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浅谈教师在参与式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北师大版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7-4-8编辑:互联网
参与式教学是素质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实践的新型范式。它是以学生的分组活动为主,通过学习者积极地参与、探讨,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将学生放在教学活动的中心舞台,把课堂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真正的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可以说,在这种教学范式下,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才能实现真正的“学习”,从而使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目的。
在新课程全面推进的今天,许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都积极采用了参与式教学方法,力求运用这种现代学习方式,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但同时也因为缺少相关经验,组织不到位,致使语文课堂教学走入许多误区。
误区一:听一堂课,一开始似乎是历史课。过了几分钟,觉得又好像是政治课。上到最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语文课!
误区二:课堂上只注重追求热闹的气氛,忽略了应试教育对学生的成绩要求。
误区三:上课时学生被一遍遍的分组搞得晕头转向,课后才发现脑袋里空空如也,一无所获。
误区四:课堂上好学生侃侃而谈,如鱼得水;后进生不知所云,如坠云雾里。
误区五:学生学会了照抄、照搬、照做,缺少了自主意识。
……
面对这一幕幕适得其反的情景,许多教师不得其解,甚至怀疑新课程理念的适用性。症结究竟在哪里?毋庸置疑,是教师的组织不到位,是教师忽视了自己在教学活动中作用的结果。那么,在参与式教学中,教师该怎样把握自己的主导作用?教师,到底该做些什么?
笔者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组织好参与式教学活动:
一、为课堂教学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
为了让教学活动能有成效,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做到“的放矢”。要针对教学活动的内容,选择一些具有针对性、发展性、综合性的目标。如:在学完小说单元后,为了培养学生的人物描写能力,让他们掌握必须的描写方法,笔者设计了一堂“让人物栩栩如生--刻画人物多法”的参与式教学活动,并确定了以下目标:①、通过观察同学活动的过程,掌握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②、参与教师组织的各种游戏活动,在游戏中观察人物,学习不同的描写手法。目标设计的明确与清晰,便于在教学中落实与检测。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能否在教学进程中通过哪些具体环节来予以“兑现”。
二、帮助学生选择适合教学活动的材料
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活动方式,所以在教学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学习材料应该是有适当开放性的。比如,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电子的;可以是教材上的,也可以是报刊杂志上的,还可以是网络上的……当然也可在课前布置让学生自己搜集准备一些材料。选择材料时,还应注意要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尽可能提供给各小组不同的材料。比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一课前,布置让学生搜集关于父亲的资料。结果学生的收获不少,他们搜集了关于写父亲的文章,有关的名言,甚至还有歌词和有关的绘画作品。在课堂上,各个小组分别进行了精彩的展示,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三、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参与式教学以分组活动为主,分组的方式按活动的目的而定。分组的方法较多了,比如,可采用报数分组、性别分组、游戏分组等形式。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要及时的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随时调控活动的进程。所以,就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较强的组织能力。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承担的任务比较重,担任的角色也就比较多了;
1、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巡视课堂,解答学生对活动程序有关的问题,并帮助那些有偏离主题倾向的小组,使他们及时回归学习的主题。
2、做学生学习的激励者。鼓励各个活动小组的学生各抒己见,集思广益。积极探讨,共同合作,通过探究共同得出问题的结论。
3、做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者。调控课堂的活动节奏,及时督促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4、做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在学生讨论最激烈、情绪最高涨的时候,关注学困生,关注弱势群体。鼓励那些不善言谈、不敢发言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学习活动。
5、做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理掌握教学活动的进程,及时为学生的小组学习扫清障碍。对小组内合作探讨出的新结论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
6、做学生学习成果的总结者。认可学生的学习新成果、新结论,并且及时的小结。
当然,这些仅仅是一堂参与式教学活动设计和操作的理论方面的经验总结。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还有许多新的、具体的问题亟待我们去解决,这就在于教师的知识储备、调控能力,组织能力的高低了。
《新课标》中说: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倡导。对于参与式这种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教师应以正确的理念去认识,以正确的态度去接收、应用,并能借此高效的完成语文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