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晓(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7-2-16编辑:互联网
春晓
师:假如你们是诗人,你们会怎么想呢?
生(自言自语):我才不当诗人,当诗人太苦、太累了!
(开始老师的脸色有点不好看,但不一会儿又面带微笑。)
师:同学们,当诗人真的就那么不好吗?(这时,教室里议论纷纷)
师:同学们,这个问题我们暂时不议它,我相信等学完这首古诗,大家一定会得出一个较满意的答案。(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又继续认真地学习课文)
师:下面请同学们一边听音乐,一边看一段录像,想想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怎样的春天景色?
(录像刚放完,全班同学顿时赞叹起来:“春天的景色真是太美了!”)
师:这么美的诗,同学们想读一读吗?
生:想!(同学都摇头晃脑地读了起来。)
师:是啊,短短的几行诗,就写出了这么美的春天景色,你们说,诗人棒吗?
生(异口同声):真是太棒了!
师:对刚才自言自语的同学说:“你刚才读得这么好,现在还觉得当诗人累吗? ”
(那个同学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师:同学们,你们说呢?
生:我长大后要写很多很多的诗,把我所看到的美丽景色都写下来。
生:我太想当诗人了!
新基础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是多种动态因素的组合,是多方位的信息交流过程,无论教师备课多么认真,课堂上总免不了会出现些预料不到的突发事件。这些事件处理得怎样,往往决定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甚至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听了那位教师的课,我觉得那位教师课堂上对突发事件运用的恰当,当那位同学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话:“我才不当诗人,当诗人太苦、太累了!”老师迅速作出反应,他没有当面批评这位同学,也没有把这个问题无止境地展开讨论,而是巧妙地抓住这个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继续转移到教学认识活动上来。待学生体会到诗的意境,陶醉于诗中所描绘的美丽景色时,再回到原来的问题上来,此时,已是水到渠成,问题也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