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名字的由来--《我去台湾接外婆》教学素材(西师版一年级下册)
发布时间:2017-8-16编辑:互联网
关于台湾名称的由来,历来众说纷纭,现在,国内外大致有三种不同的看法:
第一种认为,在1624年荷兰人强占台湾后,陆续在海水入湾处修建了一些楼台,“台湾”便由此而得名。
第二种认为,台湾本应称“大湾”,是文人们在文章中引用它时,逐渐转化而成的。
大湾是安平(今台南西安平镇)的大海湾,到今天早已完全陆化了。
在其未陆化时,明朝文人吧第的《东番记》中称之为“大员”,清代的周婴在《远游篇编》中已将台湾写成“台员”了。
第三种看法较为可靠。
认为根据实地考察以及对史料的整理、挖掘,发现在原先的安平地区,存在着一个称为台窝湾族的土著部落,习惯上,就把这一地区称为“台窝湾”。
后来,随着习惯的变化与官府的正式命名,“台湾”遂成为全岛的名称。
台湾岛很久以前就存在了,我国的历史典籍中对台湾历次名称的改变记载得很周全。
《尚书禹贡》中称台湾为岛夷;瀛洲是《史记》中的称谓;《后汉书》改称为“东缇”;到了《三国志》中又称为“夷洲”。
以后的称谓,音的变化就不太大了。
唐代谓之“流求”,宋代不变,至元代改为“琉球”,明代中后期曾一度称“东番”,但在后期,台湾这一称谓终于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