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案例
发布时间:2017-11-23编辑:互联网
高县沙河实验小学 胡辉利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文章是肖复兴为纪念叶圣陶先生而写的一篇回忆性文章。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修改他的一篇作文及请他做客的事,从中表现老一辈对青少年一代的热情关怀,以培养学生要一丝不苟地认真修改自己作文地好习惯。课文篇幅长,内容多,还有许多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只有通过对句子的理解,才能感受到人物品质。本课我选择第二件事的学习,感受叶老伟大人格,感悟借景抒情和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片段一 感悟“期待”,诗意解读--学习“邀请做客”:
(一)过渡:15岁那年暑假的一天,叶老先生邀请作者去他家做客。作者将有幸见到这位闻名中外的大作家。同学们想想,走在去叶老家的路上,作者会是怎样一种心情,他会想些什么?(紧张、激动……)这次会面,叶老又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叶老是个怎样的人呢?请同学们用心读读课文第二部分,划出重点句子,想想你的感受.
1、学生自己读书,划记。(师巡视)
2、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投入,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叶老给作者给你留下的是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具体描写中感受到的?
3、交流汇报(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1)我们先来看看,叶老先生是怎样接待我的,谁来读读相关的句子.从这里你感受到什么?
叶老先生见了我,象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了不少。(学生谈感受,但感受不深)
可能从这句话,同学们的感受还不是很深,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材料,我们一起来读读,相信大家会有更深的感受.(补充材料:叶小沫引我到客厅,叶老先生已在门口等候。见了我,他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落座之后,他用浓重的苏州口音问了问我的年龄,笑着讲了句:“你和小沫同龄呀!”那样随便、和蔼,作家头顶上神秘的光环消失了我的拘束感也消失了。越是大作家越平易近人,原来他就如一位平常的老爷爷一样让人感到亲切。)(学生再谈感受)
通过刚才的朗读学习体会,我们感受到了叶老先生对人是那样和蔼可亲,没有一点架子,使人特别容易接近,如果我们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叶老先生的为人,那就是--平易近人。(学生答,教师板书)
(2)你还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叶老的平易近人。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1)联系生活理解“融洽”( 点击鼠标,突出“融洽”):
引导:怎样的交谈是融洽的交谈?怎样的两个人会在一起融洽地交谈?而现在一个是--(生:蜚声国内外文坛的大作家),另一个是--(生:还在读中学的普通学生),你又感受到什么呢?
(2)抓住对比理解“融化”(点击鼠标,突出“融化”
引导:你见过什么东西融化?它们因为什么而融化?“心”会融化吗?“心融化”了是什么意思?(就是内心深受感动)为什么作者的“心”会融化呢?
3、补充资料,拓展文本
(1)个性解读,猜想“期待”: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着期待。同学们,叶老对“我”有着着怎样的期待呢?请你看着这幅图画,联系课文展开合理想象,来猜想一下叶老先生和作者交谈些什么?(课件出示插图)
--生自由发言,师及时评价,引导学生说包含期待的话。
(2)对话补白,感悟“期待”(出示课件):说来有趣,那一下午,叶老先生没谈我那篇获奖的作文,也没谈写作。他没有向我传授什么文学创作的秘诀、要素或指南之类。相反,他几次问我各科学习成绩怎么样。我说我连续几年获得优良奖章,文科理科学习成绩都还不错。他说道:“这样好!爱好文学的人不要只读文科的书,一定要多读各科的书。”他又让我背背中国历史朝代,我没有背全,有的朝代顺序还背颠倒了。他又说道:“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历史,搞文学的人不搞清楚我们的历史更不行。”我知道这是对我的批评,也是对我的期望。
--引读叶老期望的话(出示句子,配叶老肖像):
“爱好文学的人不要只读文科的书,一定要多读各科的书。”
“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历史,搞文学的人不搞清楚我们的历史更不不行。
4、深情朗读,升华“期待”:两个“一定要”蕴涵着叶老对作者,更是对祖国未来接班人殷切的期望。同学们,面对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文学大师,面对这样亲切的话语,面对这样热切的期待,我们的心怎能不融化吗?让我们满怀感激之情再次朗读--
片段二 聚焦难点,感悟“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1、在叶老先生家,还有什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爬山虎)
2、请你划出文中具体描写爬山虎的句子,再读一读。
3、我们先来看看第一组句子。
句1: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这里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爬山虎,这时的爬山虎有什么特点?让人感觉到什么?
使人的心平静下来。从这个句子,我们还能感受作者当时的心情怎样?同学们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当你考试得100分,当你获得奖状时,你会觉得阳光格外--,树木格外-----花儿--
你能通过朗读把作者愉快的心情表现出来吗?朗读评价
小结:这一墙的爬山虎碧绿碧绿的。扑入眼帘,让人感觉凉爽,使心平静下来,也衬托出我的心情非常的高兴,我们要写自己心情愉悦的时候,可以不直接说我心里高兴,可以借助外界的景物来写愉快的心情。这种写法就是借景抒情。(板书)
4、我们再来看看第二处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一起读读,这一处又是描写什么时候的爬山虎?句2: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这时的爬山虎与作者刚进里院时看到的爬山虎有哪些不同之处?这里除了衬托作者愉快的心情,还在衬托着什么?衬托谁?这片爬山虎与叶老有哪些相同之处?
小结:别看叶老先生年纪大了,但是他和一个中学生聊得那么投机,你看他的心里,他的生命力是什么样的?是如同年青人一样那么旺盛,那么勃勃有生机,就像这片爬山虎一样虎虎有生气。我因叶老的教导而深受鼓舞,充满了对文学事业的信心。这里写爬山虎就是在写叶老先生,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人。
(感悟)
一、 挖掘教材空白,化难为易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起来较困难。为了使学生能深入理解课文,在教学时我提供部分资料给学生,例如在体会叶老的平易近人这个环节里,学生光从:“叶老先生见了我,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了不少。”对于这个句子学生理解不是很到位。于是我就为他们提供了补充材料,通过补充材料的阅读,学生感受到叶老待“我”就像他的亲孙子、那么的和蔼可亲、让我紧张的心情放松了,“我”没有一点拘束,就像和老朋友交谈一样,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平易近人的含义,体会到叶老的人格美。同时,也为理解后一句话“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打下了基础。在理解这句话时“融洽”“融化”这两个词是突破口,我首先让学生联系实际理解融洽的意思,让学生理解两个感情很好的人,交谈很投机就是融洽的交谈,也是难点,读了补充材料,也就“化难为易”了。
二 开发文本,放飞学生想象。
课文中许多词句虽然比较简略概括,但是有着丰富的内涵。在教学中我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抓住这些词句,扩简为详,在扩中想象,就使学生对词句的理解更加具体,从而丰富课文的思想感情。例如我在教学中设置了想象期待这一环节,当学生体会到叶老的亲切质朴,平易近人后,再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观察插图,发挥想象,想象叶老对“我”有着怎样的期待,我们都交谈了些什么?在学生尽情想象以后,再补充两人的谈话内容。通过想象,激活了学生思维,让学生的想象遨游在阅读的天空里,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内心世界,使语文课堂充满灵性。
三、感悟写作方法
文中两处描写爬山虎的句子的理解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同时要渗透借物喻人、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因此,在教学时我把两处句子集中起来学习,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到因时间、作者心情等因素,爬山虎的描写也就不同,第二处描写更深沉更浓郁。在感悟写法上第一处侧重于借景抒情,通过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感受心情不同,眼里的景物也在发生着变化。第二处侧重于借物喻人,学生理解起来更难。在教学时,我让学生联想叶老和爬山虎的相似之处,来感受作者借爬山虎来写叶老的妙处。在学生充分感悟的基础上再点出写作方法。
总之,语文教学要充分体现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所谓“人文性”,就是指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谓“工具性”,就是指语文学习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即语文学习既要“得意”又要“得言”,“得意”者,就是体会感情,是“人文性”;“得言”者,就是学习表达方法,是“工具性”。教学中如何实现二者的统一?这就需要教师深钻教材,挖掘教材,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填补教材空白,让学生自觉去感悟,融写作方法于潜移默化中。