词等]
3.播放课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那时的热闹场面。
4.指导读
读出藏族人民过雪顿节赛牦牛时的欢乐心情。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读书,必要时教师可以范读,也可以让学生展开朗读比赛。]
第二课时
(一)回归整体,深化思想。
1.有感情地读课文。
2.汇报学习本课后的收获。如:思想方面、写作方面、有感情朗读等。
(二)拓展延伸。
1.通过让学生去想,去交流资料,激起学生对各民族传统节日的兴趣。
2.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牦牛发怒奔跑及它与主人亲近的语句,读一读,并试着背一背。
(三)指导写字。
1.上下结构的字:赏、牵、崭、不要写得过长。
2.左右结构的字:脾、踢、嫩、不要写得过宽。
3.“赏”字最后一笔是点;“牵”字第三笔也是点。
4.“砸”最后一笔,“骨”第三笔都是竖折。
[引导学生发现书写规律,根据这些规律把字写正确,写匀称。]
(四)布置作业
查找、收集有关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制做展板。
板书:
雪顿节上看赛牛
比赛前 -- 比赛中 -- 比赛后
节日盛装 惊险壮观 满意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