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婷婷的故事(挫折坚强奋斗)(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发布时间:2017-1-12编辑:互联网

   这是一个令人惊奇的故事,从小双耳全聋的周婷婷在父亲的教育下16岁成为大学生,并被美国加德特大学录取为研究生--第一个中国聋人研究生。

    1980年6月27日,南京一个普通工人周弘的世界被彻底改变了,因为他有了一个不普通的女儿--个双耳全聋的女儿。全聋在全世界都是康复禁区,唯一的出路是上聋哑学校。婷婷像别的聋童一样自卑,来客人时像小动物一样躲在桌子底下。从小直到哭昏过去,大人们都无法知道她要干什么。

    周弘绝望了。

    彻底改变周弘的是电视剧恤鳓。大岛茂为了有1%生存可能的女儿幸子,付出了无尽的父爱,而自己的女儿不过是耳聋。生命是脆弱的也是美丽的。他决心一定要为女儿打开有声世界的门。

    一开始周弘走的是“治聋”的路子,边给孩子治疗,边读教育学方面的书籍。婷婷的耳朵挨了5万多针,结果没有一点起色。于是周弘开始治哑。一次背着3岁的婷婷,一路指着路灯不停地向婷婷耳朵大喊:“灯--”见一个喊一个,喊了500声,喊了40分钟的周弘都快要疯了,婷婷却始终不明白。为了发准“哥”这个音,婷婷学了3年。

    语言是思想的基础,既然女儿听不见,聋人的视觉特别好,于是周弘开始教女儿学文字。除了上班,周弘将所有的时间都放到了婷婷的教育上。

    周弘发明了母语玩字法,他把女儿说的每一句话写在墙上、地上、桌子上、身上、手上。看见星星就写星星,看见孩子哭就写哭,每次到大自然中玩,父女俩都玩得满身是字回来,他从不问孩子认了多少字,语言却进入了孩子的潜意识。

    正是因为聋儿反而更依赖文字,婷婷靠着这根绳索终于来到了光明的有声世界,也开发了心智。在普通的小学,婷婷连跳两级。

    根据口型发音的婷婷说话有些古怪,她担心地问爸爸:“我的声音好听吗?”周弘笑了:“你的声音好像一串串珍珠,棒极了。”

    周弘将美国天才儿童行为表贴在台板上,当婷婷读书忘记吃饭时,周弘就欣喜地将她拉到台板前:“孩子,你看,你符合天才儿童的第一条,读书废寝忘食,孩子,你不是天才谁是天才?”

当8岁的婷婷背出圆周率小数点后1000位时,周弘说:“你就是天才,这就是证明。”

    当婷婷有一次数学不及格时,周弘笑着说:“太好了,你不是要当海燕吗,现在暴风雨来了。”

    每篇作文,周弘都用红笔将好句子划出来让婷婷高声朗读,让全家热烈鼓掌,周婷婷高兴得梦中都想好句子。

    婷婷的智商是105,远低于所谓天才儿童的130,但周弘告诉婷婷:“智商只能测记忆力,无法测悟性、灵感,而你正是这方面的天才。”

    在父亲的培养下,周婷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婷婷在6岁就认识了2000多个汉字,进普通小学,并跳了两级;8岁背诵了圆周率小数点后1000位,打破了当时吉尼斯世界纪录;曾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先队员、全国残疾人自强模范;16岁成了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20岁被美国加劳德特大学录取为研究生--第一个中国聋人研究生;在人民大会堂7000人的表彰会上作了精彩的发言,引起轰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