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假虎威》教学纪实与反思

发布时间:2017-5-8编辑:互联网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通过寓言故事,知道成语“狐假虎威”的意思, 对课文中的狐狸和老虎有自己的认识。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认识12个生字。会写12 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对寓言故事,既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的体验,又要引导学生有正确的价值取向。

    2.抓住课文中关键的词句体会狐狸和老虎的角色特点,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插图和狐狸、老虎及其他动物的头饰。

    教学流程:

    一、揭题设疑,导入新课

    师:(板书“狐假虎威”。)同学们,请大家来读读这个成语。(生齐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看清生字“狐”这个字读(hú),意思是指狐狸,“虎”的意思是老虎,“威”字是什么意思?“假”字又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狐假虎威”这个故事的内容又是如何呢?就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来解答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下面请小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生自读课文。)

    师:读了课文,你们知道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了吗?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呢?

    (生复述课文内容。)

    师:他说得对吗?我们一起读读。

    生:“狐假虎威”这个故事就是狐狸……

    师:通过对课文的了解,可以说说“假”字是什么意思吗?

    生:是用的意思。

    生:我认为是借的意思。

    师:说的真好。一起说,假是什么意思?(生说,师板书:借。)

    三、品读感悟,内化体验

    师:狐狸是怎样借着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吓跑的呢?故事是怎么开始的呢?(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生:老虎在森林里寻找食物……

    师:“扑过去”、“抓住”说明什么?

    生:老虎凶猛。

    师:(出示图片。)多么凶猛的老虎啊!眼看狐狸就要被老虎吃掉了,想想狐狸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生:害怕。

    师:接下去发生了什么样的事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2、3自然段。

    (生同桌互读,小组分角色读。)

    师:这个时候狐狸是怎么办的呢?

    生:狐狸想办法。

    师:从哪个词看出狐狸在想办法?

    生:眼珠一转。

    师:谁能做做这个动作?(生表演。)

    师:它想了个什么办法啊?

    生:骗老虎说是……

    师:狐狸说话的时候应该是什么样的语气?

    生:是扯着嗓子说话。

    师:为什么狐狸要扯着嗓子和老虎说话呢?

    生:狐狸不想被老虎吃掉。

    生:它想保住自己的小命。

    师:试着读几遍狐狸的话。(生试读。)

    师:扯着嗓子说话和平时说话一样吗?谁愿意试读这句话?

    生:哼!你敢吃我?天帝……

    师:为什么说老虎不敢吃狐狸呢?

     生:因为狐狸说是天帝派它来当兽王的。

    师:通过大家的朗读,我们知道这只狐狸真“狡猾”。那么老虎相信狐狸的话了吗?

    生:相信了。

    师:完全相信了吗?想想老虎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生:没有,狐狸又瘦又小,可能吗?

    师:从哪看出的?

    生:老虎看着又瘦又小的狐狸……

    师:用一个词概括怎么说?

    生:犹豫不决。

    师:犹豫不决什么意思?

    生:拿不定主意。

    师:看到老虎这样,狐狸又想出了什么招数,想在老虎面前显示一下自己的威风?请大家试着读一读下面的话。

    生:它想了办法骗老虎。

    师:你真会回答问题,你愿意读一读狐狸骗老虎的话吗?注意读出狐狸骗人的语气。其他同学注意听,然后评议他读的怎样?(生读。)

    师:当它们朝森林走去时,是谁在前谁在后?你们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生:狐狸在前老虎在后。

    生:从“一前一后”、“狐狸后头跟着老虎”这些词语看出来的。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

    师:它们往森林走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生:狐狸是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是……

    师:读读词语“神气活现”、“摇头摆尾”,闭上眼睛想想狐狸的样子,再读读这个词语。

    (生反复读。)

    师:老虎是什么样子呢?

    生:“东张西望”、“半信半疑”。

    师:“东张西望”、“半信半疑”什么意思?谁来做做这个动作?试着读读。

    师:老虎在东张西望什么?

    生:看看是不是像狐狸说的那样?

    师:一起来读读狐狸和老虎不同样子的句子,边读边想想它们的样子。

    生:狐狸是……老虎是……

    师:森林里的动物看见它们,都吓跑了,知道是被谁吓跑的吗?

    生:老虎。

    师:但老虎以为小动物们是被谁吓跑的呢?说明老虎怎样?

    生:以为是狐狸。说明老虎笨……

    师:课文学到这里同学们对“假”这个词语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它是借着谁的威风,是谁吓走了谁呢?

    生:狐狸借着老虎吓唬森林里的动物,还借着老天爷的威风把老虎吓走了。

    师:“狐假虎威”这个成语就是比喻借助、倚仗别人的威风或势力吓唬人、欺压人。

    四、创说表演,拓展延伸

    师:大家喜欢这个故事吗?下面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生朗读。)

    师:谁愿意用自己的话,加入想象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生讲。)

    师:你讲得真棒!老师还准备了一些头饰,谁愿意加入自己的表情、动作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

    师:课后把今天学习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反思:

    《狐假虎威》这篇课文是一个生动、有趣的成语故事,学生都非常喜欢、很感兴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明白:做什么事都要看到事物的本质,不能被表面现象迷惑了。由于课文的语言非常生动形象,适合学生朗读和表演,所以我在教学时努力体现以下几点:

    1.读与思相结合。在教学中,我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并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认读。再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狡猾的狐狸是如何借着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们吓跑的。这样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在读书中感悟,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

    2.读与说的有机结合。“读”是对信息的输入,而“说”应该是对信息的输出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低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我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这一特点,联系课文,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读与演相结合。情境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学生表演课文的环节,学生把狐狸的狡猾,老虎的愚笨表演得活灵活现,维妙维肖,这也就反映出学生已经把课文内容读懂了。

    虽然这节课,我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练读,教给学生读的方法,但在教学中忽视了部分后进生,没有给他们提供适当的锻炼机会,势必会导致班级整体朗读的不均衡。我想今后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给更多的学生提供表达与朗读的机会,真正实现教师与全体学生间的互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