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 课堂教学实录(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发布时间:2017-4-25编辑:互联网
《陶罐和铁罐》教学实录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5155
《陶罐和铁罐》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
1 .认读、识记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2 .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3 .感悟文章寓意,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习惯培养目标:
本节课具体细化目标
听
1. 认真观察,善于思考。
2.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 边听边思,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并对同学的回答加以补充。
说
1. 敢于发言,善于发言。
2. 说话完整有条理。
3. 从不同角度表达自己的意思。
读
1. 课前预习,把书读薄。
2. 根据学习要求,圈点勾画写感悟。
3. 渗透读书方法,渐进朗读。
4. 透过重点词句和标点体会内涵,把书读厚、读透。
写
1. 抓住结构规律识字、写字。
2. 书面仿写。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
难点: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
一、形象揭题,了解特点。
1 .组织教学:
师: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介绍两位新朋友(出示实物)。
生:陶罐。
生:铁罐。
师:哟,你们已经认识了。来,我们看一看,还可以动手摸一摸。
生:我觉得陶罐很漂亮、很光滑。
生:我觉得铁罐很坚硬。
师:哦,真是善于观察的孩子。(作势将两罐相碰)这样做的结果会是什么?
生:陶罐就会碎了。因为铁罐很坚硬。
师:你不仅善于观察,而且爱动脑筋。
……
师:经过刚才的交流,老师发现咱们同学不仅善于观察、爱动脑筋,而且敢于举手,踊跃发言。上课的时候也能这样吗?
生:能。
师:嗯,声音响亮,有自信。上课--
2 .导入: 今天,我们一道去认识两只特殊的罐子,他们是国王御厨里的陶罐和铁罐(点击课件)来,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 实物导入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了解陶罐和铁罐的特点,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通过即时评价,激发学生敢于发言、善于发言,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
二、检查预习,感知内容。
师:课文已经预习过了,你读了几遍?
生用手势示意。
1. 感知内容:
师:早就听说咱们班同学的预习能力特别强,今天老师想见识见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略。(此处一生说得不完整,另一生补充得很好)
师:你是个很会倾听的孩子,能 边听边思,并对同学的回答加以补充。 经你这么一补充,不仅很完整,语言也很简练。
2 .检查词语:
● 练读生词:
师:接下来谁再来露一手,读读这些新词?
( 课件出示--陶罐、谦虚、恼怒、和睦相处、朴素、掘开、争辩、感到、荒凉、御厨、流逝)
生 1 读。
师:声音响亮,读得准确。
生 2 读。
师:你真厉害,把这里的多音字也读准了,“处”还有一个读音是--
生答。
师:谁能组词?
生:到处。
师:我们学校办公室的门牌上也出现过--
生:德育处、总务处……
师:你瞧,平时善于观察,勤于积累,这时候就用得着了。
【这一环节就是检查课前预习,继续培养和激励预习习惯,培养学生把书读薄;同时在读生词的同时,激励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勤于积累的习惯。】
● 学写生字: (课件出示:生字)
a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师:生词会读了,这些字呢?
生读。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吗?
生:把脑袋的“脑”字去掉“月”换成竖心旁,就是恼怒的“恼”。
师:嗯,换偏旁识字法。
生:“朴”和“仆”作比较……
师:哦,这是形近字识记法。你瞧,有了好方法,学起生字来就容易多了。
b .引导学习结构归类法:
师:我们再来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字的结构,你有什么新发现?
生:这些字都是左右结构的。
师: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生:左窄右宽。
师:再仔细瞧瞧--
生:“朴”字不一样,写的时候应该注意左右相等。
师:你的眼力太好了,不仅会观察,还会分析。
出示课件: 陶 谦 恼 睦 掘 (左窄右宽)朴(左右相等)
师:这就是结构归类法。你瞧,抓住规律学生字,就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c .指导写字
师指导学生写“谦”(左右结构,写的时候要注意左窄右宽,横画之间距离相等,撇和捺左收右放)
师:为什么写的时候左边的撇要收一收?
生:因为撇的左边有“言字旁”,写的时候要注意谦让。
师:说得多好,只有互相谦让,互相尊重,整体才能更和谐。
学生每人练写一个。
(师巡视指导,表扬写字姿势好的,表扬字的笔画、结构和占格好的学生。)
【生字学习抓规律,像结构归类法,形近字识记法等,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分析的习惯;指导写生字的时候,不仅看笔画、结构、占格,还要注意其中蕴涵的谦让等道理。通过评价语激励和巩固良好的写字姿势。】
【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能力和观察字间架结构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分析复习已会的识字方法,学习新的识字规律,比教师直接告诉要记得牢。每次都这样训练,学生自学生字的本领会一天天增强。】
三、品读感悟,体验情感
(一)读第一段,提出问题
出示课件:第一段 (师读)
师: 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铁罐很骄傲,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他。
师:还有什么疑问?
生:铁罐为什么奚落陶罐?
生:铁罐怎么奚落陶罐?
师:你们都是会读书的孩子。读书的时候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带着问题来读书,就会有更大的收获。老师听出来了,你们都抓住了“奚落”这个词。 (板书:奚落 旁边打两个“?”)“奚落”是什么意思?
生回答。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答。
师:查字典、联系上下文都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生:我知道铁罐为什么奚落陶罐?因为铁罐仗着自己的坚硬,看不起陶罐,所以就常常奚落他。
师:咱们同学不仅能提出问题,还善于联系上下文解决问题。(擦掉板书中第一个“?”)
【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能提出问题,并能从字里行间发现和解决问题。】
(二)围绕“奚落”,学习 2 - 9 自然段,解决问题。
师: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呢?请大家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 - 9 自然段,把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画出来读一读。
学生交流,略。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课件。
A 、师生共学第一次对话:
出示:
①“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答。
师:用什么语气来读他们的对话呢?
生:用傲慢的语气和谦虚的语气。
师:说话要完整,还要说清楚,这样别人才能听明白。
生:用傲慢的语气读铁罐的话,用谦虚的语气读陶罐的话。
师:对,就这样说。你是怎么发现的?
生:我看到句子中的提示了。
师:对,这就是说话的提示语,我们先来借助提示语的帮助,读出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
生读。
师:刚才读铁罐的这位同学重读了几个词,把铁罐的骄傲读出来了。谁听出来了?
生:我听出他重读了“陶罐子”和“碰”。
师:请问刚才读铁罐话的同学,你为什么要重读这两个词?
生:我发现陶罐子后面有个“!”,这语气应该加重。而且“碰”就是铁罐最想做的,所以,我才重读。
师:你能从字里行间走进铁罐的内心,太棒了。读这句的时候,后面有个“?”,语调应该--
生:语调上扬。
师:读出挑衅的味道。谁来试试?
生读。
师:真是一个骄傲的铁罐。陶罐呢?谁来读?
生读,声音很小。
师:呵呵,老师怎么听着感觉这“谦虚”变成“心虚”了?今天的地面是你打扫的吗?
生:不是我扫的,老师。
师:对,就用这样的语气读,因为陶罐就是说了一个事实。
生再读,这次很不错。
师:对比一下两个人的话,从称呼和标点上,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陶罐不仅谦虚,还很有礼貌,因为他称呼铁罐是“铁罐兄弟”。
师:你不仅善于观察,而且爱动脑筋。谁想加上表情和动作来读?
生读。男女生分角色读,读出他们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师:同学们之所以能读得这么好,首先借助了提示语的帮助读,然后抓住重点词语和标点,进一步理解读,最后加上了表情和动作表演读。接下来,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学习对话。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这一环节,我重在渗透读书好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横向培养重在不同形式--指名读、同桌合作读、师生接读、男女生分角色读;纵向培养重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借助提示语的帮助读,然后加上了表情和动作再读,最后走进了他们的内心进一步理解读。】
B 、学生自主学习后三次对话:
1. 提出学习要求:
同桌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组对话,分角色朗读,注意运用三步读书法 --
n 第一步:找出形容说话的神态或心情的提示语,帮助读;
n 第二步:圈出重点词语或标点,进一步理解读。
n 第三步:加上表情和动作,同桌合作表演读。
n 温馨提示:选择③④组对话的同学请先在( )里填上提示语。
同桌练习,教师巡视。
2. 同桌分角色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教师相机指导。
选择②的同桌:
生分角色读。
生:我借助提示语“轻蔑”来读铁罐的话,重读了“懦弱的东西”,因为后面有个“!”。
师:老师发现你还加了表情和动作,来,到前面来面对同学展示一下。
生绘声绘色地说铁罐的话,赢得掌声鼓励。
生:我借助提示语“争辩”来读陶罐的话……
生读,但语气中确少“理直气壮”的感觉。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第 26课《陶罐和铁罐》……
生:不对,老师,课本上明明写的是 23课,怎么能是 26课?
师:对啊,就用这个语气来读陶罐的话。
生再读。
师:对,争辩的时候就该理直气壮,这才能体现出陶罐“并不是懦弱”。
生分角色读。
选择③的同桌:
生分角色读。
生:铁罐用“恼怒”的语气读,这次有两个“!”,语气更加重。
生:还要重读“破”。
生读铁罐的话,表情很恼怒。
师:铁罐这么恼怒,陶罐反应怎样?
生:陶罐还是很平静。
师:你为陶罐加的提示语是什么?
生:心平气和。
生:友好。
师:陶罐心平气和地说--
生读。
师:陶罐友好地说--
生读。
师:“和睦相处”是什么意思?
生:友好相处,不争吵。
师:何止是陶罐和铁罐需要和睦相处,咱们家人之间需要--
生:和睦相处。
师:同学之间需要--和睦相处。
师:社会上人与人之间也需要--
生:和睦相处。
师: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师生合作:教师引读提示语,学生接读。
选择这一组的同桌共同分角色读。
【 透过重点词句和标点体会内涵,培养学生把书读厚、读透的习惯; 通过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反义词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理解词语的习惯 】
选择④的同桌:
生读。
师:给铁罐的话加什么提示语?
生:这个时候铁罐十分恼怒,因为他听了陶罐的话,觉得说不过他了,自己面子上过不去,心里就更恼火了。
师:你能联系上文从字里行间体会到铁罐的内心,真会读书。老师注意到了你刚才说到的提示语“十分恼怒”,来,铁罐十分恼怒地说--
学生加上表情和动作表演读。
师:铁罐由刚开始的傲慢到轻蔑再到恼怒,现在是--
生:恼羞成怒。
师:陶罐始终是--
生:心平气和。
生:友好谦虚。
3. 整体朗读感悟:师生配乐分角色表演读。
铁罐怎样奚落陶罐的?这个问题解决了吗?(擦掉最后一个?)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一环节力求让学生在充分研读的基础上,自主感悟,自觉内化,真正懂得文本所承载的价值内涵,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说话的条理性和完整性;在听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边听边思考,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并能在同学回答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在学生读的时候,注意坐读和站读的姿势,利用评价语或手势培养或纠正。】
(三)学习课文 10 - 17 自然段,领会寓意。
师: 陶罐不再理会铁罐,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两个罐子最后怎样了呢?
生复述了 10 - 17 自然段。
师:你把 10 - 17 自然段都复述下来了,真不简单。看来你课前预习的时候下足了功夫。
生:陶罐后来被人们挖出来,变成了宝物。
师:用一个四字词来形容,就是--
生:价值连城。
生:无价之宝。
师:同学们平时肯定特别善于积累,瞧,这四字词顺手拈来。
生:铁罐后来氧化了,没了踪影。
师:也用一个四字词来形容,就是--
生:无影无踪。
(板书:无价之宝 无影无踪 氧化)
师:你知道“氧化”的意思吗?
生:略。
师:你懂得真多,从哪里知道的?
生:课前我查了资料。
师:你瞧,如果遇到的问题在课本上找不到答案,就可以借助资料的帮助。
师举起铁罐的实物,小结: 铁很活泼,能和氧结合变成氧化铁,那是一种红褐色粉末,就是我们平常看到的铁生锈后的样子。铁罐遇到空气中的氧和水中的氧会生锈,年代久远,铁罐一层层氧化,一直到完全氧化,变成了粉末。这就是铁罐最后无踪无影的原因。
师结合板书 小结:陶罐和铁罐各有长处和短处,骄傲的铁罐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结果是消失得无影无踪;谦虚的陶罐能正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 和为贵,最后成了无价之宝。
【资料的适时链接,培养学生查找资料,解决问题的习惯。】
四、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师:此时此刻,我想大家的心里一定有很多的话想说, 你想说什么?
生: 我想对铁罐说,不要太骄傲,总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较。
生: 我想对陶罐说,铁罐一直奚落你,你却仍然对铁罐谦虚友好,而且很有礼貌,我要向你学习。
生:我想对自己说,要正确看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和别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
师:这就是这篇童话故事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我们不仅要取长补短,还要互相尊重,和睦相处。
教师在板书“和”字上画心形。
【在学生交流感受时,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谈,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环节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同时又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适时用评价语或者手势培养和激励学生的发言好习惯。 】
五、分层作业:以《 和 》为题写故事。
A 、以《铁罐和陶罐》为题,重编这个故事。
B 、以《钢笔和铅笔》或者《雪花和梅花》为题,仿写一个故事。
【培养学生书面仿写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养成及时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习惯。】
六、板书设计:
陶 罐 易碎→永久 无价之宝
和
友好↓ ↑ 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