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问句辅导,启蒙作文不再难

发布时间:2017-1-28编辑:互联网

   巧用问句辅导,启蒙作文不再难

四川巴州区恩阳镇三小  张罗

作文问句,就是教师在学生作文动笔前,是用一些抓住图意、题目主旨的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围绕这些问题思考、启发、想象,再把解答这些问题的先后经过在头脑中进行梳理、编排和取舍,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有详有略、有轻有重地进行谋篇布局,书写出符合图意或题目中心的文章。

一、作文问句是启蒙作文的“扶手、拐杖”。九义教材,从低年级起,语文教学就要求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有的是看图说话,有的是从贴近学生生活的一些事例入手,有的是从客观世界中的一些现象入题,有的是谈对所学课文的看法和见解等,口语交际一是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二是为学生以后习作作准备。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大多都是通过几个问句来引导学生思维的。如小语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中的习作《我们的课余生活》,习作提示里有这样的问句:先说一说自己在课余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教师还可以继续设计问题,你做这件事情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学生根据这些问题,首先要积极思考,回忆自己课余做的事情,然后选择一件,再回忆事情的经过。这样把学生的思路拓宽,学生就有话想说、可说,有话可写了。如果是看图作文,同样要用一些问题,提示学生看懂图的内容,明白图意,如果是多图,则要明白图的顺序,重点放在哪幅图上。不论是命题作文,还是看图作文,学生都可在教材、教师设计的问题的“什么”、“哪些”、“怎样”等疑问下,把一个个答案回答或写出来,这一个个长长的答案经过,就是一篇篇饱含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作文。这对才开始习作的学生来说,有“路”可走,无形中借给了他们作文的“扶手、拐杖”,难度降低了,作文要达到的训练目标也就容易多了。

二、作文问句是学生发散思维的“爆炸点”。

1、问句可激发学生回忆过去经历,引起对影视作品、书本和梦幻中的人或事的重现。如小语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中的习作《我会……》,习作提示是这样的:回忆一下,这些本领是怎么学会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哪些趣事,有什么体会。要把由不会到会的过程写具体。学生对这些问题有一定的思考后,教师再出示:我会打扫卫生,我会做面条,我会做不倒翁,……,然后问:你会做哪件事?先做的什么?后做什么?中间最难做的是哪个环节?做的过程中是怎么思考的?学生据自己的兴趣、经历,然后选择难易,定题目,就可写出《我会……》,此次作文就大功告成。

2、问句可使学生学会审题准确,抓住中心进行选材。如果写《春节期间有意义的事》,可以这样提问:先回忆春节期间发生了哪些事,哪件最有意义,这件事的经过是怎样的。学生从题中得知,所写时间(春节),地点(可能是家中、街上、亲朋家、公园里等),人物(自己或亲朋好友同学等),事情的经过,这个“经过”就是学生用语句再现过去的事情,这就是各自能力和语文水平差异的体现。要叙事清楚,恰当地体现“有意义”,就涉及到自己脑海中一系列问题的出现:是怎么发生这件事的?先什么,后写什么?我用什么样的词句,学生据自己的记忆将作文一气呵成。这种切入中心的提问法,对学生以后的作文都是一种非常实效的培养、引导。

三、作文问句是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桥梁”。

习作时,我们往往要根据题目或图中的人物的现在状态,想象他的过去、将来,对他现在的行为进行推测他要做什么,如何用纷繁的素材来表现中心,体现人物性格特点,实际上就是通常所用的“审题”。学生一看到作文题目,首先要确定主题,拟好提纲。这个提纲就是一系列表达中心的“问题”或“问句”,从题目到中心思想的如何表达,头脑中都会围绕题目中心产生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就是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作文问句的“桥梁纽带”作用功不可没。小语三年级语文园地八中的习作《假如我会变》,要求学生先讲学过的神话和传说,再展开想象的翅膀,给你一次“变”的机会,可以变成任何人、任何物。学生先说,然后从学生五花八门的想象中,选择如“我会变成超人”、“我变成了战神”、“我变成神鸟”、“我变成纳米医生”、“我会呼风唤雨”……,只要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文思必将如涌泉,一篇篇充满童真、神奇无比的美文必将跃然纸上。写这类想象的作文,大胆鼓励学生想象是关键,但无论学生怎样天马行空的想象,都离不开他们的生活经验,所以说问句的精妙设计可以助推学生想象翅膀的萌芽和生长。

要使作文问句发挥好作用,必须精心设计好问句。一是要围绕主题,有提示作用,赋予启发性;二是要问点准确,句子要简短,尽量贴近学生生活设计问题;三是问句数量要适当,不要图多,如多了反而会束缚学生的思维,限制发散思维的展开,更可能将作文搞成答问题的罗列。教师在学生写作前,恰当灵活地运用问句提示,可扩展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开启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语文多方面的素质能力,在看图、命题、活动、观察、情景等作文课教可尝试。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