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主、合作、探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网友来稿)(不详综和)

发布时间:2017-11-15编辑:互联网

  临泽县城关小学 陈翠玲

现代教学论认为,要明确倡导在教学活动中确认与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作用就是为了激发、引导和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内在学习欲望和要求,帮助学生实现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器官协同参与教学过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有充分的动眼、动耳、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在亲自感知、操作和思考的过程中,乐于学习、学会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前提,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三者互为一体,又互为促进。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运作模式是:从“自主”中产生问题……从“合作”中解决问题……通过“探究”得出理论……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实践途径是而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是有效途径之一,重视学生发展自我能力;尊重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重视个体激励的原则;强调团体合作精神。

“自主”指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过程,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例如,学习《春天的手》时,我让学生自己选择方式。有的学生建议老师先教,学生跟着读;有的学生要求自学;有的要求同学之间互帮互学等。这时,我提议,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课文,然后全班交流。学生积极性高,自主学习意识很强,按照自己的意愿主动地参与学习。在学习《水乡歌》时,介于诗歌内容几小节比较相似的特点,建议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选择学习伙伴,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诗歌,大胆放手,把权利和空间交给学生。起初,我很担心这样的方式流于形式,学习效果差。但在交流的过程中,我意外的发现学生的自主性很强,伙伴之间有集体读的,互教互学,集体表演等,没有按照老师的指令划一的要求,面面俱到的学习,反而产生了更好的学习效果。

“合作”是指学习的组织形式,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形式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改善传统的师生单项交流的方式,我把它理解为生与生,生与师,生与家长,生与一切人的合作,通过多项互动的交流,使每个学生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

怎样把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认为改变学习方式是关键,“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要转变角色,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在课堂中教师要坚持“少讲多学”,即教师少讲,学生多学。坚持放手原则:凡是学生能读的就让学生读,凡是学生能说的就让学生说,凡是学生能想的就让学生想,凡是学生能讨论的就让学生讨论,凡是学生能写的就让学生写,凡是学生能做的就让学生亲自做。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提问时间、读书时间和练习时间。

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需求,我采用了开放教学空间、教学内容以及教法与学法,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自我预习、自我质疑、自我反思,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临下课时,我还让学生自我反思与小结。反思与小结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对知识本身的小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内化,促进新知识结构的形成与加固;另一方面对学法进行反思与小结,让学生画知识结构图或画学习地图。学生在一次次的自我反思中,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学法,在获取成功的道路上登上了一个个新的台阶,获取了一次次心理上的愉悦,为新的自主学习奠定了自信的基础。

作者邮箱: ccl1125@126.com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