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桥(西师版五年级下册)

发布时间:2017-12-10编辑:互联网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家乡桥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读写“血脉”、“撷取”、“飘逸潇洒”等词语,能给名词加上合适的动词以组成动宾结构的词组。

   3、能正确理解词语在句子环境中的意思,体会用词要准确。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五节。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用词要准确。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课时

  课时要求: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查字典理解:“缀”、“撷取”、“刚劲雄健”、“飘逸潇洒”等词语意思。

   2、通读课文,理清层次。

   3、初步理解江南桥多的原因,造型和名称的特征,作者把家乡桥称作“我们的乐园”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师:同学们,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建了许多雄伟壮观的大桥。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与桥有关的课文,题目叫(板书)1、家乡的桥

   2、齐读课题

   3、审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内容?

  二、预习课文。

   1、生字组词。

   2、查字典,理解预习3的词。

   3、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字组词。注意读音,组词是否正确。

   2、理解词意。

    ①缀--连接,组合。课文指石阶一阶一阶连接上去。

    ②撷取--摘取。课文指如意桥的桥名是从王维的诗句中摘取而来的。

    ③刚劲雄健--强劲有力。课文指石桥上凿就的桥名字体强劲有力。

    ④飘逸潇洒一一自然、大方、洒脱、不拘束。课文指石桥上凿就的桥名字自然、大方、洒脱、不拘束。

   3、通读课文,了解各节的大意。

    ①故乡江南的小河多。(板书:河多)

    ②小桥的数量多。(板书:小桥多)

    ③小桥的造型千姿百态。(板书:造型多)

    ④小桥的名称美,来历多,字体各不相同,关于小桥的故事多。(板书:名称美)

    ⑤小桥给孩子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是孩子们的“乐园”。(板书:乐趣多)

    ⑥作者最忆家乡的桥。(板书:忆桥)

  四、根据不同内容,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故乡江南的小河多。

    第二段:(2-5)介绍故乡小桥的特点。

    第三段:(6)作者最忆家乡的桥。

  五、练习读课文。

  六、作业:

   1、完成练习册查字典作业。

   2、抄写读读写写的词,每词抄四遍。

   3、读课文三遍。

  板书:

            河多

            小桥多

    1、家乡的桥   造型多

            名称美

            乐趣多

            忆桥

                     第二课时

  课时要求:

   1、学习课文1--3节,重点训练学生分三步体会用词的好处。

   2、朗读课文第三节,完成课后练习三填空(1)。

   3、准备背诵第三节。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一节。

    我的故乡在江南。故乡的小河像一条血脉,网布在大地母亲的身上。

   1、指名读,讲段意。

   2、重点训练体会作者用词的好处。

   3、出示学习方法:

    *1、查字典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想想带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体会带点词语的运用好在哪里。

    按三步学习法学习第一节。

    (1)指名个别讲。

     ①网布--布,分布;网布,像网一样纵横交织地分布。

     ②故乡一条条小河纵横交织地分布在大地上。

     ③“网布”把故乡一条条小河纵横交织的样子写得十分形象,给读者留下具体而清晰的印象。

     (2)小组讨论练习讲。

     (3)请两个小组汇报讲。

  二、学习第二小节。

   1、指名读,用摘句法概括节意。

   2、“连接”写出了什么? (小桥的分布情况。)

   3、“赶集要经过八座十座小桥”说明什么? (家乡的小桥多。)

   4、小结:第二节介绍小桥的数量多。作者用两个“连接”写出了小桥的分布情况,又以“赶集要经过八座十座小桥”说明家乡的小桥多。

  三、学习第三小节。

   1、默读第三小节,准备填空。

   2、出示填空练习,学生讨论。

     课文第三节是围绕这句话写的,分别写了和的姿态。

   3、分男女生读填空答案。

   4、给第三小节分层次,概括层意。

   5、按层次指导背诵,学生相互试背。

   6、指名试背。

  四、布置作业:

   l、熟背第三节。

   2、熟读第四、五节,准备背诵。

   3、完成练习册填空的第一部分。

                     第三课时

  课时要求:

   1、学习课文第四一六节,并能初步背诵。

   2、继续练习体会用词要准确。

   3、练习动宾词搭配。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第四节。

   1、指名读,思考:这节告诉我们哪些内容? (桥名多;桥名的由来;桥名字体各异;关于桥的故事多。)

   2、轻声读,用“--”划出描写家乡小桥美妙名称的句子;用“( )”括出这些名称各是怎么来的句子。

   3、讨论答案

   4、男女生分别读“小桥名称美”和“桥名由来”的内容。

   5、指名读描写“桥名字体各异”的句子。

   6、出示句子:

     有趣的是,在青石上凿就的桥名字体也各不相同,或篆或隶或楷或草,有的飘逸潇洒,有的刚劲雄健,跟桥相衬相映,又平添了几分情趣。

    ①回顾体会用词要正确的方法。

    ②出示三步学习法:

     *1、查字典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想想带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体会带点词语的运用好在哪里。

   7、用三步法理解“相衬相映”,“平添”。

    ①相衬相映:相,互相;衬,映,衬托。互相衬托的意思。平添;自然而然地增加,增添的意思。

    ②课文指在青石上凿就的各种字体的桥名与各种姿态的桥互相衬托,让人觉得又增添了几分情趣。

    ③“相衬相映”把桥名字体与桥的姿态两者之间的关系写得十分准确;“平添”把这种景物造成的情调和乐趣表现得很形象,给读者留下具体而深刻的印象。

     (先指名讲,再小组讲,最后请一个小组汇报。)

   8、指导试背第四节。

  (二) 学习第五节。

   1、默读出示课后练习4(2)填上适当的动词。

     例:( 讲)故事

       ( )篮子( )谜语,

       ( )螺蛳( )胆量

      ( )毛蟹( )小船

   2、轻声读,理层次。(总一分结构)

   3、出示课后练习3填空,讨论。

     课文第三节是围绕这句话写的,分别写了和的姿态。

     课文第五节是围绕这句话写的,是从、、和四方面把这句话写具体的。

     课文第五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是从哪几方面把这句话写具体的?

     板书:乐趣多

        下棋、猜谜、讲故事比跳水本领,练胆量

        钓鱼、摸螺蛳、捉毛蟹荡舟进桥洞休息

   4、齐读填空练习。

   5、出示课后练习2(2)用三步学习法讨论。

    实在玩累了,荡一条小船进桥洞,舒展四肢平躺着,那凉丝丝的风,轻轻荡漾的水波,转眼就把你送入梦乡……

    ①荡:荡漾,一起一浮地波动。

     送:陪送。

    ②小船在水波±荡漾,玩累了的孩子们平躺在小船上随着凉风的吹拂与水波的荡漾,一转眼就进入了梦乡。

    ③“荡”把小船在水波上移动的情景表达得十分准确形象;“送”把孩子们在凉风与水波的“陪伴”下不知不觉入睡的情景写具体了。

   6、指导,试背第五节。

  (三)学习第六节。

   1、“忆”是什么意思? (回忆)

   2、“长相忆”是什么意思? (长时间的回忆)

   3、作者为什么要长时间地回忆家乡的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总结课文。

   1、齐声感情朗读。

   2、师小结。

  四、作业:

   1、填空练习:课后练习3(3)课后练习4(2)。

   2、熟读课文三~五节。

  总板书:

            河多

            小桥多

    1、家乡的桥  造型多

            名称美  来历    形状   字体故事

                 下棋、猜谜、讲故事  比跳水本领,练胆量

            乐趣多  钓鱼、摸螺蛳、捉毛蟹 荡舟进桥洞休息

            忆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